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0

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及应用.pdf

  • 上传人:54
  • 文档编号:7624361
  • 上传时间:2019-10-21
  • 格式:PDF
  • 页数:10
  • 大小:369.8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936029.X

    申请日:

    20161025

    公开号:

    CN106508794A

    公开日:

    20170322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7/02,A01G13/00

    主分类号:

    A01K67/02,A01G13/00

    申请人:

    溧阳市金泉生态科技园有限公司,王裕杰,吴颖妍

    发明人:

    王裕杰,吴颖妍,王滤婷,王春红,吴德清

    地址:

    213342 江苏省常州市社渚镇金山村委洑家山么岕

    优先权:

    CN201610936029A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

    瞿网兰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其特征是选用野外蟾蜍作为种源每年正月进入大棚进行人工繁育,控制大棚内温度湿度达到蟾蜍最佳产孵温度,并人工喂料,采用中草药进行防病治病,使人工繁殖能实现常年进行,同时将繁殖后的蟾蜍放入茶园进行虫害的绿色防治,具有方法简单,繁殖率高,防治效果好的优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首先,选择从上年野外捕获的蟾蜍作为种源;其次,建立连体大棚一座,在大棚中间建若干水池,水池四周建旱池,旱地上栽种铁皮石斛,提供给蟾蜍以栖息及活动,水池的数量以8-10个/亩为宜,水池之间要保证水流贯通;大棚应东西走向,朝南向利于太阳光照射;棚体离地面处留有自动伸缩窗;便于控制温度,早上打开,晚上关上;棚体上安装8-10个换气扇,伸缩窗关上时使用;大棚高度只要人进出方便即可;水池用水泥砖块砌筑;当棚内温度高于35℃,打开自动伸缩窗,低于10℃,关上自动伸缩窗;水池建成锅底状,这样蟾蜍不易受伤,方方正正的蟾蜍易受伤,池底下面应设有排水系统;水池深1-2米,水深30-50厘米;水中建有简易假山,栽种水生植物,养殖水生动物,水底应有砖瓦铺垫;棚内装有喷淋设施,保持平时空气湿度60%以上;大棚顶部安装太阳能取热设备,热气可以源源不断进入棚内,遇到阴雨天气用锅炉加热;离水池水面1米以上安装多个进水口,使水源源不断进入水池并通过排水系统排出,循环不断,保持水体流动和含氧量;第三,将选好留种的蟾蜍在每年正月过后取出放入水池中,控制水池水温8-12℃;蟾蜍种进入大棚体前要消毒,水池要清洗消毒;控制雌雄蟾蜍比例6∶1,每个水池投放60-70只蟾蜍种,同时要预留部分水池作为控制蝌蚪密度的分池用池;蟾蜍种产卵时,应启动喷淋设施,控制产卵时空气湿度65%以上;当棚内温度加热至15-18℃时开始给蟾蜍种喂食幼虫体,蛋黄,玉米粉;棚内温度达到22-29℃时还需用生姜刺激种蟾蜍早发情,体外受精;孵化时水温应控制在10-35℃之间,并随时注意调节水温;经过2-3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蝌蚪在孵出2-3天内开始吃食,先以卵膜为食,以后吃一些植物碎屑、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水温在12-29℃时为生长发育最适温度,随着蝌蚪的生长变大,要及时分池,控制蝌蚪密度在50000只/池之内,给蝌蚪喂食以腐殖质、猪牛粪、糠麸、蔬菜、嫩草、鱼类及畜禽类、生熟废弃物为主,投喂量以每天5立方米水体中,幼体蝌蚪一天以20个蛋黄或2.5斤玉米粉投喂;经过1个月后蝌蚪开始变态幼蛙,幼体蟾蜍到岸边或者连体大棚走道上、棚体上,也可以在水中假山、洞穴、水草中生长;不需要为蟾蜍准备好越冬场所,一年四季多产卵,每年产卵10多次;池中要放入金银花、蒲公英、蛇舌草进行防病治病;通过以上方法每亩产蟾蜍1万斤以上;养殖蟾蜍用过水再循环养殖四大家鱼极好;水池边、大棚四周栽培或挂满栽种好的铁皮石斛,既提高了单位利用空间,又增加经济效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种源也可以捞取当年野外蟾蜍所产卵块或蜊蚪进行饲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连体大棚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池为椭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蟾蜍种消毒是指用5%食用盐浸泡15分钟或者10%食用醋浸泡10分钟即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水池清洗消毒池子是用15%食用醋喷雾,等20分钟以后,同样用喷雾喷清水清洗2-3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幼虫体包括培养蚯蚓和蝇蛆,一天每1000只蟾蜍种的投喂量为6±1公斤蚯蚓、蝇蛆。 8.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繁育的蟾蜍被用于有机茶园捕食茶尺蠖、茶毛虫、菜青虫,每亩的投放量不少于200只。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防治技术,尤其是一种生物防治中常见的蟾蜍的人工繁育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及其在有机茶园中的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蟾蜍是一种以农作物害虫为主要食物的有益生物,它对农业丰收、抑制虫害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农药的在量作用,田间蟾蜍被大量毒杀,已到了几乎绝迹的境地。目前只有山间、荒地才能见到有限的蟾蜍,过去水田中满地的蟾蜍和鸣已不复存在。如此,造成了农药的用量逐年上升而害虫的数量和耐药性逐步上升,进入恶性循环。

    为此,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开始大力倡导生物防治技术,将害虫的天敌大量引入农作物生长管理中,不仅减少了农药用量,而且带动了绿色产业的健康发展。

    蟾蜍是一种水陆两栖生物,春末夏初,5-8月份为蟾蜍的产卵季节。在气温升至10-16℃时,蟾蜍即开始雌雄抱对,温度在16℃时产卵。苦遇寒流或暴雨天气,特别是倒春寒,极容易造成全军覆没。

    由于依靠野外自然生长很难满足绿色生态农业的密度需要,因此需要进行人工繁育,但现有的人工繁育雌雄比例比3:1为宜,受精率只能达70%。温度在16℃时产卵。阳光强烈时要喷洒水以防皮肤干燥。苦遇寒流或暴雨天气,特别是倒春寒,极容易造成全军覆没。因此,有必要加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蟾蜍人工繁育存在的安全性差,受精率低,受环境影响大的问题,发明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选择从上年野外捕获的蟾蜍作为种源;

    其次,建立连体大棚一座,在大棚中间建若干水池,水池四周建旱池,旱地上栽种铁皮石斛,提供给蟾蜍以栖息及活动,水池的数量以8-10个/亩为宜,水池之间要保证水流贯通;大棚应东西走向,朝南向利于太阳光照射;棚体离地面处留有自动伸缩窗;伸缩窗离地面80公分以上开口,高度1.2米-2.0米之间,便于控制温度,早上打开,晚上关上;棚体上安装4个换气扇,伸缩窗关上时使用。大棚高度只要人进出方便即可;水池用水泥砖块砌筑;当棚内温度高于35℃,打开自动伸缩窗,低于10℃,关上自动伸缩窗;水池建成锅底状,这样蟾蜍不易受伤,方方正正的蟾蜍易受伤,池底下面应设有排水系统;水池深1-2米,水深30-50厘米;水中建有简易假山,栽种水生植物,养殖水生动物,水底应有砖瓦铺垫;棚内装有喷淋设施,保持平时空气湿度60%以上;大棚顶部安装太阳能取热设备,热气可以源源不断进入棚内,遇到阴雨天气用锅炉加热;离水池水面1米以上安装多个进水口,使水源源不断进入水池并通过排水系统排出,循环不断,保持水体流动和含氧量;

    第三,将选好留种的蟾蜍在每年正月过后取出放入水池中,控制水池水温8-12℃;蟾蜍种进入大棚体前要消毒,水池要清洗消毒;控制雌雄蟾蜍比例6∶1,每个水池投放60-70只蟾蜍种,同时要预留部分水池作为控制蝌蚪密度的分池用池;蟾蜍种产卵时,应启动喷淋设施,控制产卵时空气湿度65%以上;当棚内温度加热至15-18℃时开始给蟾蜍种喂食幼虫体,蛋黄,玉米粉;棚内温度达到22-29℃时还需用生姜刺激种蟾蜍早发情,体外受精;孵化时水温应控制在10-35℃之间,并随时注意调节水温;经过2-3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蝌蚪在孵出2-3天内开始吃食,先以卵膜为食,以后吃一些植物碎屑、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水温在12-29℃时为生长发育最适温度,随着蝌蚪的生长变大,要及时分池,控制蝌蚪密度在50000只/池之内,给蝌蚪喂食以腐殖质、猪牛粪、糠麸、蔬菜、嫩草、鱼类及畜禽类、生熟废弃物为主,投喂量以每天5立方米水体中,幼体蝌蚪一天以20个蛋黄或2.5斤玉米粉投喂;经过1个月后蝌蚪开始变态幼蛙,幼体蟾蜍到岸边或者连体大棚走道上、棚体上,也可以在水中假山、洞穴、水草中生长;不需要为蟾蜍准备好越冬场所,一年四季多产卵,每年产卵10多次;池中要放入金银花、蒲公英、蛇舌草进行防病治病;通过以上方法每亩产蟾蜍1万斤以上;养殖蟾蜍用过水再循环养殖四大家鱼极好;水池边、大棚四周栽培或挂满栽种好的铁皮石斛,既提高了单位利用空间,又增加经济效益。

    所述的种源也可以捞取当年野外蟾蜍所产卵块或蜊蚪进行饲养。

    所述的连体大棚面积不小于10000平方米。

    所述的水池为椭圆形。

    所述的蟾蜍种消毒是指用5%食用盐浸泡15分 钟或者10%食用醋浸泡10分钟即可。

    所述的水池清洗消毒池子是用15%食用醋喷雾,等20分钟以后,同样用喷雾喷清水清洗2-3遍。

    所述的幼虫体包括培养蚯蚓和蝇蛆,一天每1000只蟾蜍种的投喂量为6±1公斤蚯蚓、蝇蛆。

    本发明的蟾蜍被用于有机茶园捕食茶尺蠖、茶毛虫、菜青虫,每亩的投放量不少于200只。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解决了蟾蜍长年繁殖的难题,可不受环境影响保证高产繁育的正常进行。

    本发明具有受精率高,平均受精率达到99%以上,孵化率可达100%,且因病死亡率很低,能长期为农业绿色生产提供所需的益虫,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率明显。

    本发明一次投入长期受益,且投入成本很低,全部采用无公害繁育,无需使用生化药物,全部采用中草药进行防病治病,保证蟾蜍的健康成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试验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蟾蜍种源从上年野外捕获,也可以捞取卵块或蜊蚪进行饲养。其次,建立连体大棚一座约10000平方米左右。中间建水池,水池的数量按每亩面积挖8-10个为宜,水池四周建旱池,旱地上栽种铁皮石斛,提供给蟾蜍以栖息及活动。东西走向,朝南向利于太阳光照射。棚体离地面处留有自动伸缩窗口,伸缩窗离地面80公分以上开口,高度1.2米-2.0米之间,便于控制温度,一般早上打开,晚上关上。每个单体大棚5-8米长宽棚体上安装4换气扇(直径50公分)。伸缩窗关上时使用。棚高度只要人进出方便,池子(最好椭圆形)用水泥砖块砌筑。当棚内温度高于35℃,打开伸缩口,低于10℃,关上窗口。水池建成锅底状,这样蟾蜍不易受伤,方方正正的蟾蜍易受伤,池底下面有排水系统。池共深1-2米,水深30-50公分米,四周水泥砌筑。水中建有假山,栽种水生植物,养殖水生动物,假山只要简单就行。主要多用点砖瓦铺垫在里面。棚内装有喷淋设施。保持平时空气湿度60%以上,不定时打开。棚顶安装太阳能取热设备。热气可以源源不断进入棚内,遇到阴雨天气用锅炉加热。离池水面1米以上安装多个进水口,管口径5公分,平时水源源不断进入,循环不断。选好留种的蟾蜍在每年正月过后取出放入池体中,池体水温8-12℃,蟾蜍种进入棚体前要消毒,一般用5%食用盐浸泡15分钟或者10%食用醋浸泡10分钟即可。池子用15%食用醋喷雾,等20分钟以后,同样用喷雾喷清水清洗2-3遍即可。雌雄蟾蜍比例6∶1,每个水池以投放60-70只为宜,根据每只雌蟾蜍每次产卵6000枚计算,每个水池产孵60000枚左右,以每个水池孵的密度不大于50000枚的密度计算,要预留适当的空池以供后期分池使用。为了加快产卵,产多卵,棚里面安装喷淋设施,产卵时空气湿度65%以上。当棚内温度加热至15-18℃时开始大量喂食幼虫体,蛋黄,玉米粉等给蟾蜍种吃。主要多用活饵料为饲料。如培养蚯蚓、蝇蛆,一天每1000只蟾蜍投入蚯蚓、蝇蛆6公斤左右。为了提前受精,棚内适宜温度22-29℃之间。还需用生姜刺激种蟾蜍早发情,体外受精量多。每次产卵6000枚以上。一般呈双行排列在管状胶质带内,卵带可长达几米,缠绕在水生植物上。孵化时水温应控制在10-35℃之间,并随时注意调节水温。经过2-3天即可孵化出小蝌蚪。蟾蜍的蝌蚪在孵出2-3天内开始吃食,先以卵膜为食,以后吃一些植物碎屑、水中的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小蝌蚪生活在水中常成群向一个方向游动。水温在12-29℃时为生长发育最适温度,随着蝌蚪的生长变大,要注意及时分若干个池,蝌蚪的食物有腐殖质、猪牛粪、糠麸、蔬菜、嫩草、鱼类及畜禽类、生熟废弃物等。一般经过1个月后开始变态幼蛙。按每天5立方米幼体蝌蚪一天20个蛋黄或2.5斤玉米粉。不需要为蟾蜍准备好越冬场所,一年四季多生产,每年产卵10多次。池中要放入金银花、蒲公英、蛇舌草等中药草防病治病。通过以上方法每亩产蟾蜍1万斤以上。养殖蟾蜍用过水再循环养殖四大家鱼极好。幼体蟾蜍到岸边或者连体大棚走道上、棚体上,也可以在水中假山、洞穴、水草中生长。池边、棚体四周栽培或挂满栽种好的铁皮石斛。这样提高了单位利用空间,又增加经济效益。

    对有机茶园作用。每亩投放200只蟾蜍,能大大减少茶尺蠖、茶毛虫、菜青虫(斜纹夜蛾)等茶园茶树危害。蝌蚪变态成幼蛙后,即以活饵为食。可以用诱虫灯诱引各种昆虫。供蟾蜍食用。 蟾蜍主要喜欢荫凉树底下以昆虫为主要食物。茶尺蠖、茶毛虫、菜青虫(斜纹夜蛾)等到树枝干上或到树底下时,蟾蜍吃掉它们。蟾蜍是水路两栖动物,由冷血变温动物,自然繁殖16个月性成熟,10年寿命,每年蜕皮2-3次,一般4-10月蜕皮。又蟾蜍全身是个宝。

    下面通过具体实验说明蟾蜍对茶园虫害防治效果。

    主栽品种:福鼎大白茶树 白叶一号

    主要害虫:蚜虫、茶毛虫、茶尺蠖、斜纹夜蛾

    面积:茶园101亩。

    时间:2015年3月-10月

    1、布局:

    将试验基地分为3个区(见图1),分别为:

    ⑴规对照区1(生物用药防治):试验区向南约100米左右,中间间隔水塘,小土山,面积约20亩。大印(0.5%印楝素) 是印楝种子中提取的印楝素生物活性成分配制而成的一种高效植物源杀虫剂,对茶树上茶尺蠖、茶毛虫、蚜虫等等防治效果达到95%以上,使用时选择在害虫低龄幼虫期防治效果好,此产品属非常低毒生物农药,无残留,无污染,对人鱼畜安全,安全间隔期1-3就可以了,一般亩用量15~20ml(根据虫情酌情加量)。以茶毛虫为例,预防期1500-2000倍,初发期1000-1500倍,高发期800-1000倍喷雾实施。

    茶园(茶尺蠖病毒)苏云金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 对茶尺蠖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苏云金杆菌作用于害虫中期,是害虫很快停止对作物的危害,病毒进入虫体内导致害虫窒息死亡,病毒还可以种群中转播,控制害虫的种群和数量。尺蠖100-150ml/亩,喷雾。

    ⑵处理区2(无任何防治措施,亦称空白对照区):与常规区分列山坡两面,相对位置较为独立,与常规对照区分隔,避免施药驱集效应,面积约2亩。

    ⑶试验区3:与常规对照区分隔,面积约79亩。投放蟾蜍。

    2、 方法:

    (1)在试验区,根据多年来掌握的数据,大体时间在4月中下旬至10月下旬,将蟾蜍发放大田内,每月补充一次,每亩茶园投放蟾蜍200—220只。

    ⑵定期观察田间雄成虫消长情况,为开展适期药剂防治提供依据。

    ⑶ 灯光诱杀

    在试验区内放置太阳能杀虫灯,每20-30亩放置一盏,诱杀茶毛虫、茶尺蠖、黑刺粉虱、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所有灯光配置光敏系统与自动定时系统,在凌晨2点后天敌昆虫活动时间内自动关闭,保护天敌。

    ⑷药剂防治

    (1)防治药种:使用相关生物农药。

    (2)防治次数:试验区原则上不使用药剂,只有当某个世代害虫偏重至大发生年份时,则追加使用,并根据其他病虫发生合理确定用药次数。

    蟾蜍防效调查及计算方法

    3、虫量调查

    1.防治效果调查

    ⑴茶尺蠖、茶毛虫和茶叶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被吃掉效果调查

    在每种害虫的主害代幼虫发生期,在2个试验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地3块(每一调查地块面积约667m2),采用平行跳跃取样法,每样方调查10个样点,每样点1㎡。晴天在晨露未干前调查,阴雨天则全天都可以进行。在选定的调查点上,查看茶丛中、上部叶片的虫数,再轻轻翻转叶片,检查叶片反面的虫数。调查时动作要轻、快,防止虫子逃脱,记录调查结果。

    计算方法:防治效果=(1-示范区平均虫量/对照区平均虫量)×100%

    ⑵茶毛虫、茶尺蠖、黑刺粉虱斜纹夜蛾等等害虫防治效果调查

    在每种害虫的主害代发生期,在2个试验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地3块(每一调查地块面积约667m2),用5点取样法。每个样地设5个样方,每样方调查100张叶片。晴天在晨露未干前调查,阴雨天则全天都可以进行。在选定的调查点上,查看茶丛中、上部叶片的虫数,再轻轻翻转叶片,检查叶片反面的虫数。在新梢长出前,查上年留下的叶片;芽叶生长季节,查当年生长的嫩叶(一般查芽下第二叶,或对夹第二叶);采茶结束后,查当年留下的新叶。调查时动作要轻、快,防止虫子逃脱,记录调查结果。

    计算方法:防治效果=(1-示范区平均虫量/对照区平均虫量)×100%

    被害指数调查

    在每种害虫的主害代幼虫发生期,在3个试验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地3块,用5点取样法。每个样地设5个样方,每样方调查100张叶片,检查植株每张叶片被食害的严重程度,计算处理区和对照区被害指数,从而比较处理区和对照区的防治效果,计算公式如下:

    d=(4A+3B+2C+D)/4P

    式中:d——被害指数

    A——有1/2以上叶片被食害株数

    B——有1/2—1/4以上叶片被食害株数

    C——有1/4以上叶片被食害株数

    D——叶片部分轻微被食害株数

    P——调查总株数

    防治效果=(1-处理区被害指数/对照区被害指数)×100%

    有虫株率和百株虫量调查

    在每种害虫的主害代幼虫发生期,在4个试验区各选择有代表性的样地3块,用5点取样法。每个样地设5个样方,每样方调查100张叶片。晴天在晨露未干前调查,阴雨天则全天都可以进行。在选定的调查点上,查看茶丛中、上部叶片的虫数,再轻轻翻转叶片,检查叶片反面的虫数。在新梢长出前,查上年留下的叶片;芽叶生长季节,查当年生长的嫩叶(一般查芽下第二叶,或对夹第二叶);采茶结束后,查当年留下的新叶。调查时动作要轻、快,防止虫子逃脱,记录有虫株数和数量,计算有虫株率、百株平均虫量和防治效果。

    计算方法1:防治效果=(1-处理区有虫株率/对照区有虫株率)×100%

    计算方法2:防治效果=(1-处理区百株平均虫量/对照区百株平均虫量)×100%

    4.防治效果

    田间虫口发现,使用蟾蜍吃掉茶尺蠖、茶毛虫、斜纹夜蛾方法防效为常规药剂防治的78%左右,对比无处理对照区虫口发生量减轻66%左右;茶尺蠖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往年发生情况,诱杀试验区的虫口情况约为药剂防治区的70%左右,对比无处理对照区虫口发生量减轻68%左右.茶毛虫发生情况与往年持平,诱杀试验区的虫口情况约为药剂防治区的69%左右,对比无处理对照区虫口发生量减轻72%左右.斜纹夜蛾今年无明显发生。

    斜纹夜蛾、茶毛虫、茶尺蠖防治效果

    斜纹夜蛾治效果对比表

    茶尺蠖防治效果对比表

    茶毛虫防治效果对比表

    本发明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关 键  词:
    一种 蟾蜍 繁育 高产 立体 化工厂 养殖 方法 应用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蟾蜍早繁育高产立体化工厂养殖方法及应用.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62436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