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淡水鱼养殖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淡水鱼养殖池.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263599.7 (22)申请日 2017.03.17 (73)专利权人 重庆市龙淮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 402673 重庆市潼南县古溪镇双庙村7 组55号附1号 (72)发明人 胡兵 (74)专利代理机构 重庆创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 公司 50125 代理人 付继德 (51)Int.Cl. A01K 63/00(2017.01) A01K 63/04(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包括 养。
2、殖池本体, 所述养殖池本体一侧设有排污管, 所述排污管内部设有排污泵, 所述养殖池本体内 部下端设有隔离网, 所述养殖池本体内侧壁上下 两端均设有轨道, 所述轨道内部设有滚轮, 所述 滚轮一侧设有捕捞网, 所述养殖池本体中部设有 增氧机, 所述增氧机两侧均设有连接柱。 本实用 新型通过设有的轨道、 滚轮和捕捞网, 可以对养 殖池内的鱼进行快速捕捞, 降低了捕捞时的工作 强度, 通过设有的饲料输送线, 可以对养殖池内 进行全方位的投料, 避免鱼挤在一处造成缺氧, 通过设有的增氧机, 可以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增 氧, 防止鱼缺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 便, 节省了人工成本, 降低了工作人员。
3、的劳动强 度。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6629772 U 2017.11.14 CN 206629772 U 1.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包括养殖池本体 (1) , 其特征在于: 所述养殖池本体 (1) 一侧设有 排污管 (3) , 所述排污管 (3) 内部设有排污泵 (4) , 所述养殖池本体 (1) 内部下端设有隔离网 (2) , 所述养殖池本体 (1) 内侧壁上下两端均设有轨道 (7) , 所述轨道 (7) 内部设有滚轮 (6) , 所述滚轮 (6) 一侧设有捕捞网 (5) , 所述养殖池本体 (1) 中部设有增氧机 (8) , 所述增氧机 (8) 两侧均设有连接柱。
4、 (9) , 所述连接柱 (9) 一端设有浮球 (10) , 所述养殖池本体 (1) 上端设有支 架 (11) , 所述支架 (11) 上端设有饲料传送带 (12) , 所述饲料传送带 (12) 表面设有饲料输送 线 (13) , 所述饲料传送带 (12) 两侧均设有挡板 (16) , 所述挡板 (16) 内部设有投料孔 (17) , 所 述饲料传送带 (12) 内部设有传动辊 (18) , 所述饲料传送带 (12) 上方设有储料斗 (14) , 所述 储料斗 (14) 下端设有进料管 (1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饲料传送带 (12) 向养殖 池。
5、内倾斜30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滚轮 (6) 和捕捞网 (5) 之 间设有连接线, 并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 (11) 固定安装在养 殖池本体 (1) 上端两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投料孔 (17) 设置在向养 殖池内倾斜的一侧挡板 (16) 。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氧机 (8) 可随时进行 取回。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6629772 U 2 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0001 【技术领域。
6、】 0002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平养殖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0003 【背景技术】 0004 现有的淡水鱼养殖池中, 为了能快速对养殖后的污水排干, 养殖池的底部采用漏 斗形排污口, 排污口底部设有水泵, 排水时打开水泵, 可快速的将水排干。 其缺点是, 由于养 殖池底部向下凹进, 在对成鱼捕捞时产生不便, 对捕捞工作产生影响。 并且现在养鱼基本都 在鱼塘里喂养, 养鱼户往往根据本地区环境、 经济状况的不同采用相应的饲养方式。 目前一 些专职的养鱼户, 养鱼规模较大, 每天都需要几个人员将饲料搬运到鱼塘边, 然后人工抛散 在鱼塘里, 不但所需人员较多, 而且劳动强度较大; 又因目。
7、前采用的饲料含有各种生长激 素, 能很快提高鱼的生长速度, 缩短生长周期。 但由于鱼塘里养鱼密度较大, 鱼塘无法定期 进行消毒, 喂养环境极其恶劣, 致使鱼的免疫力低下, 导致了鱼的死亡率增加, 而且喂养的 鱼肉质不够鲜美, 营养价值不高, 口感较差。 为此, 我们提出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0005 【实用新型内容】 0006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 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8 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包括养殖池本体, 所述养殖池本体一侧设有排污管, 所述排污 管内部设有排污泵, 所述养殖池本体内部下端。
8、设有隔离网, 所述养殖池本体内侧壁上下两 端均设有轨道, 所述轨道内部设有滚轮, 所述滚轮一侧设有捕捞网, 所述养殖池本体中部设 有增氧机, 所述增氧机两侧均设有连接柱, 所述连接柱一端设有浮球, 所述养殖池本体上端 设有支架, 所述支架上端设有饲料传送带, 所述饲料传送带表面设有饲料输送线, 所述饲料 传送带两侧均设有挡板, 所述挡板内部设有投料孔, 所述饲料传送带内部设有传动辊, 所述 饲料传送带上方设有储料斗, 所述储料斗下端设有进料管。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饲料传送带向养殖池内倾斜30 。 0010 进一步地, 所述滚轮和捕捞网之间设有连接线, 并固定连接。 0011 进一步地,。
9、 所述支架固定安装在养殖池本体上端两端。 0012 进一步地, 所述投料孔设置在向养殖池内倾斜的一侧挡板。 0013 进一步地, 所述增氧机可随时进行取回。 0014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轨道、 滚 轮和捕捞网, 可以对养殖池内的鱼进行快速捕捞, 降低了捕捞时的工作强度, 通过设有的饲 料输送线, 可以对养殖池内进行全方位的投料, 避免鱼挤在一处造成缺氧, 通过设有的增氧 机, 可以对养殖池内的水进行增氧, 防止鱼缺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节省了人 工成本, 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5 【附图说明】 0016 图1为本实。
10、用新型一种淡水鱼养殖池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淡水鱼养殖池的饲料传送带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629772 U 3 0018 图中: 1、 养殖池本体; 2、 隔离网; 3、 排污管; 4、 排污泵; 5、 捕捞网; 6、 滚轮; 7、 轨道; 8、 增氧机; 9、 连接柱; 10、 浮球; 11、 支架; 12、 饲料传送带; 13、 饲料输送线; 14、 储料斗; 15、 进 料管; 16、 挡板; 17、 投料孔; 18、 传动辊。 0019 【具体实施方式】 0020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 创作特征、 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
11、明白了解, 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0021 如图1-2所示, 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包括养殖池本体1, 所述养殖池本体1一侧设有 排污管3, 所述排污管3内部设有排污泵4, 所述养殖池本体1内部下端设有隔离网2, 所述养 殖池本体1内侧壁上下两端均设有轨道7, 所述轨道7内部设有滚轮6, 所述滚轮6一侧设有捕 捞网5, 所述养殖池本体1中部设有增氧机8, 所述增氧机8两侧均设有连接柱9, 所述连接柱9 一端设有浮球10, 所述养殖池本体1上端设有支架11, 所述支架11上端设有饲料传送带12, 所述饲料传送带12表面设有饲料输送线13, 所述饲料传送带12两侧均设有挡。
12、板16, 所述挡 板16内部设有投料孔17, 所述饲料传送带12内部设有传动辊18, 所述饲料传送带12上方设 有储料斗14, 所述储料斗14下端设有进料管15。 0022 本实用新型一种淡水鱼养殖池,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的轨道、 滚轮和捕捞网, 可以 对养殖池内的鱼进行快速捕捞, 降低了捕捞时的工作强度, 通过设有的饲料输送线, 可以对 养殖池内进行全方位的投料, 避免鱼挤在一处造成缺氧, 通过设有的增氧机, 可以对养殖池 内的水进行增氧, 防止鱼缺氧,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 使用方便, 节省了人工成本, 降低了工 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0023 其中, 所述饲料传送带12向养殖池内倾斜30 。
13、, 这样设置, 可以更方便的时饲料进 行投放。 0024 其中, 所述滚轮6和捕捞网5之间设有连接线, 并固定连接, 这样设置, 可以保证捕 捞网5在捕捞时不会脱落。 0025 其中, 所述支架11固定安装在养殖池本体1上端两端, 这样设置, 可以保证饲料传 送带12的稳定。 0026 其中, 所述投料孔17设置在向养殖池内倾斜的一侧挡板16, 这样设置, 可以均匀的 向养殖池内进行投料。 0027 其中, 所述增氧机8可随时进行取回, 这样设置, 可以保证增氧机8的正常使用, 避 免因长时间泡水造成的损坏。 0028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 本行 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 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 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 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 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629772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6629772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