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尘口结构.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吸尘口结构.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63562.1 (22)申请日 2016.09.19 (73)专利权人 上海未来伙伴机器人有限公司 地址 200233 上海市徐汇区钦州北路1122 号90幢8层 (72)发明人 恽为民 李来法 吴兵勇 武辉明 庞作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代理人 张海英 林波 (51)Int.Cl. A47L 9/06(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吸尘口结构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
2、公开了一种吸尘口结构, 该吸尘 口结构包括一竖立的管状本体, 并且, 所述管状 本体的下端开设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 其 中, 所述前豁口的顶部安装一导入板, 并且, 所述 导入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前豁口的深度; 所述后豁 口的顶部安装一柔性挡板, 并且, 所述柔性挡板 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后豁口的深度。 当机器人 吸尘器前进移动时, 地面垃圾或灰尘经导入板下 端的吸入口进入管状本体内的吸尘区域, 并且, 进入吸尘区域的垃圾或灰尘被柔性挡板阻挡, 在 机体内风机的抽吸作用下, 垃圾或灰尘被高效地 抽吸到机体内, 以提高清洁效果, 另外, 当遇到障 碍物时, 柔性挡板能够弯曲变形, 防止机器人吸。
3、 尘器因障碍物顶升而倾覆。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6365855 U 2017.08.01 CN 206365855 U 1.一种吸尘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竖立的管状本体, 并且, 所述管状本体的下端 开设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 其中, 所述前豁口的顶部安装一导入板, 并且, 所述导入板的高度小于所述前豁口的深 度; 所述后豁口的顶部安装一柔性挡板, 并且, 所述柔性挡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后豁 口的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板的下端等间距开设若干 个规格相同的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 其特征在。
4、于, 所述管状本体为矩形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本体、 所述导入板以及所 述柔性挡板为一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板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柔 性挡板的材料硬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吸尘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板的扰度小于所述柔 性挡板的扰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挡板的横向两端与所述管 状本体之间由折叠布衔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板、 所述柔性挡板以及所 述管状本体的厚度相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
5、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状本体由工程塑料制成; 所述导入板由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 所述柔性挡板由橡胶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尘口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入板下端的离地高度为0.5 厘米至2.5厘米。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365855 U 2 一种吸尘口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设备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可应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吸尘 口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据统计, 人们每天平均大约有80以上的时间在室内度过, 因此, 室内空气质量对 人体健康的关系就显得更加密切更加重要, 灰尘较多的室内空气, 容易诱发慢性呼吸道疾 病, 也会增。
6、加过敏的发生率, 因此, 灰尘是人类健康的大敌。 0003 现有技术中, 广泛采用机器人吸尘器减少室内灰尘, 机器人吸尘器在规定区域自 行运行并吸入地板的灰尘(含有异物质)来执行清扫的功能。 这种机器人吸尘器可包括可以 进行充电的电池及可以在运行过程中回避障碍物的障碍物检测传感器来自行运行并清扫。 0004 现有机器人吸尘器的吸尘口都采用包围式实现对地面物的清理。 由于机器人吸尘 器在行进过程中对灰尘垃圾没有进行有效地阻挡, 使得对灰尘和垃圾清理不够彻底, 另外, 对于起伏不平的地面, 现有的吸尘器缺乏较好的越障能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吸尘口结构, 旨在提高。
7、吸尘效果的同时兼顾越障 能力。 0006 为达此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吸尘口结构, 包括: 包括一竖立的管状本体, 并且, 所述管状本体的下端开设 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 其中, 所述前豁口的顶部安装一导入板, 并且, 所述导入板的 高度小于所述前豁口的深度; 所述后豁口的顶部安装一柔性挡板, 并且, 所述柔性挡板的高 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后豁口的深度。 0008 进一步的, 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 所述导入板的下端等间距开设若干个规格相同 的凹槽。 0009 进一步的, 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 所述管状本体为矩形管。 0010 进一步的, 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 所述。
8、管状本体、 所述导入板以及所述柔性挡板为 一体结构。 0011 进一步的, 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 所述导入板的材料硬度大于所述柔性挡板的材 料硬度。 0012 进一步的, 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 所述导入板的扰度小于所述柔性挡板的扰度。 0013 进一步的, 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 所述柔性挡板的横向两端与所述管状本体之间 由折叠布衔接。 0014 进一步的, 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 所述导入板、 所述柔性挡板以及所述管状本体的 厚度相等。 0015 进一步的, 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 所述管状本体由工程塑料制成, 所述导入板由橡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365855 U 3 胶或聚氯。
9、乙烯制成, 所述柔性挡板由橡胶制成。 0016 进一步的, 上述的吸尘口结构中, 所述导入板下端的离地高度为0.5厘米至2.5厘 米。 0017 上述的吸尘口结构, 通过在管状本体的下端开设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 前 豁口的顶部和后豁口的顶部分别安装导入板和柔性挡板, 并使得导入板的高度小于前豁口 的深度, 柔性挡板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后豁口的深度。 当机器人吸尘器前进移动时, 地面垃圾 或灰尘经导入板下端的吸入口进入管状本体内的吸尘区域, 并且, 进入吸尘区域的垃圾或 灰尘被柔性挡板阻挡, 防止卷起的灰尘向外界空气中漂浮, 在机体内风机的抽吸作用下, 可 将垃圾或灰尘高效地抽吸到机体内, 进。
10、而提高清洁效果, 另外, 当遇到障碍物时, 柔性挡板 能够弯曲变形, 防止机器人吸尘器因障碍物顶升而倾覆。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口结构的正视图; 0019 图2是沿图1中A-A剖线所得的剖视图。 0020 附图中: 1、 管状本体; 2、 导入板; 21、 凹槽; 3、 柔性挡板; 4、 折叠布; 10、 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22 实施例 0023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口结构的正视图; 图2是沿图1中A-A剖线所得 的剖视图。 图2中, 箭头所示为吸尘口结构的空气流动方。
11、向。 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 了一种应用于机器人吸尘器的吸尘口结构, 该吸尘口结构包括一竖立的管状本体1, 定义管 状本体1沿水平面内任一直线的行进方向为前方向, 管状本体1的上端与机器人吸尘器的机 体连接。 并且, 管状本体1的下端开设前后对齐的前豁口和后豁口。 并且, 本实施例中, 前豁 口和后豁口优选为规格相同的矩形豁口。 0024 具体的, 前豁口的顶部安装一导入板2, 其中, 导入板2的横向长度与前豁口的宽度 相等, 并且, 导入板2的高度小于前豁口的深度, 即导入板2的下端与地面10之间形成吸入 口。 后豁口的顶部安装一柔性挡板3, 相类似的, 柔性挡板3的横向长度与后豁。
12、口的宽度相 等, 但是, 为了提高柔性挡板3的遮挡效果, 柔性挡板3的高度等于或大于后豁口的深度。 0025 本实施例提供的吸尘口结构, 当机器人吸尘器前进移动时, 管状本体1的下端可尽 量减小离地间隙, 地面垃圾或灰尘经导入板2下端的吸入口进入管状本体1内的吸尘区域, 并且, 进入吸尘区域的垃圾或灰尘被柔性挡板阻挡, 防止卷起的灰尘向外界空气中漂浮, 在 机体内风机的抽吸作用下, 可将垃圾或灰尘高效地抽吸到机体内, 进而提高清洁效果, 另 外, 当遇到障碍物时, 柔性挡板3能够弯曲变形, 防止机器人吸尘器因障碍物顶升而倾覆。 0026 为了使得异形固体垃圾能够由导入板2的下方进入吸尘口, 在。
13、本实施例中, 优选 的, 导入板2的下端等间距开设若干个规格相同的凹槽21。 凹槽21优选为矩形槽或者U形槽; 另外, 凹槽21也可以是三角形, 使得导入板2的下端呈锯齿状; 当然, 凹槽21还可以是圆弧 形, 使得导入板2的下端呈波浪形。 0027 为了尽可能地增大前豁口的宽度和后豁口的宽度, 在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管状本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365855 U 4 体1为矩形管, 并且, 前豁口的横向长度和后豁口的横向长度与矩形管横截面的其中边长相 等。 当然, 本实施例中的管状本体1还可以是圆管、 椭圆管、 半圆管、 梯形管等中的任意一种。 0028 在本实施例中,。
14、 管状本体1、 导入板2以及柔性挡板3为一体结构。 或者, 管状本体1、 导入板2以及柔性挡板3分别各自热塑成型, 并且, 管状本体1和导入板2之间、 管状本体1和 柔性挡板3之间分别采用热熔焊接固定。 0029 为了充分发挥导入板2的导入作用和柔性挡板的阻挡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 优选 的, 导入板2的材料硬度大于柔性挡板3的材料硬度。 0030 为了使柔性挡板3能够阻挡具有一定质量的固体垃圾, 需要设计柔性挡板3的高度 大于后豁口的高度, 并且, 还需使得柔性挡板3能够弯曲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导入 板2的扰度小于柔性挡板3的扰度。 0031 当柔性挡板3因扰度发生弯曲时, 管。
15、状本体1的下端和柔性挡板3之间形成缺口, 为 了防止颗粒状的固体垃圾经缺口部位跑出吸尘口, 在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柔性挡板3的横 向两端与管状本体1之间由折叠布4衔接。 当然, 折叠布4还可采用条状松紧带替代使用。 0032 为了便于在同一热塑模具中生产制造, 在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导入板2、 柔性挡板 3以及管状本体1的厚度相等。 0033 为了便于将管状本体1、 导入板2以及柔性挡板3一体热塑成型, 提高生产效率, 在 本实施例中, 管状本体1优选由工程塑料制成, 导入板2优选由橡胶或聚氯乙烯制成, 柔性挡 板3优选由橡胶制成。 更为优选的, 为了提高柔性挡板3的耐磨性和耐老化性,。
16、 柔性挡板3由 热塑性聚氨酯橡胶制成。 0034 为了便于将较大颗粒状的固体垃圾收纳至吸尘口内, 在本实施例中, 优选的, 导入 板2下端的离地高度为0.5厘米至2.5厘米。 0035 当然,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吸尘口结构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适当变 形, 如: 为了防止管状本体1在行进过中因摩擦产生较大噪音, 还可以在管状本体1的下端安 装图中未显示的橡胶垫。 或者, 为了方便管状本体1的灵活移动, 还可以在管状本体1的下端 嵌装图中未显示的滚珠。 0036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 但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的这 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的具体限制。 基于此处的解释,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 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或等同替换, 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365855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6365855 U 6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6365855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