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117259.8 (22)申请日 2017.03.01 (71)申请人 民勤县全盛永泰农业有限公司 地址 733300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城东部 开发区 (72)发明人 委杰 魏泽宏 (51)Int.Cl. A01G 1/00(2006.01) A01B 79/02(2006.01) A01C 1/08(2006.01) A01C 1/06(2006.01) A01C 21/00(2006.01) A01N 65/20(2009.01) A01P 5/00(2006.。
2、01) C09K 17/40(2006.01) C09K 101/00(2006.01) C09K 109/00(2006.01) (54)发明名称 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 法, 包括步骤: 1)选地与整地, 2)土壤处理, 3)选 种与种子处理, 4)播种, 5)田间管理, 6)病虫害防 治, 7)收获, 所述土壤处理方法是: 将夹竹桃叶水 提物、 三尖杉茎叶水提物和鱼藤根甲醛提取物按 比例混合后, 用3545温水稀释至20倍, 再兑 水至800倍液喷灌土壤; 23天后, 将硅藻泥、 火 烧土、 沼渣和烟叶按比例混合后, 撒于起好的垄 。
3、面上, 再撒铺一层秸秆粉后黑膜覆盖。 本发明种 植方法是集杀虫、 杀菌、 改善土壤结构、 维持微生 物系统平衡及提供肥墒于一体的简易化种植, 大 大降低了后期的管理, 降低了劳作要求, 提高了 经济效益, 为农民增收提供了保证。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CN 106613296 A 2017.05.10 CN 106613296 A 1.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包括步骤: 1)选地与整地, 2)土壤处理, 3)选种与种 子处理, 4)播种, 5)田间管理, 6)病虫害防治, 7)收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土壤处理中, 将夹竹桃叶水提物、 三尖杉茎叶水提物和鱼藤根甲醛提取物按照。
4、重量比为1: 1.06: 0.65的 比例混合后, 用3545温水稀释至20倍, 再兑水至800倍液喷灌土壤, 以渗入土壤23cm 为准; 23天后, 将硅藻泥、 火烧土、 沼渣和烟叶按照重量比为1: 0.4: 2.75: 0.01的比例混合 后, 撒于起好的垄面上, 用量为0.10.2kg/m3, 再撒铺一层0.50.8cm厚秸秆粉后黑膜覆 盖, 其中, 所述硅藻泥、 火烧土和沼渣是经发酵及灭菌处理后, 得到的含水量低于15的产 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3)选种与 种子处理中, 种子处理方法是: 先将种子浸入60无菌水中处理1小时, 并。
5、转入质量浓度为 5的乙酸溶液中处理30分钟; 将种子转入65无菌水中处理40分钟, 并转入质量浓度为 3的乙酸溶液中处理20分钟; 再将种子转入70无菌水中处理20分钟, 并转入质量浓度为 2的乙酸溶液中处理8分钟, 取出种子并用无菌水清洗23次后, 放入25的冷水处理 1015分钟, 取出并沥干水分后晾晒45小时, 最后进行拌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秸秆粉中还含 有38的粉煤灰。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拌种是将种 子与炒熟的米糠、 花生壳或麦麸中的至少一种按重量比为1: 1.01进行混合。 。
6、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炒熟的米 糠、 花生壳或麦麸中还含有质量浓度为0.150.2的硫酸亚铁溶液。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硫酸亚铁溶 液含量为米糠、 花生壳或麦麸重量的13。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613296 A 2 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籽瓜为葫芦科西瓜属普通西瓜种的栽培变种, 是 “籽用西瓜” 的简称, 别名又称打 瓜, 分为黑籽瓜和红籽瓜两种。 由。
7、于其籽大味美、 营养丰富, 并含有一定的功能性成分, 被人 们赋予吉祥美好的寓意, 逐渐成为节日款待、 馈赠亲友之佳品, 也是旅游休闲的天然绿色食 品, 其作为传统出口的名优特产, 畅销于中东和东南亚地区。 此外, 籽瓜作为一种经济作物, 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加之人们开始对其进行深加工, 制成各种附加值很高的产品, 或者注重 其自身的保健功能, 用于医疗保健和天然营养菜品等, 总之, 籽瓜种植不仅能为农民创造增 收条件,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还能解决国内果胶原料单一性的问题,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0003 目前, 我国籽瓜培育及种植报道较少, 也未对籽瓜种植技术进行系统和科学的研 究, 对籽。
8、瓜的一些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和病害的认识相对滞后, 加之农民仍然采用传统技 术进行种植, 导致籽瓜种植出苗率和产量低、 产品质量差、 病虫害发生严重, 极大影响了农 民种植积极性。 0004 为解决籽瓜种子出苗率低、 出苗时间长的问题, 通常对种子进行预处理, 一般方法 包括: 1)温烫浸种: 播前将种子用5560温水浸种, 随倒随搅拌, 至水温降到30左右, 浸 种810小时, 捞出种子备用, 此法简便易行, 可杀死种皮表面病菌, 促使打瓜提早出苗, 但 花费时间较长, 且种子内部分酶物质经受长时间高温, 会发生失活现象, 从而影响出苗率; 2)药剂播种: 用种子量0.3的敌克松原粉、 0.4。
9、的2.5适乐时拌种, 或用种子量0.4的 2.5卫福200FF加种子量0.2的帅苗拌种, 以减少烂种和苗期病害, 但由于化学杀菌剂的 大量使用, 不仅会杀灭有害菌, 还会杀死有益菌, 破坏土壤微生物系统的平衡, 而且化学杀 菌剂一般难以自降解, 通常残留于种子或土壤内, 不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 3)硫酸浸 种: 1kg种子用98的工业硫酸50mL, 将硫酸均匀洒在种子上, 随洒随翻, 拌均匀后闷种20 25分钟, 立即用清水洗至无酸味。 然后用2530温水浸种68小时, 种子捞出沥干(防止 晒干), 再用25的敌哇酮或70代森锰锌, 以种子重量的0.3或0.5拌种, 经此法处理 可以有效杀。
10、死种子表面、 种孔的病菌和虫卵, 可防止地下害虫为害, 提早12天出苗, 但浓 硫酸使用时危险性大, 且处理还用化学杀菌剂处理, 不符合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 4)其他方 法: 用温水浸泡812小时, 捞出用0.1升汞或1福尔马林浸种1520分钟, 捞出用清水 冲洗干净晾干, 用0.2辛硫磷拌种备播。 虽然上述几种方法都能加快出苗, 并降低病虫害 发生, 但由于使用化学杀菌剂或处理时间较长, 从生态农业的角度出发, 其不符合绿色种植 的理念要求, 而且上述几种方法在提高种子出苗率方面局限性较大, 难以实现突破发展。 0005 众所周知, 水肥条件也是影响籽瓜种植的关键因素之一, 为解决传统施肥方。
11、法对 籽瓜种植的局限性, 专利CN 105254372 A公开了一种提高旱地地膜黑籽瓜产量的施肥方 法, 其在黑籽瓜播种前每亩施用50007000kg农家肥、 400550kg饼肥、 280350kg尿素、 300350kg硫酸钾、 7.510kg硼肥、 1520kg磷酸二铵, 结合施肥, 旋耕土壤, 使土肥混合, 说 明 书 1/5 页 3 CN 106613296 A 3 平整土壤, 筑高垄播种, 在黑籽瓜种植后14个月间, 追施土壤亩施用150300kg追肥13 次, 果实膨大期时, 叶面每亩喷施50100kg追肥23次, 其中, 土壤追肥是在作物幼苗期追 施肥料1次, 其按重量份数组成。
12、为: 尿素1015份、 过磷酸钙1015份、 纯氮810份、 五氧化 二磷710份; 在坐瓜期追肥1次, 其重量份数组成为: 硝酸铵2030份、 氮肥1520份、 草木 灰2045份、 菜籽饼粉5090份、 硫酸亚铁210份; 在膨瓜期追肥1次, 其重量份数组成为: 磷酸二氢钾1015份、 硝酸铵100150份; 叶面追肥是在作物坐瓜期和膨瓜期各追施1次, 其按重量份数组成为: 氨水510份、 0.3磷酸二氢钾710份、 尿素23份、 乳酸菌液0.5 5份、 酵母菌液0.55份、 1000ppm三十烷醇0.250.5份、 水4050份。 该施肥方法合理搭 配, 肥料的施用量及施用时间适宜, 使。
13、得肥料养分在土壤中均匀分布, 大大地提高了作物根 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效率, 促进作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大幅度的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避 免了环境污染, 减少化肥用量, 使得农药残留量较少, 确保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但由于追肥 次数多, 增加农民劳作时间, 并且该方法难以解决籽瓜发病生虫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 该方 法各阶段肥料用量大, 投资成本高, 大大降低了种植效益, 影响农民种植积极性。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先用夹竹桃叶水提 物、 三尖杉茎叶水提物和鱼藤根甲醛提取物的稀释液喷灌土壤, 再用硅藻泥、 火烧土、 沼渣 和烟叶混合物处理。
14、垄面后铺一层含有粉煤灰的秸秆粉, 有效处理土壤中附生虫害及病菌, 同时改善垄面酸碱值及保温、 保墒效果, 最后再通过不同温度的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酸溶液 处理种子, 达到提前播种、 加快出苗、 提高出苗率和预防病虫害发生的目的。 0007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 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包括步骤: 1)选地与整地, 2)土壤处理, 3)选种与 种子处理, 4)播种, 5)田间管理, 6)病虫害防治, 7)收获, 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2)土壤处理 中, 将夹竹桃叶水提物、 三尖杉茎叶水提物和鱼藤根甲醛提取物按照重量比为1: 1.06: 0.65 的比例混合后,。
15、 用3545温水稀释至20倍, 再兑水至800倍液喷灌土壤, 以渗入土壤2 3cm为准; 23天后, 将硅藻泥、 火烧土、 沼渣和烟叶按照重量比为1: 0.4: 2.75: 0.01的比例 混合后, 撒于起好的垄面上, 用量为0.10.2kg/m3, 再撒铺一层0.50.8cm厚秸秆粉后黑 膜覆盖, 其中, 所述硅藻泥、 火烧土和沼渣是经发酵及灭菌处理后, 得到的含水量低于15 的产物。 0009 进一步, 所述步骤3)选种与种子处理中, 种子处理方法是: 先将种子浸入60无菌 水中处理1小时, 并转入质量浓度为5的乙酸溶液中处理30分钟; 将种子转入65无菌水 中处理40分钟, 并转入质量浓。
16、度为3的乙酸溶液中处理20分钟; 再将种子转入70无菌水 中处理20分钟, 并转入质量浓度为2的乙酸溶液中处理8分钟, 取出种子并用无菌水清洗2 3次后, 放入25的冷水处理1015分钟, 取出并沥干水分后晾晒45小时, 最后进行 拌种。 0010 进一步, 所述秸秆粉中还含有38的粉煤灰。 0011 进一步, 所述的拌种是将种子与炒熟的米糠、 花生壳或麦麸中的至少一种按重量 比为1: 1.01进行混合。 0012 更进一步, 所述的炒熟的米糠、 花生壳或麦麸中还含有质量浓度为0.150.2的 说 明 书 2/5 页 4 CN 106613296 A 4 硫酸亚铁溶液。 0013 更进一步, 。
17、所述的硫酸亚铁溶液含量为米糠、 花生壳或麦麸重量的13。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 1)本发明先用夹竹桃叶水提物、 三尖杉茎叶水提物和鱼藤根甲醛提取物混合后兑 水至800倍液喷灌土壤, 该三种提取物具有强效杀灭地下根线虫作用, 相比化学杀虫剂, 其 能自然降解, 不会残留于土壤中, 且不会影响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活性, 能够保证有益微生 物菌群的平衡, 进而起到维持土壤自然结构的作用; 再将硅藻泥、 火烧土、 沼渣和烟叶混合 后, 撒于起好的垄面上, 硅藻泥以其独特的多孔结构将火烧土、 烟叶和沼渣吸附在一起, 形 成疏松的团粒结构, 改善垄面土壤的通透性, 还。
18、起到杀菌、 保温及保湿的效果; 火烧土一方 面提供生物有机质成分, 改善土壤肥墒条件, 另一方面改善土壤酸碱值, 保证籽瓜种子在最 佳条件下出苗, 提高出苗率; 沼渣中有机质含量高, 肥墒条件好, 且能改善土壤结构, 增加土 壤通透性, 烟叶则作为杀虫剂及肥料有机质利用。 该四种成分混合使用, 可在垄面上形成一 层保墒、 保水及保温层, 并能对土壤中的虫卵起到杀灭效果, 从而起到保护种子不被损伤, 提高出苗率及降低病虫害发生的作用。 最后以含有粉煤灰的秸秆粉覆盖垄面, 一方面提高 有机肥施入比例, 满足籽瓜种植的营养需求, 另一方面起到保温效果, 使土壤温度相比同期 提高35, 达到提早播种的。
19、目的。 0016 2)本发明先通过逐渐升温的无菌水和浓度逐渐降低的乙酸溶液交替处理种子, 相 比传统的温烫水处理种子, 所需时间减少一半, 而且该方法处理的种子内各种物质活性被 完全激发, 出苗时间提早34天, 最后经低温水浸种, 形成三高一低的变温条件, 使附生于 种皮的病菌完全失活且不可逆, 提高种苗抗病性。 0017 3)本发明采用含有硫酸亚铁的炒熟的米糠、 花生壳或麦麸拌种, 该三种材料炒熟 后可产生一种独特的气味, 诱使虫害啃食而减少对种子的伤害, 保证种子出苗, 同时该三种 物质中钙含量很高, 虫害啃食后刺激其胃部或消化系统, 使虫害因消耗系统受损而死亡, 起 到杀灭虫害的作用; 。
20、同时, 该三种物质也是有机肥料, 满足种子出苗及种苗生长所需的肥墒 需求。 此外, 硫酸亚铁则会对种苗内的特殊酶物质产生有益作用, 促使叶绿素的形成, 从而 加快种苗生长。 0018 4)本发明种植方法是集杀虫、 杀菌、 改善土壤结构、 维持微生物系统平衡及提供肥 墒于一体的简易化种植, 大大降低了后期的管理, 降低了劳作要求, 提高了经济效益, 为农 民增收提供了保证。 同时, 该方法不使用任何化学杀菌剂及肥料, 完整地保留了土壤的原始 结构及平衡, 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的要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以便于同领域技术人员 的理解。 0020。
21、 实施例1 0021 干旱荒漠区地膜籽瓜培育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0022 1)选地与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 土质为壤土或砂壤土的干旱荒漠区, 在土壤封冻 前, 清除田间杂草和根藤后, 深耕2835cm, 并及时灌水; 次年开春土壤解冻后, 浅耕土壤10 15cm, 并及时机械或人工起垄, 垄宽120150cm、 高58cm, 垄间宽5060cm; 说 明 书 3/5 页 5 CN 106613296 A 5 0023 2)土壤处理: 将夹竹桃叶水提物、 三尖杉茎叶水提物和鱼藤根甲醛提取物按照重 量比为1: 1.06: 0.65的比例混合后, 用3545温水稀释至20倍, 再兑水至800倍液。
22、喷灌土 壤, 以渗入土壤23cm为准, 注意在喷灌土壤时不破坏垄面; 23天后, 将硅藻泥、 火烧土、 沼渣和烟叶按照重量比为1: 0.4: 2.75: 0.01的比例混合后, 撒于起好的垄面上, 用量为0.1 0.2kg/m3, 再撒铺一层0.50.8cm厚的含有38的粉煤灰秸秆粉后黑膜覆盖, 其中, 所 述硅藻泥、 火烧土和沼渣是经发酵及灭菌处理后, 得到的含水量低于15的产物, 土壤处理 结束并晾晒35天, 捏拿田土不粘手时覆盖黑膜; 0024 3)选种与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 选择优质高产、 抗病性强的籽瓜种子, 并 对种子进行预处理, 预处理方法是: 先将种子浸入60无菌水中。
23、处理1小时, 并转入质量浓 度为5的乙酸溶液中处理30分钟; 将种子转入65无菌水中处理40分钟, 并转入质量浓度 为3的乙酸溶液中处理20分钟; 再将种子转入70无菌水中处理20分钟, 并转入质量浓度 为2的乙酸溶液中处理8分钟, 取出种子并用无菌水清洗23次后, 放入25的冷水处 理1015分钟, 取出并沥干水分后晾晒45小时, 最后将种子与炒熟的米糠按重量比为1: 1.01进行混合拌种, 其中, 米糠中含有质量浓度为0.150.2的硫酸亚铁溶液, 硫酸亚铁 溶液含量为米糠重量的13; 0025 4)播种: 当10cm地温连续710天稳定在13以上时播种, 由于对土壤进行了适当 的处理, 。
24、播种期相比提前, 因此, 4月中旬即可开始播种, 按照行距5065cm, 株距2025cm 的密度进行播种, 要求播行端直、 不重不漏、 下籽均匀、 深浅一致、 到头到边、 覆土良好、 镇压 确实、 交接行准确、 膜面平整、 采光面适宜; 0026 5)田间管理: 0027 查苗补种: 补种宜早不宜晚, 如过晚易形成二类苗, 成熟不好、 白籽多, 产量低, 播种时认真查看, 发现缺行断垄的地方要作好标记, 播种后及时补种, 全田进入出苗期时, 要根据苗情对缺苗处及时进行补种, 补种前最好将种子做催芽处理; 0028 间苗定苗: 2片真叶间苗, 4片真叶定苗, 原则是去弱留强, 去病留壮留单株,。
25、 保证 基本苗6.757.20万株/hm2, 出苗到团秧期要进行蹲苗, 直到叶片发暗灰色、 且有个别叶片 发黄为止, 蹲苗有利于根系生长, 增强抗早、 抗病能力; 0029 除草及追肥: 视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 对幼苗穴边的杂草进行人工拔除, 避免 杂草与幼苗争光、 争水、 争肥; 并在苗期、 坐瓜期、 瓜膨期, 分别喷施0.20.4的磷酸二氢 钾24次, 同时在籽瓜长至23片真叶时, 喷施0.4的尿素, 可防止小苗黄化现象; 当幼瓜 有鸡蛋大小时, 可施磷酸二铵300kg/hm2, 或710天用0.20.3的尿素液加0.3磷酸 二氢钾混合液进行1次叶面喷肥, 有助于籽粒的形成; 0030 。
26、灌水: 根据当地天气条件, 依据 “少量多次” 的原则, 分别在花期和果实膨大期进 行灌水; 0031 6)病虫害防治; 0032 7)收获: 当籽瓜皮由绿变成深灰色、 黄色或黑色, 富有光泽, 手摸有滑润感, 绒毛脱 落, 压有松软感时进行采收。 0033 在上述种植过程中, 未发生病虫害现象, 因此, 采用本发明的种植方法可有效防治 籽瓜病虫害发生; 同时, 在播种后出苗时间相比提前34天, 且出苗率提高3.7左右, 鲜瓜 净重提高700g左右, 籽鲜重提高12g左右, 籽干重提高7g左右, 出籽率提高1左右。 说 明 书 4/5 页 6 CN 106613296 A 6 0034 由此可知, 本发明不仅解决了干旱荒漠区籽瓜产量低、 病虫害发生率高的问题, 还 明显提高了籽瓜的品质很产量, 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说 明 书 5/5 页 7 CN 106613296 A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