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365347.7 (22)申请日 2016.12.13 (73)专利权人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地址 409000 重庆市黔江区舟白镇平坝居 委五组 (72)发明人 吴俊文 颜希 黎欢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其高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51244 代理人 廖曾 (51)Int.Cl. A63B 21/062(2006.01) A63B 23/1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
2、化的可变负重 的力量训练器, 主要由负重机架 (1) 、 负重块 (2) 、 连接杆 (3) 、 钢缆绳 (4) 、 导向杆 (5) 、 第一导向轮 (6) 、 偏心凸轮 (7) 、 握把 (8) 、 压板 (9) 、 靠背 (10) 、 座板 (11) 、 第二导向轮 (12) 、 第三导向轮 (13) 、 运 动机架 (14) 、 脚固定棒 (15) 、 脚踏板 (16) 、 第四导 向轮 (17) 组成。 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 从而能实 现负载力量的精确变化, 减小启动时的静摩擦 力, 降低运动的惯性力, 减轻机械噪音; 能根据人 体结构实现力量的均匀变化, 减轻肌肉易疲劳, 提高设备的。
3、安全性能, 保护人体的安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261986 U 2017.06.20 CN 206261986 U 1.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力量训练器主要由负重装 置和运动装置组成; 负重装置主要由负重机架 (1) 、 负重块 (2) 、 连接杆 (3) 、 钢缆绳 (4) 、 导向 杆 (5) 、 第一导向轮 (6) 、 偏心凸轮 (7) 、 第二导向轮 (12) 、 第三导向轮 (13) 、 第四导向轮 (17) 组成; 负重机架 (1) 为龙门形, 导向杆 (5) 有两根, 两根导向杆 (5) 竖直设置在负重机架 (1)。
4、 上, 负重块 (2) 有多个, 负重块 (2) 正面上开有左孔、 中孔、 右孔三个孔, 侧面开有侧孔, 与中 孔相连; 多个负重块 (2) 通过左孔、 右孔两个孔套在两根导向杆 (5) 上; 连接杆 (3) 的侧面上 开有多个销孔, 连接杆 (3) 的销孔与负重块 (2) 的侧孔一一对应; 第一导向轮 (6) 和第四导向 轮 (17) 设置在负重机架 (1) 的顶部, 第二导向轮 (12) 、 第三导向轮 (13) 设置在负重机架 (1) 的底部, 偏心凸轮 (7) 的转轴与负重机架 (1) 的一根立柱相连; 钢缆绳 (4) 一端与连接杆 (3) 相连, 钢缆绳 (4) 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第一。
5、导向轮 (6) 、 第四导向轮 (17) 、 第三导向轮 (13) 和第 二导向轮 (12) 与偏心凸轮 (7) 的侧面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动 装置主要由握把 (8) 、 压板 (9) 、 靠背 (10) 、 座板 (11) 、 运动机架 (14) 、 脚固定棒 (15) 、 脚踏板 (16) 组成; 运动机架 (14) 由固定支架和运动支架两部分组成, 固定支架和运动支架通过铰 链相连, 运动支架的侧面与偏心凸轮 (7) 的侧面相连, 握把 (8) 和压板 (9) 设置在运动支架 上; 靠背 (10) 、 座板 (11) 、。
6、 脚固定棒 (15) 、 脚踏板 (16) 设置在固定支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重 装置上还设置有固定销钉, 销钉可穿过负重块 (2) 的侧孔和连接杆 (3) 的销孔将负重块 (2) 和连接杆 (3) 相连到一起。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心 凸轮 (7) 的钢缆导槽上设置有一层橡胶。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 负重块 (2) 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7、 所述握把 (8) 、 压板 (9) 、 靠背 (10) 、 座板 (11) 、 脚固定棒 (15) 均为海绵垫, 握把 (8) 、 压板 (9) 、 靠背 (10) 、 座板 (11) 、 脚固定棒 (15) 均通过可拆卸卡扣与运动机架 (14) 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其特征在于: 所述偏心 凸轮 (7) 上设置有多个不同曲线的导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261986 U 2 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和健身领域, 具体是指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 练器。 背景技术。
8、 0002 健身是一种体育项目, 如各种徒手健美操、 韵律操、 形体操以及各种自抗力动作, 体操可以增强力量、 柔韧性, 增加耐力, 提高协调, 控制身体各部分的能力, 从而使身体强 健。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健身器材越来越重视, 传统的力量健身器材结构简单, 负 重力量单一。 0003 这样, 存在力量健身器材的负载力量均匀、 启动时的静摩擦力大、 惯性力量大, 产 生较大的机械噪音, 不能根据人体结构合理提供力量、 造成肌肉疲劳, 对人身体带来伤害等 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通过设置本实 用新型, 从而能实现负载力。
9、量的精确变化, 减小启动时的静摩擦力, 降低运动的惯性力, 减 轻机械噪音; 能根据人体结构实现力量的均匀变化, 减轻肌肉易疲劳, 提高设备的安全性 能, 保护人体的安全。 0005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0006 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主要由负重装置和运动装置组成; 负重装 置主要由负重机架、 负重块、 连接杆、 钢缆绳、 导向杆、 第一导向轮、 偏心凸轮、 第二导向轮、 第三导向轮、 第四导向轮组成; 负重机架为龙门形, 导向杆有两根, 两根导向杆竖直设置在 负重机架上, 负重块有多个, 负重块正面上开有左孔、 中孔、 右孔三个孔, 侧面开有侧孔, 与 中孔相连;。
10、 多个负重块通过左孔、 右孔两个孔套在两根导向杆上; 连接杆的侧面上开有多个 销孔, 连接杆的销孔与负重块的侧孔一一对应; 第一导向轮和第四导向轮设置在负重机架 的顶部, 第二导向轮、 第三导向轮设置在负重机架的底部, 偏心凸轮的转轴与负重机架的一 根立柱相连; 钢缆绳一端与连接杆相连, 钢缆绳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第一导向轮、 第四导向 轮、 第三导向轮和第二导向轮与偏心凸轮的侧面相连。 0007 设备工作时, 通过设置负重块的数量, 从而能快速调整钢缆绳拉力的大小; 通过实 验获得人体肌肉动向心收缩的力矩-角度特征曲线, 然后, 采用工作位法, 在一定范围内对 胳膊力矩-角度特征曲线进行模拟, 。
11、获得器械工作偏心凸轮的力臂值和轮径值, 完成胳膊肌 肉动力传动偏心凸轮轮廓的计算。 得到偏心凸轮提供的阻力矩更符合人体运动力矩, 从而 能实现负载力量的智能变化, 减小启动时的静摩擦力, 降低运动的惯性力, 减轻机械噪音; 能根据人体结构实现力量的均匀变化, 减轻肌肉易疲劳, 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保护人体的 安全。 0008 所述运动装置主要由握把、 压板、 靠背、 座板、 运动机架、 脚固定棒、 脚踏板组成; 运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6261986 U 3 动机架由固定支架和运动支架两部分组成, 固定支架和运动支架通过铰链相连, 运动支架 的侧面与偏心凸轮的侧面相连, 握。
12、把和压板设置在运动支架上; 靠背、 座板、 脚固定棒、 脚踏 板设置在固定支架上。 使用设备时, 坐在座板上, 双脚套在脚踏板和脚固定棒之间, 背靠在 靠背上; 双手抓住握把, 胳膊肘靠在压板上。 双手向下拉动握把, 运动支架带动偏心凸轮转 动, 偏心凸轮每一点的力臂不一样, 这样就能实现力量的线性变化, 且启动阻力小, 达到最 优的健身效果。 0009 进一步地,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的优选结构, 即: 所述负重装置上还设置有固定销钉, 销钉可穿过负重块的侧孔和连接杆的销孔将负重 块和连接杆相连到一起。 销钉插在不同的负重块上, 就能更达到不同的负重, 钢缆绳上的。
13、拉 力能够自由调节。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偏心凸轮的钢缆导槽上设置有一层橡胶。 设置橡胶能够减少设备 的机械噪音和机械磨损, 降低工作噪音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多个负重块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这样能减少设备的机械噪音, 减轻 启动时的静摩擦力。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握把、 压板、 靠背、 座板、 脚固定棒均为海绵垫, 握把、 压板、 靠背、 座 板、 脚固定棒均通过可拆卸卡扣与运动机架相连。 这样方便握把、 压板、 靠背、 座板、 脚固定 棒的更换和清洁, 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减少维护成本。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偏心凸轮上设置有多个不同曲线的导。
14、轨。 不同的导轨能够适用于 不同的身高和臂长的人以最优的受力方式进行运动。 0014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0015 (1) 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 能根据人体结构实现力量的均匀变化, 减轻肌肉易疲 劳, 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保护人体的安全。 0016 (2) 通过设置本实用新型, 从而能实现负载力量的精确变化, 减小启动时的静摩擦 力, 降低运动的惯性力, 减轻机械噪音。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0018 其中: 1负重机架, 2负重块, 3连接杆, 4钢缆绳, 5导向杆, 6第一导向 轮, 7偏心凸轮, 8握把, 9压板, 10靠背, 11。
15、座板, 12第二导向轮, 13第三导向 轮, 14运动机架, 15脚固定棒, 16脚踏板, 17第四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 限于此。 0020 实施例1: 0021 如图1所示, 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 主要由负重装置和运动装置组 成; 负重装置主要由负重机架1、 负重块2、 连接杆3、 钢缆绳4、 导向杆5、 第一导向轮6、 偏心凸 轮7、 第二导向轮12、 第三导向轮13、 第四导向轮17组成; 负重机架1为龙门形, 导向杆5有两 根, 两根导向杆5竖直设置在负重机架1上, 负重块2有多个, 负。
16、重块2正面上开有左孔、 中孔、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261986 U 4 右孔三个孔, 侧面开有侧孔, 与中孔相连; 多个负重块2通过左孔、 右孔两个孔套在两根导向 杆5上; 连接杆3的侧面上开有多个销孔, 连接杆3的销孔与负重块2的侧孔一一对应; 第一导 向轮6和第四导向轮17设置在负重机架1的顶部, 第二导向轮12、 第三导向轮13设置在负重 机架1的底部, 偏心凸轮7的转轴与负重机架1的一根立柱相连; 钢缆绳4一端与连接杆3相 连, 钢缆绳4的另一端分别穿过第一导向轮6、 第四导向轮17、 第三导向轮13和第二导向轮12 与偏心凸轮7的侧面相连。 0022 设备工作时。
17、, 通过设置负重块的数量, 从而能快速调整钢缆绳拉力的大小; 通过实 验获得人体肌肉动向心收缩的力矩-角度特征曲线, 然后, 采用工作位法, 在一定范围内对 胳膊力矩-角度特征曲线进行模拟, 获得器械工作偏心凸轮的力臂值和轮径值, 完成胳膊肌 肉动力传动偏心凸轮轮廓的计算。 得到偏心凸轮提供的阻力矩更符合人体运动力矩, 从而 能实现负载力量的智能变化, 减小启动时的静摩擦力, 降低运动的惯性力, 减轻机械噪音; 能根据人体结构实现力量的均匀变化, 减轻肌肉易疲劳, 提高设备的安全性能, 保护人体的 安全。 0023 所述运动装置主要由握把8、 压板9、 靠背10、 座板11、 运动机架14、 。
18、脚固定棒15、 脚 踏板16组成; 运动机架14由固定支架和运动支架两部分组成, 固定支架和运动支架通过铰 链相连, 运动支架的侧面与偏心凸轮7的侧面相连, 握把8和压板9设置在运动支架上; 靠背 10、 座板11、 脚固定棒15、 脚踏板16设置在固定支架上。 使用设备时, 坐在座板11上, 双脚套 在脚踏板16和脚固定棒15之间, 背靠在靠背10上; 双手抓住握把8, 胳膊肘靠在压板9上。 双 手向下拉动握把8, 运动支架带动偏心凸轮7转动, 偏心凸轮7每一点的力臂不一样, 这样就 能实现力量的线性变化, 且启动阻力小, 达到最优的健身效果。 0024 实施例2: 0025 本实施例在实施。
19、例1的基础上, 公开了一种智能化的可变负重的力量训练器的优 选结构, 如图1所示, 所述负重装置上还设置有固定销钉, 销钉可穿过负重块2的侧孔和连接 杆3的销孔将负重块2和连接杆3相连到一起。 销钉插在不同的负重块2上, 就能更达到不同 的负重, 钢缆绳上的拉力能够自由调节。 0026 进一步地, 所述偏心凸轮7的钢缆导槽上设置有一层橡胶。 设置橡胶能够减少设备 的机械噪音和机械磨损, 降低工作噪音的同时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0027 进一步地, 所述多个负重块2之间设置有橡胶垫。 这样能减少设备的机械噪音, 减 轻启动时的静摩擦力。 0028 进一步地, 所述握把8、 压板9、 靠背10、。
20、 座板11、 脚固定棒15均为海绵垫, 握把8、 压 板9、 靠背10、 座板11、 脚固定棒15均通过可拆卸卡扣与运动机架14相连。 这样方便握把8、 压 板9、 靠背10、 座板11、 脚固定棒15的更换和清洁, 提高设备的实用性, 减少维护成本。 0029 进一步地, 所述偏心凸轮7上设置有多个不同曲线的导轨。 不同的导轨能够适用于 不同的身高和臂长的人以最优的受力方式进行运动。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不再赘述。 0030 以上所述, 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 制, 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 等同变化, 均落入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261986 U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261986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