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95204.0 (22)申请日 2016.12.19 (73)专利权人 重庆三峡学院 地址 404000 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 号 (72)发明人 刘利利 陈才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50102 代理人 刘小红 李金蓉 (51)Int.Cl. A45D 20/10(2006.01) A45D 20/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热源为。
2、为低温电热部件, 温度提升部件和加热部 件为叶片式热管。 包括机体、 与机体相连接的手 柄、 支撑轴和电动机, 所述支撑轴一端与机体固 定, 另一端与电动机固定; 所述电动机的转动轴 上固定有叶片式热管, 所述叶片式热管是将热管 侧壁加工成叶片状, 在叶片式热管的近中心端设 置有低温电加热体, 在叶片式热管内部设置有隔 液膜。 叶片式热管在旋转过程中在近中心端 (蒸 发段) 低压区, 远中心端 (冷凝段) 形成高压区, 由 于热管内部工质具有压力大, 蒸发/冷凝温度高; 压力低蒸发/冷凝温度低。 因此叶片式热管吹风 机能够将低温电热转变成高温热输出, 避免吹风 机的过热暂停或加热元件损坏。 权。
3、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6380873 U 2017.08.08 CN 206380873 U 1.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包括机体 (3) 、 与机体 (3) 相连接的手柄 (13) 、 支撑轴 (4) 和 电动机 (7) , 所述支撑轴 (4) 一端与机体 (3) 固定, 另一端与电动机 (7) 固定; 其特征在于: 所 述电动机 (7) 的转动轴上固定有叶片式热管 (5) , 所述叶片式热管 (5) 的外侧壁具有叶片, 在 叶片式热管 (5) 的近中心端设置有加热体 (6)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式热管 (5) 外壁。
4、 的叶片是具有引风作用的叶片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叶片式热管 (5) 内设 置有隔液膜 (17) , 将叶片式热管 (5) 分隔为工质液态区 (16) 和工质气态区 (15) , 工质液态区 (16) 位于叶片式热管 (5) 的近中心端, 工质气态区 (15) 位于叶片式热管 (5) 的远中心端。 4.根据权利要求1到3任一项所述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动机 (7) 和加热体 (6) 通过电线 (10) 与控制器 (12) 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线 (10) 与控制器 (12。
5、) 设置与手柄 (13) 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置于手柄 (13) 上 的开关。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80873 U 2 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小家电中的吹风机, 具体是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用于湿头发 的吹干。 背景技术 0002 在日常生活, 对于湿发的烘干, 大多数采用一种电加热的吹风机。 该吹风机工作原 理是: 加热装置与引风装置独立设置, 吹风机内的电热器经电直接加热后, 加热由吹风机引 入的风, 由此源源不断产生高温风将湿发吹干。 由于是采用电直接加热, 加热元件的。
6、温度必 定要高于出风温度。 当加热元件长时间处在高温状态下, 很容易造成吹风机过热暂停或加 热元件损坏, 影响正常使用。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现有吹风机过热暂停或加热元件损坏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叶 片式热管吹风机。 0004 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加热部件和风机叶片合二为 一, 低温风在引入的同时被加热。 叶片式热管在旋转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 在热管的近中心 的吸热段与远中心的放热段形成压力不同的区域, 离旋转中心较远的放热段压力高于离旋 转中心较近的吸热段。 为了防止液态工质在离心力作用下混入放热侧, 在热管内部设置隔 液膜 (只允许气体通过) 。
7、。 利用热管的传热传质原理以及热管内工质在不同压力下的热力特 性 (低压下蒸发温度低, 高压下冷凝温度高) , 叶片式热管吸热段的热源温度在低于出风温 度时, 也可以在放热段得到较高的冷凝温度。 作为叶片式热管吹风机热源部分 (吸热端) 温 度较低, 从而可以避免过热现象的出现。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包括 机体、 与机体相连接的手柄、 支撑轴和电动机, 所述支撑轴一端与机体固定, 另一端与电动 机固定; 所述电动机的转动轴上固定有叶片式热管, 所述叶片式热管的外侧壁具有叶片, 在 叶片式热管的近中心端 (蒸发段) 设置有加热体。 00。
8、06 为了防止液态工质在离心力作用下混入放热段, 热管内设置有隔液膜, 将叶片式 热管分隔为工质液态区和工质气态区, 工质液态区位于叶片式热管的近中心端, 工质气态 区位于叶片式热管的远中心端。 0007 所述电动机和加热体通过电线与控制器连接。 电线与控制器设置与手柄内。 开关 设置于手柄上。 0008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热管不仅具有加热功能, 还具有引射外部气流的功 能。 当低温电热加热叶片式热管吸热侧液态工质气化后, 其旋转的过程中将内部分成高、 低 压两个区。 由于其内部存在隔液膜, 高压区为气态工质, 低压区为液态工质。 根据工质的热 力性能, 低压区的液态工质蒸发温度较低。
9、, 靠低温电热使其蒸发; 高压区的气态工质冷凝温 度较高, 当外部气流横掠时将其加热到较高温度。 由于热管的传热传质原理以及离心力的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380873 U 3 作用, 叶片式热管能够将低温热转变成高温热输出, 避免吹风机的过热暂停或加热元件损 坏。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 图2为图1中的1-1剖面图; 0011 图3为叶片式热管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2 图4为图3中的2-2剖面图; 0013 图中: 1-冷气流、 2-气流进口, 3-机体, 4-支撑轴, 5-叶片式热管, 6-加热体, 7-电动 机, 8-气流出口, 。
10、9-热气流, 10-电线, 11-开关, 12-控制器, 13-手柄, 14-吸液芯, 15-工质气 态区, 16-工质液态区, 17-隔液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4 参见图1和图2, 一种叶片式热管吹风机, 包括机体3、 与机体3相连接的手柄13、 控 制器12、 开关11、 支撑轴4和电动机7, 所述支撑轴4一端与机体3固定, 另一端与电动机7固 定; 所述电动机7的转动轴上固定有叶片式热管5, 所述叶片式热管5由若干风机叶片组成, 在叶片式热管5的近中心端设置有加热体6, 电动机7和加热体6通过电线10与控制器12连 接, 电线10与控制器12设置与手柄13内, 开关11置于手柄13上。
11、。 0015 参见图3和图4, 叶片式热管5将热管外侧壁加工成叶片状。 并在热管管内设置隔液 膜17, 将叶片式热管5分隔为工质液态区16和工质气态区15, 工质液态区16位于叶片式热管 5的近中心端, 工质气态区15位于叶片式热管5的远中心端。 0016 叶片式热管的工作原理如下, 叶片式热管内部工质在蒸发侧先被电加热, 产生工 质蒸气; 工质蒸气在离心力作用下经过隔液膜至冷凝侧。 同时在冷凝侧形成高压力区, 在蒸 发侧形成低压力区。 高压力区的冷凝侧内气态工质与引入的风进行热交换, 使风受热。 同时 气态工质也凝结成液态, 在叶片式热管吸液芯毛细力作用下重新回流到低压力的加热 (蒸 发) 。
12、侧。 如此循环往复, 源源不断的将加热段的低温热转变成冷凝侧的高温热, 并输出进行 湿发吹干工作。 0017 基于以上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为: 叶片式热管吹风机工作时, 包括两个过 程: 一是外部气流的流动, 二是热管内工质的流动, 两个过程同时进行。 由加热体6将低温的 热能提供给叶片式热管5内的液态工质, 液态工质吸热气化,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 由于隔液 膜17的阻碍, 只有气态工质能够顺着叶片式热管5的轴线向工质气态区15, 并形成高压, 在 工质液态区16形成低压。 冷气流1在叶片式热管的驱动力下, 从气流进口2进入机体3, 横掠 叶片式热管5, 工质气态区15内工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 放出高温热量, 被冷气流1吸收。 由 此冷气流1升温到所需要的温度, 从气流出口8流出热气流9, 进行头发烘干工作。 同时液态 工质在热管5内的吸液芯14毛细力作用下重新回到热管5的液态工质区16。 如此循环往复的 将冷气流1加热成为热气流9, 供烘干湿用。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380873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6380873 U 5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6380873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