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塑料镜片镀硬质薄膜工艺及用途 本发明属于光学塑料镜片镀膜工艺,采用本工艺能给光学塑料镜片镀保护膜、增透膜、反光膜等。
光学塑料是一种新兴的光学材料,与光学玻璃相比,它具有成本低、易成型、重量轻、不易撞碎等优点,因而在光学领域里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光学塑料表面强度较低,致使其应用范围受到局限。国外专利(U.S.P.1.161.547.JuL17.1979)采用金属铬做膜料,真空镀铬并使其氧化的工艺。因为铬对光有较强的吸收,采用国外的工艺,虽然能提高镜片的表面强度,但透明度损失太大。国内在1982年第6期《光学技术》发表的“CR-39塑料镜片镀硬膜”的论文,是为了解决光学塑料表面强度和透明度的问题,论文中公布的工艺是用Cr2O3和SiO2做膜料,镜片加温100℃进行真空镀膜。采用这种工艺后,其结果比原来表面强度提高2~3倍,同时还有(5~6)%的增透效果,但正如论文中指出的这种工艺还有不足之处。镀膜时镜片加热到100℃已临近受热变质状态。容易发生变质(呈淡黄色);用Cr2O3和SiO2做膜料,在短波段有吸收和散射;改用Ta2O5和SiO2做膜料时,增透效果和牢固度都有所提高,但经盐水检验后有脱膜现象。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安全温度范围内对光学塑料镜片镀硬膜,除能达到“CR-39塑料镜片镀硬膜”论文中公布的技术指标外,镜片镀膜后在短波段的吸收可以小到忽略不计,经盐水检验后不再发生脱膜现象。
防止塑料镜片受热变质的安全温度一般地在70℃以下,本发明的特征是在镀膜前将塑料镜片放在(5~15)%的溶液中清洁处理,处理后镜片的光谱特性不发生变化,而在镀膜时膜料分子能与镜片表层密切地亲合,在较低的温度下形成坚硬的膜层。
镀膜时高折射率膜料用TiO2、ZrO2混合物(在市场上可购到)或Cr2O3,低折射率膜料用SiO2。
本发明设计的塑料镜片镀硬质增透膜地膜系如图1所示。紧贴镜片的内层膜为TiO2、ZrO2混合物或Cr2O3,外层膜为SiO2、层厚为非λ/4膜系结构,内层膜的层厚小于λ/4。内层膜以TiO2、ZrO2混合物为佳,因为TiO2、ZrO2混合物蒸发温度稍低,蒸发时的热辐射不会引起塑料镜片升温太高,SiO2膜镀在TiO2、ZrO2混合物上时,在SiO2成膜期间,SiO2的分子能够侵入TiO2、ZrO2混合物膜的表层,在TiO2、ZrO2混合物膜与SiO2膜之间形成固溶体结构,因此牢固性十分好。另外,TiO2分子较活跃,利用充氧技术易于氧化,可形成无吸收的膜层。
本发明工艺所用的真空镀膜机须具有电子束加热蒸发设备、针阀充氧和光电极值法膜厚控制仪。膜料均用电子束加热蒸发。TiO2、ZrO2混合物和Cr2O3在真空室里被电子束加热期间有部分的还原现象发生,若不采取措施及时地再氧化,得到的膜层内将含有部分的低价氧化物,低价氧化物在可见光的短波段吸收较大。为了将还原的氧化物再氧化,在镀膜期间必须不断地往真空室内充入氧气,保持真空室的真空度在1×10-4乇左右,这一点在国内已有的技术中没有提及,本发明工艺中采用了充氧技术,镀制出的膜层在可见光短波段的吸收可以小到忽略不计。
膜层厚度的控制若用透射光电极值法控制厚度时,内层膜的厚度控制到透光率降低(4~6)%时停镀。外层膜的厚度控制到透光率升为极大值时为止。
控制层的波长λ,取5000~5100。
按照本工艺镀制出的膜层浸泡在5%浓度的食盐溶液中8小时未见膜层脱落。
应用真空镀膜的工艺技术给光学塑料镜片表面镀硬膜,能提高镜片的表面牢固度,因而扩大了光学塑料的应用范围。
用光学塑料制做的近视眼镜和老花镜比用玻璃制做的眼镜轻的多,一付200度口径45~60mm的眼镜,重量是30克左右,相同度数和口径的塑料眼镜还不到10克重,人们佩戴塑料眼镜感到十分轻松。不镀硬膜的塑料眼镜在清洁擦拭时容易将表面擦毛,影响透明度,因为塑料表面的强度在200克的压力下,转600圈就出现划痕,而用本工艺镀硬膜后,表面强度在200克的压力下,转1500圈仍无划痕,镀有硬膜的塑料眼镜其耐磨性可与玻璃眼镜媲美。
光学塑料制做的照象机取景器透镜,用本工艺镀硬膜后可延长其寿命,提高强度。
应用本工艺可给光学仪器的塑料镜片镀保护膜,增透膜、反光膜等。
本发明有如下附图:
图1是设计的为光学塑料镜片镀硬质增透膜的膜系结构。其中1-内层膜,TiO2、ZrO2混合物或Cr2O3;2-外层膜SiO2;3-塑料镜片。
图2是硬质增透膜的光谱透光率特性曲线,纵座标为透过率,横座标为光谱波长。从“CR-39塑料镜片镀硬膜”论文中公布的光谱特性曲线可以看出,短波段的吸收在0.40~0.45μ区间是明显的,再从图2可以看出。按照本发明工艺镀制的膜层在短波段0.40~0.41μ区间才有微量的吸收。
本发明工艺除以上特点外,其余部分均使用真空法给光学零件镀膜的一种常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