组合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液压元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组合阀装置,具体地说是一种集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溢流阀三种功能于一体的组合阀。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液压定位机的主顶升油路为了达到顶升后的保压、下降同步、超负荷时的泄压,在油路设计中必须要有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溢流阀,如果采取将三个单一功能的阀组合使用,占用的空间比较大,组装难度较高,线路连接复杂,而且连接节头多容易产生泄漏,给维护检修造成很大的不便;而体积相对小一点的阀虽然能节约一些空间,但是价格昂贵,成本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结构巧妙合理,体积小巧,线路连接简单,维护检修方便的组合阀,该组合阀集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溢流阀三种功能于一体,能有效地节约空间,节省成本。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组合阀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上开设有第一工作油孔、止回孔、主油孔、第二工作油孔、调速安装孔、第二控制油孔和第一控制油孔,第一工作油孔内延伸开设有第一支孔、第二支孔,第一支孔与第二控制油孔的内端相连通,第二支孔依次与止回孔、主油孔内端相连通,第二支孔的外端采用第一堵头密封;
第二单向阀芯通过止退弹簧和锁紧螺栓封装在止回孔内,止回孔的底部设有止回阀座,在止退弹簧的压力下,第二单向阀芯的头端紧压在止回阀座上;
主油孔的内端与第二支孔相连通,主油孔的中间侧部与第二工作油孔相连通,主油孔的外端采用第二堵头密封;
第一单向阀芯通过返回弹簧和工作管接头封装在第二工作油孔内,第二工作油孔的底部设有阀座,在返回弹簧的压力下,第一单向阀芯的头端紧压在阀座上;
节流芯棒螺装在调速安装孔内,调速安装孔底部设有调节阀座,节流芯棒转动时通过螺纹传动在调速安装孔内轴向移动,使节流芯棒贴紧或离开调节阀座,控制节流芯棒的开启间隙;
液控阀芯通过控制管接头封装在第二控制油孔内,液控阀芯上设有三通孔,控制管接头上设有轴向的回油通孔,回油通孔通过三通孔与第一控制油孔相连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体上开设有溢流孔和溢流控制孔,溢流孔与溢流控制孔相连通,溢流控制孔的底部与第二工作油孔相连通;钢球座、钢球、顶针、安全弹簧和推杆依次装配在溢流控制孔内,溢流控制孔底部设有溢流阀座,钢球座紧压在溢流阀座上,钢球座上开设有溢流油孔,钢球装在钢球座内,钢球直径大于溢流油孔孔径,钢球压在溢流油孔上,钢球及钢球座通过顶针、安全弹簧和推杆顶紧,推杆螺纹连接在压板上,压板固定在阀体上,推杆外端螺纹连接锁定螺母。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锁紧螺栓螺装在阀体上,锁紧螺栓与阀体之间垫装第二密封垫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工作管接头螺装在阀体上,工作管接头与阀体之间垫装第一密封垫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节流芯棒上套装有O型圈、第一挡圈。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节流芯棒外端装有调节螺母。节流芯棒外端设为方头,调节螺母上设有方孔,调节螺母套装在节流芯棒上,通过螺钉、垫圈拧紧固定。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液控阀芯上套装有第二挡圈和O型密封圈。
本发明与已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结构巧妙,紧凑合理,无内部连接也就没有泄漏点,同时线路连接简单,可迅速方便的拆卸检修,提高生产效率;刚性及强度高,能承受70MPa的超高压力,安全可靠,适用范围广泛;集液控单向阀、单向节流阀、溢流阀三种功能于一体,能有效地节约空间,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装配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阀体、2-第一单向阀芯、3-返回弹簧、4-第一密封垫圈、5-工作管接头、6-压板、7-钢球座、8-钢球、9-顶针、10-安全弹簧、11-推杆、12-锁定螺母、13-O型圈、14-第一挡圈、15-节流芯棒、16-调节螺母、17-垫圈、18-螺钉、19-螺栓、20-O型密封圈、21-第二挡圈、22-液控阀芯、23-控制管接头、24-第一堵头、25-第二单向阀芯、26-止退弹簧、27-第二密封垫圈、28-锁紧螺栓、29-第二堵头、30-第一工作油孔、31-第一支孔、32-第二支孔、33-止回孔、34-主油孔、35-第二工作油孔、36-溢流孔、37-溢流控制孔、38-调速安装孔、39-第二控制油孔、40-第一控制油孔、41-溢流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发明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3所示,本发明主要由阀体1、第一单向阀芯2、返回弹簧3、第一密封垫圈4、工作管接头5、压板6、钢球座7、钢球8、顶针9、安全弹簧10、推杆11、锁定螺母12、O形圈13、第一挡圈14、节流芯棒15、调节螺母16、垫圈17、螺钉18、螺栓19、O形密封圈20、第二挡圈21、液控阀芯22、控制管接头23、第一堵头24、第二单向阀芯25、止推弹簧26、第二密封垫圈27、锁紧螺栓28、第二堵头29等零件组成。
如图2所示,阀体1上开设有第一工作油孔30、止回孔33、主油孔34、第二工作油孔35、溢流孔36、溢流控制孔37,调速安装孔38、第二控制油孔39和第一控制油孔40,第一工作油孔30开设在阀体1的右侧面上,第一工作油孔30内延伸开设有第一支孔31、第二支孔32,第一支孔31与第二控制油孔39的内端相连通,第二支孔32依次与止回孔33、主油孔34和调速安装孔38的内端相连通,第二支孔32的外端采用第一堵头24密封。
如图2所示,止回孔33开设在阀体1的下侧面上,第二单向阀芯25通过止退弹簧26和锁紧螺栓28封装在止回孔33内,锁紧螺栓28螺装在阀体1上,锁紧螺栓28与阀体1之间垫装密封垫圈27;止回孔33的底部设有止回阀座,在止退弹簧26的压力下,第二单向阀芯25的头端紧压在止回阀座上。
如图2所示,主油孔34开设在阀体1的下侧面上,主油孔34的内端与第二支孔32相连通,主油孔34的中间侧部与第二工作油孔35相连通,主油孔34的外端采用第二堵头29密封。第二工作油孔35开设在阀体1的左侧面上,第一单向阀芯2通过返回弹簧3和工作管接头5封装在第二工作油孔35内,工作管接头5螺装在阀体1上,工作管接头5与阀体1之间垫装第一密封垫圈4,第二工作油孔35的底部设有阀座,在返回弹簧3的压力下,第一单向阀芯2的头端紧压在阀座上。
如图2所示,溢流孔36开设在阀体1的左侧面上,溢流孔36位于第二工作油孔35上方,溢流孔36与溢流控制孔37相连通。溢流控制孔37开设在阀体1的上侧面上,钢球座7、钢球8、顶针9、安全弹簧10和推杆11依次装配在溢流控制孔37内,溢流控制孔37底部设有溢流阀座,钢球座7紧压在溢流阀座上,钢球座7上开设有溢流油孔41,钢球8装在钢球座7内,钢球8直径大于溢流油孔41孔径,钢球8压在溢流油孔41上,钢球8及钢球座7通过顶针9、安全弹簧10和推杆11顶紧,推杆11螺纹连接在压板6上,压板6采用采用螺栓19固定在阀体1上,推杆11外端螺纹连接锁定螺母12。
如图2所示,调速安装孔38开设在阀体1的上侧面上,调速安装孔38位于溢流控制孔37的右侧,O型圈13、第一挡圈14套装在节流芯棒15上,节流芯棒15螺装在调速安装孔38内,节流芯棒15外端装有调节螺母16;调速安装孔38底部设有调节阀座,节流芯棒15转动时通过螺纹传动在调速安装孔38内轴向移动,从而使节流芯棒15贴紧或离开调节阀座。所述节流芯棒15外端设为方头,调节螺母16上设有方孔,调节螺母16套装在节流芯棒15上,通过螺钉18、垫圈17拧紧固定。
如图2所示,第二控制油孔39开设在阀体1地上侧面上,第二控制油孔39位于调速安装孔38的右侧,第二挡圈21和O型密封圈20套装在液控阀芯22上,液控阀芯22通过控制管接头23封装在第二控制油孔39内;液控阀芯22上设有三通孔,控制管接头23上设有轴向的回油通孔,回油通孔通过三通孔与开设在阀体1右侧面上的第一控制油孔40相连通。
如图2所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如下:
组合阀的第一工作油孔30与液压站相连通,组合阀第二工作油孔35上的工作管接头5与顶升油缸的进油相连通,顶升油缸的回油通过第二控制油孔39上的控制管接头23直接通到第一控制油孔40并连通至液压站。
工作时,第一工作油孔30进油,液压油经由第一支孔31流向止回孔33,当液压油的压力克服止退弹簧26的张力时,第二单向阀芯25被液压油压下,液压油流入第二支孔内,并经由主油孔34流向第一单向阀芯2,液压油的压力克服返回弹簧3的张力后,第一单向阀芯2被液压油压下打开,液压油经由第二工作油孔35的工作管接头5流入顶升油缸内,进行负载顶升。控制节流芯棒15与调节阀座之间的开启间隙,可调节液压油的流速,进而控制顶升油缸的顶升速度。
顶升油缸到位后,液压站停止工作,第一工作油孔30停止进油,顶升油缸由于负载的反作用,施加油压于第二工作油孔35,导致第一单向阀芯2关闭;如节流芯棒15处于开启状态,则有一部分液压油通过节流芯棒15的开启间隙流入第二支孔32,然后流入第二单向阀芯25上的中心油孔42内,从而使单向阀芯25关闭,使液压油无法从第一工作油孔30返回,实现保压制动。
当顶升油缸的负载超过额定的压力时,第二工作油孔30内的油压克服溢流控制孔37内的安全弹簧10的张力,进而推动钢球8、顶针9、安全弹簧10,液压油经由钢球座7上溢流油孔41从溢流孔36流出,减轻顶升油缸的负载,保护整套液压系统。
当顶升油缸需要返回时,液压站对组合阀的第一控制油孔40进行供油,油压推动第二控制油孔39内的液控阀芯22,液控阀芯22下移将止回孔33内的单向阀芯25推下,从而使回路开启;通过调节调节螺母16,改变节流芯棒15的开启间隙,调节回油速度。通过这个方法可以使多个点的顶升油缸保持同步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