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曲棍球网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曲棍球网架.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201862225 U (45)授权公告日 2011.06.15 CN 201862225 U *CN201862225U* (21)申请号 201020607955.0 (22)申请日 2010.11.15 A63B 59/02(2006.01) (73)专利权人 谢子栋 地址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桥头镇李朗路李 屋工业区 (72)发明人 谢子栋 (74)专利代理机构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 理事务所 12201 代理人 曹玉平 (54) 实用新型名称 长曲棍球网架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曲棍球器材技术领域, 特 指长曲棍球网架, 它包括有围成接球。
2、区的接球铲、 围成停球区的停球座、 两个侧壁, 停球座为 U 型结 构, 停球座 U 型的两端分别与接球铲的两端连接, 两个侧壁分别位于停球座底部的两侧, 侧壁的两 端分别与接球铲的底部、 停球座后端的底部连接, 接球铲、 停球座和两个侧壁一起形成一体注塑成 型结构, 接球铲接到球后, 球可以由接球区进入停 球区, 通过停球座和两个侧壁可以将球夹在接球 区中, 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球从网架滑出, 停球效果 好, 并且不降低有效接球区域。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2 页 附图 2 页 CN 201862225 U。
3、1/1 页 2 1. 长曲棍球网架, 其特征在于 : 它包括有围成接球区 (10) 的接球铲 (1)、 围成停球区 (20) 的停球座 (2)、 两个侧壁 (3), 停球座 (2) 为 U 型结构, 停球座 (2) 的 U 型两端分别与接 球铲 (1) 的两端连接, 两个侧壁 (3) 分别位于停球座 (2) 底部的两侧, 侧壁 (3) 的两端分别 与接球铲 (1) 的底部、 停球座 (2) 后端的底部连接, 接球铲 (1)、 停球座 (2) 和两个侧壁 (3) 一起形成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长曲棍球网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停球座 (2) 的 U 型两端分 别向外。
4、扩张。 3.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长曲棍球网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接球铲 (1) 为向前方拱起 的弧形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长曲棍球网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接球铲 (1) 上表面的曲率 半径大于下表面的曲率半径。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长曲棍球网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侧壁 (3) 形成位于停球区 (20) 的部分向外凸、 位于接球区 (10) 的部分向内凹的 S 型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 5 所述的长曲棍球网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侧壁 (3) 向下凸起弯曲。 7.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长曲棍球网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侧壁 (3) 与停球座。
5、 (2) 之 间连接有连接壁 (4)。 8.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长曲棍球网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接球铲 (1) 和侧壁 (3) 是 开设有网孔 (5)。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长曲棍球网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停球座 (2) 的后端设有用 于与球棍连接的喉道接口 (6)。 10. 根据权利要求 1-8 任意一项所述的长曲棍球网架,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停球座 (2) 的 U 型的内侧最底端与接球铲 (1) 最前端的距离为 25.5 26.5cm ; 在距离停球座 (2) 的 U 型 的内侧最底端 7cm 位置处, 停球座 (2) 的 U 型的两侧内壁的宽度为 7.7 8.2。
6、cm。 权 利 要 求 书 CN 201862225 U1/2 页 3 长曲棍球网架 技术领域 :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长曲棍球器材技术领域, 特指长曲棍球网架。 背景技术 : 0002 长曲棍球, 又称袋棍球、 棍网球或兜网球, 是一种使用前端具有网状袋子的长棍作 为持球工具, 由运动员手持带袋曲棍抢球并设法射门得分的团队球类运动, 现主要盛行于 北美地区和英国等地。一般是在长曲棍球棍的前端连接有网架, 网架的底部周圈连接有网 袋, 形成网状袋子。 0003 长曲棍球网架是一种众所周知的长曲棍球器材, 网架通常是注塑成型结构, 其固 定在一个金属棍在前端, 在比赛中作为持球工具使用。传统。
7、的长曲棍球网架包括围成接球 区的接球铲和连接球棍的固定座, 接球铲用于接曲棍球并使曲棍球停在网袋中。目前网架 接球铲部分有一个平滑的内表面, 光滑平面内表面是为了便于对地面球铲球。现有的网架 一般利用各种凸出条在接球区中增设停球区, 使网架具有停球功能, 但是降低了网架有效 接球区域, 降低了网架捕球范围, 并且停球效果不好, 球容易从网架中脱出。 实用新型内容 :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通过增设围成停球 区的停球座提高停球效果、 又不降低有效接球区域的长曲棍球网架。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长曲棍球网架包括有围成接。
8、 球区的接球铲、 围成停球区的停球座、 两个侧壁, 停球座为U型结构, 停球座U型的两端分别 与接球铲的两端连接, 两个侧壁分别位于停球座底部的两侧, 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接球铲的 底部、 停球座后端的底部连接, 接球铲、 停球座和两个侧壁一起形成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0006 所述停球座 U 型的两端分别向外扩张。 0007 所述接球铲为向前方拱起的弧形结构。 0008 所述接球铲上表面的曲率半径大于下表面的曲率半径。 0009 所述侧壁形成位于停球区的部分向外凸、 位于接球区的部分向内凹的 S 型结构。 0010 所述侧壁向下凸起弯曲。 0011 所述侧壁与停球座之间连接有连接壁。 0012 所。
9、述接球铲和侧壁是开设有网孔。 0013 所述停球座的后端设有用于与球棍连接的喉道接口。 0014 停球座的 U 型的内侧最底端与接球铲最前端的距离为 25.5 26.5cm ; 在距离停 球座的 U 型的内侧最底端 7cm 位置处, 停球座的 U 型的两侧内壁的宽度为 7.7 8.2cm。 0015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 :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长曲棍球网架, 它包括有围成接球 区的接球铲、 围成停球区的停球座、 两个侧壁, 停球座为U型结构, 停球座U型的两端分别与 接球铲的两端连接, 两个侧壁分别位于停球座底部的两侧, 侧壁的两端分别与接球铲的底 部、 停球座后端的底部连接, 接球铲、 停球。
10、座和两个侧壁一起形成一体注塑成型结构, 接球 说 明 书 CN 201862225 U2/2 页 4 铲接到球后, 球可以由接球区进入停球区, 通过停球座和两个侧壁可以将球夹在接球区中, 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球从网架滑出, 停球效果好, 并且不降低有效接球区域。 附图说明 : 0016 图 1 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 0017 图 2 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 0018 图 3 是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 0019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见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 围成接球区10的接球铲1、 围成停球区20的停球座2、 两个侧壁3、 喉道接口6, 接球铲1。
11、、 停 球座 2、 两个侧壁 3 和喉道接口 6 一起形成一体注塑成型结构。接球铲 1 和侧壁 3 是开设有 网孔5, 用于与网袋连接。 喉道接口6设于停球座2的后端, 用于与球棍连接, 使得结构更牢 固, 更轻巧, 喉道接口 6 的中轴线从停球座 2 出发延伸穿过接球铲 1。 0020 停球座 2 为 U 型结构, 停球座 2 的 U 型两端分别向外扩张并分别与接球铲 1 的两 端连接, 接球铲 1 为向前方拱起的弧形结构, 具有较佳可玩性, 接球铲 1 上表面的曲率半径 大于下表面的曲率半径, 使得上表面开口比下表面开口大, 接触面积更大, 便于接球。停球 座 2 与接球铲 1 的结合底面。
12、间距比表面间距大。停球座 2 的 U 型的内侧最底端 ( 即停球座 2 内侧的最后端 ) 与接球铲 1 最前端的距离为 25.5 26.5cm ; 在距离停球座 2 的 U 型的内 侧最底端 7cm 位置处, 即停球座 2 的 U 型的内侧最底端前方 7cm 的平面处, 在该位置处停球 座 2 的 U 型的两侧内壁的距离宽度为 7.7 8.2cm。 0021 两个侧壁 3 对称设于停球座 2 底部的两侧, 侧壁 3 的两端分别与接球铲 1 的底部、 停球座 2 后端的底部连接。U 型停球座 2 和两个侧壁 3 围成停球区 20, 侧壁 3 形成位于停 球区 20 的部分向外凸、 位于接球区 1。
13、0 的部分向内凹的 S 型结构, 即在停球区 20 处, 停球座 2的宽度小于两个侧壁3之间的宽度, 位于上方的停球座2窄, 位于下方的两个侧壁3宽, 便 于夹球。侧壁 3 内壁表面是光滑的, 侧壁 3 向下凸起弯曲, 侧壁 3 与停球座 2 之间连接有连 接壁 4, 增加结构强度。 0022 停球座 2 与接球铲 1 围成锁孔形状的上边框, 两个侧壁 3 与接球铲 1 围成锁孔形 状的下边框。上边框上表面从喉道接口 6 出来后开始逐渐变宽, 接着保持与喉道接口 6 的 中轴线等距, 直到中部, 然后逐渐加宽到与接球铲 1 连接。下边框从喉道接口 6 出来, 先是 逐渐变宽, 在停球区 20 。
14、中部位置时又开始收窄, 在中部位置时, 上表面和下底面到中轴线 位置等距, 然后逐渐变宽到与接球铲 1 连接。 0023 本实用新型在接球铲 1 接到球后, 球可以由接球区 10 进入停球区 20, 通过停球座 2 和两个侧壁 3 可以将球夹在接球区 10 中, 防止在使用过程中球从网架滑出, 停球效果好, 并且不降低有效接球区域。 0024 当然,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 围所述的构造、 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 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说 明 书 CN 201862225 U1/2 页 5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201862225 U2/2 页 6 图 2 图 3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