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1075090.1 (22)申请日 2016.09.23 (73)专利权人 师宗乔林重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655705 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大同街 道色从村委会 (72)发明人 李乔林 (74)专利代理机构 曲靖科岚专利代理事务所 (特殊普通合伙) 53202 代理人 戎加富 (51)Int.Cl. A01G 9/22(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 装置, 包括支撑框架和斜梯, 。
2、支撑框架包括立柱 和与立柱活动连接的横杆, 立柱的底部加工有圆 锥脚; 斜梯包括两根边杆和安装在两边杆之间的 数根脚踏杆, 在边杆的腰部分别安装有伸缩杆, 支撑框架的四周设置有第一遮荫网, 第一遮荫网 的一端安装有卷网轴, 另一端安装有承重块, 撑 框架的顶部铺设有第二遮荫网, 第二遮荫网包括 相互平行布置的上表层、 下表层以及连接在上表 层和下表层之间的连接部, 在上表层和下表层之 间相互交错布置有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 在 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之间的连接部上设置 有通气孔。 本实用新型结构稳固、 遮荫效果好、 透 气性好, 使用寿命长, 具有抗风、 耐用的优点, 易 于推广使用。 权利。
3、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206061681 U 2017.04.05 CN 206061681 U 1.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 其特征在于: 包括支撑框架 (4) 和设置在支撑框架 (4) 四周的斜梯 (1) , 所述支撑框架 (4) 包括纵向等间距成排设置的立柱 (11) 和设置在立柱 (11) 顶部与立柱 (11) 活动连接的横杆 (6) , 所述立柱 (11) 的底部加工有圆锥脚 (12) ; 所述斜梯 (1) 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边杆和安装在两边杆之间的数根脚踏杆, 在边杆的 腰部分别安装有伸缩杆 (2) , 伸缩杆 (2) 与边杆为可拆卸连接; 所述支撑框架 (4)。
4、 的四周设置有第一遮荫网 (3) , 第一遮荫网 (3) 的一端安装有卷网轴 (5) , 另一端安装有承重块, 所述卷网轴 (5) 固定在立柱 (11) 上; 所述支撑框架 (4) 的顶部铺设有第二遮荫网 (9) , 所述第二遮荫网 (9) 包括相互平行布 置的上表层 (95) 、 下表层 (96) 以及连接在上表层 (95) 和下表层 (96) 之间的连接部 (94) , 在 上表层 (95) 和下表层 (96) 之间相互交错布置有第一透气孔 (91) 和第二透气孔 (92) , 第一透 气孔 (91) 为上端大下端小的喇叭孔, 第二透气孔 (92) 为上端小下端大的喇叭孔, 且在第一 透气。
5、孔 (91) 和第二透气孔 (92) 之间的连接部 (94) 上设置有通气孔 (93)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 (4) 四周的立柱 (11) 上设置有24个红外线探头 (10) , 红外线探头 (10) 通过信号传输线 (15) 连 接有红外线发射器 (16) , 红外线发射器 (16) 通过信号传输线 (15) 连接有控制箱 (14) , 控制 箱 (14) 上设置有控制开关 (17) 和显示屏 (13)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 (4) 的上方安装有拱架 (7) , 拱架 。
6、(7) 上铺设有塑料卷膜 (8)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遮荫网 (3) 和第二遮荫网 (9) 的颜色为黑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框架 (4) 的高度为1.52米, 支撑框架 (4) 上两立柱 (11) 之间的距离为23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遮荫网 (3) 和第二遮荫网 (9) 的材料为柔软的塑胶材料。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061681 U 2 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
7、属于中草药种植设备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 置。 背景技术 0002 滇重楼, 别名独角莲, 多年生草本植物, 具有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凉肝定惊之功 效, 其疗效确切, 保健功能强, 用途广泛, 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市场现状。 近年来, 过渡的采 挖导致野生资源的濒临枯竭, 只有采用人工栽培来保障滇重楼的可持续发展, 以满足市场 的需求。 在现有的技术中, 在由于滇重楼的自然适应能力较差, 要求种植的环境要有较高的 空气湿度和遮蔽度, 一般为了满足滇重楼的生长需求, 通常都采用日光温室大棚来进行育 苗和种植, 现有的日光温室大棚采用钢管作为支架, 用覆盖塑料薄膜来防雨保温,。
8、 用遮荫网 遮荫, 虽然从理论上可以满足滇重楼种植的需求, 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现, 一是现有的遮 荫网由于结构单一, 不仅遮阳的效果不理想, 遮阳网的透气性差, 而且遮阳网的使用寿命 低, 通常都是一次性的, 易造成环境污染, 二是现有的遮荫棚其稳固性较差, 如遇大风、 大雨 等自然灾害时容易坍塌, 或者发生损坏, 造成滇重楼的损伤。 因此, 研制开发一种成本低、 使 用方便、 结构牢固、 遮荫效果好、 透气性强、 经济、 实用、 环保、 耐用的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 是客观需要的。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 使用方便、 结构牢固、 遮荫效果好、 透气 性强、 。
9、经济、 实用、 环保、 耐用的滇重楼种植用遮荫装置。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包括支撑框架和设置在支撑框架四周的斜梯, 0005 支撑框架包括纵向等间距成排设置的立柱和设置在立柱顶部与立柱活动连接的 横杆, 立柱的底部加工有圆锥脚; 0006 斜梯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边杆和安装在两边杆之间的数根脚踏杆, 在边杆的腰部 分别安装有伸缩杆, 伸缩杆与边杆为可拆卸连接; 0007 支撑框架的四周设置有第一遮荫网, 第一遮荫网的一端安装有卷网轴, 另一端安 装有承重块, 所述卷网轴固定在立柱上; 0008 支撑框架的顶部铺设有第二遮荫网, 第二遮荫网包括相互平行布置的上表层、 下 表层。
10、以及连接在上表层和下表层之间的连接部, 在上表层和下表层之间相互交错布置有第 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 第一透气孔为上端大下端小的喇叭孔, 第二透气孔为上端小下端 大的喇叭孔, 且在第一透气孔和第二透气孔之间的连接部上设置有通气孔。 0009 本实用新型设置的支撑框架结构简单合理,通过立柱上的锥形脚能够快速、 顺利 的将立柱插入土层, 使支撑框架的安装更加方便、 快捷和高效, 而且设置的斜梯一方面可以 根据种植地块的坡度适时的调整安装的角度, 以稳固支撑框架不受狂风暴雨的侵袭, 提高 使用的安全性和稳固性, 另一边面斜梯可以方便管理人员自由上下支撑框架, 以方面管理 说 明 书 1/3 页 3 。
11、CN 206061681 U 3 人员对遮阳网进行及时修复和遮盖, 同时, 采用本结构形式的遮阴网, 不仅可以实现良好的 通风、 透气, 间断的接受阳光的斜照, 达到较好的遮荫效果, 而且遮阴网的使用寿命长, 可多 次重复使用, 大度的减少了材料的浪费, 有效的提高了遮阴网的利用效率, 降低了种植的成 本, 具有抗风、 耐用、 经济、 环保的优点, 是一款理想的遮荫装置, 易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第二遮荫网的结构示意图; 0012 图中1-斜梯,2-伸缩杆,3-第一遮荫网,4-支撑框架, 5-卷网轴,6-横杆,7-拱架,8- 塑料。
12、卷膜,9-第二遮荫网, 91-第一透气孔, 92-第二透气孔, 93-通气孔, 94-连接部, 95-上 表层, 96-下表层, 10-红外线探头,11-立柱,12-圆锥脚,13-显示屏,14-控制箱,15-信号传 输线, 16-红外线发射器,17-控制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加以 限制, 基于本实用新型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 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14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支撑框架4和设置在支撑框架4四周的斜梯1, 支撑 框架4包括纵向等间距成排设置的立柱11和设置在立柱11顶部与立柱11活动。
13、连接的横杆6, 所述立柱11的底部加工有圆锥脚12; 斜梯1包括两根平行布置的边杆和安装在两边杆之间 的数根脚踏杆, 在边杆的腰部分别安装有伸缩杆2, 伸缩杆2与边杆为可拆卸连接; 支撑框架 4的四周设置有第一遮荫网3, 第一遮荫网3的一端安装有卷网轴5, 另一端安装有承重块, 所 述卷网轴5固定在立柱11上; 支撑框架4的顶部铺设有第二遮荫网9, 所述第二遮荫网9包括 相互平行布置的上表层95、 下表层96以及连接在上表层95和下表层96之间的连接部94, 在 上表层95和下表层96之间相互交错布置有第一透气孔91和第二透气孔92, 第一透气孔91为 上端大下端小的喇叭孔, 第二透气孔92为。
14、上端小下端大的喇叭孔, 且在第一透气孔91和第 二透气孔92之间的连接部94上设置有通气孔93。 0015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 先将立柱11的圆锥脚12插入到种植地块内, 立柱11按种植 地块的纵向方向等间距成排布置, 立柱11插栽完毕后再将横杆6分别与预先插入到种植地 内的立柱11进行组装, 横杆6组装完毕后, 将斜梯1按照实际的需要与支撑框架4四周的横杆 6进行组装, 组装时, 可根种植地的坡度合理的调节斜梯1下方的伸缩杆2, 调整至伸缩杆2端 部完全插入种植地内,且斜梯1不晃动时即可, 斜梯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支撑支撑框架4, 避 免支撑框架4晃动, 增强支撑框架4的稳固性, 另一方面可。
15、以管理人员可以从斜梯1上自由上 下进行顶部第二遮荫网9的修复和遮盖, 斜梯1固定后, 管理人员即可通过斜梯1爬到支撑框 架4的顶部进行第二遮阴网9的铺设, 第二遮阴网9的结构合理先进, 不仅具有通风、 透气、 遮 荫效果好, 地块内可以间断性的接受阳光斜射, 而且第二遮荫网9可以重复使用, 使用寿命 长, 利用率高, 当第二遮阴网9铺设完毕后, 即可打开卷网轴5, 利用卷网轴5将支持框架4的 四周用第一遮阴网3遮蔽, 第一遮阴网3通过卷网轴5控制, 管理人员可根据遮光率的需求, 通过卷网轴5合理的调整第一遮阴网3的遮荫高度。 0016 进一步的, 所述支撑框架4四周的立柱11上设置有24个红外。
16、线探头10, 红外线探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6061681 U 4 头10通过信号传输线15连接有红外线发射器16, 红外线发射器16通过信号传输线15连接有 控制箱14, 控制箱14上设置有控制开关17和显示屏13,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的红外线感应 一体化装置, 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外界阳光的强烈程度自动的调整遮阳网的厚度、 颜色和遮 光率, 推高了种植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优化遮荫的管理流程。 0017 进一步的, 所述支撑框架4的上方安装有拱架7, 拱架7上铺设有塑料卷膜8, 是为了 防止雨水过多时, 以切断雨水对滇重楼的影响, 降低滇重楼生长环境的湿度。 0018 为了达到较好的遮荫效果, 优选地, 所述第一遮荫网3和第二遮荫网9的颜色为黑 色。 0019 进一步的, 所述支撑框架4的高度为1.52米, 支撑框架4上两立柱11之间的距离 为23m, 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材料的过渡浪费, 另一方面是为了保障支撑框架4的稳固性和 使用安全性。 0020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遮荫网3和第二遮荫网9的材料为柔软的塑胶材料, 是为了折 叠、 使用、 保管方便。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6061681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206061681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