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pdf

  • 上传人:三**
  • 文档编号:7684635
  • 上传时间:2019-10-25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726.8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220043044.9

    申请日:

    20120210

    公开号:

    CN202536326U

    公开日:

    201211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5B25/16

    主分类号:

    A45B25/16

    申请人:

    郭世鑫

    发明人:

    郭世鑫

    地址:

    中国台湾新竹市少年街39号8楼

    优先权:

    CN201220043044U

    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郑永康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包含具有操控单元的握把、中棒单元、活动巢、上巢、子弹头、开伞弹簧及伞骨组主要构件,于伞握把内的操控单元的结构设置一绕设有安全绳的逆止轮,使安全绳一端固接于逆止轮上而另一端向上穿越中棒单元并跨绕活动巢上的滑轮后固接于上巢上,并于逆止轮上方配设一卡制体,使逆止轮受卡制体底端抵撑;其次是于中棒单元的第二节中棒顶部内固设一内塞,并插置一顶端与上巢固接而底端固设一动作塞的半圆动作管,再于内塞内设一滑轮并绕设一动作绳,使动作绳一端固接于子弹头顶部,而另一端与动作塞固接。本实用新型使自动开收伞的使用及控制的安全性大为提升,大幅节省制造成本,压缩收伞动作更为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主要是针对自动开收伞的操控单元及中棒单元的结构的改进,包含具有操控单元的握把、中棒单元、活动巢、上巢、子弹头、开伞弹簧及伞骨组主要构件,其特征在于,是于伞握把内的操控单元的结构设置有一绕设有安全绳的逆止轮,使安全绳一端固接于逆止轮上而另一端向上穿越中棒单元并跨绕活动巢上的滑轮后固接于上巢上,并于逆止轮上方配设一卡制体,使逆止轮受卡制体底端抵撑;其次是于中棒单元的第二节中棒顶部内固设一内塞,并插置一顶端与上巢固接而底端固设一动作塞的半圆动作管,再于内塞内设一滑轮并绕设一动作绳,使动作绳一端固接于子弹头顶部,而另一端与动作塞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单元设于伞握把内,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的主体,于上段透空内装设一侧底部枢设有控制柱的控制环体,于控制环体一侧配设有一按钮,于另一侧外端设有一小弹簧,提供弹力使控制环体具有朝向按钮侧的动力,而在控制环体内部的相对于控制柱的另一侧内则设有一凸柱。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止轮以轴杆设于主体下段透空内,于逆止轮一半轮面上形成棘齿面,而另一半轮面形成一线槽并绕设有一端固接于线槽上而另一端穿越主体及中棒单元并跨绕活动巢的滑轮后固接于上巢的安全绳,并于逆止轮一侧边内形成圆槽置设一发条,使发条内端卡扣于轴杆上,而外端则卡扣于圆槽的槽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棒单元由第一节中棒、第二节中棒及第三节中棒所套组而成,第一节中棒底端与操控单元的主体固接,并置设一弹弓,第二节中棒顶部内固接一内设有滑轮的内塞,第三节中棒顶端与上巢固接,而活动巢套置于第三中节棒外,而各伞骨组接于活动巢与上巢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制体以定位轴枢设于逆止轮上方的主体中段位置,该卡制体配设有一弹簧将其顶撑,其底端悬置于逆止轮棘齿面旋动空间上,而顶端穿越主体置于第一节中棒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伞弹簧置于第一中棒与动作管之间,其顶端顶撑于内塞底部而底端抵靠于第一中棒的卡止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塞内的滑轮得以光滑的销杆来替代。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的改进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改进的 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较早期的自动开收伞的结构及动作方式大致上如美国专利第 US6,684,893 B2号所示,该控制结构设置于伞握把内,其主要是于一具 有空心内部的主体内装设一控制环体,于控制环体一侧底部枢设有控制 柱,另于主体一侧设有一按钮,而从伞握把侧方的开孔外露,借此组构 来控制伞中棒的收放。但是,此自动开收伞的最大问题便是发生在压缩 收伞的过程上,因为收伞时是对该伞具中棒内的开伞弹簧进行压缩的动 作,而开伞弹簧的长度相当于三节中棒总长,其长度较长,相对的其强 度及弹力都不小,因此,使用者手部必须用很大的力量来进行压缩收伞 且须一次性压入扣合,但若施力或动作稍有不当时,受压缩的开伞弹簧 会以极大的力量将中棒复弹而经常造成使用者手部或身体其它部位受 伤,是以,此种自动开收伞在实际使用上则有几点缺失:

    1.在压按钮收伞时,只能将各伞骨连同伞面收折,而中棒组仍保持 三节管体完全伸张的最长长度,因此让双手较短的妇女或小孩在用双手 将中棒组往伞握把处压缩收伞的动作上产生不便。

    2.由于开伞弹簧的长度是从第一节管体至第三节管体顶端,其强度 及弹力都不小,因此,使用者手部必须用很大的力量来进行压缩收伞, 如此一来,对于手部力量较小的妇女或小孩而言,压缩收伞的动作则有 其困难度。

    3.也由于开伞弹簧的强度及弹力不小,因此,于压缩收伞时,若施 力或动作稍有不当时,受压缩的开伞弹簧会以极大的力量将中棒组复弹 而经常造成使用者手部或身体其它部位受伤。

    由前述可知,现有的自动开收伞由于结构设计未臻理想因此造成使 用上存在着不方便性及危险性,实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 述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于自动开收 伞的操控单元结构内利用精简单一的逆止轮与卡制体的配设,使收伞压 缩动作有失误时,伞具中棒不会受压缩的开伞弹簧而产生瞬间复弹的情 形,借此结构,以使自动开收伞的使用及控制的安全性大为提升,缩短 开伞弹簧的长度以强度及弹力,但能将中棒单元完全张伸,借此可避免 于压缩收伞时受伤,活动巢与第三中棒同时向下缩移而缩短中棒单元, 借此使于压缩收伞时更为方便且大幅降低危险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主要是针对自动开收 伞的操控单元及中棒单元的结构的改进,包含具有操控单元的握把、中 棒单元、活动巢、上巢、子弹头、开伞弹簧及伞骨组主要构件,其特征 在于,是于伞握把内的操控单元的结构设置有一绕设有安全绳的逆止轮, 使安全绳一端固接于逆止轮上而另一端向上穿越中棒单元并跨绕活动巢 上的滑轮后固接于上巢上,并于逆止轮上方配设一卡制体,使逆止轮受 卡制体底端抵撑;其次是于中棒单元的第二节中棒顶部内固设一内塞, 并插置一顶端与上巢固接而底端固设一动作塞的半圆动作管,再于内塞 内设一滑轮并绕设一动作绳,使动作绳一端固接于子弹头顶部,而另一 端与动作塞固接。

    前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中操控单元设于伞握 把内,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的主体,于上段透空内装设一侧底 部枢设有控制柱的控制环体,于控制环体一侧配设有一按钮,于另一侧 外端设有一小弹簧,提供弹力使控制环体具有朝向按钮侧的动力,而在 控制环体内部的相对于控制柱的另一侧内则设有一凸柱。

    前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中逆止轮以轴杆设于 主体下段透空内,于逆止轮一半轮面上形成棘齿面,而另一半轮面形成 一线槽并绕设有一端固接于线槽上而另一端穿越主体及中棒单元并跨绕 活动巢的滑轮后固接于上巢的安全绳,并于逆止轮一侧边内形成圆槽置 设一发条,使发条内端卡扣于轴杆上,而外端则卡扣于圆槽的槽面上。

    前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中中棒单元由第一节 中棒、第二节中棒及第三节中棒所套组而成,第一节中棒底端与操控单 元的主体固接,并置设一弹弓,第二节中棒顶部内固接一内设有滑轮的 内塞,第三节中棒顶端与上巢固接,而活动巢套置于第三中节棒外,而 各伞骨组接于活动巢与上巢间。

    前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中卡制体以定位轴枢 设于逆止轮上方的主体中段位置,该卡制体配设有一弹簧将其顶撑,其 底端悬置于逆止轮棘齿面旋动空间上,而顶端穿越主体置于第一节中棒 内。

    前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中开伞弹簧置于第一 中棒与动作管之间,其顶端顶撑于内塞底部而底端抵靠于第一中棒的卡 止部上。

    前述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其中内塞内的滑轮得以 光滑的销杆来替代。

    本实用新型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主要是于伞握把 内的自动开收伞的操控单元结构设置有一绕设有安全绳的逆止轮,使安 全绳置于中棒单元内,其一端与逆止轮固接,另一端固接于上巢内,并 于逆止轮上方配设一卡制体,使自动开收伞于进行压缩收伞动作时,该 卡制体的底端靠触于逆止轮的棘齿面上,此时的逆止轮以逆时针方向旋 动而会推移卡制体,当收伞压缩动作有失误时,该逆止轮产生逆转但受 卡制体的底端抵撑,使与逆止轮连结的安全绳无法张伸,而让受压缩中 的中棒单元组亦无法张伸而形成定位,使中棒单元不会受压缩的开伞弹 簧而产生瞬间复弹的情形。

    另外中棒单元的第二节中棒顶部内固设一内塞,而内管顶部固接 于内塞上,并插置一顶端与上巢固接而底部固设一动作塞的半圆动作管, 再于内塞内设一滑轮并绕设一动作绳,使动作绳一端固接于子弹头顶部, 而另一端与动作塞固接,使于开伞时,按压按钮,经由开伞弹簧将第二 节中棒向上推伸,而利用活动巢拉绳及动作绳分别同时将活动巢与第三 节中棒向上推伸以完成开伞动做,而于收伞时,再次按压按钮,此时动 作绳拉力解除形成松弛状态,经由收伞弹簧将活动巢与第三节中棒向下 推移,使第三节中棒完全套合于第二节中棒外以缩短中棒单元的长度, 借以方便完成最后的压缩收伞动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于自动开收伞的操控单元结构内利用精 简单一的逆止轮与卡制体的配设,使收伞压缩动作有失误时,伞具中棒 不会受压缩的开伞弹簧而产生瞬间复弹的情形,借此结构,以使自动开 收伞的使用及控制的安全性大为提升;缩短开伞弹簧的长度以强度及弹 力,但能将中棒单元完全张伸,借此可避免于压缩收伞时受伤;活动巢 与第三中棒同时向下缩移而缩短中棒单元,借此使于压缩收伞时更为方 便且大幅降低危险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压缩收伞后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于开伞时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于收折伞骨时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中棒单元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操控单位    11主体        12控制环体

    13控制柱      14按钮        15逆止轮

    16卡制体      17定位轴      18弹簧

    19转向轮      20伞握把

    30中棒单元    31第一节中棒  32第二节中棒

    33第三节中棒  34内塞        35动作管

    36滑轮        37动作塞      38动作绳

    39弹弓

    40活动巢      41上巢        42安全绳

    50子弹头

    60开伞弹簧    70伞骨组      71收伞弹簧

    121凸柱       122小弹簧

    151轴杆       152棘齿面     153发条

    311卡止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如图1所示, 以三折伞具做为实施例,其本上包含有具有操控单元10的握把10、中棒 单元30、活动巢40、子弹头50、开伞弹簧60及伞骨组70等主要构件。 该操控单元10设于伞握把10内,其主要包含一上下段皆为透空的主体 11,于上段透空内装设一侧底部枢设有控制柱13的控制环体12,于控制 环体12一侧配设有一按钮14,于另一侧外端设有一小弹簧122,提供弹 力使控制环体12具有朝向按钮14侧的动力,而在控制环体12内部的相 对于控制柱13的另一侧内则设有一凸柱121,于主体11下段透空内以轴 杆151接设一逆止轮15,于逆止轮15一半轮面上形成棘齿面152,而另 一半轮面形成一线槽并绕设有一端固接于线槽上而另一端穿越主体11及 中棒单元30并跨绕活动巢40的滑轮后固接于上巢41的安全绳42,并于 逆止轮15一侧边内形成圆槽置设一发条153,使发条153内端卡扣于轴 杆151上,而外端则卡扣于圆槽的槽面上,另于逆止轮15上方的主体11 中段位置以定位轴17枢设有一卡制体16,该卡制体16配设有一弹簧18 将其顶撑,其底端悬置于逆止轮15棘齿面152旋动空间上,而顶端穿越 主体11置于第一节中棒31内,另外,再于逆止轮15的上方位置设一转 向轮19以引导安全绳42顺势向上穿越伞具的中棒单元30而固接于上巢 41。

    该中棒单元30由第一节中棒31、第二节中棒32及第三节中棒33所 套组而成,第一节中棒31底端与操控单元10的主体11固接,并置设一 弹弓39,第二节中棒32顶部内固接一内设有滑轮36的内塞34,第三节 中棒33顶端与上巢41固接,而活动巢40套置于第三中节棒33外,而 各伞骨70组接于活动巢40与上巢41间,配合图4所示,另于第一节中 棒31内置设一上端穿越内塞34而固接于上巢41而底端固接一动作塞37 的半圆形动作管35,该子弹头50置于动作管35下,方于顶部固接一动 作绳38,而拉绳38一端向上穿过动作塞37跨绕过内塞内的滑轮36再向 下端固接于动作塞37上,该开伞弹簧60置于第一中棒31与动作管35 之间,其顶端顶撑于内塞34底部而底端抵靠于第一中棒31的卡止部上, 该伞骨组70枢接于活动巢40与上巢41间,并设有收伞弹簧71。

    再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伞于完成压缩收伞后的 结构配设形态,活动巢40受控制环体12的凸柱121所卡制而定位,同 时控制柱13受第三节中棒33向下顶推形成倾斜状,而子弹头50受动作 管35抵推而抵压卡制体16的上半部向弹弓19处旋移抵推,受弹弓19 的弹力而使子弹头50卡扣于第一节中棒31的扣孔上,而受旋动的卡制 体16的下半部则旋移离开逆止轮15的棘齿面152的旋转区间,此时逆 止轮15内的发条153处于完全松弛状态并将大部分的安全绳42卷收于 线槽内。

    请参阅图2所示,当欲开伞时,直接压下按钮14,控制环体12被内 推而使凸柱121脱离与活动巢40的卡扣,而在中棒单元30内的开伞弹 簧60的作用下,活动巢40与中棒单元30的各节中棒皆向上张伸,并使 伞骨组70撑张形成开伞形态,此时的控制柱13也恢复为水平形态并抵 触子弹头50,安全绳42随着活动巢40上移而被向上拉动并带动逆止轮 15以顺时针转动而使发条153形成卷缩形态,而此时的卡制体16则无任 何动作。

    请配合图3所示,当欲收伞时,再次压下按钮14,此时的控制柱13 便对子弹头50顶推使其脱离与第一节中棒31的卡扣,此时动作绳37的 拉扣力也解除,而在各伞骨组70上的收伞弹簧71复原弹力的作用下, 使各伞骨组70连同伞面自动收折,并将活动巢40向下推移,且推动第 三节中棒33向下缩移而并套于第二节中棒32外,使伸张的中棒单元30 形成只有两节的长度,同时将子弹头50向上拉至动作塞37底端,而当 卡制体16解除受子弹头50的抵推后,在弹簧18的作用下将卡制体16 底端推至逆止轮15的棘齿面152的旋转区间内并与棘齿面152触靠,接 着的动作便是压缩中棒单元30,当中棒单元30受外力而产生压缩时会让 安全绳42放松,此时逆止轮15在发条153复位的动力作用下而产生逆 时针转动而弧面的齿背会将卡制体16向左产生旋动,但在弹簧18的顶 推下,使卡制体16底端随时复位抵靠于逆止轮15的棘齿面152上,因 此,当收伞压缩动作有失误而松脱时,该逆止轮15马上会产生逆向转动, 而此时棘齿面152的棘齿便会受卡制体16底端抵扣止旋,使与逆止轮15 连结的安全绳42则拉住上巢41,而让受压缩中的中棒单元30随之定位, 使中棒单元30不会受压缩的开伞弹簧60而产生瞬间复弹的情形。

    关 键  词:
    改进 自动 开收伞 安全 折中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改进的自动开收伞安全收折中棒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68463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