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pdf(24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1142741.9 (22)申请日 2017.09.07 (73)专利权人 厦门帝玛斯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工业集中 区集贤路666号之2、 3栋 专利权人 曾晴 (72)发明人 曾晴 (74)专利代理机构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 理有限公司 35218 代理人 何家富 (51)Int.Cl. A63B 22/2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57)摘要 一种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适用于一表。
2、 面, 并包含一滚动单元及一操作单元。 该滚动单 元包括至少一第一滚轮。 该操作单元包括一转动 架, 及一止动件, 该转动架具有一沿一第一轴线 可转动地穿设于该滚动单元的连接部、 二分别设 置于该连接部的相反两侧的握把部, 及一自该连 接部朝后延伸并于后端设置有该止动件的延伸 部, 定义一绕该第一轴线且自该连接部的正前方 朝上并朝后转动的刹车方向, 止动件可受连接部 连动而绕第一轴线在一非止动位置及一止动位 置间移动, 在非止动位置时, 止动件远离该表面, 而在止动位置时, 止动件沿该刹车方向抵靠该表 面, 在操作时只需将手腕下压转动握把部, 即可 将该健腹轮装置停止, 操作顺手且可借用身体重。
3、 力达到省力的功效。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15页 CN 207152969 U 2018.03.30 CN 207152969 U 1.一种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适用于一表面, 其特征在于: 该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 装置包含: 一滚动单元, 包括至少一用来滚动地接触该表面的第一滚轮; 及 一操作单元, 包括一转动架, 及一设置于该转动架的止动件, 该转动架具有一沿一第一 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该滚动单元的连接部、 二分别设置于该连接部沿该第一轴线相反的两 侧的握把部, 及一自该连接部朝后方延伸的延伸部, 该止动件设置于该延伸部远离该连接 部的一侧, 定义一绕该第一轴线且自该连接部的正。
4、前方朝上并朝后转动的刹车方向, 该止 动件可受该连接部连动而绕该第一轴线在一非止动位置及一止动位置间移动, 在该非止动 位置时, 该止动件朝上远离该表面, 而在该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沿该刹车方向朝下抵靠该 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滚动单元包括 二同轴转动且相间隔设置的第一滚轮, 该连接部穿设于该二第一滚轮, 该延伸部位于该二 第一滚轮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转动架的该连 接部可转动地穿设于该第一滚轮, 该延伸部具有二沿该第一轴线间隔设置于该第一滚轮的 相反两侧且自该连接部向后延伸的延。
5、伸段, 该止动件设置于该二延伸段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滚动单元还包 括一轮架, 及二第二滚轮, 该轮架具有一被该转动架的该连接部沿该第一轴线可转动地穿 设的穿设部、 一自该穿设部朝前且朝下延伸的头部, 及一自穿设部朝后且朝下延伸的尾部, 该二第二滚轮为同轴转动且自身轴线平行该第一轴线且沿自身轴线间隔设置于该尾部, 定 义二分别通过该二第二滚轮且分别垂直该二第二滚轮的轴线的平面, 该第一滚轮设置于该 头部且位于该二平面间, 且该第一滚轮的轴线平行该第一轴线, 该转动架的该延伸部及该 止动件位于该二平面间。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具刹。
6、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止动件 具有一设置于该转动架的该延伸部的轮体, 及一设置于该轮体外周缘的刹车皮。 6.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止动件 可单向转动地设置于该转动架的该延伸部且接触该表面时仅能朝后滚动。 7.一种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含: 一滚动单元, 包括一轮架、 一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轮架的第一滚轮, 及至少一可转动地设 置于该轮架且自身轴线平行该第一滚轮的轴线的第二滚轮, 该轮架具有一穿设部、 一自该 穿设部朝前且朝下延伸的头部, 及一自该穿设部朝后且朝下延伸的尾部, 该第一滚轮设置 于该头部,。
7、 该第二滚轮设置于该尾部; 及 一操作单元, 包括一转动架, 及一设置于该转动架的止动件, 定义一平行该第一滚轮轴 线且通过该穿设部的第一轴线, 该转动架具有一沿该第一轴线可转动的穿设于该穿设部的 连接部、 二分别设置于该连接部沿该第一轴线相反的两侧的握把部, 及一固接于该连接部 的延伸部, 该止动件设置于该延伸部远离该连接部的一侧, 定义一绕该第一轴线且自该连 接部的正前方朝上并朝后转动的刹车方向, 该止动件可受该连接部连动而绕该第一轴线在 一非止动位置及一止动位置间移动, 在该非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不接触该第一滚轮及该 第二滚轮, 而在该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沿该刹车方向抵靠该第一滚轮及。
8、该第二滚轮中的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207152969 U 2 一者。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转动架的该延 伸部自该连接部朝下延伸, 该止动件位于该第一滚轮的后方, 在该非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 朝后远离该第一滚轮, 而在该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沿该刹车方向抵靠该第一滚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转动架的该延 伸部自该连接部朝后延伸, 该止动件位于该第二滚轮的上方, 在该非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 朝上远离该第二滚轮, 而在该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沿该刹车方向抵靠该第二滚轮。。
9、 10.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止动件 具有一设置于该转动架的该延伸部的轮体, 及一设置于该轮体外周缘的刹车皮。 11.如权利要求7-9任一所述的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其特征在于: 其中, 该止动件 可单向转动地设置于该转动架的该延伸部, 且接触该第一滚轮及该第二滚轮中的一者时, 仅能与被接触者共同朝后滚动。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207152969 U 3 一种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健身装置, 特别是指一种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健腹轮装置是常见的健身。
10、器具之一, 参阅图1, 为一种现有的健腹轮装置8, 其包括 一轮架81、 三个可转动的设置于该轮架81且可朝一滚动方向D滚动的滚轮82, 及一固设于该 轮架81的握杆83, 该握杆83具有二沿垂直该滚动方向D的方向相反设置的握把部831。 在使 用时, 使用者需双膝跪地, 而双手分别握住该二握把部831, 并将该三个滚轮82靠于地面, 接 着将该现有的健腹轮装置8向前推出, 在推出时, 使用者的上身向前伸展, 但未碰触地面, 接 着再将该现有的健腹轮装置8向后拉回, 由于在推出及拉回的过程中, 使用者需运用腹部、 背部及手臂等部位的力量, 因此可达到健身效果。 0003 然而, 在推出的过程中。
11、, 由于该现有的健腹轮装置8并没有止动功能, 因此用户若 是来不及施力或是力气不足以将其停止再拉回, 该现有的健腹轮装置8便会顺着惯性继续 往前滚动, 使得使用者往前扑倒。 0004 参阅图2, 为另一种现有的健腹轮装置9, 其包括二沿一轴线L相间隔设置的滚轮 91、 一沿该轴线L穿设于该二滚轮91的轴杆92, 及一止动单元93, 该轴杆92具有二分别位于 该二滚轮91两侧的握把部921, 该止动单元93具有二分别可转动的套设于该二握把部921且 可分别相对该二滚轮91移动的握套筒931、 二分别固设于该二握套筒931相邻该二滚轮91的 一侧的第一卡合件932, 及二分别固设于该二滚轮91且位。
12、置分别对应该二第一卡合件932的 第二卡合件933。 在使用时, 使用者的双手分别握住该二握套筒931, 来驱使该二滚轮91滚 动, 而当使用者的身体向前伸展至最大幅度时, 可借由将该二握套筒931分别朝该二滚轮91 的方向移动, 并使该二第一卡合件932分别卡合该二第二卡合件933, 来使滚动中的滚轮91 停止, 而不会继续向前滚动造成使用者扑倒。 0005 然而, 在将该现有的健腹轮装置9停止及重新滚动的过程中, 使用者须操控该二握 套筒931, 使其朝内外方向移动, 以使该二第一卡合件932与该二第二卡合件933相互卡合及 分开, 而此种施力方向与使用者在健身时的身体的伸展方向相互垂直,。
13、 且需左右移动使用 者的双臂, 不仅操作不顺, 且在移动双臂时, 也易造成使用者重心不稳而倾倒。 此外, 在健身 过程中, 使用者已耗费许多力气, 因而容易因力气不够将该二第一卡合件932完全卡合于该 二第二卡合件933, 而使得该现有的健腹轮装置9持续滚动, 进而造成使用者向前扑倒。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因此,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在于提供二种可克服先前技术的缺点的具刹车功能的 健腹轮装置。 0007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适用于一表面, 该具刹车功能的健腹 轮装置包含一滚动单元, 及一操作单元。 该滚动单元包括至少一用来滚动地接触该表面的 第一滚轮。 该操作单元包括一。
14、转动架, 及一设置于该转动架的止动件, 该转动架具有一沿一 说 明 书 1/6 页 4 CN 207152969 U 4 第一轴线可转动地穿设于该滚动单元的连接部、 二分别设置于该连接部沿该第一轴线相反 的两侧的握把部, 及一自该连接部朝后方延伸的延伸部, 该止动件设置于该延伸部远离该 连接部的一侧, 定义一绕该第一轴线且自该连接部的正前方朝上并朝后转动的刹车方向, 该延伸部可受该连接部连动而绕该第一轴线在一非止动位置及一止动位置间移动, 在该非 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朝上远离该表面, 而在该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沿该刹车方向朝下抵 靠该表面。 0008 而另一种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15、 包含一滚动单元, 及一操作单元。 该滚 动单元包括一轮架、 一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轮架的第一滚轮, 及至少一可转动地设置于该轮 架且自身轴线平行该第一滚轮的轴线的第二滚轮, 该轮架具有一穿设部、 一自该穿设部朝 前且朝下延伸的头部, 及一自该穿设部朝后且朝下延伸的尾部, 该第一滚轮设置于该头部, 该第二滚轮设置于该尾部。 该操作单元包括一转动架, 及一设置于该转动架的止动件, 定义 一平行该第一滚轮轴线且通过该穿设部的第一轴线, 该转动架具有一沿该第一轴线可转动 的穿设于该穿设部的连接部、 二分别设置于该连接部沿该第一轴线相反的两侧的握把部, 及一固接于该连接部的延伸部, 该止动件设置于该延伸部。
16、远离该连接部的一侧, 定义一绕 该第一轴线且自该连接部的正前方朝上并朝后转动的刹车方向, 该止动件可受该连接部连 动而绕该第一轴线在一非止动位置及一止动位置间移动, 在该非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不 接触该第一滚轮及该第二滚轮, 而在该止动位置时, 该止动件沿该刹车方向抵靠该第一滚 轮及该第二滚轮中的一者。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借由该止动件设置于该转动架, 且该止动件在该止动 位置时是朝该刹车方向来进行止动, 因此使用者在操作该二握把部时只需下沉手腕及回复 手腕位置, 即可使该止动件在该止动位置及该非止动位置间移动, 且在该止动位置时, 用户 可借助自身重力帮助手腕下压来施力于该。
17、二握把部, 以使该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确实 停止, 因而达到操作顺手及省力的功效。 附图说明 0010 图1是一现有的健腹轮装置的立体图; 0011 图2是另一现有的健腹轮装置的立体图; 0012 图3是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立体图; 0013 图4是该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图; 0014 图5是该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说明一止动件在一非止动位置时的状态; 0015 图6是类似图5的侧视图, 说明该止动件在一止动位置时的状态; 0016 图7是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的实施例二的立体图; 0017 图8是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的实施例三的立体图; 0018 图9是该实施。
18、例三的俯视图; 0019 图10是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的实施例四的立体图; 0020 图11是该实施例四的侧视图, 说明一止动件在一非止动位置时的状态; 0021 图12是类似图11的侧视图, 说明该止动件在一止动位置时的状态; 0022 图13是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的实施例五的立体图; 0023 图14是该实施例五的侧视图, 说明一止动件在一非止动位置时的状态; 说 明 书 2/6 页 5 CN 207152969 U 5 0024 图15是类似图14的侧视图, 说明该止动件在一止动位置时的状态。 0025 标号说明: 0026 1滚动单元 2操作单元 0027 10滚动单元。
19、 20操作单元 0028 11轮架 21转动架 0029 11” 轮架 211连接部 0030 111穿设部 212握把部 0031 111” 穿设部 213延伸部 0032 112头部 213 延伸部 0033 112” 头部 213” 延伸部 0034 113尾部 214延伸段 0035 113” 尾部 22止动件 0036 114第一侧板 22 止动件 0037 114” 第一侧板 22” 止动件 0038 115第二侧板 221轮体 0039 115” 第二侧板 222刹车皮 0040 116第三侧板 3表面 0041 116” 第三侧板 L1第一轴线 0042 12第一滚轮 S平面 。
20、0043 13第二滚轮 D1刹车方向 0044 13” 第二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 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 容的一部分, 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 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 理。 配合参考这些内容,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 型的优点。 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 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46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47 参阅图3及图4, 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之实施例一, 适用于一表面3, 该 表面3可为一地面、 铺设于地板上。
21、的地垫表面或其他适合使用者健身的场地表面。 而该具刹 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包含一滚动单元1, 及一操作单元2。 0048 该滚动单元1包括二同轴转动且相间隔并用来滚动地接触该表面3的第一滚轮12, 该操作单元2包括一转动架21、 一设置于该转动架21的止动件22, 该转动架21具有一沿一第 一轴线L1可转动地穿设于该二第一滚轮12的连接部211、 二分别设置于该连接部211沿该第 一轴线L1相反的两侧的握把部212, 及一自该连接部211朝后方延伸且位于该二第一滚轮12 间的延伸部213, 该止动件22设置于该延伸部213远离该连接部211的一侧, 且为一固定轮, 并具有一设置于该延伸部213的。
22、轮体221, 及一设置于该轮体221外周缘的刹车皮222。 0049 参阅图4、 5及图6, 在使用时, 使用者可借由转动该二握把部212, 使该连接部211带 动该延伸部213转动, 进而连动该止动件22绕该第一轴线L1在一非止动位置及一止动位置 说 明 书 3/6 页 6 CN 207152969 U 6 间移动。 定义一绕该第一轴线L1且自该连接部211的正前方朝上并朝后转动的刹车方向D1, 在该非止动位置时(见图5), 该止动件22朝上远离该表面3, 而在该止动位置时(见图6), 该 止动件22沿该刹车方向D1朝下靠抵该表面3。 0050 在将该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向前推出的过程中,。
23、 使用者握住该二握把部212 并将手腕自然地打直, 使该止动件22位于该非止动位置, 而该二第一滚轮12向前滚动, 而当 使用者的上身向前伸展到极限而欲停止时, 使用者向后轻压手腕并使该二握把部212顺着 手腕下压的方向转动, 而该止动件22便会受到连动而朝该刹车方向D1朝下移动至该止动位 置, 此时, 用户加重手腕下压的力道使该止动件22紧抵该表面, 并静止于该表面3, 该具刹车 功能的健腹轮装置便会受该止动件22的止刹而停止向前, 而当使用者欲将该具刹车功能的 健腹轮装置拉回时, 只须将手腕回复至自然打直的状态, 便可带动该止动件22上抬至该非 止动位置, 用户便可将该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
24、置拉回, 需注意的是, 在本实施例一中, 该 止动件22为一固定轮, 但在其他实施例中, 该止动件22也可为一单向转动地设置于该延伸 部213且接触该表面3时仅能朝后滚动的单向轮, 或是一刹车块, 当该止动件22为该单向轮 时, 不论是否有将该止动件22上抬至该非止动位置或维持在该止动位置, 用户皆可将该具 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拉回。 0051 参阅图5及图6, 相较于先前技术, 在将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停止及滚 动时, 使用者只需转动该二握把部212, 即可使该止动件22在该止动位置及该非止动位置间 变换, 且在转动该二握把部212时, 使用者只需下沉手腕及回复手腕位置, 在操作上不。
25、仅顺 手, 且不需左右移动双臂, 因而避免使用者因晃动而失去平衡。 此外, 在止动的过程中, 使用 者可借助自身的重力来帮助手腕下压, 以使该止动件22紧抵该表面, 而可避免使用者力气 不够而无法确实将该具刹车功能之健腹轮装置停止。 0052 参阅图7, 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的实施例二是类似于该实施例一, 其差 异之处在于: 该滚动单元1包括一用来滚动地接触该表面的第一滚轮12, 该转动架21的该连 接部211沿该第一轴线L1可转动地穿设于该第一滚轮12, 该延伸部213具有二沿该第一轴线 L1间隔设置于该第一滚轮12的相反两侧且自该连接部211向后延伸的延伸段214, 该止动件 22。
26、设置于该二延伸段214间。 0053 由于该实施例二具有与该实施例一相似的结构, 因此该实施例二也可达到与上述 实施例一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0054 参阅图8及图9, 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的实施例三是类似于该实施例 一, 其差异之处在于: 该滚动单元10包括一轮架11、 一自身轴线平行该第一轴线L1的第一滚 轮12, 及二同轴转动且自身轴线平行该第一轴线L1的第二滚轮13。 0055 该轮架11具有一穿设部111、 一自该穿设部111朝前且朝下延伸的头部112, 及一自 该穿设部111朝后且朝下延伸的尾部113, 该穿设部111具有二沿该第一轴线L1间隔设置的 第一侧板114, 该头部。
27、112具有二沿该第一轴线L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且分别一体成形地连 接该二第一侧板114的第二侧板115, 该尾部113具有二沿该第一轴线L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 置且分别一体成形地连接该二第二侧板114的第三侧板116, 定义分别通过该二第二滚轮13 且垂直该二第二滚轮13的轴线的平面S, 该第一滚轮12位于该平面S间且设置于该头部112 的该二侧板115间, 该二第二滚轮13沿自身轴线间隔设置且分别设置于该尾部113的该二侧 板116外侧。 说 明 书 4/6 页 7 CN 207152969 U 7 0056 该操作单元20的该连接部211沿该第一轴线L1可转动地穿设于该穿设部111的该 二侧。
28、板114, 该延伸部213则位于该穿设部111的该二侧板114间。 0057 由于该实施例三具有与该实施例二相似的结构, 因此该实施例二也可达到与上述 实施例一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0058 参阅图10及图11, 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的实施例四是类似于该实施例 三, 其差异在于: 该转动架21的该延伸部213 自该连接部211朝下延伸, 该止动件22 位于该 第一滚轮12的后方。 0059 参阅图10、 11及图12, 在使用时, 使用者可借由转动该二握把部212, 使该连接部 211带动该延伸部213 转动, 进而连动该止动件22 绕该第一轴线L1在一非止动位置及一止 动位置间移动。 。
29、在该非止动位置时(见图11), 该止动件22 朝后远离该第一滚轮12, 而在该 止动位置时(见图12), 该止动件22 沿该刹车方向D1朝前抵靠该第一滚轮12。 0060 在将该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向前推出的过程中, 使用者握住该二握把部212 并将手腕自然地打直, 使该止动件22 位于该非止动位置, 而该第一滚轮12及该第二滚轮13 向前滚动, 而当使用者的上身向前伸展到极限而欲停止时, 使用者向后轻压手腕并使该二 握把部212顺着手腕下压的方向转动, 而该止动件22便会受到连动而沿该刹车方向D1朝前 移动至该止动位置, 此时, 用户加重手腕下压的力道使该止动件22 紧抵该第一滚轮12, 。
30、该 第一滚轮12便会受到该止动件22 的止刹而停止向前滚动, 并连动该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 装置整体停止向前, 而当使用者欲将该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拉回时, 只须将手腕回复 至自然打直的状态, 带动该止动件22 向后移动至该非止动位置, 便可将该具刹车功能的健 腹轮装置拉回。 0061 由于该实施例四具有与该实施例三相似的结构, 且用户可借由相同的操作方式, 使该止动件22 沿该刹车方向D1移动至该止动位置以达到刹车作用, 因此该实施例四也可 达到与上述实施例三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0062 参阅图13, 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的实施例五是类似于该实施例四, 其 差异在于: 该滚动单元10。
31、包括该轮架11” 、 该第一滚轮12, 及一自身轴线平行该第一轴线L1 的第二滚轮13” , 该轮架11” 的该穿设部111” 具有四沿该第一轴线L1间隔设置的第一侧板 114” , 该头部112” 具有二沿该第一轴线L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侧板115” , 该尾部 113” 具有二沿该第一轴线L1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三侧板116” , 而中间的两个第一侧板 114” 分别一体成形地连接该二第二侧板115” , 而另外两个第一侧板114” 则分别一体成形地 连接该二第三侧板116” , 该第一滚轮12设置于该二第二侧板115” 间, 该第二滚轮13” 设置于 该二第三侧板116” 间。 。
32、0063 该操作单元20的该连接部211沿该第一轴线L1可转动地穿设于该穿设部111” 的该 侧板114” , 该延伸部213” 自该连接部211朝后延伸且位于该穿设部111” 中间的二侧板114” 间, 该止动件22” 位于该第二滚轮13” 的上方。 0064 参阅图13、 图14及图15, 在使用时, 使用者可借由转动该二握把部212, 使该连接部 211带动该延伸部213” 转动, 进而连动该止动件22” 绕该第一轴线L1在一非止动位置及一止 动位置间移动。 在该非止动位置时(见图14), 该止动件22” 朝上远离该第二滚轮13” , 而在该 止动位置时(见图15), 该止动件22” 沿。
33、该刹车方向D1朝下抵靠该第二滚轮13” 。 0065 由于该实施例五的结构相似于该实施例四, 且可提供使用者相同的操作方式以使 说 明 书 5/6 页 8 CN 207152969 U 8 该止动件22” 朝该刹车方向D1移动来达到刹车作用, 因此该实施例五也可达到与上述实施 例四相同的目的与功效。 0066 综上所述, 本新型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装置, 借由将该止动件22” 设置于该转动架 21, 因此使用者只需转动该转动架21的该握把部212, 便可使该止动件22” 在该止动位置及 该非止动位置间移动, 且在转动该二握把部212时使用者只需下沉手腕及回复手腕位置, 不 仅操作顺手且避免使用者。
34、因晃动而失去平衡, 此外, 该止动件22” 在该止动位置时是沿该刹 车方向D1移动来达到刹车作用, 因此使用者在刹车时只需下沉手腕, 而当使用者力气不够 时, 便可借助自身重力帮助手腕下压并施力于该二握把部212, 以使该具刹车功能的健腹轮 装置确实停止, 因而可达到省力且安全的功效, 故确实能达成本新型的目的。 0067 以上所述,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 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 围, 凡是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述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 皆仍属本实用新型涵盖的范围内。 说 明 书 6/6 页 9 CN 207152969 U 9 图1 说 明 书 附 。
35、图 1/15 页 10 CN 207152969 U 10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15 页 11 CN 207152969 U 11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15 页 12 CN 207152969 U 12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4/15 页 13 CN 207152969 U 13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5/15 页 14 CN 207152969 U 14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6/15 页 15 CN 207152969 U 15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7/15 页 16 CN 207152969 U 16 图8 说 明 书 附 图 8/15 页 17 C。
36、N 207152969 U 17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9/15 页 18 CN 207152969 U 18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10/15 页 19 CN 207152969 U 19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11/15 页 20 CN 207152969 U 20 图12 说 明 书 附 图 12/15 页 21 CN 207152969 U 21 图13 说 明 书 附 图 13/15 页 22 CN 207152969 U 22 图14 说 明 书 附 图 14/15 页 23 CN 207152969 U 23 图15 说 明 书 附 图 15/15 页 24 CN 207152969 U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