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pdf

  • 上传人:e2
  • 文档编号:7595248
  • 上传时间:2019-10-19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606.6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11191332.2

    申请日:

    20171124

    公开号:

    CN107836407A

    公开日:

    20180327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审查中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K63/04

    主分类号:

    A01K63/04

    申请人:

    无锡流水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发明人:

    徐航涛,曹明波,徐秋潮,庞现伟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时代上河苑

    优先权:

    CN201711191332A

    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朱亮淞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包括水槽、推水装置和排污装置;所述排污装置包括集污槽、吸污管和水泵;所述吸污管分为第一吸污管、第二吸污管和第三吸污管;所述第一吸污管两端分别连接水泵和第二吸污管;所述第二吸污管连接第三吸污管;所述第三吸污管设置于集污槽底部;所述第二吸污管和第三吸污管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三吸污管呈叶脉状交错设置于第二吸污管长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三吸污管垂直于第二吸污管设置;所述集污槽安装在水槽尾部;所述集污槽前后侧设有挡鱼网。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污装置(3);所述排污装置(3)包括集污槽(31)、吸污管(32)和水泵(33);所述吸污管(32)分为第一吸污管(321)、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所述第一吸污管(321)两端分别连接水泵(33)和第二吸污管(322);所述第二吸污管(322)连接第三吸污管(323);所述第三吸污管(323)设置于集污槽(31)底部;所述第三吸污管(323)沿长度方向侧面开设有吸污孔(3231);所述吸污孔(3231)内设有防淤装置(325);所述防淤装置(325)包括转轴(3251)、旋片(3252)、涡轮(3253)和栅网(3254);所述转轴(3251)两端分别连接栅网(3254)和涡轮(3253);所述栅网(3254)位于吸污孔(3231)进口处;所述涡轮(3253)位于第三吸污管(323)内;所述旋片(3252)安装在转轴(3251)上;所述旋片(3252)位于栅网(3254)和涡轮(325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三吸污管(323)呈叶脉状交错设置于第二吸污管(322)长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三吸污管(323)垂直于第二吸污管(322)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碎泥杆(324);所述碎泥杆(324)包括中心轴(3241)和锯齿(3242);若干排所述锯齿(3242)在中心轴(3241)的圆周方向上分布于中心轴(3241)外表面;所述锯齿(3242)沿中心轴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锯齿(3242)侧面与中心轴(3241)长度方向存在15-30°的偏转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底部两侧开设有流通槽(3221);所述流通槽(3221)位于第一吸污管(321)和第二吸污管(322)接口的下方;所述流通槽(3221)长度方向与第二吸污管(322)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外侧加装翅片(3222);所述翅片(3222)的通道进口处高度大于出口处;所述翅片(3222)的通道与流通槽(3221)连通;所述翅片(3222)的进口部分为收缩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水槽(1);所述水槽(1)在长度方向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水槽(1)由多个水槽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水槽单元包括侧板(11)和底板(12);所述侧板(11)垂直安装在底板(12)相对两侧;所述水槽单元按照侧板(11)与底板(12)的相交线延伸方向拼接;所述底板(12)的两侧向上垂直弯折设置有第一弯折结构(121);所述侧板(11)底部与第一弯折结构(121)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水槽单元同侧的侧板(1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底板(12)之间对应设置有定位球(122)和定位凹槽(123),所述定位球(122)和定位凹槽(123)为间隙配合,形成第一连接结构(124);相邻所述底板(12)之间对应开设有方形凹槽(125);所述相邻底板(12)之间通过方形凹槽(125)内的螺栓进行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结构(126);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4)和第二连接结构(126)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槽(31)安装在水槽(1)尾部;所述集污槽(31)前后侧设有挡鱼网(311);所述集污槽(31)后侧的挡鱼网(311)外设有挡板(312);所述挡板(312)的高度低于水槽(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推水装置(2);所述推水装置(2)包括增氧格(21)、导流板(22)、管路(23)、隔板(24)和风机(25);所述推水装置(2)安装在水槽(1)进口处;所述增氧格(21)沿水槽(1)进口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导流板(22)安装于增氧格(21)上方;所述导流板(22)上端向水槽(1)出口方向倾斜;所述风机(25)通过管路(23)连接增氧格(21);所述隔板(24)安装于增氧格(21)下方,隔板(24)包覆住推水装置(2)的底部;所述导流板(22)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转轴,通过转轴可调整导流板(22)与增氧格(21)平面之间的夹角。 9.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的工作方法:当水泵(33)工作时,第一吸污管(321)、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产生吸力,集污槽(31)底部的水体携带脏污一起通过吸污孔(3231)进入第三吸污管(323);在流经吸污孔(3231)时,水流中的脏污被栅网(3254)打散,而第三吸污管(323)内的水流会带动涡轮(3253)转动,涡轮(3253)通过转轴(3251)带动旋片(3252)转动,继而打散后续进入吸污孔(3231)的水流中脏污;随后第三吸污管(323)中的水流流动至第二吸污管(322)内,水流中结团的脏污在流动过程中被碎泥杆(324)继续打散,同时偏转设置的锯齿(3242)会使碎泥杆(324)绕中心轴转动,防止淤泥等粘附在锯齿(3242)上引起淤堵;水流继续流动至第一吸污管(321)和第二吸污管(322)的接口处时,会受到流通槽(3221)内另一股水流的冲击,随后两股水流共同进入第一吸污管(321),最后经水泵(33)离开养殖区域。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装置,具体涉及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下,鱼类摄食产生的粪便、残饵以及鱼药等,进入池塘、水库、湖泊等大水体里面,会对水体的生态负荷产生极大的影响,导致水体富氧化、水质恶化等。随着国家对水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这种粗放的、污染太大的传统养殖模式必将被逐步取缔。

    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在池塘内采用的小面积高密度养殖、低密度生态、循环水体的养殖方式,近年来已逐步才国内推广开。对于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而言,需要时刻保持水体清洁无污染,及时将鱼群排泄物、剩余饲料等废物排出至关重要。现有的排污设备大多缺少防淤塞的结构,一旦堵塞处理起来耗时耗力,因此就需要发明一种防淤塞的流水鱼养殖水槽U型集污吸污系统。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淤塞的流水鱼养殖水槽U型集污吸污系统。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包括排污装置;所述排污装置包括集污槽、吸污管和水泵;所述吸污管分为第一吸污管、第二吸污管和第三吸污管;所述第一吸污管两端分别连接水泵和第二吸污管;所述第二吸污管连接第三吸污管;所述第三吸污管设置于集污槽底部;所述第三吸污管沿长度方向侧面开设有吸污孔;所述吸污孔内设有防淤装置;所述防淤装置包括转轴、旋片、涡轮和栅网;所述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栅网和涡轮;所述栅网位于吸污孔进口处;所述涡轮位于第三吸污管内;所述旋片安装在转轴上;所述旋片位于栅网和涡轮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污管和第三吸污管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三吸污管呈叶脉状交错设置于第二吸污管长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三吸污管垂直于第二吸污管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污管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碎泥杆;所述碎泥杆包括中心轴和锯齿;若干排所述锯齿在中心轴的圆周方向上分布于中心轴外表面;所述锯齿沿中心轴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锯齿侧面与中心轴长度方向存在15-30°的偏转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污管底部两侧开设有流通槽;所述流通槽位于第一吸污管和第二吸污管接口的下方;所述流通槽长度方向与第二吸污管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吸污管外侧加装翅片;所述翅片的通道进口处高度大于出口处;所述翅片的通道与流通槽连通;所述翅片的进口部分为收缩结构。

    进一步地,还包括水槽;所述水槽在长度方向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水槽由多个水槽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水槽单元包括侧板和底板;所述侧板垂直安装在底板相对两侧;所述水槽单元按照侧板与底板的相交线延伸方向拼接;所述底板的两侧向上垂直弯折设置有第一弯折结构;所述侧板底部与第一弯折结构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水槽单元同侧的侧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底板之间对应设置有定位球和定位凹槽,所述定位球和定位凹槽为间隙配合,形成第一连接结构;相邻所述底板之间对应开设有方形凹槽;所述相邻底板之间通过方形凹槽内的螺栓进行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二连接结构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集污槽安装在水槽尾部;所述集污槽前后侧设有挡鱼网;所述集污槽后侧的挡鱼网外还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高度低于水槽。

    进一步地,还包括推水装置;所述推水装置包括增氧格、导流板、管路、隔板和风机;所述推水装置安装在水槽进口处;所述增氧格沿水槽进口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导流板安装于增氧格上方;所述导流板上端向水槽出口方向倾斜;所述风机通过管路连接增氧格;所述隔板安装于增氧格下方,隔板包覆住推水装置的底部;所述导流板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转轴,通过转轴可调整导流板与增氧格平面之间的夹角。

    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的工作方法:当水泵工作时,第一吸污管、第二吸污管和第三吸污管产生吸力,集污槽底部的水体携带脏污一起通过吸污孔进入第三吸污管;在流经吸污孔时,水流中的脏污被栅网打散,而第三吸污管内的水流会带动涡轮转动,涡轮通过转轴带动旋片转动,继而打散后续进入吸污孔的水流中脏污;随后第三吸污管中的水流流动至第二吸污管内,水流中结团的脏污在流动过程中被碎泥杆继续打散,同时偏转设置的锯齿会使碎泥杆绕中心轴转动,防止淤泥等粘附在锯齿上引起淤堵;水流继续流动至第一吸污管和第二吸污管的接口处时,会受到流通槽内另一股水流的冲击,随后两股水流共同进入第一吸污管,最后经水泵离开养殖区域。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包括排污装置;所述排污装置包括集污槽、吸污管和水泵;所述吸污管分为第一吸污管、第二吸污管和第三吸污管;所述第三吸污管沿长度方向侧面开设有吸污孔;所述吸污孔内设有防淤装置,可以利用第三吸污管内的水流推动涡轮转动,进而带动旋片旋转,将水流中的大块脏污打散;第二吸污管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碎泥杆,碎泥杆利用锯齿的偏转来利用水流推动碎泥杆绕转轴旋转,在打散结团脏污的同时防止锯齿表面过多粘附造成淤塞;第一吸污管和第二吸污管接口的正下方设置有流通槽和翅片,流通槽可以引起一股新的水流持续冲击接口处防止此处淤积,翅片的设计则可防止流通槽附近沉积的脏污漏出;通过上述设置,本方案可有效预防排污装置各部位的淤塞,保证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持续高效地运行。

    附图说明

    附图1为集污吸污系统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防淤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碎泥杆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流通槽和翅片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5为水槽单元连接示意图;

    附图6为第二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推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附图1所示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包括水槽1、推水装置2和排污装置3;所述排污装置3包括集污槽31、吸污管32和水泵33;所述吸污管32分为第一吸污管321、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所述第一吸污管321两端分别连接水泵33和第二吸污管322;所述第二吸污管322连接第三吸污管323;所述第三吸污管323设置于集污槽31底部;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在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三吸污管323呈叶脉状交错设置于第二吸污管322长度方向两侧;所述第三吸污管323垂直于第二吸污管322设置;所述集污槽31安装在水槽1尾部;所述集污槽31前后侧设有挡鱼网311,防止鱼群误入排污装置工作区域;所述集污槽31后侧的挡鱼网311外还设有挡板312;所述挡板312的高度低于水槽1,这样既可以阻挡来自水槽1的水流直接流进外塘,使水流中的脏污沉淀在集污槽31,又可以使上层水流从挡板312上端通过,保持水流循环通畅。

    如附图2所示,所述第三吸污管323沿长度方向侧面开设有吸污孔3231,吸污孔3231开在侧面可以充分利用管道内的吸力,覆盖较大的集污槽31底面;所述吸污孔3231内设有防淤装置325;所述防淤装置325包括转轴3251、旋片3252、涡轮3253和栅网3254;所述转轴3251两端分别连接栅网3254和涡轮3253;所述栅网3254位于吸污孔3231进口处;所述涡轮3253位于第三吸污管323内;所述旋片3252安装在转轴3251上;所述旋片3252位于栅网3254和涡轮3253之间;栅网3254的设置可以预先对大团脏污进行分散,防止其一下子进入吸污孔3231而造成阻塞;旋片3252则是通过涡轮3253利用了第三吸污管323内水流的动能来实现自身转动,并不需要额外提供动力。

    如附图3所示,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碎泥杆324;所述碎泥杆324包括中心轴3241和锯齿3242;若干排所述锯齿3242在中心轴3241的圆周方向上分布于中心轴3241外表面;所述锯齿3242沿中心轴长度方向均匀分布;所述锯齿3242侧面与中心轴3241长度方向存在15-30°的偏转角度;锯齿3242可以有效防止管道中脏污的结团,保证流通顺畅;碎泥杆324通过锯齿3242的偏转来利用水流推动自身绕转轴旋转,在打散结团脏污的同时防止锯齿3242表面过多粘附造成淤塞;锯齿3242本身15-30°的偏转角度既保证了可以借助水流动能维持碎泥杆324旋转,又避免了过大角度偏转造成的管内阻力上升、工作效率下降的问题。

    如附图4所示,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底部两侧开设有流通槽3221;所述流通槽3221位于第一吸污管321和第二吸污管322接口的下方;所述流通槽3221长度方向与第二吸污管322相同;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外侧加装翅片3222;所述翅片3222的通道与流通槽3221连通;所述翅片3222的通道进口处高度大于出口处,避免管内脏污漏出;所述翅片3222的进口部分为收缩结构,避免再次吸入过多脏污造成管内堵塞加重。

    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所述水槽1在长度方向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水槽1由多个水槽单元拼接而成;所述水槽单元包括侧板11和底板12;所述侧板11垂直安装在底板12相对两侧;所述水槽单元按照侧板11与底板12的相交线延伸方向拼接;所述底板12的两侧向上垂直弯折设置有第一弯折结构121;所述侧板11底部与第一弯折结构121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水槽单元同侧的侧板1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相邻所述底板12之间对应设置有定位球122和定位凹槽123,所述定位球122和定位凹槽123为间隙配合,形成第一连接结构124,可以防止水槽单元之间横向偏移;相邻所述底板12之间对应开设有方形凹槽125;所述相邻底板12之间通过方形凹槽125内的螺栓进行连接,形成第二连接结构126,可保证水槽单元在长度方向上结合紧密;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4和第二连接结构126交错设置,可以有效提高水槽1底部的牢固度。

    如附图7所示,所述推水装置2包括增氧格21、导流板22、管路23、隔板24和风机25;所述推水装置2安装在水槽1进口处;所述增氧格21沿水槽1进口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所述导流板22安装于增氧格21上方;所述导流板22上端向水槽1出口方向倾斜;所述风机25通过管路23连接增氧格21;所述隔板24安装于增氧格21下方,隔板24包覆住推水装置2的底部,这样既可以阻挡推水装置2底部的污泥进入水槽1,又不会挡住增氧格11上方水平方向的水流路径;所述导流板22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转轴,通过转轴可调整导流板22与增氧格21平面之间的夹角;增氧格21的曝气管中产生的气泡上浮带动周围水流,水流经导流板12反射后向水槽2出口方向流动,导流板根据池塘中初始水流速度调整导流板12的倾斜角度,使反射水流的方向保持恒定。

    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的工作方法:当水泵33工作时,第一吸污管321、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产生吸力,集污槽31底部的水体携带脏污一起通过吸污孔3231进入第三吸污管323;在流经吸污孔3231时,水流中的脏污被栅网3254打散,而第三吸污管323内的水流会带动涡轮3253转动,涡轮3253通过转轴3251带动旋片3252转动,继而打散后续进入吸污孔3231的水流中脏污;随后第三吸污管323中的水流流动至第二吸污管322内,水流中结团的脏污在流动过程中被碎泥杆324继续打散,同时偏转设置的锯齿3242会使碎泥杆324绕中心轴转动,防止淤泥等粘附在锯齿3242上引起淤堵;水流继续流动至第一吸污管321和第二吸污管322的接口处时,会受到流通槽3221内另一股水流的冲击,随后两股水流共同进入第一吸污管321,最后经水泵33离开养殖区域。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流水 养殖 水槽 排管式集污吸污 系统 及其 工作 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59524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