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pdf(1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0935060.6 (22)申请日 2017.10.10 (71)申请人 秦北辰 地址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山师北街3号 (72)发明人 秦北辰 刘凤芹 (74)专利代理机构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7221 代理人 董雪 (51)Int.Cl. A01K 93/02(2006.01) A01K 89/015(2006.01) A01K 89/017(2006.01) A01K 97/0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
2、置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 鱼装置, 包括浮子、 微型提线弹、 鱼漂位移传感器 部件、 鱼竿、 线盘和线盘驱动部件; 线盘驱动部件 设置在鱼竿尾部, 线盘与线盘驱动部件连接, 线 盘上盘绕有鱼线, 通过线盘驱动部件驱动线盘调 节鱼线张力; 鱼线与浮子连接, 鱼线的末端连接 鱼钩; 微型提线弹设置在所述浮子顶部, 通过提 线与鱼线连接; 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通过鱼漂套 管座设置在浮子上, 并与鱼线连接, 采集发光鱼 漂光信号, 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至设置在浮子 内的浮子控制电路, 浮子控制电路控制微型提线 弹向上射出, 通过提线拽动鱼线提起鱼钩。 本发 明自动化程度高,。
3、 可模拟发光鱼漂目数的变化来 判断鱼咬钩的信号, 自动提钩, 自动收线、 遛鱼及 自动找底。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8页 附图5页 CN 107549131 A 2018.01.09 CN 107549131 A 1.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其特征是, 包括浮子、 微型提线弹、 鱼漂位移传 感器部件、 鱼竿、 线盘和线盘驱动部件; 所述线盘驱动部件设置在在鱼竿尾部, 所述线盘与 线盘驱动部件连接, 所述线盘上盘绕有鱼线, 通过线盘驱动部件驱动线盘调节鱼线张力; 所 述鱼线的一端从鱼竿前端伸出与浮子连接, 所述鱼线的末端连接有悬吊在浮子下方的鱼 钩; 所述微型提线弹设置在所述浮子顶部,。
4、 并通过提线与鱼线连接; 所述鱼漂位移传感器部 件通过鱼漂套管座设置在浮子上, 并与鱼线连接, 用于采集发光鱼漂光信号, 并将采集到的 信号传输至设置在浮子内的浮子控制电路, 浮子控制电路根据接收到信号判断鱼上钩情 况, 控制微型提线弹向上射出, 通过提线拽动鱼线提起鱼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浮子上部的两 侧对称设置有鱼漂套管座, 用于固定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 所述浮子由浮子上壳体和浮子 下壳体两部分组成, 所述浮子上壳体和浮子下壳体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防水密封圈; 所述浮 子上壳体上设置有微型提线弹和两个对称布置在所述微型提线弹两侧的点火头供电。
5、座, 所 述点火头供电座内插接有点火引线插头, 所述点火引线插头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塞; 所述浮 子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所述浮子控制电路; 所述点火引线插头与电 路板电连接, 所述电路板顶部连接有接收天线, 所述电路板底部连接有微型自保持电磁铁; 所述浮子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压线孔, 所压线孔内设置有压线推杆, 所述压线推杆顶部与 微型自保持电磁铁连接, 所述压线推杆底部设置有压线橡胶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微型提线弹包 括塑料套筒、 提线弹纸筒和提线弹头, 所述塑料套筒固定设置在浮子壳体顶部, 所述提线弹 纸筒设置在塑料套筒内。
6、, 所述提线弹纸筒和塑料套筒之间设置有橡胶固定圈, 所述提线弹 头设置在所述提线弹纸筒内的上部, 所述提线弹头顶部连接有提线, 所述提线的末端连接 有提线环, 所述提线环内穿接有鱼线; 所述提线弹纸筒内设置有发射药和点火头, 所述点火 头与点火引线插头连接, 所述提线弹纸筒内的下部设置有提线弹黄泥底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浮子控制电路 包括第一微控制器、 无线接收模块、 第一信号处理电路、 第一A/D转换电路、 点火驱动电路和 电磁铁驱动电路,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采集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控制信号, 并传输至第一微控 制器,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与光。
7、敏二极管连接, 采集光敏二极管的信号经过过第一A/D转 换电路传输至第一微控制器; 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点火驱动电路驱动开关三极管导通, 进而通过开关三极管驱动点火头; 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过电磁铁驱动电路驱动微型自保持 电磁铁带动压线推杆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鱼漂位移传感 器部件包括发光鱼漂、 间隔发光的漂尾和两个上下排列布置在鱼漂套管座内的光敏二极 管, 所述间隔发光的漂尾设置在发光鱼漂的顶部, 并穿过鱼漂套管座与光敏二极管相对; 所 述间隔发光的漂尾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套圈; 所述发光鱼漂的底部连接有不发光的漂脚, 所 述不发光的漂脚连接。
8、有漂座, 所述漂座连接有套环, 所述套环内穿接有鱼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线盘驱动部件 包括线盘驱动器托架, 所述线盘驱动器托架通过线盘支撑座固定设置在鱼竿上, 所述线盘 驱动器托架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倒L型的支撑架, 分别为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 架, 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磁流体离合器, 所述线盘与磁流体离合器输出轴连接, 所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549131 A 2 述磁流体离合器包括与离合器输入轴连接的驱动盘、 与离合器输出轴连接的从动盘、 与驱 动盘和从动盘相连的磁流体、 密封磁流体的磁流体密封壳。
9、和产生使磁流体变成高黏性体或 固体的磁场的电磁线圈, 其中, 驱动盘和从动盘均密封设置在磁流体密封壳内, 驱动盘和从 动盘之间充满磁流体; 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微型减速电机, 所述微型减速电机的 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离合器输入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鱼竿的后端设 置有鱼杆固定座, 所述鱼竿固定座上固定设置有托架, 所述托架上设置有电路盒体, 所述电 路盒体内设置有鱼竿控制电路; 所述托架下部铰接有托架立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鱼竿控制电路 包括第二微控制器、 无线发射模块、 第二信号。
10、处理电路、 第二A/D转换电路、 电磁线圈驱动电 路和电机驱动电路,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与张力传感器连接, 采集张力传感器的信号, 经 由第二A/D转换电路传输至第二微控制器, 所述第二微控制器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向浮子控 制电路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微控制器通过电磁线圈驱动电路驱动电磁线圈导通或断 开, 通过电机驱动电路驱动微型减速电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鱼竿上设置有 若干个穿线环, 所述穿线环内穿有鱼线, 其中, 位于线盘前侧的一穿线环上设置有张力传感 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其特征是, 所述鱼竿上。
11、还设 置有接线盒, 所述接线盒上设置有电缆插头, 所述张力传感器和线盘驱动部件分别通过电 缆插头与鱼竿控制电路电连接。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549131 A 3 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钓鱼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现在市场上的钓鱼产品大多是人工垂钓装置, 在钓鱼过程中需要长时间保持静 态, 对鱼竿和浮漂进行观察, 钓鱼者完全按照自己积累的经验观察发光鱼漂目数显示的长 短变化来判断是否有鱼上钩, 为不错过提杆时机, 必须目不专精的盯着鱼漂, 会消耗大量精 力和体能, 容易产生误判鱼。
12、漂的动作, 不能及时发现鱼上钩情况。 市场上也有一些自动提竿 的钓鱼装置, 但一般自动化程度较低, 结构较复杂, 体积较大, 反应慢, 钓鱼效果不理想。 发明内容 0003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 置, 自动化程度高, 可以模拟人根据发光鱼漂亮度的变化来判断鱼咬钩的信号, 自动提钩, 自动收线及遛鱼, 并且可以自动找底, 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 紧凑、 反应迅速、 成本低廉、 使 用方便、 制造容易等优点。 0004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 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包括浮子、 微型提线弹、 鱼漂位移传感器部 件、 鱼竿、 线。
13、盘和线盘驱动部件; 所述线盘驱动部件设置在在鱼竿尾部, 所述线盘与线盘驱 动部件连接, 所述线盘上盘绕有鱼线, 通过线盘驱动部件驱动线盘调节鱼线张力; 所述鱼线 的一端从鱼竿前端伸出与浮子连接, 所述鱼线的末端连接有悬吊在浮子下方的鱼钩; 所述 微型提线弹设置在所述浮子顶部, 并通过提线与鱼线连接; 所述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通过 鱼漂套管座设置在浮子上, 并与鱼线连接, 用于采集发光鱼漂光信号, 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 输至设置在浮子内的浮子控制电路, 浮子控制电路根据接收到信号判断鱼上钩情况, 控制 微型提线弹向上射出, 通过提线拽动鱼线提起鱼钩。 0006 进一步的, 所述浮子上部的两侧对称设置。
14、有鱼漂套管座, 用于固定鱼漂位移传感 器部件; 所述浮子由浮子上壳体和浮子下壳体两部分组成, 所述浮子上壳体和浮子下壳体 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防水密封圈; 所述浮子上壳体上设置有微型提线弹和两个对称布置在所 述微型提线弹两侧的点火头供电座, 所述点火头供电座内插接有点火引线插头, 所述点火 引线插头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塞; 所述浮子壳体内设置有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所述 浮子控制电路; 所述点火引线插头与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电路板顶部连接有接收天线, 所述 电路板底部连接有微型自保持电磁铁; 所述浮子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压线孔, 所压线孔内 设置有压线推杆, 所述压线推杆顶部与微型自保持电磁铁连接。
15、, 所述压线推杆底部设置有 压线橡胶片。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微型提线弹包括塑料套筒、 提线弹纸筒和提线弹头, 所述塑料套筒 固定设置在浮子壳体顶部, 用于固定微型提线弹, 所述提线弹纸筒设置在塑料套筒内, 所述 提线弹纸筒和塑料套筒之间设置有橡胶固定圈, 所述提线弹头设置在所述提线弹纸筒内的 说 明 书 1/8 页 4 CN 107549131 A 4 上部, 所述提线弹头顶部连接有提线, 所述提线的末端连接有提线环, 所述提线环内穿接有 鱼线; 所述提线弹纸筒内设置有发射药和点火头, 所述点火头与点火引线插头连接, 所述提 线弹纸筒内的下部设置有提线弹黄泥底封。 0008 进一步的,。
16、 所述浮子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微控制器、 无线接收模块、 第一信号处理电 路、 第一A/D转换电路、 点火驱动电路和电磁铁驱动电路, 所述无线接收模块采集接收天线 接收到的控制信号, 并传输至第一微控制器, 所述第一信号处理电路与光敏二极管连接, 采 集光敏二极管的信号经过过第一A/D转换电路传输至第一微控制器; 所述第一微控制器通 过点火驱动电路驱动开关三极管导通, 进而通过开关三极管驱动点火头; 所述第一微控制 器通过电磁铁驱动电路驱动微型自保持电磁铁带动压线推杆运动。 0009 进一步的, 所述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包括发光鱼漂、 间隔发光的漂尾和两个上下 排列布置在鱼漂套管座内的光敏二极管, 。
17、所述间隔发光的漂尾设置在发光鱼漂的顶部, 并 穿过鱼漂套管座与光敏二极管相对; 所述间隔发光的漂尾的顶部设置有橡胶套圈; 所述发 光鱼漂的底部连接有不发光的漂脚, 所述不发光的漂脚连接有漂座, 所述漂座底端连接有 套环, 所述套环内穿接有鱼线。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线盘驱动部件包括线盘驱动器托架, 所述线盘驱动器托架通过线 盘支撑座固定设置在鱼竿上, 所述线盘驱动器托架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倒L型的 支撑架, 分别为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 所述第一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磁流体离合器, 所 述线盘与磁流体离合器输出轴连接, 所述磁流体离合器包括与离合器输入轴连接的驱动 盘、 与离合器输出。
18、轴连接的从动盘、 与驱动盘和从动盘相连的磁流体、 密封磁流体的磁流体 密封壳和产生使磁流体变成高黏性体或固体的磁场的电磁线圈, 其中, 驱动盘和从动盘均 密封设置在磁流体密封壳内, 驱动盘和从动盘之间充满磁流体; 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固定设 置有微型减速电机, 所述微型减速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离合器输入轴连接。 0011 进一步的, 所述鱼竿的后端设置有鱼杆固定座, 所述鱼竿固定座上固定设置有托 架, 所述托架上设置有电路盒体, 所述电路盒体内设置有鱼竿控制电路; 所述托架下部铰接 有托架立杆。 0012 进一步的, 所述鱼竿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微控制器、 无线发射模块、 第二信号处理电 路、 第。
19、二A/D转换电路、 电磁线圈驱动电路和电机驱动电路, 所述第二信号处理电路与张力 传感器连接, 采集张力传感器的信号, 经由第二A/D转换电路传输至第二微控制器, 所述第 二微控制器通过无线发射模块向浮子控制电路发送控制信号, 所述第二微控制器通过电磁 线圈驱动电路驱动电磁线圈导通或断开, 通过电机驱动电路驱动微型减速电机。 0013 进一步的, 所述鱼竿上设置有若干个穿线环, 所述穿线环内穿有鱼线, 其中, 位于 线盘前侧的一穿线环上设置有张力传感器。 0014 进一步的, 所述鱼竿上还设置有接线盒, 所述接线盒上设置有电缆插头, 所述张力 传感器和线盘驱动部件分别通过电缆插头与鱼竿控制电路。
20、电连接。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0016 (1)本发明采用微型提线弹利用微爆技术产生的即时动力进行提钩; 当鱼漂控制 电路检测到有鱼咬钩信号时, 控制点火头点火, 点燃发射药产生动力使提线弹头向上射出, 通过提线拽动鱼线提起鱼钩, 与常规装置的提杆机构相比, 本装置起钩迅速, 不仅结构简单 紧凑, 仅由纸筒、 弹头、 发射药和点火头构成, 而且重量很轻, 成本低廉; 说 明 书 2/8 页 5 CN 107549131 A 5 0017 (2)本发明采用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自动探测鱼上钩情况, 鱼上钩情况是通过识 别鱼漂变化信号来实现的, 识别鱼漂的变化, 并分析鱼漂。
21、的动作来提竿是每个钓鱼人都应 该掌握的技巧, 钓鱼者对浮漂的把握是最终能否钓上鱼的关键性因素; 鱼漂位移传感器部 件是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构成的, 敏感元件是发光鱼漂, 转换元件是发光二极管, 发光鱼 漂起感受鱼咬钩的作用, 两个光敏二极管作用是把相应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鱼漂位移传 感器部件, 不仅可以模拟人根据发光鱼漂目数的移动来判断鱼咬钩的信号自动提钩; 而且 可以自动找底, 当鱼钩部分触底时, 浮子部分控制电路控制微型自保持电磁铁带动压线推 杆向下移动, 压紧鱼线使其不再移动, 由于采用自保持电磁铁压线后自保持, 因此不用电, 达到了省电目的; 0018 (3)本发明采用磁流体离合器和。
22、微型减速电机相配合来驱动线盘, 通过电磁线圈 的电流值变化大小改变磁流体的阻尼大小, 从而调整从驱动盘传递从动盘的扭矩大小; 当 电磁线圈中通电流时, 电磁线圈周围立刻产生磁场, 在磁场的作用下, 在驱动盘和从动盘中 间的磁流体从流体变成黏性体或固体, 把驱动和从动盘连接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进 而带动线盘旋转, 磁流体的黏度会随着磁场的变化而变化, 磁场越强, 磁流体的黏度越大, 当磁场移去时, 磁流体会变成液体恢复到自由流动状态; 发明采用磁流体离合器, 与传统机 械传动装置相比, 结构简单, 易实现; 0019 (4)本发明采用了微爆技术、 鱼漂位移传感器和微控制技术, 自动化程度高。
23、, 并且 整个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 小巧灵活、 使用方便、 实现容易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0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 本申请的示 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 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0021 图1a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鱼漂结构示意图; 0022 图1b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微型提线弹及塑料套筒结构局部放大图; 0023 图1c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提线微型弹总成局部放大图; 0024 图1d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压线孔局部放大图; 0025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鱼竿结构示意图; 0026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线盘驱动部件结构示意图; 。
24、0027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鱼漂控制电路结构框图; 0028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鱼竿控制电路结构框图; 0029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的输出时序示意图; 0030 其中, 1、 提线弹头; 2、 提线; 3、 橡胶套圈; 4、 点火头供电座; 5、 浮子上壳体; 6、 光敏 二极管; 7、 鱼漂套管座; 8、 发光鱼漂; 9、 提线环; 10、 鱼线; 11、 压线孔; 12、 微型自保持电磁 铁; 13、 PCB电路板; 14、 浮子下壳体; 15、 接收天线; 16、 防水密封圈; 17、 点火头引线插头; 18、 橡胶密封塞; 19、 提线弹黄泥底封; 。
25、20、 发射药; 21、 提线弹纸筒; 22、 橡胶固定圈; 23、 塑料套 筒; 24、 点火头; 25、 提线微型弹总成; 26、 鱼杆; 27、 张力传感器; 28、 接线盒; 29、 电缆插头; 30、 电缆; 31、 托架; 32、 电路盒体; 33、 线盘; 34、 鱼线盘手柄; 35、 固定螺栓; 36、 鱼杆固定座; 37、 托架立杆; 38、 线轮驱动器托架; 39、 磁流体离合器壳体; 40、 联轴器; 41、 从动盘; 42、 电磁 线圈; 43、 驱动盘; 44、 磁流体; 45、 微型减速电机; 46、 微型无线接收模块; 47、 微控制器 ; 48、 说 明 书 3。
26、/8 页 6 CN 107549131 A 6 点火头驱动电路; 49、 限流电阻; 50、 信号处理电路; 51、 AD转换电路; 52、 电磁铁驱动电路; 53、 开关三极管; 54、 微型锂电池; 55、 无线发射模块; 56、 微控制器; 57、 电磁线圈驱动电 路; 58、 电机驱动电路; 59、 AD转换电路; 60、 信号处理电路; 61、 鱼钩; 62、 压线推杆; 63、 压线橡胶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应该指出, 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 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 除非另 有指明, 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 理解的。
27、相同含义。 0032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 而非意图限制根 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如在这里所使用的, 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 否则单数形式 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 此外, 还应当理解的是, 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 “包含” 和/或 “包 括” 时, 其指明存在特征、 步骤、 操作、 器件、 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0033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 现有技术中存在依靠人为观察发光鱼漂的亮度判断是否 有鱼上钩, 比较耗费精力, 效率和准确率比较低的不足, 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 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0034 本申请的一种典型。
28、的实施方式中, 如图1a和图2所示, 提供了一种基于微爆技术的 智能钓鱼装置, 包括浮子、 微型提线弹、 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 鱼竿26、 线盘33和线盘驱动部 件; 所述线盘驱动部件设置在在鱼竿26尾部, 所述线盘33与线盘驱动部件连接, 所述线盘上 盘绕有鱼线10, 通过线盘驱动部件驱动线盘调节鱼线张力; 所述鱼线10的一端从鱼竿26前 端伸出与浮子连接, 所述鱼线10的末端连接有悬吊在浮子下方的鱼钩61; 所述微型提线弹 设置在所述浮子顶部, 并通过提线2与鱼线10连接; 所述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通过鱼漂套管 座设置在浮子上, 并与鱼线连接, 采集发光鱼漂光信号, 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至设。
29、置在浮 子内的浮子控制电路, 浮子控制电路根据接收到信号后判断鱼上钩情况, 控制微型提线弹 向上射出, 通过提线2拽动鱼线10提起鱼钩61。 0035 本实施例提出的基于微爆技术的智能钓鱼装置, 采用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将探测 鱼上钩情况, 当有鱼上钩时, 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会采集到相应信号, 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 输至浮子内的浮子控制电路, 浮子控制电路控制微型提线弹向上射出, 通过微型提线弹的 提线2拽动鱼线10提起鱼钩61。 0036 为了支撑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 本发明采用浮子作为支撑装置, 如图1a所示, 所述 浮子为中空结构, 所述浮子上部两侧对称设置有鱼漂套管座7, 其中, 一鱼漂套。
30、管座7上固定 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 所述浮子由浮子上壳体5和浮子下壳体14两部分组成, 所述浮子上壳 体5呈半圆形, 所述浮子下壳体14呈椭球形结构; 所述浮子上壳体5和浮子下壳体14通过螺 纹连接, 所述浮子上壳体5和浮子下壳体14的连接处还设置有防水密封圈16; 所述浮子上壳 体5的顶部设置有微型提线弹, 所述浮子上壳体5上还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点火头供电座 4, 该两个点火头供电座4分布于所述微型提线弹两侧; 所述点火头供电座4内插接有点火引 线插头17, 所述点火引线插头17上设置有橡胶密封塞18; 所述浮子内设置有电路板13, 所述 电路板13上设置有所述浮子控制电路; 所述点火引线。
31、插头17与电路板电连接, 所述电路板 顶部连接有接收天线15, 通过接收天线接收控制信号; 所述电路板13底部连接有微型自保 说 明 书 4/8 页 7 CN 107549131 A 7 持电磁铁12; 所述浮子下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压线孔11, 如图1d所示, 所述压线孔11内穿接有 鱼线10; 所压线孔11内设置有压线推杆62, 所述压线推杆62顶部与微型自保持电磁铁12连 接, 所述压线推杆62底部设置有压线橡胶片63。 0037 其中, 所述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包括发光鱼漂8、 间隔发光的漂尾和两个光敏二极 管6, 所述间隔发光的漂尾设置在发光鱼漂的顶部, 并穿过且延伸出鱼漂套管座, 所述间。
32、隔 发光的漂尾的顶端设置有橡胶套圈3, 避免发光鱼漂脱离鱼漂套管座; 所述发光鱼漂的底部 连接有不发光的漂脚, 所述不发光的漂脚连接有漂座, 漂座底端连接有套环, 所述套环内穿 接有鱼线; 所述两个光敏二极管6上下排列布置在鱼漂套管座内, 与间隔发光的漂尾3相对。 本发明所述采用的发光鱼漂为现有发光鱼漂, 对漂尾的发光的间隔重新进行了设置, 使发 光鱼漂的目数变的更密。 本发明采用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自动探测鱼上钩情况, 不仅可以 模拟人根据发光鱼漂目数的移动来判断鱼咬钩的信号自动提钩, 例如可以模拟人判别鱼漂 先缓缓上升, 而后短促有力地下顿时提钩, 这是 “最标准” 鱼吃钩的信号, 这时提竿。
33、的命中率 相当高。 而且可以自动找底, 当鱼钩部分触底时, 由漂尾上不发光最长的一段确定, 即当两 个光敏二极管都得不光照时确定, 浮子部分控制电路控制微型自保持电磁铁带动压线推杆 向下移动, 压紧鱼线使其不再移动, 由于采用自保持电磁铁压线后自保持, 因此不用电, 达 到省电目的。 0038 本发明采用浮子支撑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 电路板13和微型自保持电磁铁12, 当 发光鱼漂8移动时, 间隔发光的漂尾依次照亮两个上下排列的光敏二极管6, 当发光鱼漂8下 移时先照亮上面的光敏二极管6, 后照亮下面的光敏二极管6, 发光鱼漂8上移时则反之, 并 输出相应的信号, 输出时序如图6所示。 当有鱼。
34、上钩时, 发光鱼漂下移, 先照亮上面的光敏二 极管, 后照亮下面的光敏二极管6, 光敏二极管输出信号至浮子内的浮子控制电路, 通过浮 子控制电路控制点火引线插头通电, 进而控制微型提线弹向上射出, 通过微型提线弹的提 线2拽动鱼线10提起鱼钩61。 0039 为了利用微爆技术产生的即时动力进行提钩, 本发明采用微型提线弹进行提钩, 如图1b和1c所示, 所述微型提线弹包括塑料套筒23和提线微型弹总成25, 所述塑料套筒23 固定设置在鱼漂上壳体5顶部, 用于固定提线微型弹总成25; 所述提线微型弹总成25设置在 所述塑料套筒23内, 并高于所述塑料套筒23; 所述提线微型弹总成25与塑料套筒2。
35、3之间设 置有橡胶固定圈22; 所述提线微型弹总成25包括提线弹纸筒21、 提线弹头1、 点火头24、 提线 弹黄泥底封19和发射药20, 所述提线弹纸筒21做了防水处理, 所述提线弹头1设置在所述提 线弹纸筒21内的上部, 该提线弹头1由橡胶或塑料制成; 所述提线弹头1顶部设置有提线穿 线孔1, 所述提线穿线孔1连接有提线2, 所述提线2的末端连接有提线环9, 所述提线环9内穿 接有鱼线10; 所述提线弹纸筒内设置有发射药20和点火头24, 所述点火头24与点火引线插 头17连接, 所述提线弹纸筒21下部设置有提线弹黄泥底封19。 0040 本发明采用的微型提线弹利用微爆技术产生的即时动力进。
36、行提钩; 当鱼漂控制电 路检测到有鱼咬钩信号时, 控制点火头24点火, 点燃发射药20产生动力使提线弹头1向上射 出, 通过提线2拽动鱼线10提起鱼钩61。 本发明所采用的微型提线弹, 与常规装置的提杆机 构相比, 该微型提线弹的结构紧凑, 仅有纸筒、 弹头、 发射药和点火头构成, 而且重量很轻, 成本低廉。 0041 为了实现对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 点火头和微型自保持电磁铁的控制, 本发明在 说 明 书 5/8 页 8 CN 107549131 A 8 浮子内设置了浮子控制电路, 如图4所示, 所述浮子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 47、 微型无线接 收模块46、 两个信号处理电路 20、 A/D转。
37、换电路 51、 点火驱动电路48和电磁铁驱动电路52, 所述微型无线接收模块46采集接收天线接收到的控制信号, 并传输至微控制器 47, 微控制 器 47开启工作; 所述两个信号处理电路 分别与相应的光敏二极管6连接, 采集光敏二极管 6的信号经过过A/D转换电路 51传输至微控制器 47; 所述微控制器 47通过点火驱动电路 48驱动开关三极管53导通, 进而通过开关三极管53驱动点火头24点火; 所述点火头24还通 过限流电阻49与微型锂电池54连接; 所述微控制器 47通过电磁铁驱动电路52驱动微型自 保持电磁铁12带动压线推杆62向下直线运动, 通过压线推杆62压紧鱼线10, 使浮子不。
38、再移 动。 通过微型锂电池54设置在浮子内, 给浮子提供所需电能。 0042 本发明采用浮子控制电路采集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中光电二极管的信号, 根据接 收到的信号判断是否有鱼上钩, 有鱼上钩时, 通过点火驱动电路48驱动开关三极管53导通, 进而通过开关三极管53驱动点火头点火, 点燃发射药20产生动力使提线弹头1向上射出, 通 过提线2拽动鱼线10提起鱼钩61。 在钓鱼过程中, 可通过浮子控制电路控制微型自保持电磁 铁12带动压线推杆62向下直线运动, 通过压线推杆62压紧鱼线10, 使浮子不再移动。 0043 为了自动调节鱼线张力, 达到遛鱼目的, 本发明在鱼竿上设置了线盘33和线盘驱 动。
39、部件, 如图3所示, 所述线盘驱动部件包括线盘驱动器托架38、 磁流体离合器39和微型减 速电机45, 所述线盘驱动器托架38通过线盘支撑座固定设置在鱼竿上, 所述线盘驱动器托 架38的两侧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倒L型的支撑架, 分别为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 所述 第一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磁流体离合器39, 所述磁流体离合器39包括与离合器输入轴连接 的驱动盘43、 与离合器输出轴连接的从动盘41、 与驱动盘43和从动盘41相连的磁流体44、 密 封磁流体的磁流体密封壳和产生使磁流体变成高黏性体或固体的磁场的电磁线圈42, 其 中, 驱动盘43和从动盘41均密封设置在磁流体密封壳内, 形成内部密。
40、封空间, 密封空间内充 满磁流体; 所述线盘33与离合器输出轴连接, 所述第二支撑架上固定设置有微型减速电机 45, 所述微型减速电机45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40与离合器输入轴连接; 所述线盘33上设置 有鱼线盘手柄34。 0044 磁流体是一种随着磁场出现其粘度发生变化的流体。 磁流体的工作原理是: 在外 加磁场的作用下, 每一颗粒都极化成磁偶极子, 各个偶极子相互吸引, 在两磁极板间形成的 链束状结构像桥一样横架在极板之间, 阻碍了流体的正常流动, 使其产生类固体的特征; 当 去掉外加磁场时, 流体又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即磁流体在液态和固态之间进行快速可逆的 转换。 磁流体的固态化程度与电流。
41、强度成稳定可逆的关系, 即控制电流强度就可以精确控 制固态化磁流体的阻尼度。 0045 本发明采用磁流体离合器39和微型减速电机45相配合来驱动线盘33, 磁流体离合 器39是通过电磁线圈中通电或断电来控制离合器的分离和连接; 通过电磁线圈的电流值变 化大小改变磁流体的阻尼大小, 从而调整从驱动盘43传递从动盘的扭矩大小; 当电磁线圈 中通电流时, 电磁线圈周围立刻产生磁场, 在磁场的作用下, 在驱动盘43和从动盘41中间的 磁流体44从流体变成黏性体或固体, 把驱动盘43和从动盘41连接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旋 转, 进而带动线盘33旋转, 磁流体的黏度会随着磁场的变化而变化, 磁场越强, 磁流。
42、体的黏 度越大, 当磁场移去时, 磁流体会变成液体恢复到自由流动状态。 本发明采用磁流体离合 器, 比传统机械传动装置相比, 结构简单, 易实现。 说 明 书 6/8 页 9 CN 107549131 A 9 0046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 如图2所示, 所述鱼竿26上设置有若干个穿线环, 所述穿 线环内穿有鱼线10, 其中, 位于线盘前侧的穿线环上设置有张力传感器27, 通过张力传感器 27检测鱼线的张紧情况; 所述鱼竿26上还设置有接线盒28, 所述接线盒28上设置有电缆插 头29, 所述电缆插头29分别与张力传感器27和线盘驱动部件电连接; 所述鱼竿26的后端设 置有鱼杆固定座36, 。
43、所述鱼竿固定座36通过固定螺栓35固定设置在鱼竿26上, 所述鱼竿固 定座36上固定设置有托架31, 所述托架31上设置有电路盒体32, 所述电路盒体32内设置有 鱼竿控制电路, 所述鱼竿控制电路通过电缆30与电缆插头29电连接; 所述托架31下部铰接 有托架立杆37。 0047 其中, 如图5所示, 所述鱼竿控制电路包括微控制器56、 无线发射模块55、 信号处 理电路60、 A/D转换电路59、 电磁线圈驱动电路27和电机驱动电路58, 所述信号处理电 路60与张力传感器27连接, 采集张力传感器27的信号, 并经由A/D转换电路59传输至微 控制器56, 所述微控制器56通过无线发射模块。
44、55向鱼漂控制电路发送控制信号, 控制 鱼漂控制电路开启工作; 所述微控制器56通过电磁线圈驱动电路57驱动电磁线圈42, 通 过电机驱动电路58驱动微型减速电机45。 通过微型锂电池给鱼竿控制电路提供电能。 0048 本发明通过张力传感器57采集鱼线10的张紧信号, 并将采集到的信号通过信号处 理电路60和A/D转换电路59传输至微控制器56, 微控制器56通过电磁线圈驱动电 路57控制电磁线圈中的电流, 使电磁线圈的磁场强度产生相应的变化, 当鱼线张力过强时, 减小电流, 使电磁线圈42的磁场强度变小, 磁流体44的黏度变小, 进而使磁流体阻尼减小, 使线盘33放线, 反之则增大电流, 使。
45、电磁线圈42的磁场强度变大, 磁流体44的黏度变大, 进 而使磁流体阻尼增大, 并与减速电机相配合, 使线盘33收线, 从而实现自动调节鱼线10张力 使之保持适度的张紧。 0049 从以上的描述中, 可以看出, 本申请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0050 (1)本发明采用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自动探测鱼上钩情况, 当有鱼上钩时, 鱼漂位 移传感器部件会采集到相应信号, 并将采集到的信号传输至浮子内的浮子控制电路; 采用 微型提线弹利用微爆技术产生的即时动力进行提钩; 当鱼漂控制电路检测到有鱼咬钩信号 时, 控制点火头点火, 点燃发射药产生动力使提线弹头向上射出, 通过提线拽动鱼线提起鱼 钩;。
46、 本装置自动化程度高, 可以模拟人根据发光鱼漂目数的变化来判断鱼咬钩的信号, 自动 提钩, 自动收线及遛鱼, 并且可以自动找底; 0051 (2)本发明采用浮子支撑鱼漂位移传感器部件、 电路板和微型自保持电磁铁, 还在 浮子设置压线孔, 在压线孔内设置压线推杆, 通过微型自保持电磁铁带动压线推杆向下移 动, 压紧鱼线, 使其不再移动; 0052 (3)本发明采用磁流体离合器和微型减速电机相配合来驱动线盘, 通过电磁线圈 的电流值变化大小改变磁流体的阻尼大小, 从而调整从驱动盘传递从动盘的扭矩大小; 当 电磁线圈中通电流时, 电磁线圈周围立刻产生磁场, 在磁场的作用下, 在驱动盘和从动盘中 间的。
47、磁流体从流体变成黏性体或固体, 把驱动和从动盘连接在一起以相同的速度旋转, 进 而带动线盘旋转, 磁流体的黏度会随着磁场的变化而变化, 磁场越强, 磁流体的黏度越大, 当磁场移去时, 磁流体会变成液体恢复到自由流动状态; 发明采用磁流体离合器, 与传统机 械传动装置相比, 结构简单, 易实现。 0053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 但并非对本发明保护范 说 明 书 7/8 页 10 CN 107549131 A 10 围的限制, 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不 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内。 说 明 书 8/8 页 11 CN 107549131 A 11 图1a 图1b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12 CN 107549131 A 12 图1c 图1d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13 CN 107549131 A 13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14 CN 107549131 A 14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5 CN 107549131 A 1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6 CN 107549131 A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