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711191332.2 (22)申请日 2017.11.24 (71)申请人 无锡流水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时代上 河苑 (72)发明人 徐航涛 曹明波 徐秋潮 庞现伟 (74)专利代理机构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 所(普通合伙) 32316 代理人 朱亮淞 (51)Int.Cl. A01K 63/04(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及其工作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
2、管式 集污吸污系统, 包括水槽、 推水装置和排污装置; 所述排污装置包括集污槽、 吸污管和水泵; 所述 吸污管分为第一吸污管、 第二吸污管和第三吸污 管; 所述第一吸污管两端分别连接水泵和第二吸 污管; 所述第二吸污管连接第三吸污管; 所述第 三吸污管设置于集污槽底部; 所述第二吸污管和 第三吸污管在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第三吸污管呈 叶脉状交错设置于第二吸污管长度方向两侧; 所 述第三吸污管垂直于第二吸污管设置; 所述集污 槽安装在水槽尾部; 所述集污槽前后侧设有挡鱼 网。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4页 附图4页 CN 107836407 A 2018.03.27 CN 107836407 A 。
3、1.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其特征在于: 包括排污装置(3); 所述排 污装置(3)包括集污槽(31)、 吸污管(32)和水泵(33); 所述吸污管(32)分为第一吸污管 (321)、 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 所述第一吸污管(321)两端分别连接水泵 (33)和第二吸污管(322); 所述第二吸污管(322)连接第三吸污管(323); 所述第三吸污管 (323)设置于集污槽(31)底部; 所述第三吸污管(323)沿长度方向侧面开设有吸污孔 (3231); 所述吸污孔(3231)内设有防淤装置(325); 所述防淤装置(325)包括转轴(3251)、 旋 片。
4、(3252)、 涡轮(3253)和栅网(3254); 所述转轴(3251)两端分别连接栅网(3254)和涡轮 (3253); 所述栅网(3254)位于吸污孔(3231)进口处; 所述涡轮(3253)位于第三吸污管(323) 内; 所述旋片(3252)安装在转轴(3251)上; 所述旋片(3252)位于栅网(3254)和涡轮(3253) 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在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第三吸污管(323)呈叶脉状交 错设置于第二吸污管(322)长度方向两侧; 所述第三吸污管(323)垂直于。
5、第二吸污管(322) 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二吸污管(322)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碎泥杆(324); 所述碎泥杆(324)包括中心轴(3241) 和锯齿(3242); 若干排所述锯齿(3242)在中心轴(3241)的圆周方向上分布于中心轴(3241) 外表面; 所述锯齿(3242)沿中心轴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锯齿(3242)侧面与中心轴 (3241)长度方向存在1530 的偏转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二吸污管(322)底部两侧开设有流通槽(3221);。
6、 所述流通槽(3221)位于第一吸污管(321) 和第二吸污管(322)接口的下方; 所述流通槽(3221)长度方向与第二吸污管(322)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第二吸污管(322)外侧加装翅片(3222); 所述翅片(3222)的通道进口处高度大于出口处; 所 述翅片(3222)的通道与流通槽(3221)连通; 所述翅片(3222)的进口部分为收缩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 括水槽(1); 所述水槽(1)在长度方向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口; 所述水槽(1)由多个水槽单。
7、元拼 接而成; 所述水槽单元包括侧板(11)和底板(12); 所述侧板(11)垂直安装在底板(12)相对 两侧; 所述水槽单元按照侧板(11)与底板(12)的相交线延伸方向拼接; 所述底板(12)的两 侧向上垂直弯折设置有第一弯折结构(121); 所述侧板(11)底部与第一弯折结构(121)通过 螺栓连接; 相邻所述水槽单元同侧的侧板(1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相邻所述底板(12)之间 对应设置有定位球(122)和定位凹槽(123), 所述定位球(122)和定位凹槽(123)为间隙配 合, 形成第一连接结构(124); 相邻所述底板(12)之间对应开设有方形凹槽(125); 所述相邻 底板(1。
8、2)之间通过方形凹槽(125)内的螺栓进行连接, 形成第二连接结构(126); 所述第一 连接结构(124)和第二连接结构(126)交错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其特征在于: 所述 集污槽(31)安装在水槽(1)尾部; 所述集污槽(31)前后侧设有挡鱼网(311); 所述集污槽 (31)后侧的挡鱼网(311)外设有挡板(312); 所述挡板(312)的高度低于水槽(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其特征在于: 还包 权 利 要 求 书 1/2 页 2 CN 107836407 A 2 括推水装置(2); 所述。
9、推水装置(2)包括增氧格(21)、 导流板(22)、 管路(23)、 隔板(24)和风 机(25); 所述推水装置(2)安装在水槽(1)进口处; 所述增氧格(21)沿水槽(1)进口的宽度方 向水平设置; 所述导流板(22)安装于增氧格(21)上方; 所述导流板(22)上端向水槽(1)出口 方向倾斜; 所述风机(25)通过管路(23)连接增氧格(21); 所述隔板(24)安装于增氧格(21) 下方, 隔板(24)包覆住推水装置(2)的底部; 所述导流板(22)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转轴, 通过 转轴可调整导流板(22)与增氧格(21)平面之间的夹角。 9.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的工作方法。
10、: 当水泵(33)工作时, 第一吸 污管(321)、 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产生吸力, 集污槽(31)底部的水体携带脏 污一起通过吸污孔(3231)进入第三吸污管(323); 在流经吸污孔(3231)时, 水流中的脏污被 栅网(3254)打散, 而第三吸污管(323)内的水流会带动涡轮(3253)转动, 涡轮(3253)通过转 轴(3251)带动旋片(3252)转动, 继而打散后续进入吸污孔(3231)的水流中脏污; 随后第三 吸污管(323)中的水流流动至第二吸污管(322)内, 水流中结团的脏污在流动过程中被碎泥 杆(324)继续打散, 同时偏转设置的锯齿(3242)会。
11、使碎泥杆(324)绕中心轴转动, 防止淤泥 等粘附在锯齿(3242)上引起淤堵; 水流继续流动至第一吸污管(321)和第二吸污管(322)的 接口处时, 会受到流通槽(3221)内另一股水流的冲击, 随后两股水流共同进入第一吸污管 (321), 最后经水泵(33)离开养殖区域。 权 利 要 求 书 2/2 页 3 CN 107836407 A 3 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及其工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产养殖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 统。 背景技术 0002 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下, 鱼类摄食产生的粪便、 残饵以及鱼药等, 进入池塘、 水库、。
12、 湖 泊等大水体里面, 会对水体的生态负荷产生极大的影响, 导致水体富氧化、 水质恶化等。 随 着国家对水资源环境保护的重视, 这种粗放的、 污染太大的传统养殖模式必将被逐步取缔。 0003 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是一种在池塘内采用的小面积高密度养殖、 低密度生态、 循环水体的养殖方式, 近年来已逐步才国内推广开。 对于内循环流水鱼养殖而言, 需要时刻 保持水体清洁无污染, 及时将鱼群排泄物、 剩余饲料等废物排出至关重要。 现有的排污设备 大多缺少防淤塞的结构, 一旦堵塞处理起来耗时耗力, 因此就需要发明一种防淤塞的流水 鱼养殖水槽U型集污吸污系统。 发明内容 0004 发明目的: 为了克服现有。
13、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淤塞的流水鱼养 殖水槽U型集污吸污系统。 0005 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包括排污装置; 所述排污装置包括集污槽、 吸污管和水泵; 所述吸污管分为第一吸污管、 第 二吸污管和第三吸污管; 所述第一吸污管两端分别连接水泵和第二吸污管; 所述第二吸污 管连接第三吸污管; 所述第三吸污管设置于集污槽底部; 所述第三吸污管沿长度方向侧面 开设有吸污孔; 所述吸污孔内设有防淤装置; 所述防淤装置包括转轴、 旋片、 涡轮和栅网; 所 述转轴两端分别连接栅网和涡轮; 所述栅网位于吸污孔进口处; 所述涡轮位于第三吸污管。
14、 内; 所述旋片安装在转轴上; 所述旋片位于栅网和涡轮之间。 0006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吸污管和第三吸污管在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第三吸污管呈叶 脉状交错设置于第二吸污管长度方向两侧; 所述第三吸污管垂直于第二吸污管设置。 0007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吸污管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碎泥杆; 所述碎泥杆包括中心轴 和锯齿; 若干排所述锯齿在中心轴的圆周方向上分布于中心轴外表面; 所述锯齿沿中心轴 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锯齿侧面与中心轴长度方向存在1530 的偏转角度。 0008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吸污管底部两侧开设有流通槽; 所述流通槽位于第一吸污管 和第二吸污管接口的下方; 所述流通槽长度方。
15、向与第二吸污管相同。 0009 进一步地, 所述第二吸污管外侧加装翅片; 所述翅片的通道进口处高度大于出口 处; 所述翅片的通道与流通槽连通; 所述翅片的进口部分为收缩结构。 0010 进一步地, 还包括水槽; 所述水槽在长度方向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口; 所述水槽由多 个水槽单元拼接而成; 所述水槽单元包括侧板和底板; 所述侧板垂直安装在底板相对两侧; 所述水槽单元按照侧板与底板的相交线延伸方向拼接; 所述底板的两侧向上垂直弯折设置 说 明 书 1/4 页 4 CN 107836407 A 4 有第一弯折结构; 所述侧板底部与第一弯折结构通过螺栓连接; 相邻所述水槽单元同侧的 侧板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16、; 相邻所述底板之间对应设置有定位球和定位凹槽, 所述定位球和 定位凹槽为间隙配合, 形成第一连接结构; 相邻所述底板之间对应开设有方形凹槽; 所述相 邻底板之间通过方形凹槽内的螺栓进行连接, 形成第二连接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和第 二连接结构交错设置。 0011 进一步地, 所述集污槽安装在水槽尾部; 所述集污槽前后侧设有挡鱼网; 所述集污 槽后侧的挡鱼网外还设有挡板; 所述挡板的高度低于水槽。 0012 进一步地, 还包括推水装置; 所述推水装置包括增氧格、 导流板、 管路、 隔板和风 机; 所述推水装置安装在水槽进口处; 所述增氧格沿水槽进口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 所述导 流板安装于增氧。
17、格上方; 所述导流板上端向水槽出口方向倾斜; 所述风机通过管路连接增 氧格; 所述隔板安装于增氧格下方, 隔板包覆住推水装置的底部; 所述导流板两侧中心位置 设有转轴, 通过转轴可调整导流板与增氧格平面之间的夹角。 0013 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的工作方法: 当水泵工作时, 第一吸污 管、 第二吸污管和第三吸污管产生吸力, 集污槽底部的水体携带脏污一起通过吸污孔进入 第三吸污管; 在流经吸污孔时, 水流中的脏污被栅网打散, 而第三吸污管内的水流会带动涡 轮转动, 涡轮通过转轴带动旋片转动, 继而打散后续进入吸污孔的水流中脏污; 随后第三吸 污管中的水流流动至第二吸污管内, 水流。
18、中结团的脏污在流动过程中被碎泥杆继续打散, 同时偏转设置的锯齿会使碎泥杆绕中心轴转动, 防止淤泥等粘附在锯齿上引起淤堵; 水流 继续流动至第一吸污管和第二吸污管的接口处时, 会受到流通槽内另一股水流的冲击, 随 后两股水流共同进入第一吸污管, 最后经水泵离开养殖区域。 0014 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包括排污装置; 所 述排污装置包括集污槽、 吸污管和水泵; 所述吸污管分为第一吸污管、 第二吸污管和第三吸 污管; 所述第三吸污管沿长度方向侧面开设有吸污孔; 所述吸污孔内设有防淤装置, 可以利 用第三吸污管内的水流推动涡轮转动, 进而带动旋片旋转, 将水流中。
19、的大块脏污打散; 第二 吸污管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碎泥杆, 碎泥杆利用锯齿的偏转来利用水流推动碎泥杆绕转轴 旋转, 在打散结团脏污的同时防止锯齿表面过多粘附造成淤塞; 第一吸污管和第二吸污管 接口的正下方设置有流通槽和翅片, 流通槽可以引起一股新的水流持续冲击接口处防止此 处淤积, 翅片的设计则可防止流通槽附近沉积的脏污漏出; 通过上述设置, 本方案可有效预 防排污装置各部位的淤塞, 保证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持续高效地运行。 附图说明 0015 附图1为集污吸污系统结构示意图; 0016 附图2为防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7 附图3为碎泥杆结构示意图; 0018 附图4为流通槽和翅片的位置示意图。
20、; 0019 附图5为水槽单元连接示意图; 0020 附图6为第二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1 附图7为推水装置结构示意图。 说 明 书 2/4 页 5 CN 107836407 A 5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0023 如附图1所示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 包括水槽1、 推水装置2和 排污装置3; 所述排污装置3包括集污槽31、 吸污管32和水泵33; 所述吸污管32分为第一吸污 管321、 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 所述第一吸污管321两端分别连接水泵33和第二 吸污管322; 所述第二吸污管322连接第三吸污管323; 所述。
21、第三吸污管323设置于集污槽31 底部; 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在同一水平面内; 所述第三吸污管323呈叶脉状 交错设置于第二吸污管322长度方向两侧; 所述第三吸污管323垂直于第二吸污管322设置; 所述集污槽31安装在水槽1尾部; 所述集污槽31前后侧设有挡鱼网311, 防止鱼群误入排污 装置工作区域; 所述集污槽31后侧的挡鱼网311外还设有挡板312; 所述挡板312的高度低于 水槽1, 这样既可以阻挡来自水槽1的水流直接流进外塘, 使水流中的脏污沉淀在集污槽31, 又可以使上层水流从挡板312上端通过, 保持水流循环通畅。 0024 如附图2所示, 所述第三吸污管3。
22、23沿长度方向侧面开设有吸污孔3231, 吸污孔 3231开在侧面可以充分利用管道内的吸力, 覆盖较大的集污槽31底面; 所述吸污孔3231内 设有防淤装置325; 所述防淤装置325包括转轴3251、 旋片3252、 涡轮3253和栅网3254; 所述 转轴3251两端分别连接栅网3254和涡轮3253; 所述栅网3254位于吸污孔3231进口处; 所述 涡轮3253位于第三吸污管323内; 所述旋片3252安装在转轴3251上; 所述旋片3252位于栅网 3254和涡轮3253之间; 栅网3254的设置可以预先对大团脏污进行分散, 防止其一下子进入 吸污孔3231而造成阻塞; 旋片3252。
23、则是通过涡轮3253利用了第三吸污管323内水流的动能 来实现自身转动, 并不需要额外提供动力。 0025 如附图3所示, 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内沿长度方向设置有碎泥杆324; 所述碎泥杆 324包括中心轴3241和锯齿3242; 若干排所述锯齿3242在中心轴3241的圆周方向上分布于 中心轴3241外表面; 所述锯齿3242沿中心轴长度方向均匀分布; 所述锯齿3242侧面与中心 轴3241长度方向存在1530 的偏转角度; 锯齿3242可以有效防止管道中脏污的结团, 保证 流通顺畅; 碎泥杆324通过锯齿3242的偏转来利用水流推动自身绕转轴旋转, 在打散结团脏 污的同时防止锯齿3242表。
24、面过多粘附造成淤塞; 锯齿3242本身1530 的偏转角度既保证 了可以借助水流动能维持碎泥杆324旋转, 又避免了过大角度偏转造成的管内阻力上升、 工 作效率下降的问题。 0026 如附图4所示, 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底部两侧开设有流通槽3221; 所述流通槽3221 位于第一吸污管321和第二吸污管322接口的下方; 所述流通槽3221长度方向与第二吸污管 322相同; 所述第二吸污管322外侧加装翅片3222; 所述翅片3222的通道与流通槽3221连通; 所述翅片3222的通道进口处高度大于出口处, 避免管内脏污漏出; 所述翅片3222的进口部 分为收缩结构, 避免再次吸入过多脏污造成。
25、管内堵塞加重。 0027 如附图5和附图6所示, 所述水槽1在长度方向两端设有进口和出口; 所述水槽1由 多个水槽单元拼接而成; 所述水槽单元包括侧板11和底板12; 所述侧板11垂直安装在底板 12相对两侧; 所述水槽单元按照侧板11与底板12的相交线延伸方向拼接; 所述底板12的两 侧向上垂直弯折设置有第一弯折结构121; 所述侧板11底部与第一弯折结构121通过螺栓连 接; 相邻所述水槽单元同侧的侧板11之间通过螺栓连接; 相邻所述底板12之间对应设置有 说 明 书 3/4 页 6 CN 107836407 A 6 定位球122和定位凹槽123, 所述定位球122和定位凹槽123为间隙配。
26、合, 形成第一连接结构 124, 可以防止水槽单元之间横向偏移; 相邻所述底板12之间对应开设有方形凹槽125; 所述 相邻底板12之间通过方形凹槽125内的螺栓进行连接, 形成第二连接结构126, 可保证水槽 单元在长度方向上结合紧密; 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24和第二连接结构126交错设置, 可以有 效提高水槽1底部的牢固度。 0028 如附图7所示, 所述推水装置2包括增氧格21、 导流板22、 管路23、 隔板24和风机25; 所述推水装置2安装在水槽1进口处; 所述增氧格21沿水槽1进口的宽度方向水平设置; 所述 导流板22安装于增氧格21上方; 所述导流板22上端向水槽1出口方向倾斜;。
27、 所述风机25通过 管路23连接增氧格21; 所述隔板24安装于增氧格21下方, 隔板24包覆住推水装置2的底部, 这样既可以阻挡推水装置2底部的污泥进入水槽1, 又不会挡住增氧格11上方水平方向的水 流路径; 所述导流板22两侧中心位置设有转轴, 通过转轴可调整导流板22与增氧格21平面 之间的夹角; 增氧格21的曝气管中产生的气泡上浮带动周围水流, 水流经导流板12反射后 向水槽2出口方向流动, 导流板根据池塘中初始水流速度调整导流板12的倾斜角度, 使反射 水流的方向保持恒定。 0029 一种流水鱼养殖水槽排管式集污吸污系统的工作方法: 当水泵33工作时, 第一吸 污管321、 第二吸污。
28、管322和第三吸污管323产生吸力, 集污槽31底部的水体携带脏污一起通 过吸污孔3231进入第三吸污管323; 在流经吸污孔3231时, 水流中的脏污被栅网3254打散, 而第三吸污管323内的水流会带动涡轮3253转动, 涡轮3253通过转轴3251带动旋片3252转 动, 继而打散后续进入吸污孔3231的水流中脏污; 随后第三吸污管323中的水流流动至第二 吸污管322内, 水流中结团的脏污在流动过程中被碎泥杆324继续打散, 同时偏转设置的锯 齿3242会使碎泥杆324绕中心轴转动, 防止淤泥等粘附在锯齿3242上引起淤堵; 水流继续流 动至第一吸污管321和第二吸污管322的接口处时。
29、, 会受到流通槽3221内另一股水流的冲 击, 随后两股水流共同进入第一吸污管321, 最后经水泵33离开养殖区域。 0030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 应当指出: 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 员来说, 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 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 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 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说 明 书 4/4 页 7 CN 107836407 A 7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4 页 8 CN 107836407 A 8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4 页 9 CN 107836407 A 9 图5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3/4 页 10 CN 107836407 A 10 图7 说 明 书 附 图 4/4 页 11 CN 107836407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