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pdf(12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310474293.2 (22)申请日 2013.10.11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4542042 A (43)申请公布日 2015.04.29 (73)专利权人 辽宁山水城市园林景观有限公司 地址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世纪 路5-2号同方世纪大厦B座18层1804 (72)发明人 张鹏 邹江宁 苗永刚 卢麟麟 赵晶 孙仲桂 董博 李晔 (74)专利代理机构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21002 代理人 何丽英 (51)In。
2、t.Cl. A01G 9/02(2006.01) E03B 3/02(2006.01) A01G 25/00(2006.01) (56)对比文件 CN 203027856 U,2013.07.03, CN 203181662 U,2013.09.11, CN 202469210 U,2012.10.03, CN 201301506 Y,2009.09.02, CN 202019582 U,2011.11.02, CN 203188661 U,2013.09.11, WO 2012035301 A1,2012.03.22, EP 2208830 A1,2010.07.21, JP 特开2006-。
3、129846 A,2006.05.25, 审查员 李霞 (54)发明名称 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57)摘要 本发明涉及立体绿化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 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包括雨水收 集净化系统、 导水浇灌系统、 绿植系统、 外部电子 控制系统及蓄水净化系统, 其中导水浇灌系统包 括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和绿化模块卡槽, 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固定于施工立面上, 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上设有多个与其连 通的绿化模块卡槽, 绿化模块卡槽内设有绿植系 统, 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的上端和底端分 别连接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和蓄水净化系统, 雨水 收集净化系统的出水口处设有电磁。
4、阀, 电磁阀与 外部电子控制系统电连接。 本发明结构简单, 具 有较好的实用性, 使用成本低, 同时能够实现水 资源的循环利用, 达到美观、 环保效果的同时, 可 有效节约资源。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5页 CN 104542042 B 2017.01.04 CN 104542042 B 1.一种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导水 浇灌系统、 绿植系统、 外部电子控制系统(11)及蓄水净化系统, 其中导水浇灌系统包括可拆 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和绿化模块卡槽(17), 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固定于施工 立面上, 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
5、架上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绿化模块卡槽(17), 所述 绿化模块卡槽(17)内设有绿植系统, 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的上端和底端分别连 接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和蓄水净化系统, 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的出水口处设有电磁阀(6), 所述电磁阀(6)与外部电子控制系统(11)电连接, 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所收集的雨水通 过导水浇灌系统输送至绿植系统中, 多余的雨水流至蓄水净化系统中; 所述绿化模块卡槽(17)的下端设有卡槽进出水口(18), 所述卡槽进出水口(18)通过三 通或四通管件(7)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通, 所述三通或四通管件(7)内容置有浮 子(8)和倒L型挡片(9), 所述浮子(8)。
6、位于倒L型挡片(9)的上方, 所述倒L型挡片(9)具有打 开或封住卡槽进出水口(18)的位移量, 所述倒L型挡片(9)的水平面上设有便于雨水通过的 通孔。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雨水收集 净化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槽(16)和净化装置 , 所述净化装置 设置于雨水收集槽(16)内, 所 述雨水收集槽(16)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接的出水口。 3.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化装置 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无纺布层(1)、 型活性炭(2)、 沸石或石子(3)、 型活性炭 (4)及下。
7、层无纺布层(5)。 4.按权利要求2所述的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雨水收集 槽(16)和绿化模块卡槽(17)的上端口均为敞开式、 并上端口的面积大于下端口面积。 5.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蓄水净化 系统包括蓄水池(15)与设置于蓄水池(15)内的净化装置和输送泵(14), 其中蓄水池(15) 的上端设有蓄水池进水口, 侧面设有蓄水池出水口, 所述蓄水池进水口与可拆卸组合式导 水管道框架连接, 所述蓄水池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接, 所 述输水管道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所述。
8、输送泵(14)设置于蓄 水池出水口处。 6.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所述净化 装置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无纺布层(1)、 型活性炭(2)、 沸石或石子(3)、 型活 性炭(4)及下层无纺布层(5)。 7.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单向阀包 括L型挡片(12)和弹簧(13), 其中弹簧(13)的一端与输水管道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L型挡片 (12)的水平端连接, 所述L型挡片(12)的竖直面在弹簧(13)的收缩力下封住输水管道的出 水口。 8.按权利要求5所述的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其特征在于。
9、: 可拆卸组合式 导水管道框架与蓄水池进水口连接端设有供水分配控制阀, 所述供水分配控制阀与外部电 子控制系统(11)电连接。 9.按权利要求1、 2、 5任一项所述的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 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由多个导水管道(10)通过三通或四通管件(7)连接而成。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4542042 B 2 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立体绿化技术领域, 特别是一种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 建筑物也在逐渐增加, 城市空间越来越受限制, 公 。
10、共绿地面积随之减少, 太阳辐射、 建筑物封面和水泥路面的反射及聚集人群的体温, 形成散 热慢的 “热岛” , 致使城市生态系统不断被破坏。 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 各界采取不同 措施进行改进。 经过多年实践, 立体绿化措施通过安装架固定在墙面形成绿化系统成为一 种较典型的绿化手段。 立体绿化即是对资源的有效、 持续利用, 且具有良好的、 健康的发展 方向。 0003 现有技术措施中, 立体绿化系统包括固定架、 绿化模块及浇灌系统。 通过在绿化模 块中种植绿化植物从而实现立体绿化效果。 现目前, 园林绿化行业所使用的立体绿化忽视 了立体绿化技术及方式的创新, 从而限制了立体绿化工作的进展。 。
11、现有技术在实施过程中, 问题层出不穷: 如绿化模块及模块内基质下沉, 绿化模块不能灵活分解, 不能满足不同尺寸 及样式墙体实施立体绿化, 不能控制多余水分及有效利用自然水源, 不能灵活更换绿植及 避免墙面被腐蚀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针对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该系统能够自由分解组合、 防渗漏、 可有效利用水源。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园林景观组合式立体绿化智能系统, 包括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导水浇灌系统、 绿植系统、 外部电子控制系统及蓄水净化系统, 其中导水浇灌系统包括可拆卸组。
12、合式导水 管道框架和绿化模块卡槽, 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固定于施工立面上, 所述可拆 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上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绿化模块卡槽, 所述绿化模块卡槽内设有绿 植系统, 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的上端和底端分别连接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和蓄水 净化系统, 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的出水口处设有电磁阀, 所述电磁阀与外部电子控制系 统电连接, 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所收集的雨水通过导水浇灌系统输送至绿植系统中, 多 余的雨水流至蓄水净化系统中。 0007 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槽和净化装置I, 所述净化装置I设置于雨水 收集槽内, 所述雨水收集槽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与可拆卸组合式。
13、导水管道框架连接的出水 口。 所述净化装置I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无纺布层、 I型活性炭、 沸石或石子、 II型 活性炭及下层无纺布层。 所述雨水收集槽和绿化模块卡槽的上端口均为敞开式、 并上端口 的面积大于下端口面积。 0008 所述绿化模块卡槽的下端设有卡槽进出水口, 所述卡槽进出水口通过三通或四通 管件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通, 所述三通或四通管件内容置有浮子和倒L型挡片,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4542042 B 3 所述浮子位于倒L型挡片的上方, 所述倒L型挡片具有打开或封住卡槽进出水口的位移量, 所述倒L型挡片的水平面上设有便于雨水通过的通孔。 0009 。
14、所述蓄水净化系统包括蓄水池与设置于蓄水池内的净化装置II和输送泵, 其中蓄 水池的上端设有蓄水池进水口, 侧面设有蓄水池出水口, 所述蓄水池进水口与可拆卸组合 式导水管道框架连接, 所述蓄水池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 接, 所述输水管道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所述输送泵设置于 蓄水池出水口处。 0010 所述所述净化装置II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无纺布层、 I型活性炭、 沸石或 石子、 II型活性炭及下层无纺布层。 0011 所述单向阀包括L型挡片和弹簧, 其中弹簧的一端与输水管道连接, 另一端与所述 L型挡片的水平端连接, 所述L型挡片的竖直。
15、面在弹簧的收缩力下封住输水管道的出水口。 0012 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与蓄水池进水口连接端设有供水分配控制阀, 所述供 水分配控制阀与外部电子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由多个导水管 道通过三通或四通管件连接而成。 0013 本发明的优点及有益效果是: 0014 1.本发明不需要隔板或支架, 使用固定卡槽装置, 将绿植容器苗置于卡槽内部, 解 决了模块或绿植基质下沉的问题; 0015 2.本发明采用绿化模块卡槽通过三通或四通管件与主体管道相连接, 可根据需要 零活拆解; 0016 3.本发明所使用的绿植为预培植容器苗, 可灵活更换植物; 0017 4.本发明采用较小规格。
16、模块, 可能根据实际设计需求, 满足不同尺寸及样式立体 绿化施工要求; 0018 5.本发明使用PVC管道进行浇灌及雨水收集, 可有效控制用水量, 避免因浇水时用 水量无法控制而导致水资源浪费及墙体损伤; 0019 6.本发明设有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可将自然水源有效利用, 节约水资源。 附图说明 0020 图1为本发明在水流向下时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为本发明在水流向上时结构示意图; 0022 图3为本发明中卡槽进出水口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4为本发明中卡槽进出水口关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5为本发明中雨水收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6为本发明中蓄水装置的结构。
17、示意图; 0026 图7为本发明中三通管件的外观示意图; 0027 图8为本发明中四通管件的外观示意图; 0028 图9为本发明的后视进出水管线布置图; 0029 图10为本发明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1为本发明U型卡揽与膨胀螺栓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其中: 1为上层无纺布层, 2为I型活性炭, 3为沸石或石子, 4为II型活性炭, 5为下层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4542042 B 4 无纺布层, 6为电磁阀, 7为三通或四通管件, 8为浮子, 9为倒L型挡片, 10为导水管道, 11为外 部电子控制装置, 12为L型挡片, 13为弹簧, 14为输送泵, 15为。
18、蓄水池, 16为雨水收集槽, 17为 绿化模块卡槽, 18为卡槽进出水口, 19为U型卡揽, 20为膨胀螺栓, 701为三通管, 702为四通 管, M为水流方向, A为地上部分, B为地表, C为地下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33 如图1-10所示, 本发明包括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导水浇灌系统、 绿植系统、 外部电 子控制系统11及蓄水净化系统, 其中导水浇灌系统包括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和绿化 模块卡槽17, 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固定于施工立面上, 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 管道框架上设有多个与其连通的绿化模块卡槽17, 所。
19、述绿化模块卡槽17内设有绿植系统。 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的上端和底端分别连接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和蓄水净化系 统, 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的出水口处设有电磁阀6, 所述电磁阀6与外部电子控制系统11 电连接, 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所收集的雨水通过导水浇灌系统输送至绿植系统中, 多余 的雨水流至蓄水净化系统中。 0034 所述雨水收集净化系统包括雨水收集槽16和净化装置I, 所述净化装置I设置于雨 水收集槽16内, 所述雨水收集槽16的下端设有至少一个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接 的出水口。 所述净化装置I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无纺布层1、 I型活性炭2、 沸石或石 子3、 II型活性炭。
20、4及下层无纺布层5。 上层无纺布1采用高密度无纺布, 上层无纺布1的尺寸 根据雨水收集槽16上口面积大小而定, 其作用是初级过滤雨水及其他水源水中杂质; I型活 性炭2为粉状活性炭(购置于巩义市鑫灏源水处理材料有限公司); 下层无纺布5上面为II型 活性炭4, 为椰壳活性炭(购置于巩义市明皓净水材料厂)。 活性炭在水处理中的作用是去除 余氯、 除藻、 吸氧、 催化载体、 降低水中有机物及消除致突变物质; I型活性炭2与II型活性炭 4中间为沸石或石子3, 沸石采用活化沸石滤料(购置于北京开碧源贸易有限责任公司), 其 作用为去除氨氮; 下层无纺布5采用常规密度无纺布, 下层无纺布5的尺寸根据雨。
21、水收集槽 16下口面积大小而定, 其作用是过滤雨水及其他水源水中杂质, 同时阻挡活性炭杂质通过, 避免对导水管道10造成堵塞。 雨水通过该净化装置I, 可有效吸附雨水中的有害元素, 使用 于浇灌的水资源质量得到保证, 以不影响绿植生活为前提, 进一步保证绿植的成活率。 0035 对于雨水收集槽16无明显限制, 材质选择PVC/PE轻质材料, 外形以倒直角梯形台 体为主, 设计中, 直角面与墙体接合, 保证景观美化效果。 雨水收集槽16的下端设有出水口, 在大小上, 根据实际工程设计需要尺寸上有变化。 该主体外形设计在景观设计上可达到美 化效果的同时, 可有效增大雨水收集面积, 增加雨水收集量。。
22、 雨水收集槽16用于雨季收集雨 水、 非雨季可直接将浇灌用水注入其中。 所述电磁阀6的作用是控制水份的流入与停止浇灌 时的水份蒸发量(电磁阀6购置于宁波开灵气动元件制造有限公司, 型号为2W160-10等2W系 列电控水阀)。 0036 所述雨水收集槽16和绿化模块卡槽17的上端口均为敞开式、 并上端口的面积大于 下端口面积。 所述绿化模块卡槽17的下端设有卡槽进出水口18, 所述卡槽进出水口18处设 有过滤系统。 所述卡槽进出水口18通过三通或四通管件7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 通, 所述三通或四通管件7内容置有浮子8和倒L型挡片9, 所述浮子8位于倒L型挡片9的上 说 明 书 3/5 。
23、页 5 CN 104542042 B 5 方, 所述倒L型挡片9具有在雨水向下流时打开或向上流时封住卡槽进出水口18的上下移动 的位移量, 所述倒L型挡片9的水平面上设有便于雨水通过的通孔。 浮子8和倒L型挡片9的作 用是根据水流方向的不同, 浮子8根据水流而改变上升或下降方向, 倒L型挡片9随浮子8的 上升或下降而改变方向, 进一步控制水进入绿化模块卡槽17或直接流入蓄水池15。 一方面 可以保证每个绿化模块卡槽17均匀获得水分, 另一方面可有效控制水分蒸发, 使水资源得 到有效利用。 0037 所述蓄水净化系统包括蓄水池15与设置于蓄水池15内的净化装置II和输送泵14, 其中蓄水池15的。
24、上端设有蓄水池进水口, 侧面设有蓄水池出水口, 所述蓄水池进水口与可 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连接, 所述蓄水池出水口通过输水管道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 框架连接, 所述输水管道与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的连接处设有单向阀。 所述输送泵 14设置于蓄水池出水口处, 保证水可通过其作用达到智能系统的最顶端, 在少雨或植物缺 水的季节, 保证植物生长所需的水量。 所述蓄水池15的形状为长方体状, 可根据实际设计中 建材材料的要求不同, 做成砖池、 浆砌石池、 混凝土池、 金属池等。 其大小规格, 可根据场地 限制、 需水量及当地雨量进行合理设计。 所述蓄水净化系统位于整体装置最下端, 施工过程 将置。
25、于隐藏位置, 常在地面以下。 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与蓄水池进水口连接端设有 供水分配控制阀, 所述供水分配控制阀与外部电子控制系统11电连接。 0038 所述所述净化装置II设置于蓄水池进水口处, 包括由上至下依次设置的上层无纺 布层1、 I型活性炭2、 沸石或石子3、 II型活性炭4及下层无纺布层5。 雨水通过该过滤系统, 可 有效吸附多余水分中的有害元素, 使用于浇灌的水资源质量得到保证, 以不影响绿植生活 为前提, 进一步保证绿植的成活率。 0039 所述单向阀包括L型挡片12和弹簧13, 其中弹簧13的一端与输水管道连接, 所述L 型挡片12的水平端与弹簧13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L。
26、型挡片12的竖直面在弹簧13的收缩力下 封住输水管道的出水口, 通过水流的冲力作用与弹簧13共同作用, 起到控制水分进出的作 用。 0040 本发明分为地上部分A及地下部分B。 地上部分A由雨水收集净化系统、 导水浇灌系 统、 绿植系统及外部电子控制系统11组成, 地下部分B由蓄水池15、 池内净化装置II及输送 泵14组成。 0041 所述可拆卸组合式导水管道框架由多个导水管道10通过三通或四通管件7连接而 成, 导水管道10两端设有外三角螺纹, 外三角螺纹与三通或四通管件7的内三角螺纹相对 应, 起连接固定作用。 导水管道10采用PVC/PE轻质材料制成, 管道直径可根据设计面积及用 水量。
27、在2-5cm范围内变动, 长度范围为8-16cm。 导水管道10用U型卡揽19与膨胀螺栓20固定 于立体结构之上。 所述三通或四通管件7的材质与导水管道10为同一材质, 其大小与导水管 道配套。 0042 所述外部电子控制装置11设置于靠近地端外侧, 该装置可通过操作室总系统控制 电磁阀6及输送泵14运行, 起远程监控作用, 使立体绿化的浇灌趋向自动化, 可有效减少人 工的使用, 降低装置的使用及运营成本。 所述外部电子控制装置11为现有技术。 0043 所述绿植系统中所使用的植物为苗圃预培植的容器苗, 容器以无纺布制成, 其内 栽培基质为草炭土与珍珠岩以3: 1体积比混合的轻质栽培基质。 所。
28、述绿植系统中的植物为 耐旱、 耐热、 耐寒、 耐强光、 抗性强、 少虫害的植物类型, 如德国景天、 大花马齿苋、 佛甲草、 葛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4542042 B 6 藤、 金银花、 常春藤等。 0044 本发明主体采用轻质材料, 可有效减轻装置重量, 进一步减少对建筑体的压力。 独 特的浮子水分进出控制模式使绿化模块内的植物获得生长所需有效水分的同时, 还能够控 制水资源的使用量, 起到节约用水的环保效果。 0045 本发明装置内设置的雨水收集过滤装置, 不仅可以提高自然水源的利用率, 还可 以将雨、 雪水中的不利于植物生长的有害物质清除, 提高了绿植用水的安全性。 该。
29、装置具有 可调节组合性、 可重复利用性、 低成本性、 组合方式灵活性、 造景多样性、 水资源有效利用等 特点。 是一种生态效益、 环保效益高的装置。 解决了传统立体绿化中存在的高成本、 造景单 一、 浇灌难、 损害建筑主体、 水资源浪费等问题, 使立体绿化更容易实施, 尽可能多的降低了 传统方式的不良影响。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4542042 B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8 CN 104542042 B 8 图3 图4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9 CN 104542042 B 9 图7图8 图9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0 CN 104542042 B 10 图10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1 CN 104542042 B 11 图11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2 CN 104542042 B 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