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煮茶、泡茶两用茶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煮茶、泡茶两用茶壶.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026861.6 (22)申请日 2017.01.10 (73)专利权人 张泽武 地址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芳村大 道西8号401房 (72)发明人 张泽武 (74)专利代理机构 佛山帮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44387 代理人 胡丽琴 (51)Int.Cl. A47G 19/1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煮茶、 泡茶两用茶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一种煮茶、 泡茶两用茶壶, 包括 壶体、 内胆、 把手及壶盖, 所述壶体和。
2、内胆上部都 具有开口, 壶体的开口一侧设有向外延伸并呈凹 陷状的出水口; 所述内胆固定设于壶体内底部 上, 内胆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圆形通水孔, 而所 述把手固定连接于壶体侧壁的外表面, 所述壶盖 盖设于内胆的开口上。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 通 过在壶体中设置带有通水孔的内胆, 可实现煮茶 和泡茶两用目的, 同时, 内胆通过内胆座镶嵌在 壶体内, 煮茶时, 内胆中的温度较内胆外的水温 低, 从而避免煮茶时内胆中水温过高将茶叶煮 烂, 此外, 泡茶时, 热水可在浸泡茶叶后均匀从内 胆壁上的通水孔流出, 流出的茶水浓度均匀, 口 感佳; 而设置的固锁机构可防止倒茶时壶盖跌 落。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
3、书2页 附图2页 CN 206809060 U 2017.12.29 CN 206809060 U 1.一种煮茶、 泡茶两用茶壶, 其特征在于, 包括壶体、 内胆、 把手及壶盖, 所述壶体和内 胆上部都具有开口, 壶体的开口一侧设有向外延伸并呈凹陷状的出水口; 所述内胆固定设 于壶体内底部上, 内胆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圆形通水孔, 而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壶体侧壁 的外表面, 所述壶盖盖设于内胆的开口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体内底部设有内胆座, 所述内胆通 过所述内胆座镶嵌在壶体内底部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盖的外盖面设有通气孔和提。
4、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胆高度与壶体高度一致, 内胆侧壁 上的通水孔设置方式为竖向地四孔和两孔交替设置, 所有通水孔设置在内胆的腰部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茶壶为陶瓷壶, 所述把手为木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体和内胆整体呈南瓜形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壶盖与内胆之间设有固锁机构, 固锁 机构包括卡柱和卡槽, 所述卡柱横向设于壶盖内盖面上的扣环上, 所述卡槽呈 “L” 形, 并设 于内胆侧壁上, 卡柱和卡槽的方位都与所述出水口相对。 权 利 要 求 书 1/1 。
5、页 2 CN 206809060 U 2 一种煮茶、 泡茶两用茶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具器皿,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泡茶、 煮茶的壶。 背景技术 0002 饮茶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人们的一种物质享受及精神享受, 由此产生的茶文化对 人们产生了深厚而又悠远的影响。 而作为茶文化的泡茶、 煮茶器皿也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茶文化的发展, 使得泡茶、 煮茶器皿也形成了一定的形制,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需要 一种更加便捷的泡茶、 煮茶用具。 市场上存在一种两用茶壶, 该茶壶上设置有窄形槽孔, 用 于阻留茶叶于壶内, 另外, 在倒茶时, 茶壶盖会翻出而掉落下来, 体验效果较差。 实。
6、用新型内容 0003 有鉴于此,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就是提出一种煮茶、 泡茶两用茶壶, 煮茶不易煮烂茶叶, 而且泡茶时茶水浓度均匀。 0004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 一种煮茶、 泡茶两用茶壶, 包括壶体、 内胆、 把手及壶盖, 所述壶体和内胆上部都具 有开口, 壶体的开口一侧设有向外延伸并呈凹陷状的出水口; 所述内胆固定设于壶体内底 部上, 内胆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圆形通水孔, 而所述把手固定连接于壶体侧壁的外表面, 所 述壶盖盖设于内胆的开口上。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壶体内底部设有内胆座, 所述内胆通过所述内胆座镶嵌在壶体内 。
7、底部上。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壶盖的外盖面设有通气孔和提手。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内胆高度与壶体高度一致, 内胆侧壁上的通水孔设置方式为竖向 地四孔和两孔交替设置, 所有通水孔设置在内胆的腰部以下。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茶壶为陶瓷壶, 所述把手为木把手。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壶体和内胆整体呈南瓜形状。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壶盖与内胆之间设有固锁机构, 固锁机构包括卡柱和卡槽, 所述卡 柱横向设于壶盖内盖面上的扣环上, 所述卡槽呈 “L” 形, 并设于内胆侧壁上, 卡柱和卡槽的 方位都与所述出水口相对, 壶盖在内胆口盖上后稍转动进行锁定, 用于防止单手倒茶时壶 盖跌。
8、落。 0012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 通过在壶 体中设置带有通水孔的内胆, 可实现煮茶和泡茶两用目的, 同时, 内胆通过内胆座镶嵌在壶 体内, 煮茶时, 内胆中的温度较内胆外的水温低, 从而避免煮茶时内胆中水温过高将茶叶煮 烂, 此外, 泡茶时, 热水可在浸泡茶叶后均匀从内胆壁上的通水孔流出, 流出的茶水浓度均 匀, 口感佳; 而设置的固锁机构可防止倒茶时壶盖跌落。 附图说明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809060 U 3 0013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茶壶整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4 图2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茶壶内。
9、部结构示意图; 0015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壶盖内盖面结构示意图; 0016 图4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壶体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 图中: 1-壶体; 11-出水口; 12-内胆座; 2-内胆; 21-通水孔; 3-把手; 4-壶盖; 41-通 气孔; 42-提手; 43-扣环; 5-卡柱; 6-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为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加清晰直观的了解本实用新型, 下面将结合附图, 对本 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9 如图1-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0020 一种煮茶、 泡茶两用的陶瓷茶壶, 包括壶体1、 内胆2、 木质把手3及壶盖4, 壶体1和。
10、 内胆2上部都具有开口, 壶体1的开口一侧设有向外延伸并呈凹陷状的出水口11; 壶体1内底 部设有内胆座12, 内胆2通过内胆座12镶嵌在壶体1内底部上, 内胆2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圆 形通水孔21, 内胆2高度与壶体1高度一致, 内胆2侧壁上的通水孔21设置方式为竖向地四孔 和两孔交替设置, 所有通水孔21设置在内胆2的腰部以下; 而把手3固定连接于壶体1侧壁的 外表面, 壶盖4盖设于内胆2的开口上, 壶盖4的外盖面设有通气孔41和提手42。 0021 本实施例中, 壶体和内胆整体呈为南瓜形状, 此外, 在壶盖4与内胆2之间设有固锁 机构, 固锁机构包括卡柱5和卡槽6, 卡柱5横向设于壶盖4内。
11、盖面上的扣环43上, 卡槽6呈 “L” 形, 并设于内胆2侧壁上, 卡柱5和卡槽6的方位都与出水口11相对, 壶盖4在内胆2开口上盖 合后稍转动进行锁定, 用于防止单手倒茶时壶盖4跌落。 0022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 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 等同替换、 改进等, 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809060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5 CN 206809060 U 5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6 CN 206809060 U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