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养殖业,具体的是涉及一种鸡舍地仓储料自动喂料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散养鸡针对于庞大的市场需求已经不能满足,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就逐步发展出来集中养殖,早期的集中养殖就是将鸡关在一起进行养殖,这种养殖虽然能缓解到一定的市场需求,但是该养殖需要空间大,且对环境的处理比较麻烦,容易让鸡染病,因此在发展过程中已经被淘汰。
现目前最常用的集中养殖系统,采用的是立体养殖系统,也就是将鸡舍分为多层,每一层设置一个饲料槽,采用一个行走式的自动进料系统对每一层的饲料槽进行加料。目前的进料系统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动力不足导致不能顺利进料的问题,均采用塔式结构。也就是在养殖区域外建立一个高达10米的饲料存储塔,存储塔的底部连接自动进料系统,存储塔的顶部连接送料系统。当需要存储料的时候,利用一组大功率输出设备,将饲料从底面上经过送料系统输送进存储塔内进行存储;当给鸡舍加料时,又利用另一套动力系统驱动使得存储塔内的饲料经过送料系统给每一层鸡舍进行加料。
该塔式存储结构解决了原始的人工加料的工作模式,使得集中养殖鸡实现了自动化养殖。但是随着需求的不断提高,塔式存储结构逐步的凸显出了弊端;因为塔式结构的工作原理,所以塔式存储结构必须设置在室外,且会非常高;利用该结构工作,必须得采用一套设备保障将饲料存储进塔内,这一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如果在雨天或高温天气,存储塔暴露在空气中,过高的温度和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饲料的品质。
塔式结构的另一缺点就是费空间,不但存储塔需要独立的地方,饲料的存储也需要足够的空间,这两者不能共享空间使得养殖场的面积不得不增加,无形之中增加养殖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塔式存储结构提出一种全新的地仓式存储结构,将进料机构埋入地下,利用饲料自身重量受地球引力的原理完成自动进料,同时该存储结构还能对购买回来的成品饲料进行存储,节省大量的空间,且减少动力的输入,节能环保。
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鸡舍地仓储料自动喂料系统,包括一个地仓主体、动力系统和送料管道;
所述地仓主体包括四个壁面与一个底面,顶面开口,底面面积小于顶面面积,且地仓主体设置在地平面以下呈漏斗状;
地仓主体的底面设置有一个进料槽,进料槽的一端穿过地仓主体的壁面;
进料槽内固定设置有一根转动轴筒,转动轴筒内设置一根转动轴,转动轴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
送料管道内部结构与进料槽内结构一致,设置有一根转动轴,转动轴表面设置有螺旋叶片;
动力系统中的电机动力输出端分别连接到进料槽和送料管内的转动轴,由电机带动转动轴转动;
进料槽与送料管道之间设置有料斗,进料槽与料斗的上端口连接,料斗的下端出口与送料管道连接。
在上述技术发难中,地仓主体的四个壁面为斜坡面,底面与水平面平行。
在上述技术发难中,所述进料槽为沿着底面轴心线开设的内凹的槽。
在上述技术发难中,设置在进料槽内的转动轴筒表面设置有若干窗口,用于进料。
在上述技术发难中,所述转动轴筒上设置的若干窗口均设置在轴筒的同一水平面上,且每两个窗口等间距设置。
在上述技术发难中,转动轴筒沿着底面轴心线设置在进料槽内,转动轴筒上的窗口与水平面平行、且开口垂直向上。
在上述技术发难中,所述转动轴设置在转动轴筒的中心,转动轴表面的螺旋叶片的最大转动直径与转动轴筒的内径一致。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将地仓主体设计成漏斗形状、地仓的四个壁面为斜坡面,这样的设计使得当饲料堆积在地仓主体中后,因为受力的原因使得斜坡成为主要受力体,而底面受力就会大大减小。因此饲料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缓缓进入转动轴筒进行输送饲料,而对转动轴筒进行等间距的窗口设置,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防止转动轴被饲料过紧的挤压导致停止工作。如果没有坡面缓解饲料的压力,那么所有饲料的压力就会集中到底面上,使得转动轴上的受力就会大大增加,在原有电机输出功率下就会导致功率输出不够,不能带动转动轴转动,停止工作。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要进行工作,就必须得成倍的增加电机输出功率。
但是因为本发明的主体均设置在地下,而地下一般情况下处于密封状态,大功率电机长时间运行,会导致地下密封空间温度升高,过高的温度直接会影响饲料的品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地仓结构,将仓库设计在地下,使得饲料的搬运不在像传统的那样,还需要通过一套设备专门运输到塔式结构上,而是直接放置在地仓主体内。地仓主体内不但可以堆积散装的饲料,也可以直接将袋装的饲料成袋的堆积在地仓主体上面,使用时,直接倒料即可。
本发明的地仓主体可以直接设置在房内,避免在室外的暴晒,同时因为设置在室内,仓库到鸡舍的距离明显降低,更方便将饲料传输到鸡舍中。
附图说明
本发明将通过例子并参照附图的方式说明,其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传动轴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地平面,2是地仓主体,3是地仓主体内斜面,4是地仓内底面,5是动力系统,6是送料管道,7是进料槽,8是转动轴筒,9是转动轴,10是螺旋页片。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 所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从图中我们可以明确的看出,本发明的结构主体设置在地平面下,采用的是地埋式的结构。仓库的主体为一个漏斗形状,上端不封闭,下端面设置有进料槽,进料槽内在设置用于传输料的转动轴筒。
地仓主体具有四个壁面,从图1中可以明显的看出,四个壁面均为斜坡面,地仓主体的底面为一个平面,这样设置的好处就是当有饲料堆积的时候,斜坡面可以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在地仓主体底面的中心设置有一个进料槽,进料槽也就是在地仓主体底面上向内挖出的一个槽,在槽中设置一个转动轴筒;转动轴筒为固定在进料槽内,转动轴筒的正上方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窗口,每两个窗口之间的距离为相等的。这样设置的好处就是可以进一步的利用转动轴筒本身的抗压能力来分担饲料对转动轴筒的压力,因此本发明中的转动轴筒采用抗压能力优秀的不锈钢制作。在转动轴筒内设置转动轴,转动轴的表面沿着一个方向设置螺旋叶片,使得转动轴在转动时由叶片带动饲料向前推进。
本发明的重点也在于上述的转动轴筒与漏斗形的地仓主体的设计,根据物体受力的作用,如果不采用斜坡面的设计而采用垂直避免的设计,那么当饲料倒入地仓后,所有饲料的受重力的作用将全部作用在地仓底面上;而地仓底面的进料槽也将成为受力点,这种设计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饲料的全部作用在转动轴上,使得转动轴的转动需要大功率的电机带动。同时因为饲料受力后会产生挤压作用,也就是说,当地仓底面的饲料全部通过转动轴传输走后,地仓底面上方的饲料会因为挤压的作用固定成一块,不会继续下落,也就会导致转动轴上不会出现饲料,最终就是没有饲料经过转动轴输出。
而斜坡面的设计在第一步就使得堆积的饲料不但受到重力的作用,还会受到沿着坡面的一个推力,这样的话饲料在没有其他外部条件下就永远不会受到挤压而成块堆积在转动轴上。同样的转动轴筒也就不会直接受到饲料的垂直压力;而转动轴筒表面设置的窗口可以进一步的分散饲料的压力,减小转动轴受到的压力,保证转动轴能正常工作。
地仓主体的外部设置有送料管道,该管道的作用是用于将地仓主体内传输出的饲料运输到鸡舍上,管道内的结构与转动轴筒内部结构一样,通过一根转动轴,并在转动轴上设置螺旋叶片,通过叶片转动将饲料运输走。
为了使转动轴进行转动,动力系统是必不可少的,本发明采用点击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本方案中因为转动轴筒和送料管道方向设置不同因此需要两个电机来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同时为了保证饲料正常运输,在送料管道与转动轴筒之间需要设置一个料斗,通过转动轴筒传输过来的饲料进入料斗的上端口,饲料在料斗中因重力的原因沉入到料斗的底端部,送料管道与料斗的底端部连接,饲料之间由料斗的底端部流向送料管道,通过送料管道运输出去。
本发明的地仓主体、动力系统、送料管道的一部分均埋设在地下,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该套系统是不占用空间的,在整个系统停止使用时,地仓主体的漏斗形空间内还可以用于堆积袋装的饲料,不像传统的塔式结构需要单独的空间不说,还需要单独的饲料存储空间。
本发明通过现场实施后,可以明显的得出以下几点效果:
一是节约了大量的空间,不需要在养殖区外再单独设置仓库区域,额外增加建筑物。
二是动力系统的输出功率明显减少,本发明中虽然需要两个电机输出,但是相比与传统的需要两套动力设备才能完成整个存储与传输而言,本方案将减少大量的输出功率。
三是地仓结构与现有的塔式结构有着明显的改进,完全不同于现有的塔式结构,本发明更加符合力学原理,更能高效的完成饲料的存放和运输。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前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发明扩展到任何在本说明书中披露的新特征或任何新的组合,以及披露的任一新的方法或过程的步骤或任何新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