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14054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5.04 CN 201814054 U *CN201814054U* (21)申请号 201020290487.9 (22)申请日 2010.08.13 A45C 13/24(2006.01) G06K 7/00(2006.01) G06K 19/07(2006.01) (73)专利权人 天津三星光电子有限公司 地址 300385 天津市西青区经济技术开发区 微电子工业区张衡道 9 号 (72)发明人 张文雨 郑龙周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 限公司 12107 代理人 闫俊芬 (54) 实。
2、用新型名称 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 身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 物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 包括 : 多个电子标签, 分 别设置在人们日常出行携带的多个物品上, 每个 电子标签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 用于标识物品 ; 标签阅读器, 与电子标签无线连接, 所述标签阅读 器设置在随身包上, 用于检测获得电子标签内的 电子编码, 然后转发给信息处理单元 ; 信息处理 单元, 与标签阅读器相连接, 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 电子标签的电子编码, 控制是否向用户发出报警 提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 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 可以提醒人们在出行时带 上钱包。
3、、 手机和钥匙等必要物品, 在物品有遗漏时 及时发出报警提示, 避免因人们一时的疏忽而造 成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 保证人们正常的工作和 生活。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4 页 附图 1 页 CN 201814055 U1/1 页 2 1. 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 其特征在于, 包括 : 多个电子标签, 分别设置在人们日常出行携带的多个物品上, 每个电子标签具有唯一 的电子编码, 用于标识物品 ; 标签阅读器, 与电子标签无线连接, 所述标签阅读器设置在随身包上, 用于检测获得电 子标签。
4、内的电子编码, 然后转发给信息处理单元 ; 信息处理单元, 与标签阅读器相连接, 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电子标签的电子编码, 控制 是否向用户发出报警提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随身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子标签为无源被动式的电子标签。 3. 如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随身包, 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为设置在随身包上的 中央处理器 CPU、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或者单片机 MCU。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14054 U CN 201814055 U1/4 页 3 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生活技术领域, 特别是涉及一种。
5、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 提醒功能的随身包。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 在大城市中高节奏的生活状态下, 人们每天往返于家庭与公司之间, 繁重的 工作造成人们的思维迟钝, 记忆力减退, 使得人们在出行时容易忘记带上必要的物品, 例如 钱包、 手机和钥匙等等, 这些物品忘记带上的话, 给人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严重降低了人们的生活品质。 0003 因此, 目前迫切需要开发出一只装置, 其可以提醒人们在出行时带上钱包、 手机和 钥匙等必要的物品, 在物品有遗漏时及时发出报警提示, 避免因人们一时的疏忽而造成工 作和生活上的不便, 保证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有鉴。
6、于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 身包, 其可以提醒人们在出行时带上钱包、 手机和钥匙等必要的物品, 在物品有遗漏时及时 发出报警提示, 避免因人们一时的疏忽而造成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 保证了人们正常的工 作和生活, 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 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0005 为此,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 包 括 : 0006 多个电子标签, 分别设置在人们日常出行携带的多个物品上, 每个电子标签具有 唯一的电子编码, 用于标识物品 ; 0007 标签阅读器, 与电子标签无线连接, 所述标签阅读器设置在随身包上, 用。
7、于检测获 得电子标签内的电子编码, 然后转发给信息处理单元 ; 0008 信息处理单元, 与标签阅读器相连接, 用于根据收到的所述电子标签的电子编码, 控制是否向用户发出报警提示。 0009 其中, 所述电子标签为无源被动式的电子标签。 0010 其中,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为设置在随身包上的中央处理器 CPU、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或者单片机 MCU。 0011 由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见,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 其可以提醒人们在出行时带上钱包、 手 机和钥匙等必要的物品, 在物品有遗漏时及时发出报警提示, 避免因人们一时。
8、的疏忽而造 成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 保证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 具有重 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0012 此外, 对于本实用新型, 在随身包中的物品丢失或者被盗窃时, 由于检测发现随身 包内缺少这些物品, 可以及时向用户发出报警提示, 能够对用户进行及时有效的提醒, 预防 说 明 书 CN 201814054 U CN 201814055 U2/4 页 4 了用户随身物品丢失和被盗窃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0013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的结 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5 图 1 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的结 构示意图。 0016 参见图 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提醒功能的随身包, 用 户日常携带的该随身包内包括有多个电子标签 100、 标签阅读器 200 和信息处理单元 300, 其中 : 0017 多个电子标签 (即射频识别 RFID) 100, 分别设置在人们日常出行必须携带的多个 物品上, 每个电子标签 100 具有唯一的电子编码, 用于标识物品 ; 0018 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用新型中, 每个电子标签 100 具有唯一的。
10、电子编码, 附着在 物品上用于标识目标对象 ; 所述人们日常出行必须携带的物品包括钱包、 手机和钥匙等必 要的物品。 0019 标签阅读器 200, 与电子标签 100 无线连接, 所述标签阅读器 200 设置在人们携带 的随身包上, 用于检测获得 (读取或写入) 用户随身包内物品上电子标签内的电子编码, 然 后转发给信息处理单元 300 ; 0020 信息处理单元 300, 与标签阅读器 200 相连接, 用于预先存储用户必须携带的全部 物品上电子标签的电子编码, 将该预先存储的用户必须携带的全部物品上电子标签的电子 编码与所述标签阅读器 200 转发的随身包内物品上电子标签内的电子编码进行。
11、一一检测 比较, 如果不完全相同, 那么说明有必须携带的物品遗漏忘记带上, 随身包内的物品不包括 用户必须携带的全部物品, 实时向用户发出报警提示 ; 当然, 如果相同, 说明随身包内的物 品已包括用户必须携带的全部物品, 物品不存在遗漏问题。 0021 对于本实用新型, 其具有的上述物品提醒功能, 不仅可以提醒人们在出行时带上 钱包、 手机和钥匙等必要的物品, 在物品有遗漏时及时发出报警提示, 避免因人们一时的疏 忽而造成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 而且在随身包中的物品丢失或者被盗窃时, 由于检测发现 随身包内缺少这些物品, 可以及时向用户发出报警提示, 能够对用户进行及时有效的提醒, 预防了用户。
12、随身物品丢失和被盗窃的可能性。 0022 在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 300 发出的报警提示优选为语音报警提示。 0023 具体实现上,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 300 可以与一个扬声器相连接, 通过扬声器发出 报警声音。在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扬声器优选为预先存储有一段声音片段的扬声器, 例如, 该声音片段为 “物品遗漏, 请注意” 。 0024 在本实用新型中, 所述信息处理单元 300 可以为设置在用户随身包上的中央处理 器 CPU、 数字信号处理器 DSP 或者单片机 MCU。 说 明 书 CN 201814054 U CN 201814055 U3/4 页 5 0025 在本实用新型。
13、中, 信息处理单元 300 还可以根据用户输入的定时检查指令, 定时 自动将预先存储的用户必须携带的全部物品上电子标签的电子编码与所述标签阅读器 200 转发的随身包内物品上电子标签内的电子编码进行一一比较, 实现对包内物品的核查, 如 果必须携带的物品不在包内, 则可以发出语音报警。 0026 具体实现上, 用户可以通过用户随身包上设置的按键来向信息处理单元 300 输入 定时检查指令, 实现定时启动信息处理单元 300 进行工作。 0027 需要说明的是, 电子标签 100 和标签阅读器 200 上分别设置有天线, 天线是 RFID 电子标签和标签阅读器之间实现射频信号空间传播和建立无线通。
14、讯连接的设备。对于一 个 RFID 系统, 包括两类天线, 一类是 RFID 标签上的天线, 由于它已经和 RFID 标签集成为一 体, 另一类是标签阅读器天线, 既可以内置于标签阅读器中, 也可以通过同轴电缆与标签阅 读器的射频输出端口相连。 目前的天线产品多采用收发分离技术来实现发射和接收功能的 集成。 0028 需要说明的是, RFID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由一个标签 阅读器 (或称为询问器) 和很多个电子标签 (或称为应答器) 组成。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 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 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 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 识别高速运动物体。
15、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 操作快捷方便, 该系统用于控制、 检测和跟踪物 体。 0029 需 要 说 明 的 是, 上 述 电 子 标 签 100, 也 称 为 应 答 器 (tag、 transponder 或 responder) , 根据工作方式可分为主动式 (有源) 和被动式 (无源) 两大类, 被动式 RFID 标签 由标签芯片和标签天线 (或线圈) 组成, 利用电感耦合或电磁反向散射耦合原理实现与标签 阅读器200之间的通讯。 RFID电子标签中存储一个唯一的电子编码, 通常为64bits、 96bits 甚至更高, 其地址空间大大高于条码所能提供的空间, 因此可以实现单品级的物品编。
16、码。 0030 具体实现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 所述电子标签 100 具体选择无源被动式的电子标 签 RFID(Tag) , 该无源电子标签通过磁场感应偶合的方式与标签阅读器 200 进行通讯。电 子标签不需要任何电池, 可以无限期的使用。根据需要可以将标签随意贴到被监控的任意 物品上面, 例如人们日常使用的手机、 钱包等等, 大大增加了对人们常用物品进行监控的灵 活性和监控范围。 0031 上述标签阅读器 200, 也称读写器或询问器 (reader 或 interrogator) , 是对 RFID 电子标签进行读 / 写操作的设备, 主要包括射频模块和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两部分。标签阅 读器。
17、 200 是 RFID 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一方面, RFID 电子标签 100 返回的微弱电磁信 号通过天线进入标签阅读器 200 的射频模块中转换为数字信号, 再经过标签阅读器 200 上 的数字信号处理单元对其进行必要的加工整形, 最后从中解调出返回的信息, 完成对 RFID 标签的识别或读 / 写操作 ; 另一方面, 上层中间件及应用软件与标签阅读器 200 进行交互, 实现操作指令的执行和数据汇总上传。 0032 具体实现上, 对于本实用新型, 所述标签阅读器 200 选择低频 (LF) (即频率 在 135KHz 以下)的标签阅读器, 与电子标签 100 之间通过磁场感应偶合。
18、 (Inductive Coupling) 的方式完成通讯, 有效的通讯距离为 1200mm 的范围。该低频标签阅读器既具有 较低的功耗, 可以有效的增加待机的时间, 又具有很低的辐射, 具有环保的作用。 0033 还需要说明的是, 在本实用新型中, 一套完整的 RFID 系统, 是由标签阅读器 200、 说 明 书 CN 201814054 U CN 201814055 U4/4 页 6 电子标签 100(也就是所谓的应答器) 和信息处理单元 300 这三个部份组成。其工作原理 为 : 当电子标签 100 进入磁场后, 接收所述标签阅读器 200 发出的射频信号, 凭借感应电流 所获得的能量。
19、发送出存储在电子标签芯片中的产品信息 (例如电子编码信息, 此时电子标 签为无源标签) 给标签阅读器200, 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 (Active Tag, 有源标签或 主动标签) 给标签阅读器 200 ; 在标签阅读器 200 读取信息并解码后, 送至本实用新型的信 息处理单元 300(中央信息系统) 进行有关产品信息数据的比较处理。 0034 对于本实用新型, 所采用的电子标签 (即射频识别 RFID) 技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物 流和供应管理, 生产制造和装配等各个领域。 本实用新型以人类的日常生活为背景, 应用成 熟的 RFID 技术, 在保证低成本和高环保的基础上, 对出行时随身携。
20、带的物品进行按时与及 时的提醒, 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最大的便利。同时也有效的预防了随身物品的丢失和被盗窃 的可能性, 保证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0035 综上所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电子标签的具有物品 提醒功能的随身包, 其可以提醒人们在出行时带上钱包、 手机和钥匙等必要的物品, 在物品 有遗漏时及时发出报警提示, 避免因人们一时的疏忽而造成工作和生活上的不便, 保证了 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满足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 具有重大的生产实践意义。 0036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 术人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 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CN 201814054 U CN 201814055 U1/1 页 7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14054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