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6

婴幼儿座椅结构及其操作方法.pdf

  • 上传人:柴****2
  • 文档编号:7594044
  • 上传时间:2019-10-19
  • 格式:PDF
  • 页数:16
  • 大小:670.06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177692.6

    申请日:

    20090930

    公开号:

    CN101862094B

    公开日:

    2012070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D13/10

    主分类号:

    A47D13/10

    申请人:

    宝钜儿童用品香港股份有限公司

    发明人:

    张大亮

    地址:

    中国香港九龙观塘成业街15-17号成运工业大厦2楼9室

    优先权:

    61/169,727

    专利代理机构: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刘佳斐;蔡胜利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一种婴幼儿座椅结构,包括:一支撑架体;一座椅组件;及至少一座椅调整机构,其具有一内侧及相对于该内侧的一外侧,其中该座椅调整机构包括一架体侧耦合件、一座椅侧耦合件、一卡合件及一致动件,其中该架体侧耦合件与该支撑架体相固定,该座椅侧耦合件与该座椅组件相固定且与该架体侧耦合件枢接,该座椅侧耦合件以及该架体侧耦合件各具有至少一齿槽组,该致动件的一第一端枢接于该架体侧耦合件,该致动件的一第二端则形成一按钮,其中该按钮设置于该座椅调整机构的该外侧上,该卡合件可介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之间位移,藉由按压该按钮可推动该致动件,且经该致动件促使该卡合件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其中当该卡合件在该第一位置时将与该座椅侧耦合件的齿槽组以及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同时相卡合,当该卡合件在该第二位置时为解除该卡合件与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的互相卡合状态。此外,本发明另提供该婴幼儿座椅结构的操作方法。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婴幼儿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支撑架体;一座椅组件;至少一座椅调整机构,其具有一内侧及相对于该内侧的一外侧,其中该座椅调整机构包括一架体侧耦合件、一座椅侧耦合件、一卡合件及一致动件,其中该架体侧耦合件与该支撑架体连接,该座椅侧耦合件与该座椅组件连接且与该架体侧耦合件枢接,该座椅侧耦合件以及该架体侧耦合件各具有至少一齿槽组,该致动件活动设置于该架体侧耦合件上并突出于该座椅调整机构的该外侧上;及至少一枢转机构,该支撑架体包含至少一脚架以及至少一摆臂,该摆臂的一端透过该枢转机构组接于该脚架上,而该摆臂的另一端在该座椅调整机构的该内侧上连接于该架体侧耦合件;其中,藉由操作该致动件,使该卡合件由相对于该架体侧耦合件的一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其中当该卡合件在该第一位置时,该卡合件与该座椅侧耦合件的齿槽组以及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相卡合;当该卡合件在该第二位置时,该卡合件与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分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致动件的一第一端枢接于该架体侧耦合件,该致动件的一第二端形成一按钮,该按钮突出于该座椅调整机构的该外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调整机构更包括一弹簧件,该弹簧件连接于该座椅侧耦合件与该卡合件之间,该弹簧件施加使该卡合件由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的一偏压。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座椅组件设有一略呈椭圆形的座管组,该座管组与该座椅侧耦合件相固定。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齿槽组的齿槽中的至少一齿槽的宽度大于其他齿槽,该卡合件具有数个凸齿,该些凸齿中的至少一凸齿的宽度大于其他凸齿。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婴幼儿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各该齿槽组分别包括一第一齿槽及一第二齿槽,该第一齿槽及该第二齿槽相对设置并形成至少一缺口,当该卡合件转动并导致宽度大于其他凸齿的该至少一凸齿位于该缺口内的位置时,该座椅组件实质上平行于该支撑架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幼儿座椅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架体侧耦合件的一侧设有至少一挡墙,该卡合件设有一凸肋,当该卡合件在该第一位置时,该凸肋位于于该挡墙内侧。 8.一种婴幼儿座椅结构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婴幼儿座椅结构包括一支撑架体、一座椅组件、至少一座椅调整机构、及至少一枢转机构,该座椅调整机构包括一架体侧耦合件、一座椅侧耦合件、一卡合件及一致动件,其中该架体侧耦合件与该支撑架体连接,该座椅侧耦合件与该座椅组件连接且与该架体侧耦合件枢接,该座椅侧耦合件以及该架体侧耦合件各具有至少一齿槽组,该致动件活动设置于该架体侧耦合件上且突出于该座椅调整机构的一外侧上,该支撑架体包含至少一脚架以及至少一摆臂,该摆臂的一端透过该枢转机构组接于该脚架上,而该摆臂的另一端在该座椅调整机构的该内侧上连接于该架体侧耦合件,该操作方法包括:藉由使该卡合件位于一第一位置,同时卡合该卡合件与该座椅侧耦合件的齿槽组,及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推动该致动件,使该卡合件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解除该卡合件与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的卡合状态;以及旋转该座椅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座椅调整机构更包括一弹簧件,该弹簧件连接于该座椅侧耦合件与该卡合件之间,该操作方法更包括:藉由该弹簧件偏压该卡合件,将该卡合件由该第二位置移动至该第一位置;同时卡合该卡合件与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及该座椅侧耦合件的齿槽组。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旋转该座椅组件,并同时卡合该卡合件与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及该座椅侧耦合件的齿槽组之后,更包括:放开该致动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婴幼儿座椅结构及其操作方法,特别是关于一种可调 整座椅角度的婴幼儿座椅结构及其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规律的摆动能对婴幼儿产生相当大的抚慰作用,所以婴幼儿在睡 眠前或哭闹时,可藉由规律的摆动来稳定婴幼儿情绪。因此,市面上便陆 续出现婴儿秋千、婴儿摇椅、摇篮等座椅商品皆可提供类似的功能,以供 父母选择使用。

    就婴儿秋千来说,目前大多使用的结构包括一支撑架、一座椅、及将 座椅组接至支撑架的摆臂。但在目前的婴儿秋千上,较少见到可以调整座 椅的结构。

    鉴于此,目前的需求为一种能操作方便且安全的座椅角度调整机构, 以保障婴幼儿的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婴幼儿座椅结构及其操作方法,藉由提 供一种操作方便的角度调整机构,使得该角度调整机构较不容易损耗而可 与座椅牢固地卡合,达到保障婴幼儿安全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该婴幼儿座椅结构的特征在于,包括:一支 撑架体;一座椅组件;及至少一座椅调整机构,其具有一内侧及相对于该 内侧的一外侧,其中该座椅调整机构包括一架体侧耦合件、一座椅侧耦合 件、一卡合件及一致动件,其中该架体侧耦合件与该支撑架体相固定。该 座椅侧耦合件与该座椅组件相固定且与该架体侧耦合件枢接,该座椅侧耦 合件以及该架体侧耦合件各具有至少一齿槽组,该致动件的一第一端枢接 于该架体侧耦合件,该致动件的一第二端则形成一按钮,其中该按钮设置 于该座椅调整机构的该外侧上。该卡合件可介于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 之间位移,藉由按压该按钮可推动该致动件,且经该致动件促使该卡合件 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其中当该卡合件在该第一位置时将与该 座椅侧耦合件的齿槽组以及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同时相卡合。当该卡 合件在该第二位置时为解除该卡合件与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的互相卡 合状态。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亦提供一种婴幼儿座椅结构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 于,该操作方法包括:使该卡合件位于一第一位置,以将该卡合件同时与 该座椅侧耦合件的齿槽组以及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相卡合;藉由按压 该按钮推动该致动件,藉以促使该卡合件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 藉此解除该卡合件与该架体侧耦合件的齿槽组的互相卡合状态;以及施力 于该座椅组件而使其旋转,来改变该座椅组件相对于该支撑架体的倾斜角 度。

    藉由前述的婴幼儿座椅结构及其操作方法,由于卡合件的凸齿不需挤 压齿槽组的内壁,以致于卡合件的凸齿不容易磨损而可与齿槽组牢固地卡 合,而使得婴幼儿坐在座椅组件上时能更加地安全,故能改善习知的缺点。

    附图说明

    图1为绘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婴幼儿座椅结构的立体组合 图。

    图2为绘示图1的座椅调整机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绘示本发明的架体侧耦合件及卡合件的示意图。

    图4为绘示该座椅调整机构的锁定状态的示意图。

    图5为绘示图4的座椅调整机构的俯视图。

    图6为绘示该座椅调整机构的释锁状态的示意图。

    图7为绘示调整座椅组件倾斜角度后的座椅调整机构的俯视图。

    图8为绘示座椅组件的收合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所提供的婴幼儿座椅结构,为一种具备多段位角度调整且不容 易损耗的机构设计,所以对婴幼儿的安全具有更高的保障。此外,可以配 合架体收合调整座椅角度以减少包装材积。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婴幼儿的座椅结构100的一实施例的示 意图。依据此实施例,该座椅结构100例如为婴幼儿秋千,其包括一支撑 架体1、一座椅组件3、及一对座椅调整机构5。该支撑架体1的前、后两 侧各设有一略呈U形的脚架11,该座椅组件3设有略呈椭圆形的座管组31, 其设置于该二脚架11之间。该支撑架体1更于该二脚架11之间设有二摆 臂13,该二摆臂13的顶端经由二个枢转机构7与该二脚架11组接,该二 摆臂13的底端则藉由该对座椅调整机构5与座椅组件3组接,其中各该摆 臂13的底端为固定于该座椅调整机构5的内侧5A。为控制该座椅组件3的 转动,各座椅调整机构5具有一锁定状态与一释锁状态,且可透过该座椅 调整机构5在其外侧5B所设置的一按钮593(参照图2)切换锁定状态及释 锁状态。而藉由该二枢转机构7,该二摆臂13可带动该座椅组件3摆动。

    参照图2至图4所示,各座椅调整机构5包括一座椅侧耦合件51、一 弹簧件53、一卡合件55、一架体侧耦合件57、及该致动件59。其中该座 椅侧耦合件51包含一盖体511以及一凸台513,该凸台513连接于该盖体 511的一外侧。该盖体511的一内侧面环设有一第一齿槽组515,该第一齿 槽组515的齿槽中有至少一齿槽515A的宽度大于其他齿槽515B。该盖体 511的内侧中央区则设有一突柱517,而该突柱517开设有一轴孔519。该 座管组31穿设且固定于该座椅侧耦合件51的凸台513。

    该架体侧耦合件57包含有一第一壳体571A以及一第二壳体571B,该 第一壳体571A及该第二壳体571B各开设有一第一穿孔573A及一第二穿孔 573B,该第一壳体571A的一端部574与该摆臂13连接,该第一壳体571A 与该第二壳体571B相卡合,以构成该架体侧耦合件57。该座椅侧耦合件 51的凸台513的宽度略小于与该第一穿孔573A的内径,故当该座椅侧耦合 件51组接于该架体侧耦合件57内时,该凸台513为穿设于该第一穿孔573A 并可于该第一穿孔573A中作旋动。此外,由于该盖体511的外径大于该第 一穿孔573A的内径,所以使得该座椅侧耦合件51不会因为旋动而由第一 穿孔573A脱离该架体侧耦合件57。

    该弹簧件53的一端抵接于该盖体511的设有轴孔519的内侧面上,而 另一端连接于该卡合件55的一第一侧表面551上,其中该轴孔519位于该 弹簧件53的内侧。

    如图3所示,该第二壳体571B的一内侧面上突设有一枢轴575,该枢 轴575穿设于该致动件59、该卡合件55、及该弹簧件53,且该座椅侧耦合 件51透过该轴孔519与该枢轴575的接合而与该架体侧耦合件57相枢接, 使得座椅侧耦合件51及该座管组31可相对于该架体侧耦合件57作旋转, 而该卡合件55可沿该枢轴575的方向位移。此外,该第二壳体571B的内 侧更设有两相对的第二齿槽组577以及两相对弧状的挡墙579,该二挡墙 579介于该二第二齿槽组577之间,而该枢轴575位于该二挡墙579之间。 该第二齿槽组577的两末端与另一该第二齿槽组577的两末端之间设有二 缺口572,每一第二齿槽组577的齿槽中有一个齿槽577A的宽度大于其他 齿槽577B。依据此实施例,该些第二齿槽组577以及挡墙579可相对于该 枢轴575对称地设置。此外,该第二壳体571B的内侧面亦设有一卡合槽578, 藉以组接该致动件59。

    继续参照图3,该卡合件55例如为圆形状,其中开设有一开孔553, 藉以接受该枢轴575穿设过于其中。该卡合件55的外缘具有数个第一凸齿 555以及至少一第二凸齿557,其中该第二凸齿557的宽度大于各该第一凸 齿555的宽度,所以第二凸齿577仅能卡合于第二齿槽组577的较宽的齿 槽577A或伸入该二缺口572中。

    继续参照图2及图3,该致动件59的一第一端设有一接合端592,其 可卡合于该第二壳体571B的该卡合槽578。该致动件59在该接合端592的 相对侧端还设有该按钮593,该按钮593穿设于该第二穿孔573B,并暴露 于座椅调整机构5的外侧5B。此外,该致动件59在其接合端592与按钮 593之间开设有一孔洞595,该孔洞595接受该枢轴575穿设于其中,使得 该致动件59顺着该枢轴575的轴向方向作移动,而该致动件59在移动时 将不易偏离枢轴575的轴心。藉由该接合端592的连接点,当使用者对该 按钮593施力时,将带动该致动件59的摆动,使位于其内侧的一接触面591 推顶该卡合件55的一第二侧表面559。其中,该第二侧表面559朝向该第 二壳体571B的内侧突设有二凸肋5591,该二凸肋5591可分别抵靠于该二 挡墙579上达到限位功能。

    接着,请参照图4至图7说明该座椅调整机构5的操作方式。其中, 图4及图5为绘示该座椅调整机构5的锁定状态的示意图,图6及图7则 绘示该座椅调整机构5的释锁状态的示意图。如图4及图5所示,当该卡 合件55相对于架体侧耦合件57位于一第一位置,该卡合件55与该座椅侧 耦合件51的第一齿槽组515以及该架体侧耦合件57的第二齿槽组577相 卡合。其中第二齿槽组577的较宽的齿槽577A中卡合有一个第一凸齿555 及二个第二凸齿557(参照图5)。此时该座椅组件3的座管组31及该座椅 侧耦合件51无法相对于该架体侧耦合件57旋转,此时座椅调整机构5位 于锁定状态。

    如图6及图7所示,若使用者按压该按钮593(如箭头P所示的施力方 向),可使得该致动件59推动该卡合件55由该第一位置移动至一第二位置, 进而压缩该弹簧件53。而当该卡合件55在该第二位置时,则解除该卡合件 55与该架体侧耦合件57的第二齿槽组577的卡合状态。此时座椅调整机构 5由先前的锁定状态转换为释锁状态,使用者便可藉由对该座椅组件3的座 管组31的施力,来调整该座管组31相对于该支撑架体1的倾斜角度。

    当使用者调整完座椅组件3相对于支撑架体1的倾斜角度后,释放该 按钮593,此时该弹簧件53的弹力作用将促使该卡合件55由该第二位置复 位至该第一位置。该卡合件55再次卡合该第二齿轮组577使座椅调整机构 5位于锁定状态,且因为卡合件55随着座椅侧耦合件51作旋动,所以凸齿 与齿槽的卡合位置亦有所变化。其中第二齿轮组577的较宽的齿槽577A中 的第二凸齿557作顺时针移动,其移动距离大约一个第一凸齿555的宽度, 如图7所示。

    如图8所示,该座椅组件3还可调整至完全直立的状态,而减小整架 构的包装材积。操作方式即是转动该座椅组件3及座椅侧耦合件51,使得 该卡合件55卡合于第二齿轮组577时,该些第二凸齿557位于如图3的该 二缺口572处。

    由此可知,在调整座椅组件3角度的过程中,该些第一凸齿555及该 些第二凸齿557完全没有去挤压第一齿槽组515的内壁及第二齿槽组577 的内壁,所以该些第一凸齿555及该些第二凸齿557比较不容易磨损。该 卡合件55在长期使用下仍可与第一齿槽组515的内壁及第二齿槽组577牢 固地卡合,所以婴幼儿坐在座椅组件3上能更加安全。

    此外,因该按钮593设置于该座椅调整机构5的外侧5B,使得其操作 十分便利。虽然上述的实施例为应用于秋千,相同的设计方式亦适用于其 它的婴幼儿座椅商品,诸如婴儿摇椅、摇篮、传统座椅等等。

    以上叙述了依据本发明的多个不同实施例,其中各项特征可以单一或 不同结合方式实施。因此,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揭露为阐明本发明原则的具 体实施例,应不拘限本发明所揭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先前叙述及其附 图仅为本发明示范之用,并不受其限制。其他元件的变化或组合皆有可能, 且不悖于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

    主要符号名称列表

    座椅结构100

    支撑架体1          脚架11

    摆臂13

    座椅组件3          座管组31

    座椅调整机构5      内侧5A

    外侧5B

    座椅侧耦合件51     盖体511

    凸台513            第一齿槽组515

    齿槽515A、515B     突柱517

    轴孔519

    弹簧件53

    卡合件55           第一侧表面551

    开孔553            第一凸齿555

    第二凸齿557        第二侧表面559

    凸肋5591

    架体侧耦合件57     第一壳体571A

    第二壳体571B

    缺口572            第一穿孔573A

    第二穿孔573B       端部574

    枢轴575            第二齿槽组577

    齿槽577A、577B     卡合槽578

    挡墙579

    致动件59           接触面591

    接合端592          按钮593

    孔洞595

    枢转机构7

    关 键  词:
    婴幼儿 座椅 结构 及其 操作方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婴幼儿座椅结构及其操作方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594044.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