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161828.9 (22)申请日 2018.01.29 (73)专利权人 汕头市澄海区锦江玩具实业有限 公司 地址 515800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凤翔街 道洲畔莲花心工业区 (72)发明人 杜瑞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 公司 11429 代理人 杨乐 (51)Int.Cl. A63H 17/00(2006.01) A63H 17/26(2006.01) A63H 33/00(2006.01) A63H 33/26(2006.01) A63H。
2、 3/04(2006.01) A63H 3/4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包括两个可相互组合和分离的第一玩具车和第 二玩具车, 所述第一玩具车和第二玩具车组件的 外形不同, 所述第一玩具车和第二玩具车组件通 过卡扣机构相互拼接而成玩具车外形的组合式 变形玩具, 所述第一玩具车包括第一底盘、 挤开 部、 顶开配件、 第一玩具车门板和第一连接部, 所 述顶开配件活动连接在第一底盘上, 所述挤开部 与第一玩具车门板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 所述顶 开配件与挤开部相互配合, 所述第一连接部内设 有第一磁铁。 本实用。
3、新型结构设计合理, 操作简 单, 两种形态模式变换简单, 大大的提高了玩具 给孩子带来的乐趣, 同时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 发。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207913223 U 2018.09.28 CN 207913223 U 1.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包括两个可相互组合和分离的第一玩具车(4)和第二玩具 车(8),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玩具车(4)和第二玩具车(8)组件的外形不同, 所述第一玩具 车(4)和第二玩具车(8)组件通过卡扣机构相互拼接而成玩具车外形的组合式变形玩具, 所 述第一玩具车(4)包括第一底盘、 挤开部(3)、 顶开配件(2)、 第一玩具车门板(1)。
4、和第一连接 部(9), 所述顶开配件(2)活动连接在第一底盘上, 所述挤开部(3)与第一玩具车门板(1)通 过卡扣可拆卸连接, 所述顶开配件(2)与挤开部(3)相互配合, 所述第一连接部(9)内设有第 一磁铁(12), 所述第二玩具车(8)包括第二底盘(7)、 第二玩具车门板(6)、 第二磁铁(5), 所 述第二玩具车门板(6)通过拉杆(11)转动连接在第二底盘(7)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底盘(7) 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磁铁(5)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部内,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 二连接部相互配合, 所述第二磁铁(5)与第一磁铁(12)相互配合, 所述第二底盘(7)的两侧 通过卡扣连接有尾。
5、翼(10), 在变形玩具的组合状态中, 所述第一玩具车门板(1)构成变形玩 具的上肢, 所述尾翼(10)构成变形玩具的后背, 所述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7)构成变形玩具 的身体, 所述第二玩具车门板(6)构成变形玩具的下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杆(11)与第二玩 具车门板(6)通过腿部扣件(13)转动连接, 所述腿部扣件(13)为圆柱状, 且腿部扣件(13)两 侧壁均设有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开配件(2)包括 滑动连接在第一底盘上的锥形块, 所述锥形块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有活动件, 所 。
6、述活动件为 “T” 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底盘(7)远离 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两个第三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其特征在于, 所述腿部扣件(13)与第 二玩具车门板(6)通过第一扭力弹簧(14)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玩具车门板(6)与拉杆(11)通 过第二扭力弹簧(15)固定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913223 U 2 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现有的变形玩具很多, 但这些。
7、现有的变形玩具往往是单一的形态进行变形, 如机器人形态变换成另一种机器人形态, 缺乏趣味性, 有些机器人的结构通常设计得比较 复杂, 外形传统缺乏新意, 变形过程繁琐, 小朋友难于独立操作完成变形过程, 变形后的形 态也较为单一, 难于获得小朋友的长期喜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 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碰撞变 形玩具。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 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包括两个可相互组合和分离的第一玩具车和第二玩具 车, 所述第一玩具车和第二玩具车组件的外形不同, 所述第一玩具车和第二玩具车组件通 过卡。
8、扣机构相互拼接而成玩具车外形的组合式变形玩具, 所述第一玩具车包括第一底盘、 挤开部、 顶开配件、 第一玩具车门板和第一连接部, 所述顶开配件活动连接在第一底盘上, 所述挤开部与第一玩具车门板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 所述顶开配件与挤开部相互配合, 所 述第一连接部内设有第一磁铁, 所述第二玩具车包括第二底盘、 第二玩具车门板、 第二磁 铁, 所述第二玩具车门板通过拉杆转动连接在第二底盘的侧壁上, 所述第二底盘的一端设 有第二连接部, 所述第二磁铁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部内, 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相 互配合, 所述第二磁铁与第一磁铁相互配合, 所述第二底盘的两侧通过卡扣连接有尾翼, 在 变形玩具。
9、的组合状态中, 所述第一玩具车门板构成变形玩具的上肢, 所述尾翼构成变形玩 具的后背, 所述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构成变形玩具的身体, 所述第二玩具车门板构成变形 玩具的下肢。 0006 优选地, 所述拉杆与第二玩具车门板通过腿部扣件转动连接, 所述腿部扣件为圆 柱状, 且腿部扣件两侧壁均设有缺口。 0007 优选地, 所述顶开配件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底盘上的锥形块, 所述锥形块的一端 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有活动件, 所述活动件为 “T” 形结构。 0008 优选地, 所述第二底盘远离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两个第三弹簧。 0009 优选地, 所述腿部扣件与第二玩具车门板通过第一扭力弹簧固定连接, 所述。
10、第二 玩具车门板与拉杆通过第二扭力弹簧固定连接。 0010 本实用新型中, 第一玩具车设置有两条弹簧, 顶开扣件, 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 顶 开配件弹起, 推开挤开部, 挤开部向两侧张开, 第一玩具车车体变形为机器人状态, 第二玩 具车设置有弹簧, 撞击开关后, 挤压后部的两条小弹簧, 松开第二玩具车门板与第二底盘的 卡位, 在第一扭力弹簧弹力的作用下, 拉杆拉伸, 同时第二玩具车门板上设置有第二扭力弹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7913223 U 3 簧, 第二玩具车门板弹起, 变形为机器人。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 操作简单, 两种形态模 式变换简单, 大大的提高了玩具给孩子。
11、带来的乐趣, 同时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第一玩具车与第二玩具车碰撞后 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12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第一玩具车与第二玩具车碰撞后 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第一玩具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4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第二玩具车碰的底部结构示意 图; 0015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顶开配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第二玩具车的的结构示意图; 0017 图7为本实用新。
12、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第二玩具车门板与拉杆连接结构 示意图。 0018 图中: 1第一玩具车门板、 2顶开配件、 3挤开部、 4第一玩具车、 5第二磁铁、 6第二玩 具车门板、 7第二底盘、 8第二玩具车、 9第一连接部、 10尾翼、 11拉杆、 12第一磁铁、 13腿部扣 件、 14第一扭力弹簧、 15第二扭力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20 参照图1-7, 一种新型碰撞变形玩具, 包括两个可相互组合和分离。
13、的第一玩具车4 和第二玩具车8, 第一玩具车4和第二玩具车8组件的外形不同, 第一玩具车4和第二玩具车8 组件通过卡扣机构相互拼接而成玩具车外形的组合式变形玩具, 第一玩具车4包括第一底 盘、 挤开部3、 顶开配件2、 第一玩具车门板1和第一连接部9, 顶开配件2活动连接在第一底盘 上, 挤开部3与第一玩具车门板1通过卡扣可拆卸连接, 顶开配件2与挤开部3相互配合, 一玩 具车4设置有两条弹簧, 顶开扣件, 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 顶开配件2弹起, 推开挤开部3, 挤 开部3向两侧张开, 第一连接部9内设有第一磁铁12, 第二玩具车8包括第二底盘7、 第二玩具 车门板6、 第二磁铁5, 第二玩具。
14、车门板6通过拉杆11转动连接在第二底盘7的侧壁上, 拉杆11 拉伸, 同时第二玩具车门板6上设置有第二扭力弹簧15, 第二玩具车门板6弹起, 变形为机器 人, 第二底盘7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部, 第二磁铁5固定连接在第二连接部内, 第一连接部与 第二连接部相互配合, 第二磁铁5与第一磁铁12相互配合, 第二底盘7的两侧通过卡扣连接 有尾翼10, 在变形玩具的组合状态中, 第一玩具车门板1构成变形玩具的上肢, 尾翼10构成 变形玩具的后背, 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7构成变形玩具的身体, 第二玩具车门板6构成变形 玩具的下肢。 0021 本实用新型中, 拉杆11与第二玩具车门板6通过腿部扣件13转动连接。
15、, 腿部扣件13 为圆柱状, 且腿部扣件13两侧壁均设有缺口, 顶开配件2包括滑动连接在第一底盘上的锥形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7913223 U 4 块, 锥形块的一端通过第二弹簧固定连接有活动件, 活动件为 “T” 形结构, 第二底盘7远离第 二连接部的一端设有两个第三弹簧, 腿部扣件13与第二玩具车门板6通过第一扭力弹簧14 固定连接, 第一玩具车4车体变形为机器人状态, 第二玩具车8设置有弹簧, 撞击开关后, 挤 压后部的两条小弹簧, 松开第二玩具车门板6与第二底盘7的卡位, 在第一扭力弹簧14弹力 的作用下, 第二玩具车门板6与拉杆11通过第二扭力弹簧15固定连接。 。
16、0022 本实用新型中, 第一玩具车4设置有两条弹簧, 顶开扣件, 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 顶 开配件2弹起, 推开挤开部3, 挤开部3向两侧张开, 第一玩具车4车体变形为机器人状态, 第 二玩具车8设置有弹簧, 撞击开关后, 挤压后部的两条小弹簧, 松开第二玩具车门板6与第二 底盘7的卡位, 在第一扭力弹簧14弹力的作用下, 拉杆11拉伸, 同时第二玩具车门板6上设置 有第二扭力弹簧15, 第二玩具车门板6弹起, 变形为机器人。 0023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 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 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 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 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7913223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6 CN 207913223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7 CN 207913223 U 7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8 CN 207913223 U 8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9 CN 207913223 U 9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0 CN 207913223 U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