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pdf(9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20043 U (45)授权公告日 2013.10.02 CN 203220043 U *CN203220043U* (21)申请号 201320220910.1 (22)申请日 2013.04.27 A45C 11/24(2006.01) (73)专利权人 王彩虹 地址 518101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深业新岸线 11A25C (72)发明人 王彩虹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 有限公司 11129 代理人 张涛 (54) 实用新型名称 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 护套, 包括有可收纳平。
2、板电脑或手机的一容置壳 体和可折叠使用的一支撑套件, 该支撑套件具有 依次一体形成的底板、 侧板、 面板和扣条, 该底板 的外侧部分固接于容置壳体背面, 底板内侧部分 可与容置壳体的背面分离, 于该底板的外侧部分 与内侧部分之间形成一折痕, 所述容置壳体和支 撑套件的底板为可进行缝线的材料制成, 并至少 于该底板的折痕处与容置壳体之间为缝线式固 接。 其利用缝线式固接, 可以保证底板与容置壳体 之间的连接强度, 使底板在其折痕处不断反复被 翻折后, 仍不会被撕开, 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同时, 采用缝线式固接的工艺结构简单, 成本低, 对环境 无污染, 而更环保。 (51)Int.Cl. 权利要。
3、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4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203220043 U CN 203220043 U *CN203220043U* 1/1 页 2 1. 一种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包括有可收纳平板电脑或手机的一容置壳体和可 折叠使用的一支撑套件, 该支撑套件具有依次一体形成的底板、 侧板、 面板和扣条, 该底板 的外侧部分固接于容置壳体背面, 底板内侧部分可与容置壳体的背面分离, 于该底板的外 侧部分与内侧部分之间形成一折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容置壳体和支撑套件的底。
4、板为可进 行缝线的材料制成, 并至少于该底板的折痕处与容置壳体之间为缝线式固接。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底板之外侧 部分的周缘与容置壳体之间均为缝线式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底板之外侧 部分与容置壳体的整个贴合面为胶粘式固接。 4.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容置壳体为 橡胶或 TPU 材料。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支撑套件为 皮料。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或 5 所述的平板。
5、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面板的 内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扣条和底板 中分别对应设置有可彼此磁吸连接的磁吸元件。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3220043 U 2 1/3 页 3 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之手机配件领域技术, 尤其是指一种平板电脑或手 机用的保护套。 背景技术 0002 当今社会, 随着科技技术水平的不断创新和进步, 人们生活水平也随之不断日新 月异, 尤其是各种便携式的电子产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 其中的平板电脑和手 机。
6、最是受到人们的喜爱, 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部分。为了给心爱的平板电脑或手 机提供有效的保护, 避免其在使用中受到损伤, 人们通常都需要为之配置适配的平板电脑 或手机保护套。 0003 然而, 目前市面上平板电脑或手机保护套虽可提供给其基本的防尘等保护功效, 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却发现其未能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工作效能, 自身结构和使用性能上 仍存在有诸多不足。 例如, 传统的保护套不具有背架支撑功能, 人们需要一直手拿着平板电 脑或手机观看视频, 长时间使用后, 容易造成手累、 眼睛疲劳和脖子酸痛等现象。现有的保 护套中虽然出现有一些具有背面支撑功能的保护套, 但仍存在有结构复杂、 制作成本。
7、高和 连接强度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 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制作成 本低且具有较佳连接强度而使用寿命更长的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平板电脑或手机用的保护套, 包括有可收纳平板电脑或手机的一容置壳体和 可折叠使用的一支撑套件, 该支撑套件具有依次一体形成的底板、 侧板、 面板和扣条, 该底 板的外侧部分固接于容置壳体背面, 底板内侧部分可与容置壳体的背面分离, 于该底板的 外侧部分与内侧部分之间形成一折痕, 所述容置壳体和支撑套件的底板为可进行缝线的材 料制成。
8、, 并至少于该底板的折痕处与容置壳体之间为缝线式固接。 000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底板之外侧部分的周缘与容置壳体之间均为缝线式连 接。 0008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底板之外侧部分与容置壳体的整个贴合面为胶粘式固 接。 0009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容置壳体为橡胶或 TPU 材料。 0010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支撑套件为皮料。 001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面板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001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 所述扣条和底板中分别对应设置有可彼此磁吸连接的磁吸元 件。 0013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具体而言, 由上述技术 说 明。
9、 书 CN 203220043 U 3 2/3 页 4 方案可知, 其通过于该底板的折痕处与容置壳体之间为缝线式固接, 可以保证底板与容置 壳体之间的连接强度, 使底板在其折痕处不断反复被翻折后, 仍不会被撕开, 而延长其使用 寿命。同时, 采用缝线式固接的工艺结构简单, 成本低, 对环境无污染, 而更环保。 0014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 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 能,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 附图说明 0015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16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10、 0017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分解图。 0018 图 4 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9 图 5 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一实施例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 图 6 是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识说明 : 0022 10、 容置壳体 11、 容置凹腔 0023 20、 支撑套件 21、 底板 0024 211、 外侧部分 212、 内侧部分 0025 213、 折痕 22、 侧板 0026 23、 面板 24、 扣条 0027 25、 磁吸元件 26、 缝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请参照图1至图5所示, 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
11、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该 保护套包括有一容置壳体 10 和一支撑套件 20。 0029 该容置壳体 10 具有可收纳平板电脑或手机的一容置凹腔 11, 该容置凹腔 11 可依 据不同款式之平板电脑或手机的形状与尺寸变化。 0030 该支撑套件 20 可折叠使用, 具有依次一体形成的底板 21、 侧板 22、 面板 23 和扣条 24, 如图 4 所示, 套合使用时, 该底板 21 外覆于容置壳体 10 的背面, 该面板 23 外罩于前述 容置凹腔 11 的开口处, 该扣条 24 和底板 21 中分别对应设置有可彼此磁吸连接的磁吸元件 25, 磁吸元件 25 可以采用双磁铁, 也可采用铁块。
12、与磁铁组合。 0031 其中, 该底板 21 的外侧部分 211 固接于容置壳体 10 背面, 底板内侧部分 212 可 与容置壳体 10 的背面分离, 于该底板 21 的外侧部分 211 与内侧部分 212 之间形成一折痕 213, 使底板 21 可在该折痕 213 处向外翻转, 从而使支撑套件 20 可进行折叠, 形成支撑架。 如图 5 所示, 该容置壳体 10 可斜向放置于面板 23 上, 该底板 21 的内侧部分 212 向外翻转 后斜向支撑于容置壳体 10 的背面, 面板 23 的内侧表面上设置有防滑层, 使容置壳体 10 保 持所需要的倾斜角度 ; 0032 尤其是, 该外侧部分 。
13、211 周缘与容置壳体 10 之间均为缝线式连接 26, 使得该底板 21 的折痕处 213 与容置壳体 10 之间为缝线式固接。通过采用缝线式固接可以保证底板 21 与容置壳体 10 之间的连接强度, 使底板 21 在其折痕处 213 不断反复被翻折后, 仍不会被撕 说 明 书 CN 203220043 U 4 3/3 页 5 开, 而延长其使用寿命。 0033 为达到前述容置壳体 10 与底板 21 的缝线作业功能, 以及支撑套件 20 的可折叠功 能, 该容置壳体 10 和支撑套件 20 需要采用可进行缝线的材料制成, 例如容置壳体 10 可采 用橡胶或 TPU 材料等, 该支撑套件 2。
14、0 可采用皮料等。 0034 以及, 请参照图 6 所示, 为本实用新型之第二实施例, 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 的不同之处在于, 其底板外侧部分 211 与容置壳体 10 之间的固接方式的不同, 本实施例中 的底板外侧部分 211 与容置壳体 10 的整个贴合面为胶粘式固接, 然后仅在其折痕处 213 进 行缝线式固接。 本实施例将胶粘与缝线两种方式相结合, 不但具有较佳的防撕开结构强度, 而且工艺相对简单, 效率更高。 0035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 任何限制, 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 等同变 化与修饰, 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3220043 U 5 1/4 页 6 图 1 图 2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20043 U 6 2/4 页 7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20043 U 7 3/4 页 8 图 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20043 U 8 4/4 页 9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3220043 U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