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pdf

  • 上传人:n****g
  • 文档编号:7651815
  • 上传时间:2019-10-23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3.47M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320056664.0

    申请日:

    20130201

    公开号:

    CN203139627U

    公开日:

    20130821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63H27/18,A63H27/133,A63H27/20

    主分类号:

    A63H27/18,A63H27/133,A63H27/20

    申请人:

    深圳市沈氏彤创航天模型有限公司

    发明人:

    沈安平

    地址:

    518107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新陂头村彤创工业园

    优先权:

    CN201320056664U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中知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孙皓;林虹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该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包括机架部分和混控舵机部分,所述机架部分由主机架和尾机架组成,所述主机架上设置有电池固定板、马达固定座、第一PCB板固定槽、第二PCB板固定柱和倾斜盘导杆槽,所述尾机架上设有避位槽、尾管孔和尾机架螺丝孔;所述混控舵机部分由左舵机、舵机拉杆、螺丝、第一PCB板、右舵机、第二PCB板、倾斜盘、双孔长连杆和主翼夹头构成,左舵机和右舵机对称装配,并用螺丝固定在第一PCB板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零件用量少、控制精度高、外形更加逼真等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包括机架部分和混控舵机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部分由主机架(6)和尾机架(17)组成,所述主机架(6)上设置有电池固定板(37)、马达固定座(38)、第一PCB板固定槽(42)、第PCB板固定柱(46)和倾斜盘导杆槽(39),所述尾机架(17)上设有避位槽(50、53)、尾管孔(52)和尾机架螺丝孔(51、54);所述混控舵机部分由左舵机(9)、舵机拉杆(10)、螺丝(11)、第一PCB板(12)、右舵机(14)、第PCB板(16)、倾斜盘(7)、双孔长连杆(3)和主翼夹头(1)构成,左舵机(9)和右舵机(14)对称装配,并用螺丝(11)固定在第一PCB板(1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架(6)上还设有第一轴承固定座(40)、凸起(41、43)、机壳支杆孔(45)和第二轴承固定座(59),凸起(41、43)上设有三个第一PCB板固定槽(42)和锁紧第一PCB板(12)的两个第一PCB板固定孔(44),主机架(6)前方的马达固定座(38)的圆孔内过盈配合有主马达(13);主机架(6)前方的电池固定板(37)上方用魔术贴粘有电池(15);第一PCB板(12)固定在主机架(6)后方的第一PCB板固定槽(42)中,第PCB板(16)上开有两个限位用的限位孔(19),第PCB板(16)由限位孔(19)和第PCB板固定柱(46)限位,并用双面贴粘在主机架(6)前方的电池固定板(37)下面;主机架(6)中间开有倾斜盘导板槽(39),倾斜盘(7)外盘的圆柱导杆(47)上下自由活动在倾斜盘导板槽(39)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舵机拉杆(10)的下球头孔(56)连在舵机导向座的导向座球头(27)上,上球头孔(55)连接在倾斜盘(7)的外盘球头(49)上,双孔长连杆(3)的下球头座(20)连接在倾斜盘(7)的内盘球头(48)上,上球头座连接在主翼夹头(1)的球头上,第一PCB板(12)上开有避开尾管模块的槽(21)和固定第一PCB板(12)的第一PCB板螺丝孔(22)、左右舵机螺丝固定孔(23)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金属覆膜区域(5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避位槽(50、53)分别套在主机架(6)的凸起(41、43)上,使得第一PCB板螺丝孔(22)、第一PCB板固定孔(44)和尾机架螺丝孔(51、54)同轴,再用锁紧螺丝(60)锁紧固定第一PCB板(12)和尾管模块(18)。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舵机(9)和右舵机(14)分别由丝杆固定环(24)、丝杆(25)、导向座(26)、舵机固定座(28)、斜齿轮(32)、蜗杆(33)、舵机马达(34)和金属弹片(35)组成,其中金属弹片(35)接触第一PCB板(12)上的金属覆膜区域(5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25)穿过舵机固定座(28)的上下两个中心孔(29),下端过盈配合斜齿轮(32),上端间隙配合丝杆固定环(24),丝杆(25)被限制在舵机固定座(28)中,只能在中心孔(29)内做旋转运动,导向座(26)螺纹连接在丝杆(25)的螺纹部分,导向座的导向部分卡在舵机固定座(28)的导向槽(30)内,导向座球头(27)从舵机固定座(28)侧面的圆孔(31)中伸出;蜗杆(33)过盈配合在舵机马达(34)的主轴上,舵机马达(34)过盈配合在舵机固定座(28)下方的圆形槽(36)内,蜗杆(33)和斜齿轮(32)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盘(7)设置在主机架(6)的内部,倾斜盘(7)外盘的圆柱导杆(47)装入主机架(6)上的倾斜盘导杆槽(39)内。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 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中,主机架上要装配很多零散的部 件,就需要用到一些附属零件,才能将这些零部件固定在机架的相应 部位,比如,安装马达需要用螺丝锁在机架上面,固定舵机则需要舵 机固定座和螺丝,安装倾斜盘则需要一个限位导板保证相位准确,且 倾斜盘通常会被放置在机架与旋转头之间的主轴上,露在机壳的外 面,接收机、调速器等电子料要用外壳封好后再用双面贴粘在机架上 等等。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得直升机的内部结构变得复杂,生产中也会 增加很多的工序,还会对像真直升机的外观产生一定的破坏。而且常 见的模型直升机调节桨距时通常仅由一个舵机来控制倾斜盘,使其产 生上下运动,带动主翼夹头转动,在这个运动过程中由于单个舵机输 出力矩小、稳定性不高,以及存在结构、装配方面的误差等原因,导 致倾斜盘或主翼夹头在运动中出现虚位的现象,模型直升机的控制精 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化模型直升机内部 机架部分的结构,减少直升机动作中的虚位,增加外观像真度的遥控 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遥控 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包括机架部分和混控舵机部 分,所述机架部分由主机架和尾机架组成,所述主机架上设置有电池 固定板、马达固定座、第一PCB板固定槽、第二PCB板固定柱和倾 斜盘导杆槽,所述尾机架上设有避位槽、尾管孔和尾机架螺丝孔;所 述混控舵机部分由左舵机、舵机拉杆、螺丝、第一PCB板、右舵机、 第二PCB板、倾斜盘、双孔长连杆和主翼夹头构成,左舵机和右舵 机对称装配,并用螺丝固定在第一PCB板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主机架上还设有第一轴承固定座、凸起、机壳支 杆孔和第二轴承固定座,凸起上设有三个第一PCB板固定槽和锁紧 第一PCB板的两个第一PCB板固定孔,主机架前方的马达固定座的 圆孔内过盈配合有主马达;主机架前方的电池固定板上方用魔术贴粘 有电池;第一PCB板固定在主机架后方的第一PCB板固定槽中,第 二PCB板上开有两个限位用的限位孔,第二PCB板由限位孔和第二 PCB板固定柱限位,并用双面贴粘在主机架前方的电池固定板下面; 主机架中间开有倾斜盘导板槽,倾斜盘外盘的圆柱导杆上下自由活动 在倾斜盘导板槽中。

    本实用新型所述舵机拉杆的下球头孔连在舵机导向座的导向座 球头上,上球头孔连接在倾斜盘的外盘球头上,双孔长连杆的下球头 座连接在倾斜盘的内盘球头上,上球头座连接在主翼夹头的球头上, 第一PCB板上开有避开尾管模块的槽和固定第一PCB板的第一PCB 板螺丝孔、左右舵机螺丝固定孔以及左右对称设置的金属覆膜区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避位槽分别套在主机架的凸起上,使得第一PCB 板螺丝孔、第一PCB板固定孔和尾机架螺丝孔同轴,再用锁紧螺丝 锁紧固定第一PCB板和尾管模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左舵机和右舵机分别由丝杆固定环、丝杆、导向 座、舵机固定座、斜齿轮、蜗杆、舵机马达和金属弹片组成,其中金 属弹片接触第一PCB板上的金属覆膜区域。

    本实用新型所述丝杆穿过舵机固定座的上下两个中心孔,下端过 盈配合斜齿轮,上端间隙配合丝杆固定环,丝杆被限制在舵机固定座 中,只能在中心孔内做旋转运动,导向座螺纹连接在丝杆的螺纹部分, 导向座的导向部分卡在舵机固定座的导向槽内,导向座球头从舵机固 定座侧面的圆孔中伸出;蜗杆过盈配合在舵机马达的主轴上,舵机马 达过盈配合在舵机固定座下方的圆形槽内,蜗杆和斜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倾斜盘设置在主机架的内部,倾斜盘外盘的圆柱 导杆装入主机架上的倾斜盘导杆槽内。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结构简单、零件用量少、控制 精度高、外形更加逼真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装配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左舵机和PCB板的分解示意图。

    图5-1是本实用新型主机架结构示意图。

    图5-2是本实用新型主机架底部方向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倾斜盘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尾机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舵机拉杆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3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 控舵机结构包括主翼夹头1、主旋转头2、双孔长拉杆3、主旋转轴4、 第一轴承5、主机架6、倾斜盘7、主齿轮8、左舵机9、舵机拉杆10、 螺丝11、第一PCB板12、主马达13、右舵机14、电池15、第二PCB 板16、尾机架17、尾管模块18和第二轴承58。左舵机9由丝杆固 定环24、丝杆25、导向座26、舵机固定座28、斜齿轮32、蜗杆33、 舵机马达34和金属弹片35组成;右舵机14由相同的零件构成。其 中:主机架6上设有电池固定板37、马达固定座38、倾斜盘导杆槽 39、第一轴承固定座40、凸起41和43、三个第一PCB板固定槽42、 第一PCB板固定孔44、机壳支杆孔45、第二PCB板固定柱46和第 二轴承固定座59。第一PCB板12上开有避开尾管模块的槽21、第 一PCB板固定螺丝孔22、左右舵机螺丝固定孔23,以及对称设置的 金属覆膜区域57;第二PCB板16上开有两个限位孔19。尾机架17 上设有避位槽50、53,尾管孔52,尾机架螺丝孔51和54。

    第一轴承5装配在主机架6上的第一轴承固定座40中,第二轴 承58装配在第二轴承固定座59中,主旋转轴4嵌在主旋转头2中, 主旋转头2下端的圆柱面装配在第一轴承5的内孔中,主旋转轴4穿 过第二轴承58的内孔,实现了主旋转轴4的径向定位,主旋转轴4 的下方装配进主齿轮8的中心孔内,并用螺丝锁紧,实现了主旋转轴 4的轴向定位;倾斜盘7设置在主机架6内部的主旋转轴4上,倾斜 外盘的圆柱导杆47装在倾斜盘导板槽39中,可以上下活动;主翼夹 头1装配在主旋转头2的上方;双孔长拉杆3的下球头座20装配在 倾斜盘7的内盘球头48上,上球头座连接到主翼夹头1的球头上; 主马达13与主机架6前方的马达固定座38过盈配合,主马达13下 方的金属齿轮与主齿轮8啮合;电池15用魔术贴粘在主机架6前方 的电池固定板37上面;第二PCB板16通过限位孔19和第二PCB 板固定柱46配合定位再用双面贴将第二PCB板16粘在电池固定板 37的下方;第一PCB板12装配在主机架6上凸起41和43形成的第 一PCB板固定槽42内,尾机架17装配在第一PCB板12上方,避 位槽50套在主机架6凸起41外面,避位槽53套在主机架6凸起43 外侧,第一PCB板螺丝孔22、第一PCB板固定孔44和尾机架螺丝 孔51、54同轴,再用两颗锁紧螺丝60锁紧,第一PCB板12和尾机 架17就被固定在主机架6上;尾管模块18装配在尾机架17的尾管 孔52内,并用快干胶粘牢;左舵机9和右舵机14分别从左右两个方 向对称装配在第一PCB板12上,螺丝11通过左右舵机固定座和第 一PCB板12上的左右舵机螺丝固定孔23将三者装配在一起。

    对于左舵机9,丝杆25穿过舵机固定座28的上下两个中心孔29, 上端用丝杆固定环24间隙配合定位,下端过盈配合在斜齿轮32的中 心孔内,保证丝杆25不会从舵机固定座28中脱落,导向座26装入 舵机固定座28内部,导向座球头27从舵机固定座28上的圆孔31中 伸出来,且导向座26的中心孔与丝杆25的螺纹部分装配在一起,金 属弹片35装配在导向座26的后方,蜗杆33过盈配合在舵机马达34 的主轴上,舵机马达34过盈配合在舵机固定座28下方的圆形槽36 内。装配完成后,蜗杆33与斜齿轮32啮合,金属弹片35贴在第一 PCB板12的金属覆膜区域57上,舵机拉杆10的下球头孔56装配在 导向座26的导向座球头27上,上球头孔55连接到倾斜盘7的外盘 球头49上,右舵机14的结构相同。

    由图示及上述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中混控舵机和内置式倾斜盘 的工作原理为:当需要改变模型直升机的飞行姿态时,由发射机发出 调整桨距的动作信号,第一PCB板12在接收到该信号后,计算出左 舵机9需要完成的动作量,再将运动量的信号传送到左舵机9的舵机 马达34以及第一PCB板12的金属覆膜区域57上,舵机马达34带 动蜗杆33转动,蜗杆33又带动斜齿轮32绕竖直轴方向旋转,由于 丝杆25上下端分别固定在舵机固定座28的两端,丝杆25就在舵机 固定座28的中心孔29内旋转,丝杆25与导向座26螺纹连接,丝杆 25的旋转运动转化为导向座26的上下运动,导向座26在舵机固定 座28的导向槽30内上下滑动,带动金属弹片35在第一PCB板12 的金属覆膜区域57上下滑动,并最终停止在预先设定好的位置,导 向座26通过导向座球头27带动舵机拉杆10运动,舵机拉杆10又带 动倾斜盘外盘运动,倾斜盘外盘带动倾斜盘内盘运动,倾斜盘内盘通 过内盘球头48和双孔连杆3将动作传递到主翼夹头1上,改变主旋 转翼的螺距升角;同时,右舵机14会在相反的方向做出相应的动作。 左右两个舵机一个向上推动倾斜盘运动,另一个则向下拉动倾斜盘运 动,共同完成遥控模型直升机的一个动作指令。倾斜盘由于受到左右 两个舵机的混合控制,推动倾斜盘运动的力矩更大,倾斜盘动作更快 速,有效地减小了模型直升机控制过程中的虚位,定位更精准。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整体式机架、混控舵机和内置倾斜盘 结构的应用,既减少了组装模型直升机过程中使用到零部件的数量和 种类,简化了内部机架模块的结构,又减少了遥控摩型直升机的动作 控制过程中的虚位,提高控制精度,增加飞行趣味。此外,将外露的 倾斜盘放置在机架内部,使整个模型直升机外表更加简洁,外形更加 像真。

    关 键  词:
    遥控 模型 直升机 机架 舵机 结构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遥控模型像真直升机的机架和混控舵机结构.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65181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