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箱物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李箱物品.pdf(2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900727.5 (22)申请日 2015.11.12 14192902.6 2014.11.12 EP A45C 13/36(2006.01) A45C 5/04(2006.01) (73)专利权人 新秀丽 IP 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卢森堡大公国卢森堡市 (72)发明人 埃里克赛蒙斯 迈克尔范徳默格尔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金思港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11349 代理人 邵毓琴 (54) 实用新型名称 行李箱物品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行李箱物品 (2), 该 行李箱物品 (2) 具有提供增强角部强度。
2、的表面 特征。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壳体 (4), 该壳体 (4)至少部分地由外层(6)形成, 并且包括在分离 线 (26) 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壳 体部分 (28),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角部区 (24)。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 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 特征具有深度。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 度可以越接近所述第一角部区越大。所述至少一 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随着从所述第一角部 区远离的距离而减小。 (30)优先权数据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4页 说明书13页 附图6。
3、页 CN 205492905 U 2016.08.24 CN 205492905 U 1.一种行李箱物品, 该行李箱物品包括: 壳体, 该壳体至少部分地由外层形成, 并且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外层形成并且在分 离线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 角部区; 以及 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深度, 其 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越接近所述第一角部区越大; 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随着从所述第一角部区远离的距离而减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主面; 并且 所。
4、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从所述分离线的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域的一部分开始 在所述主面的一部分上延伸, 并且延伸到所述分离线的与所述第一角部区间隔开的另一个 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第二角部区;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并且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 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周边壁上, 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 延伸开; 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 述。
5、一部分延伸开; 并且 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该行李箱物品进一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 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和第三部分,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 表面特征的所 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至 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 边壁上, 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所述至少一个。
6、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 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 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与所述第一角部区 相邻并且与所述第二角部区对角相对的第三角部区, 所述行李箱物品进一步包括由所述外 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 分、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其中: 权 利 要 求 书 1/4 页 2 CN 205492905 U 2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
7、部分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 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至 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 边壁上, 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三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 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 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
8、深度; 并且 距离所述角部区中的较近的一个角部区更远地定位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或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深度比更接近于所述角部区中的所述较近的一个角部区定 位的其他表面特征的深度小。 7.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包括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第一深度、 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的第二深度和至少部分地位 于所述第三部分内的第三深 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所述第一深度和所述第三深度大于所述第 二深度。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在所述行李箱物品的各个侧部上由所述外层形成多个。
9、表面特征; 或者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中的至 少一个是凹槽; 或者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沿着所述周边壁或主面延伸; 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二部分沿着主面 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宽度;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宽度; 并且 距离所述角部区中的较近的一个角部区更远地定位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或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宽度比更接近于所述角部区中的所述较近的一个角部区定 位的其他表面特征的宽度大。 11.根据权利要求。
10、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中的一个 第一表面特征的至少一些部分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中的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至 少一些部分相对于所述分离线以基本直角延伸。 12.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该行李箱物品进一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 的至少一个第三表面特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表面特征位于所述行李箱物品的侧部上 并且形成闭环圈环。 权 利 要 求 书 2/4 页 3 CN 205492905 U 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 所述至少一 个第二表面特征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表面特征限定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的Y形名义。
11、表 面。 14.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中的一个 第一表面特征的一部分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中的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相 对于所述第一角部区以45度角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 面特征的一部分 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 或者与由所述行李箱物品的 主面和相邻的侧部的相交部形成的边缘基本平行地延伸。 1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的所述第 二部分以基本直角延伸; 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
12、特征的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所 述第二部分以基本直角延伸。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宽度; 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的20和 67之间。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在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 面特征的宽度的0和50之间。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壳体包括主面,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至少部分地在所述主面内延伸; 所述主面内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小于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
13、述 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 并且 所述主面内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为0.5mm。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 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在1mm和4mm之间。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宽度; 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在4mm和10mm之间。 22.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中的至少 一个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为凹槽。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宽度; 并且 所。
14、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为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 度的38。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在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 面特征的宽度的20和30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3/4 页 4 CN 205492905 U 4 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为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 面特征的宽度的25。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箱物品, 其中: 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 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在2mm和3.2mm之间。 2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行李。
15、箱物品, 其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宽度; 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在5.5mm和8.5mm之间。 28.一种行李箱物品, 该行李箱物品包括: 至少部分地由外层形成的壳体, 该壳体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外层形成并且在分离线 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角部 区和相邻的第二角部区; 以及 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 部分、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其中: 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并且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 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
16、邻地定位在周边壁上, 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 延伸开; 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一 部分延伸开; 并且 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权 利 要 求 书 4/4 页 5 CN 205492905 U 5 行李箱物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行李箱物品, 特别是涉及对行李箱的壳体结构的增强。 背景技术 0002 行李箱特别是硬壳行李箱在旅行过程中给内容物提供了坚固的防护容器。 考虑到 硬壳行李箱的相对刚硬的结构, 当在旅行过程中通过行李提手等等移动时, 一些部分更容 易受到较大的撞击载荷而受到损坏。 容易受到相当。
17、大的撞击载荷的一个这种区域便是角部 区。 因为角部区的高弯曲程度以及相应的吸收撞击的表面面积减小, 所以当撞击在角部上 时, 例如当掉落时, 角部区受到极度放大的载荷。 减轻这种作用的之前的努力包括向角部增 加附加层以增加行李箱的结构强度, 加厚角部区内的硬壳形成层的材料横截面, 等等。 0003 随着在硬壳行李构造中继续加速使用重量永远更轻的材料的努力, 在角部处增加 更多或更厚的层来解决该问题变得越来越不可接受。 0004 由于包括各种在行李箱上形成表面特征的解决方案而与本公开相关的文献包括 EP2429912、 EP1763430、 US3313382、 USD665998、 US164。
18、9292、 USD5152566、 US4113095、 USD429234、 USD299589、 USD633716、 US3251460、 US4712657、 US2036276、 US2950792、 USD644435、 US3163686、 US2510643、 USD659395、 USD627162、 USD710608、 USD710609、 US1987764、 GB2184940、 GB2361692、 JP2009262499、 US6131713、 US6035982和US4803769。 然 而, 这些提议仍然可以进行改进。 0005 因此, 期望的是提供一种改进。
19、的行李箱物品或行李箱, 特别是提供一种改进的行 李壳体设计, 该行李壳体设计能够吸收和分散施加至行李箱的撞击力, 以减少诸如由永久 变形引起的损坏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因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 提供了一种硬壳行李箱壳体构造, 该壳体构造具有至少部 分地在该壳体的角部区上延伸的诸如凹槽之类的表面特征, 所述表面特征具有深度, 该深 度在所述角部区处最深并且在所述表面特征横跨主面和/或侧部延伸时减小, 以提供在所 附权利要求中和在下面描述的增强角部强度。 更具体地说, 所述表面特征沿着外表面延伸, 以形成从一个角部区到相邻的角部区的圈环。 0007 本公开特别地提供了一种用于行李箱物品。
20、的改进壳体结构, 该壳体结构能够吸收 和分散冲击能量, 从而使得该壳体吸收撞击力并抵抗永久变形。 一定宽度和深度尺寸的诸 如凹槽之类的表面特征由所述行李箱的外层以一定取向形成, 并且与角部区相邻地定位, 以在同时实现足够角部强度的同时维持角部区的较小半径。 例如, 通过利用较深的凹槽来 增加角部区进而创建该角部强度, 所述凹槽可以或可以不在所述行李箱的内部区内或中央 区域内消退。 所述表面特征既给角部区提供了结构, 又给行李箱的侧部提供了柔性。 所述表 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取决于如下的任一个或多个: 行李箱的尺寸(例如, 高度和宽度); 行李箱 和/或行李箱壳体的深度; 行李箱壳体的材料厚度; 表。
21、面特征的数量; 行李箱的预期载荷; 表 说 明 书 1/13 页 6 CN 205492905 U 6 面特征之间的距离; 以及表面特征本身的宽度。 除了其他因素, 所述深度(或可以)与行李箱 壳体的深度以及表面特征之间的距离成比例缩放。 所述表面特征在行李箱的内部区内何处 开始消退可以取决于行李箱壳体的深度。 0008 在一个实施例中, 提供了一种具有提供增强角部强度的表面特征的行李箱物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壳体, 该壳体至少部分地由外层形成, 并且包括 在分离线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 第一角部区和相邻的第二角部区。 。
22、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 一表面特征,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 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并且所述第三 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与所述 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周边壁上, 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 在一些实施 例中, 所述第三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可以从所述分 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 三部分之间延 伸。 0009 在一个实施例中。
23、, 提供了一种具有提供增强角部强度的表面特征的行李箱物品。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壳体, 该壳体至少部分地由外层形成, 并且包括 在分离线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 第一角部区。 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 所述至 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具有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 越接近所述第一角部区越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随着从 所述第一角部区远离的距离而减小, 也就是说, 随着所述表面特征横跨所述行李箱物品的 周边壁(例如, 右侧部/左侧部)和。
24、/或顶侧部/底侧部)和主面从所述角部区延伸开, 所述表 面特征的深度减小。 001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壳体可以包括主面。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可以从 所述分离线的相邻于诸如所述第一角部区域之类的角部的一部分开始在所述主面的一部 分上延伸, 并且延伸到所述分离线的与所述第一角部区间隔开的另一个部分。 001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可以限定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第二角 部区。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长度并且可以包括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和第三 部分。 所述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并且所述第三部分可以相对 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所述第。
25、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周边壁 上, 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 所述第三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 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所述第二部分可以在所述第 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001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表面 特征,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可以包括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并且所述第 三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部分可以与所 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
26、定位在周边壁上, 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在一 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三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可以从 说 明 书 2/13 页 7 CN 205492905 U 7 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二部分可 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 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001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可以限定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并且与所 述第二角部区对角相对的第三角部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 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 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 分、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
27、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 地延伸, 并且所述第三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 第一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一 部分延伸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三部分可以与所述第三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 边壁上并且可以从所述分离线的所述一部分延伸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所述第二部分 可以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001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深度, 并且所述第二表面特征可 以具有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 距离所述角部区中的较近的一个角部区更远地定位。
28、的表面 特征的深度可以比更接近于所述角部区中的所述较近的一个角部区定位的表面特征的深 度小。 001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深度, 并且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 深度可以包括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一部分内的第一深度、 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二部分 内的第二深度和至少部分地位于所述第三部分内的第三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 和第三深度可以大于所述第二深度。 001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在所述行李箱物品的各个侧部上可以由所述外层形成多个表 面特征。 另选地,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 中的至少一个是凹槽。 另选地,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
29、特征的第一部分可以沿着所述周边 壁或主面延伸。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表面特征的第二部分可以 沿着主面延伸。 001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宽度, 并且所述第二表面特征可 以具有宽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 距离所述角部区中的较近的一个角部区更远地定位的表面 特征的宽度为可以比更接近于所述角部区中的所述较近的一个角部区定位的表面特征的 宽度大。 001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表面特征可以比所述第一表面特征从所述分离线的 所述一部分更远地间隔开。 001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一部分可以沿着周边壁延伸, 并且所 述第一表面特征的。
30、第二部分可以沿着主面延伸。 002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一部分可以沿着主面延伸, 并且所述 第二表面特征的第二部分可以沿着所述主面延伸。 002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至少一些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至 少一些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分离线以基本直角延伸。 002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可 以沿着由所述行李箱物品的任两个侧部的相交部形成的边缘但与该边缘间隔开地延伸。 002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所述外层形成的第三表面特征。 说 明 书 3/13 页 8 CN 205492905 U 8。
31、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三表面特征可以位于所述行李箱物品的侧部上并且可以形成闭合 圈环。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三表面特征可以在所述行李箱物品的主面上由所述外层形 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三表面特征可以以基本四边形形状由所述外层形成。 在一些实 施例中, 所述第三表面特征可以具有深度, 并且所述第三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小于所述第 一表面特征和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 所述第二表 面特征和所述第三表面特征可以限定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的基本Y形名义表面。 002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多个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深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 该深度可 以在以所。
32、述角部区为中心的圆形区域内越接近该角部区越大, 并且可以随着从所述圆形区 域远离的距离而减小。 002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一部分或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可 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角部区以基本45度的角延伸。 002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可 以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 002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和所述第二表面特征的一部分可 以彼此基本平行地延伸, 或者可以与由所述行李箱的主面和相邻的侧部的相交部形成的边 缘基本平行地延伸。 002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多个表面特征可以由位于所述行李箱的各个侧部上的所述。
33、外 层形成。 002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可以从限定在所述行李箱物品的 顶侧部 上的第一角部区延伸到第二角部区。 00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一部分可以相对于所述第一表面特征 的第二部分以基本直角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三部分可以相对于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的第二部分以基本直角延伸。 003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表面特征中的至少一个或所述第二表面特征中的至 少一个可以是凹槽。 0032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宽度。 所述至少一个第 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的大约20和大。
34、约67之间, 并且优选为大约38。 0033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在相邻于所述第一角 部区的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宽度的大约0和大约50之间, 优选在大约20和大约 30之间, 并且更优选为大约25。 0034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壳体可以包括主面,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至少部 分地在所述主面内或沿着所述主面延伸。 所述主面内或沿着所述主面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 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小于相邻于所述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 优 选地, 所述主面内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可以为大约0.5mm。 0035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相邻于所述。
35、第一角部区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的深度 可以在大约1mm和大约4mm之间, 并且优选在大约2mm和大约3.2mm之间。 003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表面特征可以具有宽度。 所述至少一个第 一表面特征的宽度可以在大约4mm和大约10mm之间, 并且优选在大约5.5mm和大约8.5mm之 说 明 书 4/13 页 9 CN 205492905 U 9 间。 0037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行李箱物品包括至少部分地由外层形成的壳体, 该壳体 包括至少部分地由所述外层形成并且在分离线处选择性地固定在一起的第一和第二壳体 部分, 所述第一壳体部分限定第一角部区和相邻的第二角部区。。
36、 该行李箱物品可以包括由 所述外层形成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 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凹槽具有长度并且包括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 0038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并且所述 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成角度地延伸。 0039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周边 壁上, 并 且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 004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角部区相邻地定位在所述周边壁上 并且从所述分离线的一部分延伸开。 0041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第二部分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三部分之间延伸。 0042 另外的实施方。
37、式和特征在随后的描述中进行部分阐述, 并且通过检查说明书将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变得显而易见, 或者可通过所公开的主题内容的实践而获知。 通过参考形 成该公开的一部分的附图和说明书的其余部分可以实现对本公开的本质和优点的进一步 理解。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 该公开的各个方面和特征中的每个都可以有利地在某些情 况下单独地使用或者在其他情况下与该公开的其他方面和特征组合地使用。 附图说明 0043 参照如下附图将更充分地理解该描述, 在附图中部件并不是按照比例绘制的, 这 些附图是作为该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呈现的, 并且不应该被解释为对该公开的范围完全引 用, 其特征在于: 0044 图1是根据本公开。
38、的一些实施例的行李箱的等距视图。 0045 图2是图1的行李箱的后视图。 0046 图3是图1的行李箱的右视图。 0047 图4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行李箱壳体的等距视图。 0048 图5是图4的细节5的局部放大图。 0049 图6是沿着图5的线6-6截取的由行李箱的外层形成的凹槽的代表性局部剖视图。 0050 图7是通过增加凹槽的深度提供的相对强度增加(百分比)的曲线图表示。 具体实施方式 0051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行李箱物品的改进壳体结构。 特别地,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 壳体结构, 该壳体结构能够吸收和分散在大的撞击过程中冲击引起的能量, 从而使得该壳 体吸收该撞击并抵抗永久变形。 。
39、这里公开的是硬壳行李箱壳体, 该壳体具有至少部分地在 该壳体的角部区上延伸的表面特征。 这 些表面特征具有在角部区处最深但是随着所述表 面特征横跨主面和/或侧部延伸而减小的深度, 以提供如在下面以及在随附的权利要求中 描述的增强角部强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所述表面特征沿着外表面延伸以形成从一个角 部区到相邻的角部区的圈环(loop)。 说 明 书 5/13 页 10 CN 205492905 U 10 0052 一般来说, 该壳体包括以图案形成的诸如凹槽之类的表面特征以提供增加的强度 和冲击分散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 每线性测量单位的表面特征数量(密度)可以在行李箱物 品的一个或多个角部区。
40、中或者在行李箱物品的一个或角部区周围较大。 当远离角部区一定 距离定位时(例如在行李箱物品的主面的中央区域中), 所述表面特征也可以以较低密度形 成, 以便在撞击力通过行李箱壳体传递时减轻或减缓该撞击力。 这些表面特征的深度和宽 度可以在所述角部区中和在所述角部区周围分别较深和/或较窄, 而远离所述角部区一定 距离处较浅和/或较宽。 0053 参照图1至图3, 硬壳行李箱2由壳体4限定, 该壳体4由外层6形成, 该外层6具有由 周边壁14分开的两个主面8(前侧部10和后侧部12)。 周边壁14由顶侧部16、 低侧部18、 右侧 部20和左侧部22形成。 角部区24由任两个或三个相邻的侧部10、。
41、 12、 16、 18、 20、 22的相交部 来限定。 例如, 行李箱2包括四个上角部区24A和四个下角部区24B, 每个角部区都由三个相 邻的侧部10、 12、 16、 18、 20、 22的相交部形成。 另外, 由任两个相邻的侧部10、 12、 16、 18、 20、 22的相交部形成的边缘也可以被认为是 “角部区” 。 行李箱2由在分离线26处铰接在一起的 两个壳体部分(例如, 第一壳体部分28和第二壳体部分29)形成, 该分离线26沿着周边壁14 的中央部分延伸。 如图1至3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 分离线26可以基本平行于主面8延伸。 然 而,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 分离线26可以横。
42、跨周边壁14的至少一部分对角地并相对于主面8成 角度地延伸。 用于将两个壳体部分28和29枢转地连接在一起的铰链(未示出)沿着分离线26 定位。 诸如拉链之类的关闭机构可以沿着分离线26延伸。 该拉链可以被拉开以允许两个壳 体部分28和29围绕该铰链枢转, 从而允许接近内部。 各种类型的关闭机构和铰链结构都是 可接受的。 0054 行李箱2还优选包括如图所示的四个旋转式轮子30, 或者可以包括其他的轮子或 支撑结构, 以允许用户成角度地拉动或拖动行李箱2, 或沿着竖直位置引导行李箱2。 行李箱 2可以包括位于顶侧部16的顶部携带手柄32和 位于左侧部22、 右侧部20或这二者上的侧部 携带手柄。
43、34。 行李箱2还可以包括伸缩拖拉手柄36。 拖拉手柄36可以沿着行李箱2的后侧部 12排列。 另选地, 拖拉手柄36还可以沿着后侧部12排列但是定位在行李箱2内。 尽管这里参 照具有旋转式轮子30的硬壳行李箱2进行了描述, 但是这里描述的改进也可以有利地在其 他类型的行李箱上实现, 包括没有轮子和双轮的直立箱(具有手柄或不具有手柄)。 0055 继续参照图1至图3, 行李箱2的两个壳体部分28和29中的每个壳体部分都可以包 括由行李箱壳体4的外层6形成的诸如凹槽38之类的表面特征37。 这些表面特征37通过在行 李箱2受到撞击时提供改进的抗撞击性而增加行李箱壳体4的强度和弹性。 通常, 撞击。
44、力在 角部区24上最有害。 例如, 当行李箱2在角部区24上掉落时, 角部区24经受撞击力。 每个角部 区都可以至少部分地限定顶点区, 在该顶点区中, 撞击力可以在行李箱2内引起最大冲击能 量。 冲击能量可以经过外层6传播并使壳体4变形。 这些表面特征37可以通过充分地叠缩 (concertina)来削弱大的撞击, 以防止角部区24发生永久变形。 角部区还可以由形成在各 种侧部10、 12、 16、 18、 20、 22中的两个侧部之间的边缘或该边缘的一部分来限定。 0056 这里描述的表面特征37可以以一层或多层的层状体的形式形成, 并且可以例如包 括内层和外层、 或者内层、 外层和中间层。。
45、 这些层可以是可成型的硬壳材料或者是硬壳材料 和软壳材料的组合。 硬壳材料可以是(自增强的或纤维增强的)热塑性材料、 ABS、 聚碳酸酯、 聚丙烯、 聚苯乙烯、 PVC、 聚酰胺或PTFE等等。 行李箱2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形成或成型, 诸 说 明 书 6/13 页 11 CN 205492905 U 11 如通过插塞成型、 吹塑、 注射成型等等。 另外, 其中形成有表面特征37的层(或多个层)的厚 度可以低至近似0.8mm以下, 或高达近似3mm以上, 并且优选可以在1mm到2.5mm的范围内, 甚 至更优选在1mm到2mm的范围内。 其中形成有表面特征37的层(或多个层)的厚度横跨表面特 。
46、征37的截面可以是恒定的, 或者可以是变化的。 改变厚度可以影响表面特征37吸收撞击力 的能力, 由此允许针对行李箱物品2的尺寸及其预期用途特别地针对预期的撞击力来设计 表面特征37的尺寸。 例如, 在表面特征37的底部处的层状体的厚度可以比在它们之间延伸 的层状体的截面的厚度大。 另选地, 在表面特征37的底部的层状体可以比在它们之间延伸 的层状体的截面薄。 尽管这里描述的改进广泛地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表面特征37, 但是在下 面描述的实施 例中, 为了方便读者, 将表面特征37描述为凹槽38。 0057 作为凹槽38的实施例, 图1至图3公开了多个凹槽38, 所述多个凹槽28形成了基本 嵌套的。
47、四边形图案的外层6。 凹槽38的该基本嵌套的四边形图案可以被构造成基本加强壳 体4的结构, 并且通过借助于凹槽38之间的弹性变形进行分散来吸收来自撞击力的能量。 这 样, 冲击能量至少通过壳体4的形成有凹槽38的部分消散。 这些凹槽38被构造成通过既增加 角部区24的强度又增加角部区24的吸收特性来减少角部区24发生永久变形的可能性。 0058 如图1至3所示, 凹槽38可以从分离线26开始在行李箱2的侧部10、 12、 16、 18、 20、 22 上延伸和/或循环, 并且向回延伸和/或循环到该分离线26。 例如,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 凹槽 38可以从分离线26的相邻于一个角部区24(例如,。
48、 第一角部区24)的部分开始, 在主面8(例 如, 前侧部10)的一部分上延伸和/或循环, 并且向回延伸和/或循环到与第一角部区24间隔 开的分离线26。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 凹槽38可以从一个角部区24循环到相邻的角部区24。 在 一些实施例中, 凹槽38可以从一个角部区24内部循环到到相邻的角部区24内部。 在这种情 况下, 凹槽38至少部分地横跨侧部10、 12、 16、 18、 20、 22中的至少一个侧部延伸, 并且在两个 相邻的角部区24之间延伸且将这两个相邻的角部区24连接, 以增加角部区24的强度并将撞 击力从角部区24分散开。 例如, 凹槽38可以连接两个上角部区24A、 两。
49、个下角部区24B、 和/或 位于同一个侧部上的上角部区24A和下角部区24B。 凹槽38相邻于角部区24定位, 至少部分 地横跨各个侧部10、 12、 16、 18、 20、 22中的至少一个侧部延伸, 并且以基本平行的方式彼此 间隔开。 各个凹槽38可以大体沿着与其相邻凹槽38类似的曲线延伸。 例如, 至少如图1中所 示, 多个凹槽38可以在连接两个相邻角部区24时彼此平行地延伸。 然而, 在其他实施例中, 各个单独凹槽38的曲率可以与其相邻的凹槽38(位于任一侧)的曲率不同。 在其他实施方式 中, 附加凹槽38可以横跨侧部10、 12、 16、 18、 20、 22中的一个侧部延伸它们的长度L。 在一些 实施例中, 附加凹槽38可以是形成在行李箱2的一个侧部(例如, 前侧部10)上的闭合圈环。 例如, 如图1至3所示, 凹槽38可以在行李箱2的主面8(前侧部10或后侧部12)上以基本四边 形形状在它们自身上围绕成圈环。 可以通过外层6在主面8上形成多个连续的成阶梯状的凹 槽38以形成基本嵌套的四边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