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烫防滑玻璃陶瓷旋面碗.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防烫防滑玻璃陶瓷旋面碗.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756531.8 (22)申请日 2016.07.19 (73)专利权人 广东健诚高科玻璃制品股份有限 公司 地址 521000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文祠镇 河塘许山坪 (72)发明人 詹建怀 詹奕纯 何飞 蔡键烯 蔡彦英 张存浩 (51)Int.Cl. A47G 19/0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防烫防滑玻璃陶瓷旋面碗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烫防滑玻璃陶瓷 旋面碗, 包括碗体, 其特征在于, 碗体的上部外翻 形成托持部, 并在其中部设有。
2、多条形状相同的弧 形凸棱, 弧形凸棱同向排列绕满碗体中部, 且弧 形凸棱呈下小上大状。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 符 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可以多种方式持碗, 较传 统结构的碗具有更好的防烫和防滑效果, 产品便 于生产, 富有美感。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2页 CN 206137768 U 2017.05.03 CN 206137768 U 1.防烫防滑玻璃陶瓷旋面碗, 包括碗体, 其特征在于, 碗体的上部外翻形成托持部, 并 在其中部设有多条形状相同的弧形凸棱, 弧形凸棱同向排列绕满碗体中部, 且弧形凸棱呈 下小上大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旋面碗, 其特征在于, 所述托持部的高度为碗。
3、体高度的520%, 且 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70度。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137768 U 2 防烫防滑玻璃陶瓷旋面碗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领域, 具体是一种防烫防滑玻璃陶瓷旋面碗。 背景技术 0002 GB/T30771 日用玻璃陶瓷 标准中, 对玻璃陶瓷定义为 “由结晶相和玻璃相构成的 一类陶瓷复合材料, 一般通过对玻璃进行适当加热处理以使玻璃体内产生足量结晶相而获 得。 ” 对日用玻璃陶瓷的定义为 “供日常使用的玻璃陶瓷制品” 。 0003 日用玻璃陶瓷的外观、 器型、 用途与日用陶瓷相近, 但材质与日用陶瓷不同, 生产 工艺也不同。 日用玻。
4、璃陶瓷的生产工艺与日用玻璃也是相近但又有不同之处, 它是通过对 复合材料的高温熔炼后, 采用热压成型 (部分器型采用离心甩制成型) , 对经成型制品进行 热处理使玻璃体内产生足量结晶相制得, 其高温熔炼的温度可高达1500。 日用玻璃陶瓷 制成的产品由于经过高温熔炼, 其表面也会变得非常光滑以致容易滑手, 而且产品导热性 能较日用陶瓷要强, 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较为容易烫手。 发明内容 0004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烫防滑玻璃陶瓷旋面碗。 0005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防烫防滑玻璃陶瓷旋面碗, 包括碗体, 其特征在于, 碗体的上部外翻形成托持部, 并在其。
5、中部设有多条形状相同的弧形凸棱, 弧形凸棱同向排列绕满碗体中部, 且弧形凸棱 呈下小上大状。 0007 所述托持部的高度为碗体高度的520%,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70度。 0008 上述结构中, 托持部让使用者可以两手环握碗体的托持部, 尤其是将托持部设置 为碗体高度的520%,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小于70度时, 更容易进行两手环握的托持, 由于 碗体盛放食物一般不会超过碗体高度的80%, 使得托持部较碗体其余部位不容易烫手; 而弧 形凸棱的设置, 也可以起到很好地隔热效果, 让使用者也能握持碗体的中部; 凸棱呈下小上 大状, 则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 同向排列绕满碗体中部构成旋面, 则是便。
6、于生产, 也增强了 产品的美感。 0009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 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 可以多种方式持碗, 较传统结构的 碗具有更好的防烫和防滑效果, 产品便于生产, 富有美感。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烫防滑玻璃陶瓷旋面碗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2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137768 U 3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说明。 0014 如图1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防烫防滑玻璃陶瓷旋面碗, 包括碗体, 其特征在于, 碗体的上部外翻形成托持部1, 并在其中部设有多条形状相同的弧形凸棱2, 弧形凸棱2同向 排列绕满碗体中部, 且弧形凸棱2呈下小上大状; 0015 所述托持部1的高度为碗体高度的15%, 且与水平方向的夹角a为50度。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137768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6137768 U 5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6137768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