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pdf

  • 上传人:xia****o6
  • 文档编号:7652793
  • 上传时间:2019-10-23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47.5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10240213.6

    申请日:

    20150513

    公开号:

    CN104885609A

    公开日:

    20150909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B77/00

    主分类号:

    A01B77/00

    申请人:

    潍坊友容实业有限公司

    发明人:

    王胜

    地址:

    261106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经济开发区香江大街99号

    优先权:

    CN201510240213A

    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江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包括暗管、透水层、滤水层和秸秆层,所述暗管由PVC管或PE管构成;所述暗管上设有均匀分布的圆台状透水孔;本技术采用截面为梯形的透水孔,可有效防止透水孔的堵塞;通孔的设计可使水流由暗管管外向管内流动时不会进入到容纳装置中,而当暗管内堆积有泥土等时,可由通孔进入到容纳装置中,有效的防止了堵塞,延长了暗管的维修间隔时间,增加了暗管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采用秸秆作为材料,选材方便,降低成本,秸秆腐烂慢,补充方便,还可改善土壤;由粗砂粒构成的滤水层作为主过滤层,秸秆层和敷料层共同进行过滤,可有效防止了颗粒进入暗管,防止堵塞。

    权利要求书

    1. 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包括暗管主管(1)、暗管副管(2)、明沟渠(3)和窨井(4),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管主管(1)和暗管副管(2)上设有沿管向均匀分布的透水孔(5);所述透水孔(5)的截面为梯形;所述透水孔(5)在管内的底面半径为0.25~0.4cm;所述透水孔(5)在管外的底面半径为0.35~0.5cm;所述透水孔(5)由管内向管外半径逐渐变大。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管(1)的管壁上设有截面为环状的容纳装置(10);所述容纳装置(10)的截面外环位于暗管(1)的外管壁上;所述容纳装置(10)的截面内环位于暗管(1)的内管壁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10)与透水孔(5)之间设有若干条通孔(11);所述通孔(11)位于透水孔(5)的一端比位于容纳装置(10)的一端远离暗管(1)的外管壁。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暗管主管(1)和暗管副管(2)的外壁上包裹有透水层(6)。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层(6)的外部包设有厚度为4~5cm的敷料层(7);所述敷料层(7)采用直径为0.5~0.6cm的PVC或PE造粒料组成。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敷料层(7)的外部包设有厚度为10~12cm的滤水层(8);所述滤水层(8)由直径为0.6~0.8cm的粗砂粒构成。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滤水层(8)的外部铺设有厚度为5~6cm的秸秆层(9)。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装置(10)的内壁上以圆环的圆心对称分布有四个开关装置(12)。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属于机械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耕地日益减少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开发沿海滩涂的、内陆盐碱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是个不错的选择。我国耕地面积有限,而各类沿海滩涂地约有800万亩以上,盐碱度在千分三以上、千分之八以下的盐碱地因为含盐量大,要么被闲置,要么被勉强利用,就是被勉强利用的,其产量也很低、经济效益很不好。

    现有的盐碱地改良技术主要为在盐碱地下铺设暗管,但暗管深埋地下容易被淤泥阻塞,影响排水排盐效率,导致地面淋洗入渗不均匀,土壤盐分淋洗不均一,水资源不能重复利用,水资源浪费严重。现有的暗管存在着防堵塞效果差,成本高,使用不方便,过滤效果不好和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且过滤用材料维护不方便,费用高且过滤效果不好,易造成暗管堵塞,增加了维护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具有过滤效果好,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改善土壤和不易堵塞的优点。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包括暗管主管、暗管副管、明沟渠和窨井,所述暗管主管和暗管副管上设有沿管向均匀分布的透水孔;

    所述透水孔的截面为梯形;

    所述透水孔在管内的底面半径为0.25~0.4cm;

    所述透水孔在管外的底面半径为0.35~0.5cm;

    所述透水孔由管内向管外半径逐渐变大。

    以下是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所述暗管的管壁上设有截面为环状的容纳装置;

    所述容纳装置的截面外环位于暗管的外管壁上;

    所述容纳装置的截面内环位于暗管的内管壁上。

    所述容纳装置与透水孔之间设有若干条通孔;

    所述通孔位于透水孔的一端比位于容纳装置的一端远离暗管的外管壁。

    所述暗管主管和暗管副管的外壁上包裹有透水层。

    所述透水层的外部包设有厚度为4~5cm的敷料层;

    所述敷料层采用直径为0.5~0.6cm的PVC或PE造粒料组成。

    所述敷料层的外部包设有厚度为10~12cm的滤水层;

    所述滤水层由直径为0.6~0.8cm的粗砂粒构成。

    所述滤水层的外部铺设有厚度为5~6cm的秸秆层。

    所述容纳装置的内壁上以圆环的圆心对称分布有四个开关装置。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采用截面为梯形的透水孔,可有效防止透水孔的堵塞;通孔的设计可使水流由暗管管外向管内流动时不会进入到容纳装置中,而当暗管内堆积有泥土等时,可由通孔进入到容纳装置中,有效的防止了堵塞,延长了暗管的维修间隔时间,增加了暗管的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采用秸秆作为材料,选材方便,降低成本,秸秆腐烂慢,补充方便,还可改善土壤;由粗砂粒构成的滤水层作为主过滤层,秸秆层和敷料层共同进行过滤,可有效防止了颗粒进入暗管,防止堵塞。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暗管主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透水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暗管主管,2-暗管副管,3-明沟渠,4-窨井,5-透水孔,6-透水层,7-敷料层,8-滤水层,9-秸秆层,10-容纳装置,11-通孔,12-开关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和2所示,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包括暗管主管1、暗管副管2、明沟渠3和窨井4,暗管主管1和暗管副管2交叉垂直设置;

    暗管主管1和暗管副管2的交叉口处设有窨井4,设有窨井可方便对设备的维护;

    暗管主管1的出水口处设有明沟渠3,设有明沟渠可方便水流的排出;

    暗管主管1和暗管副管2上设有沿管向均匀分布的透水孔5;

    透水孔5的截面为梯形;

    透水孔5在管内的底面半径为0.25~0.4cm;

    透水孔5在管外的底面半径为0.35~0.5cm;

    透水孔5由管内向管外半径逐渐变大,透水孔采用这种形状,可方便水流由暗管外管壁向管内流动;

    暗管1的管壁上设有截面为环状的容纳装置10;

    容纳装置10的截面外环位于暗管1的外管壁上;

    容纳装置10的截面内环位于暗管1的内管壁上;

    容纳装置10与透水孔5之间设有若干条通孔11;

    通孔11位于透水孔5的一端比位于容纳装置10的一端远离暗管1的外管壁;通孔采用这样的设计可以使水流由管外向管内流动时不会进入到容纳装置中,而当管内堆积有泥土等时,可由通孔进入到容纳装置中,有效的防止了堵塞,延长了维修间隔时间,增加了使用时间和使用寿命。

    容纳装置10的内壁上以圆环的圆心对称分布有四个开关装置12;

    暗管主管1和暗管副管2的外壁上包裹有透水层6;

    透水层6为无纺布透水膜层,采用无纺布透水膜透水性好,可有效隔离颗粒状物体;

    透水层6的外部包设有敷料层7;

    敷料层7采用PVC或PE造粒料组成;

    敷料层7的厚度为4~5cm;

    PVC或PE造粒料的直径为0.5~0.6cm,PVC或PE造粒料的形状规范,其组成的敷料层可有效隔离超过其直径的颗粒;

    敷料层7的外部包设有滤水层8;

    滤水层8的厚度为10~12cm;

    滤水层8由直径为0.6~0.8cm的粗砂粒构成;

    滤水层8的外部铺设有秸秆层9;

    秸秆层9的厚度为5~6cm;

    秸秆和粗砂粒配合对地里颗粒进行初步过滤,并且秸秆可对土壤中的泥土进行有效隔离。

    本技术采用多层过滤,过滤效果好,增加了使用寿命,且维护方便。

    以上所述为本发明最佳实施方式的举例,其中未详细述及的部分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任何基于本发明的技术启示而进行的等效变换,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关 键  词:
    一种 复合 式降盐 盐碱地 暗管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复合式降盐的盐碱地用暗管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652793.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