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一种腕带及腕带影像采集装置.pdf

  • 上传人:a3
  • 文档编号:7599388
  • 上传时间:2019-10-19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540.97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10272899.1

    申请日:

    20160428

    公开号:

    CN105831903A

    公开日:

    2016081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4C5/14,G03B17/56

    主分类号:

    A44C5/14,G03B17/56

    申请人: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乐视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北京)有限公司

    发明人:

    李秀,单峰,李大龙

    地址:

    100000 北京市朝阳区姚家园路105号3号楼10层1102

    优先权:

    CN201610272899A

    专利代理机构:

    深圳市爱迪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何婷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腕带,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以及连接在第一表带与第二表带之间的承载件,所述腕带还包括:夹持件,其连接在承载件上,构造成空心结构,且其在三个方向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夹持件通过发生形变对插入其中的被夹持物产生夹持力;所述夹持件与承载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夹持件以转轴为中心轴做圆周运动。本发明通过在腕带上连接夹持件,方便将被夹持物安装在腕带上,同时能够实现单手安装被夹持物的要求,解决腕带无法快速连接影像采集装置的问题。通过用转轴连接夹持件与承载件,使夹持件能够绕转轴做周向运动,能够随意调整连接在夹持件上被夹持物的角度。

    权利要求书

    1.一种腕带,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以及连接在第一表带与第二表带之间的承载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还包括:夹持件,其连接在承载件上,构造成空心结构,且其在三个方向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夹持件通过发生形变对插入其中的被夹持物产生夹持力;所述夹持件与承载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夹持件以转轴为中心轴做圆周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优弧卡口与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优弧卡口底部,所述基座与承载件通过转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还包括: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一端连接在基座上,另一端与承载件表面接触,所述伸缩件与所述承载件接触的一端构造成伸缩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伸缩管套,其构造成空心结构,所述伸缩管套一端连接在基座上,另一端设有伸缩开口,所述伸缩管套内安装有弹簧与滚珠,所述伸缩开口的半径小于滚珠的半径,所述滚珠在外力作用下回缩进伸缩管套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腕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表面上设有与所述伸缩件配合的定位凹坑,所述定位凹坑呈环形离散分布。 6.一种腕带影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带与影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腕带包括:夹持件与承载件;所述夹持件连接在承载件上,构造成空心结构,且所述夹持件在三个方向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夹持件通过发生形变对插入其中的被夹持物产生夹持力;所述夹持件与承载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夹持件以转轴为中心轴做圆周运动;所述影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与连接件,所述摄像头设置在连接件表面或连接件内部,所述连接件安装在夹持件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腕带影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柱形体,且其内部中空,所述摄像头位于柱形体一端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腕带影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件包括:优弧卡口与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优弧卡口底部,所述基座与承载件通过转轴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腕带影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腕带还包括:伸缩件;所述伸缩件一端连接在基座上,另一端与承载件表面接触,所述伸缩件与所述承载件接触的一端构造成伸缩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腕带影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件包括:伸缩管套,其构造成空心结构,所述伸缩管套一端连接在基座上,另一端设有伸缩开口,所述伸缩管套内安装有弹簧与滚珠,所述伸缩开口的半径小于滚珠的半径,所述滚珠在外力作用下回缩进伸缩管套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腕带影像采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表面上设有与所述伸缩件配合的定位凹坑,所述定位凹坑呈环形离散分布。

    说明书

    领域技术

    本发明涉及可穿戴设备,特别是一种腕带及腕带影像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视频拍摄社设备的普及,视频拍摄成为大众娱乐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视频影像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为方便使用现有技术中的视频拍摄设备趋于小型化。

    一般现有技术中,提供一种集成有摄像头的智能腕表,腕表内部设置有摄像头,腕表表壳上开设有供摄像头采集影像的视界孔,摄像头由腕表内部的电池供电,拍摄的视频资料亦存放在腕表内部的存储器中。发明人在研究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将摄像头集成在智能腕表内部,由于智能腕表内部空间有限,电池容量被限制,造成拍摄续航能力有限的问题;以及摄像头视界固定,使用者长期处于一种姿态(如骑行状态)时,拍摄时存在无法调整摄像头拍摄角度的问题。

    现有技术中还提供一种能够固定运动相机腕带,腕带上设有与运动相机配合的连接头,连接头与运动相机的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现有技术中将连接头设置在腕带上,使用时须将运动相机先行固定在腕带上,若使用者在运动中或向行将腕带佩戴在手腕上时,很难将运动相机固定在腕表连接头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腕带,通过在腕带上连接夹持件,方便将被夹持物安装在腕带上,通过用转轴连接夹持件与承载件,使夹持件能够绕转轴做周向运动,能够随意调整连接在夹持件上被夹持物的角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腕带,包括第一表带、第二表带以及连接在第一表带与第二表带之间 的承载件,所述腕带还包括:

    夹持件,其连接在承载件上,构造成空心结构,且其在三个方向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夹持件通过发生形变对插入其中的被夹持物产生夹持力;

    所述夹持件与承载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夹持件以转轴为中心轴做圆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包括:优弧卡口与基座,所述基座设置在优弧卡口底部,所述基座与承载件通过转轴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腕带还包括:伸缩件;

    所述伸缩件一端连接在基座上,另一端与承载件表面接触,所述伸缩件与所述承载件接触的一端构造成伸缩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件包括:伸缩管套,其构造成空心结构,所述伸缩管套一端连接在基座上,另一端设有伸缩开口,所述伸缩管套内安装有弹簧与滚珠,所述伸缩开口的半径小于滚珠的半径,所述滚珠在外力作用下回缩进伸缩管套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表面上设有与所述伸缩件配合的定位凹坑,所述定位凹坑呈环形离散分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腕带影像采集装置,包括:腕带与影像采集装置;其中,所述腕带包括:夹持件与承载件;

    所述夹持件连接在承载件上,构造成空心结构,且所述夹持件在三个方向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口,所述夹持件通过发生形变对插入其中的被夹持物产生夹持力;

    所述夹持件与承载件通过转轴连接,所述夹持件以转轴为中心轴做圆周运动;

    所述影像采集装置包括:摄像头与连接件,所述摄像头设置在连接件表面或连接件内部,所述连接件安装在夹持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为柱形体,且其内部中空,所述摄像头位于柱形体一端端部。

    更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包括:优弧卡口与基座,所述基座设置 在优弧卡口底部,所述基座与承载件通过转轴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腕带还包括:伸缩件;

    所述伸缩件一端连接在基座上,另一端与承载件表面接触,所述伸缩件与所述承载件接触的一端构造成伸缩结构。

    更进一步地,所述伸缩件包括:伸缩管套,其构造成空心结构,所述伸缩管套一端连接在基座上,另一端设有伸缩开口,所述伸缩管套内安装有弹簧与滚珠,所述伸缩开口的半径小于滚珠的半径,所述滚珠在外力作用下回缩进伸缩管套内。

    更进一步地,所述承载件表面上设有与所述伸缩件配合的定位凹坑,所述定位凹坑呈环形离散分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腕带上连接夹持件,方便将被夹持物安装在腕带上,同时能够实现单手安装被夹持物的要求,解决腕带无法快速连接影像采集装置的问题。通过用转轴连接夹持件与承载件,使夹持件能够绕转轴做周向运动,能够随意调整连接在夹持件上被夹持物的角度。

    附图说明

    图1本发明腕带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承载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伸缩件横向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腕带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向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腕带与影像采集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影像采集装置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1、夹持件;11、保护层;12、防滑凸棱;13、基座;14、第一开口;15、第二开口;16、第三开口;2、承载件;21、台阶形轴孔;22、环形外沿;23、承载环;24、定位凹坑;25、轴孔;3、伸缩件;31、伸缩套管;32、伸缩开口;33、弹簧;34、滚珠;35、轴柱;36、轴帽;37、转动盘;38、球形止动件;39、弹性件;4、影像采集装置;41、摄像头;42、连接件;43、连接杆;5、第一 表带;6、第二表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发明。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一种腕带,包括:夹持件1、保护层11、第一表带5、第二表带6以及连接在第一表带5与第二表带6之间的承载件2。其中,夹持件1连接在承载件2上,夹持件1构造成空心结构,并且在三个方向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口,夹持件1通过发生形变对插入其中的被夹持物产生夹持力。保护层11附着在所述夹持件1内表面上,且保护层1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

    具体地,请参阅图2,夹持件1为优弧卡口,但不限于,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夹持件1能够为:半框体或中空三角体等,夹持件1的具体形状适应配合于被夹持物的具体形态,即夹持件1的形状根据被夹持物具体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件1为优弧卡口,优弧卡口两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优弧卡口的上方开设有第三开口16,第三开口16贯穿优弧卡口上表面,延伸至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处。由于优弧卡口开设有三个开口, 故优弧卡口在两侧壁受力后会发生形变,并产生形变力。当被夹持物由优弧卡口的任意开口进入时,优弧卡口两侧受力发生形变,从而将被夹持物固定在优弧卡口内。由于第三开口16的横截面积小于优弧卡口中部的横截面积,能够防止被夹持物从第三开口16脱离优弧卡口。需要说明的是,优弧卡口中的优弧包括:圆形的优弧和椭圆的优弧。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夹持件1的一种选择性实施例,夹持件1为:半圆卡口,即卡口上方开口的横截面积与半圆柱的横向横截面积一致。在这一选择实施方式中,被夹持物能够从半圆卡口上方的开口脱离。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半圆卡口上方边缘处连接另一半圆卡口,两个半圆卡口之间通过轴连接,两个半圆卡口另一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环(图未示)与卡接柱(图未示)。使用时将被夹持物插入位于下方的半圆卡口内,然后转动另一半圆卡口,使其盖在被夹持物上方,并将卡扣环连接在卡接柱上,防止被夹持物脱离夹持件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夹持件1的结构能够应用于半椭圆卡口或劣弧卡口。

    更加具体地,保护层11附着在夹持件1内表面上。保护层11是由弹性体制成的片状弹性片。弹性体泛指在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材料。弹性体只是在弱应力下形变显著,应力松弛后能迅速恢复到接近原有状态和尺寸的高分子材料。弹性体包括(不限于):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氯丁橡胶或丁腈橡胶等,以及由上述橡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橡胶。保护层11还能够由硅胶制成。将弹性体或硅胶挤压形成片状弹性片,片状弹性片与夹紧件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积与夹紧件内表面的表面积一致。制成片状弹性片后将其胶黏在夹紧件的内表面上,形成保护层11。由于夹持件1由硬度较大的橡胶、纯金属或合金构成,在夹持被夹持物时会在被夹持物表面上留下划痕,损坏被夹持物,在夹持件1内表面上附着具有弹性的保护层11,能够有效的保护被夹持物。同时由于夹持件1是由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其形变能力有限,致使夹 紧件适应被夹持物尺寸的能力有限,往往是被夹持物的尺寸略大或略小于夹持件1的内口径,被夹持物即不能插入夹持件1中,或无法夹持被夹持物。保护层11由弹性体制成,具有较大的形变能力,具有较大的可适应范围,即使被夹持物的尺寸略大或略小于保护层11的内口径,也能够夹持被夹持物。为增大夹持件1的加持力度,使被夹持物在夹持件1内更加稳定,保护层11隆起形成四条防滑凸棱12,其中两条防滑凸棱12位于夹持件1一侧,另两条防滑凸棱12位于夹持件1的另一侧。同时防滑凸棱12也能够扩大夹持件1的可适应范围,对于尺寸小于保护层11内口径,却大于防滑凸棱12组成内通道的内口径的被夹持物,同样能够进行夹持。防滑凸棱12的条数不限于四条,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防滑凸棱12的条数能够为:两条、三条、五条或更多条。

    夹持件1底部连接有基座13,基座13与夹持件1连接的一端呈弧形,使基座13与夹持件1无缝贴合,连接时用胶粘的方式将基座13与夹持件1连接。但基座13与夹持件1底部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件1与基座13由一体注塑形成。

    具体地,如图3所示,基座13与承载件2连接,承载件2的上表面隆起形成环形外沿22,环形外沿22的外口径与基座13底部的外口径一致。基座13与承载件2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其中转轴包括:轴柱35与轴帽36。承载件2中部位置开设有供轴柱35穿过台阶形轴孔21,轴柱35一端穿过台阶形轴孔21,与基座13中部固定连接,轴帽36位于台阶形轴孔21内部,轴帽36与台阶形轴孔21内部还设有垫片(未标识)。夹持件1能够以轴柱35为中心轴进行周向圆周运动。由于夹持件1能够以轴柱35为中心做周向圆周运动,即能够使被夹持物在相对于承载件2的水平面上偏转制任意角度。方便用户操作。但基座13与承载件2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3内部中空,基座13底部留有轴孔,其中,轴帽36位于基座13内部,轴柱35伸出轴孔与承载件2上表面固定连接。

    更加具体地,如图4所示,基座13底部还设有伸缩件3,伸缩 件3包括:伸缩管套以及设置在伸缩套管31内伸缩结构。其中,伸缩套管31为柱状空心结构,伸缩套管31一端连接在基座13底部,另一端悬空,伸缩套管31悬空一端开设有伸缩开口32,伸缩开口32延伸至伸缩套管31内部,伸缩开口32。伸缩开口32内安装有弹簧33与滚珠34,其中,弹簧33位于滚珠34上方,且弹簧33的自然长度大于伸缩开口32的长度,即弹簧33在伸缩开口32内是被压缩的,滚珠34收到弹簧33的弹力。滚珠34的直径大于伸缩开口32的开口位置处直径,即滚珠34在弹簧33的挤压下也无法从伸缩开口32内掉落。相反滚珠34收竖直方向的外力大于弹簧33弹力时,会回缩进伸缩开口32内。在常态下滚珠34与承载件2上表面接触,由于滚珠34受挤压,会与承载件2上表面产生摩擦力,即伸缩件3对基座13的转动具有阻尼作用,进一步的这一功能可用于,将选择好夹持件1的位置后,伸缩件3具有保持夹持件1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作用。但是由于承载件2与伸缩件3的摩擦力较小,对基座13转动产生的阻尼效果有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承载件2表面隆起形成环状的承载环23,承载环23位于伸缩件3周向运动的路径上。承载环23表面设有呈环形离散分布的定位凹坑24,定位凹坑24的形状与滚珠34配合。常态时,滚珠34位于定位凹坑24,用户转动夹持件1时,滚珠34受力后回缩进伸缩开口32内,即滚珠34对夹持件1转动的阻尼作用减弱,夹持件1旋转到合适位置后滚珠34伸出,并置于定位凹坑24内,同时将夹持件1固定在某一位置。采用伸缩件3与定位凹坑24的配合设计,能够使夹持件1旋转到预定位置后,限制夹持件1无目的转动。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腕带的一种选择性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一种腕带,包括:夹持件1、保护层11和承载件2。其中夹持件1为优弧卡口,但不限于,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夹持件1能够为:半框体或中空三角体等,夹持件1的具体形状适应配合于被夹持物的具体形态,即夹持件1的形状根据被夹持物具体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件1为优弧卡口,优弧卡口两端开设有第一开口 14(图未示)与第二开口15(图未示),优弧卡口的上方开设有第三开口16,第三开口16贯穿优弧卡口上表面,延伸至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处。保护层11附着在夹持件1内表面上,保护层11是由弹性体制成的片状弹性片。夹持件1底部连接有基座13,基座13与夹持件1连接的一端呈弧形,使基座13与夹持件1无缝贴合,连接时用胶粘的方式将基座13与夹持件1连接。基座13通过轴柱35与承载件2连接。承载件2上开设有供轴柱35插入的轴孔25,轴柱35一端与基座13底部连接,另一端插入轴孔25内,与承载件2内部的转动盘37连接。转动盘37与承载件2内表面之间设有弹性件39,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39具体为弹簧,但弹性件39不限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弹性件39能够为弹性体构成的弹力柱。转动盘37上表面凸起形成球形止动件38,承载件2的内表面上凹陷形成定位凹坑24,定位凹坑24与球形止动件38相互配合。常态下,转动盘37被弹性件39顶起,使球形止动件38位于定位凹坑24内,在这一状态下,限制夹持件1随意转动。需要调节夹持件1位置时,按压夹持件1或基座13,使弹性件39受力后收缩,并使球形止动件38脱离定位凹坑24,即可调整夹持件1的周向位置。

    实施例2

    请参阅图6,一种腕带影像采集装置4,包括腕带与影像采集装置4。其中,腕带包括:夹持件1、保护层11、第一表带5、第二表带6以及连接在第一表带5与第二表带6之间的承载件2。其中,夹持件1连接在承载件2上,夹持件1构造成空心结构,并且在三个方向上分别设有一个开口,夹持件1通过发生形变对插入其中的影像采集装置4产生夹持力。保护层11附着在所述夹持件1内表面上,且保护层11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

    具体地,如图2所示,夹持件1为优弧卡口,但不限于,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夹持件1能够为:半框体或中空三角体等,夹持件1的具体形状适应配合于影像采集装置4的具体形态,即夹持件1的形状根据影像采集装置4具体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 夹持件1为优弧卡口,优弧卡口两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优弧卡口的上方开设有第三开口16,第三开口16贯穿优弧卡口上表面,延伸至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处。由于优弧卡口开设有三个开口,故优弧卡口在两侧壁受力后会发生形变,并产生形变力。当影像采集装置4由优弧卡口的任意开口进入时,优弧卡口两侧受力发生形变,从而将影像采集装置4固定在优弧卡口内。由于第三开口16的横截面积小于优弧卡口中部的横截面积,能够防止影像采集装置4从第三开口16脱离优弧卡口。需要说明的是,优弧卡口中的优弧包括:圆形的优弧和椭圆的优弧。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夹持件1的一种选择性实施例,夹持件1为:半圆卡口,即卡口上方开口的横截面积与半圆柱的横向横截面积一致。在这一选择实施方式中,影像采集装置4能够从半圆卡口上方的开口脱离。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在半圆卡口上方边缘处连接另一半圆卡口,两个半圆卡口之间通过轴连接,两个半圆卡口另一侧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环(图未示)与卡接柱(图未示)。使用时将影像采集装置4插入位于下方的半圆卡口内,然后转动另一半圆卡口,使其盖在影像采集装置4上方,并将卡扣环连接在卡接柱上,防止影像采集装置4脱离夹持件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夹持件1的结构能够应用于半椭圆卡口或劣弧卡口。

    更加具体地,保护层11附着在夹持件1内表面上。保护层11是由弹性体制成的片状弹性片。弹性体泛指在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的材料。弹性体只是在弱应力下形变显著,应力松弛后能迅速恢复到接近原有状态和尺寸的高分子材料。弹性体包括(不限于):天然橡胶、丁苯橡胶、顺丁橡胶、异戊橡胶、乙丙橡胶、丁基橡胶、氯丁橡胶或丁腈橡胶等,以及由上述橡胶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的混合橡胶。保护层11还能够由硅胶制成。将弹性体或硅胶挤压形成片状弹性片,片状弹性片与夹紧件接触的一侧的表面积与夹紧件内表面的表面积一致。制成片状弹性片后将其胶黏在夹紧件的内表面上,形成保护层11。由于夹持件1由硬度较大的橡胶、纯金属或合金构成,在夹持影像采集装置4时会在影像采集装置4表面上留下划痕,损坏影像采集 装置4,在夹持件1内表面上附着具有弹性的保护层11,能够有效的保护影像采集装置4。同时由于夹持件1是由硬度较大的材料制成,其形变能力有限,致使夹紧件适应影像采集装置4尺寸的能力有限,往往是影像采集装置4的尺寸略大或略小于夹持件1的内口径,影像采集装置4即不能插入夹持件1中,或无法夹持影像采集装置4。保护层11由弹性体制成,具有较大的形变能力,具有较大的可适应范围,即使影像采集装置4的尺寸略大或略小于保护层11的内口径,也能够夹持影像采集装置4。为增大夹持件1的加持力度,使影像采集装置4在夹持件1内更加稳定,保护层11隆起形成四条防滑凸棱12,其中两条防滑凸棱12位于夹持件1一侧,另两条防滑凸棱12位于夹持件1的另一侧。同时防滑凸棱12也能够扩大夹持件1的可适应范围,对于尺寸小于保护层11内口径,却大于防滑凸棱12组成内通道的内口径的影像采集装置4,同样能够进行夹持。防滑凸棱12的条数不限于四条,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防滑凸棱12的条数能够为:两条、三条、五条或更多条。

    具体地,如图6所示,影像采集装置4包括:摄像头41与连接件42。其中连接件42为安装摄像头41的载体,其具体作用为使摄像头连接在卡接件1上,本实施方式中,连接件42为椭圆柱,椭圆柱内部中空,且椭圆柱的一端设有摄像头,能够拍摄影像信息,椭圆柱内还设有充电电池(图未示),充电电池也设置在连接件内,充电电池与摄像头连接为摄像头供电。连接件42的外形不限于椭圆柱,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连接件的外形还能够为柱状、跑道形、长方体或三棱形。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影像采集装置的一种选择性实施方式,如图7所示,影像采集装置4包括:摄像头41、连接件42和连接杆43。其中连接件为跑道柱形体,连接件42的表面上设有连接杆43,连接杆43的另一端安装有摄像头41,连接件42内部设有充电电池(图未示),充电电池与摄像头41通过导线连接。影像采集装置4的结构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影像采集装置的连接杆43为两段式连接杆, 连接杆中部设有转轴(图未示),使摄像头能够相对于连接件进行摆动。

    夹持件1底部连接有基座13,基座13与夹持件1连接的一端呈弧形,使基座13与夹持件1无缝贴合,连接时用胶粘的方式将基座13与夹持件1连接。但基座13与夹持件1底部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夹持件1与基座13由一体注塑形成。

    具体地,如图3所示,基座13与承载件2连接,承载件2的上表面隆起形成环形外沿22,环形外沿22的外口径与基座13底部的外口径一致。基座13与承载件2之间通过转轴连接,其中转轴包括:轴柱35与轴帽36。承载件2中部位置开设有供轴柱35穿过的台阶形轴孔21,轴柱35一端穿过台阶形轴孔21,与基座13中部固定连接,轴帽36位于台阶形轴孔21内部,轴帽36与台阶形轴孔21内部还设有垫片。夹持件1能够以轴柱35为中心轴进行周向圆周运动。由于夹持件1能够以轴柱35为中心做周向圆周运动,即能够使影像采集装置4在相对于承载件2的水平面上偏转制任意角度。方便用户操作。但基座13与承载件2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此,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基座13内部中空,基座13底部留有轴孔,其中,轴帽36位于基座13内部,轴柱35伸出轴孔与承载件2上表面固定连接。

    更加具体地,如图4所示,基座13底部还设有伸缩件3,伸缩件3包括:伸缩管套以及设置在伸缩套管31内伸缩结构。其中,伸缩套管31为柱状空心结构,伸缩套管31一端连接在基座13底部,另一端悬空,伸缩套管31悬空一端开设有伸缩开口32,伸缩开口32延伸至伸缩套管31内部,伸缩开口32。伸缩开口32内安装有弹簧33与滚珠34,其中,弹簧33位于滚珠34上方,且弹簧33的自然长度大于伸缩开口32的长度,即弹簧33在伸缩开口32内是被压缩的,滚珠34收到弹簧33的弹力。滚珠34的直径大于伸缩开口32的开口位置处直径,即滚珠34在弹簧33的挤压下也无法从伸缩开口32内掉落。相反滚珠34收竖直方向的外力大于弹簧33弹力时,会回缩进伸缩开口32内。在常态下滚珠34与承载件2上表面接触,由于滚珠 34受挤压,会与承载件2上表面产生摩擦力,即伸缩件3对基座13的转动具有阻尼作用,进一步的这一功能可用于,将选择好夹持件1的位置后,伸缩件3具有保持夹持件1的位置不发生变化的作用。但是由于承载件2与伸缩件3的摩擦力较小,对基座13转动产生的阻尼效果有限。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承载件2表面隆起形成环状的承载环23,承载环23位于伸缩件3周向运动的路径上。承载环23表面设有呈环形离散分布的定位凹坑24,定位凹坑24的形状与滚珠34配合。常态时,滚珠34位于定位凹坑24,用户转动夹持件1时,滚珠34受力后回缩进伸缩开口32内,即滚珠34对夹持件1转动的阻尼作用减弱,夹持件1旋转到合适位置后滚珠34伸出,并置于定位凹坑24内,同时将夹持件1固定在某一位置。采用伸缩件3与定位凹坑24的配合设计,能够使夹持件1旋转到预定位置后,限制夹持件1无目的转动。

    作为本实施方式中腕带的一种选择性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一种腕带,包括:夹持件1、保护层11和承载件2。其中夹持件1为优弧卡口,但不限于,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夹持件1能够为:半框体或中空三角体等,夹持件1的具体形状适应配合于影像采集装置4的具体形态,即夹持件1的形状根据影像采集装置4具体形态的变化而变化。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件1为优弧卡口,优弧卡口两端开设有第一开口14(图未示)与第二开口15(图未示),优弧卡口的上方开设有第三开口16,第三开口16贯穿优弧卡口上表面,延伸至第一开口14与第二开口15处。保护层11附着在夹持件1内表面上,保护层11是由弹性体制成的片状弹性片。夹持件1底部连接有基座13,基座13与夹持件1连接的一端呈弧形,使基座13与夹持件1无缝贴合,连接时用胶粘的方式将基座13与夹持件1连接。基座13通过轴柱35与承载件2连接。承载件2上开设有供轴柱35插入的轴孔25,轴柱35一端与基座13底部连接,另一端插入轴孔25内,与承载件2内部的转动盘37连接。转动盘37与承载件2内表面之间设有弹性件39,本实施方式中弹性件39具体为弹簧,但弹性件39不限 于此,根据具体应用场景的不同,弹性件39能够为弹性体构成的弹力柱。转动盘37上表面凸起形成球形止动件38,承载件2的内表面上凹陷形成定位凹坑24,定位凹坑24与球形止动件38相互配合。常态下,转动盘37被弹性件39顶起,使球形止动件38位于定位凹坑24内,在这一状态下,限制夹持件1随意转动。需要调节夹持件1位置时,按压夹持件1或基座13,使弹性件39受力后收缩,并使球形止动件38脱离定位凹坑24,即可调整夹持件1的周向位置。

    本实施例中,腕带的夹持装置不仅能够夹持影像采集装置4,同样能够夹持其他物体,如手电筒或话筒。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发明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影像 采集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腕带及腕带影像采集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59938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