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448150.3 (22)申请日 2016.05.17 (73)专利权人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华鲟研 究所 地址 443100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集锦路2 号 (72)发明人 管敏 郭柏福 班文波 (74)专利代理机构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代理人 成钢 (51)Int.Cl. A01K 61/0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57)摘要 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包括网 笼、 组合鱼礁, 所述网笼包括四。
2、周的侧网板组成 的网框, 网框前后铰接有饵料台, 饵料台边缘套 接有拉绳; 所述组合鱼礁包括多个进鳅通道, 进 鳅通道之间通过卡接套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 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通过设置网 框、 饵料台及进鳅通道等, 减少长薄鳅驯养过程 中受光刺激, 方便转池, 增加存活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CN 205756500 U 2016.12.07 CN 205756500 U 1.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其特征在于: 包括网笼 (1) 、 组合鱼礁 (2) , 所述网 笼 (1) 包括四周的侧网板组成的网框 (3) , 网框 (3) 前后铰接有饵料台 (4。
3、) , 饵料台 (4) 边缘套 接有拉绳 (5) ; 所述组合鱼礁 (2) 包括多个进鳅通道 (6) , 进鳅通道 (6) 之间通过卡接套 (7) 连 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其特征在于: 所述网框 (3) 为由不锈钢构成的棱柱状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其特征在于: 所述饵料台 (4) 为与网框 (3) 端口相适应的不锈钢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鳅通道 (6) 为PVC管, 进鳅通道 (6) 分上下两排进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
4、鱼礁, 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套 (7) 包括与进鳅通道 (6) 相适应的卡套组 (8) 和与卡套组 (8) 球铰接的挂钩 (9) 。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756500 U 2 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鱼类转池装置, 尤其是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0002 长薄鳅属鲤形目、 鳅科、 薄鳅属, 俗称长溥鳅、 花斑鳅等, 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 生长最快的一种, 主要分布于长江中、 上游及其支流, 为我国特有种类, 具有重要的经济价 值和极高的观赏价值, 曾获得第三届世界观赏鱼博览会金奖, 此外, 它还具有较高的。
5、营养价 值是一种高蛋白、 低脂肪的名贵鱼类。 然而, 近年来由于长江流域过度捕捞、 水质污染、 水利 工程建设、 航道运输等综合因素的影响, 导致长薄鳅生物资源量急剧下降, 个体小龄化, 亲 鱼数量不足, 种群结构发生变异, 已严重影响其种群的繁衍与延续。 如何恢复长薄鳅野生资 源量的恢复是目前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保护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长薄鳅的全人工 繁殖技术是其资源量恢复的重要保障, 但近年来通过对长薄鳅研究发现: 长薄鳅在人工养 殖环境下会出现性腺退化、 不发育的现象, 长薄鳅的资源保护遇到了瓶颈。 因此, 如何解决 长薄鳅的驯化养殖技术及其繁殖生物学的问题是解决长薄鳅全人工繁殖、。
6、 增殖恢复长薄鳅 野生资源的关键。 0003 长薄鳅属于避光性鱼类, 在其驯养过程中我们发现, 它对光刺激的反应大, 若不采 取措施, 可能会使长薄鳅因光照刺激而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最终死亡。 除此之外, 长薄鳅 在转池过程中, 因其体表光滑、 且喜隐匿于躲避物中, 捕捞过程费力, 且对鱼的造成的应激 大。 发明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能够减 少长薄鳅受光刺激, 方便转池, 提高长薄鳅成活率。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 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包括网笼、 组合鱼礁, 所述网笼包括。
7、四周的侧网 板组成的网框, 网框前后铰接有饵料台, 饵料台边缘套接有拉绳; 所述组合鱼礁包括多个进 鳅通道, 进鳅通道之间通过卡接套连接。 0007 所述网框为由不锈钢构成的棱柱状 。 0008 所述饵料台为与网框端口相适应的不锈钢片。 0009 所述进鳅通道为PVC管, 进鳅通道分上下两排进行设置。 0010 所述卡接套包括与进鳅通道相适应的卡套组和与卡套组球铰接的挂钩。 0011 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网框、 饵料台及进鳅通道等, 一方面, 为长薄鳅提供足够的藏匿躲避空间, 解决长薄鳅在驯养过程 中对外界光照的强烈应激, 提高长薄鳅养殖的成活。
8、率; 另一方面, 便于长薄鳅转池, 减少长 薄鳅转池时, 利用传统捕捞造成强烈的应激反应, 缩短转池时间, 提高转池效率。 另外由于 结构简单、 移动性好, 利于长薄鳅的多种驯养模式。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5756500 U 3 附图说明 0012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卡接套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6 图中: 网笼1, 组合鱼礁2, 网框3, 饵料台4, 拉绳5, 进鳅通道6, 卡接套7, 卡套组8, 挂 钩9。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如图1-3所示。
9、, 一种便于长薄鳅转池的人工鱼礁, 包括网笼1、 组合鱼礁2, 所述网笼 1包括四周的侧网板组成的网框3, 网框3前后铰接有饵料台4, 饵料台4边缘套接有拉绳5, 拉 绳5为尼龙绳, 尼龙绳设置在提拉饵料台上; 所述组合鱼礁2包括多个进鳅通道6, 进鳅通道6 之间通过卡接套7连接。 0018 所述网框3为由不锈钢构成的棱柱状 。 0019 所述饵料台4为与网框3端口相适应的不锈钢片。 0020 所述进鳅通道6为PVC管, 进鳅通道6分上下两排进行设置。 0021 所述卡接套7包括与进鳅通道6相适应的卡套组8和与卡套组8球铰接的挂钩9。 安 装时, 可直接将进鳅通道插入到卡接套中, 然后将挂钩9。
10、穿过网框3, 从而防止轴向移动。 0022 工作过程及原理: 通过拉绳5将组合好的该装置放入到池中, 牵引拉绳5, 使饵料台 4呈打开状态, 投喂时将饵料放于饵料台4上, 一段时间后, 长薄鳅聚集于组合鱼礁内, 不仅 定点提供供料, 还提供足够的藏匿躲避空间, 解决长薄鳅在驯养过程中对外界光照的强烈 应激, 提高长薄鳅养殖的成活率; 平时长薄鳅躲藏在组合鱼礁内, 当需要转池时, 提拉牵引 拉绳5, 饵料台起封闭作用, 将网框3前后端封闭, 然后将该装置提起, 即可实现转池。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5756500 U 4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5 CN 205756500 U 5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6 CN 205756500 U 6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7 CN 205756500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