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重力控压节能电饭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重力控压节能电饭煲.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224999 B (45)授权公告日 2013.05.29 CN 102224999 B *CN102224999B* (21)申请号 201110111861.3 (22)申请日 2011.04.20 A47J 27/00(2006.01) A47J 36/00(2006.01) (73)专利权人 陈碧峰 地址 570000 海南省海口市龙昆南路 99 号 海南师范大学 18 栋 703 室 (72)发明人 陈碧峰 (74)专利代理机构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代理人 莫臻 CN 202044092 U,2011.11.23, 权利要求 1. C。
2、N 200960039 Y,2007.10.17, 全文 . CN 2623130 Y,2004.07.07, 全文 . CN 2761090 Y,2006.03.01, 全文 . (54) 发明名称 自重力控压节能电饭煲 (57)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重力控压节能电饭煲, 包括煲体 (1)、 加热盘 (13)、 内胆 (2) 以及加热控 制电路, 内胆上端外侧边有开槽, 在煲体上端有凸 面与之配合 ; 内盖 (7) 由圆形刚性板和弹性软胶 (3) 组成, 在内盖的中部设置排气阀 (9), 排气阀 的阀体与内盖之间设置密封圈 (10), 排气阀上端 与设置在上盖(6)的提升拉杆(8)活动连。
3、接, 上盖 (6)与内胆(2)之间设有锁紧机构 ; 在上盖上设置 U 型控制杆 (4) 及支架 (5) ; 在煲体上设有与煮饭 开关串联的限位开关 (14)。本发明采用电饭煲自 重力来控制内胆工作压力, 突破传统电压力饭锅 的间歇加热, 不断泄压, 存在安全隐患瓶颈, 达到 节能、 安全的效果, 结构简单, 安全性能好, 制作加 工成本低。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李琴 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 附图 1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224999 B CN 。
4、102224999 B *CN102224999B* 1/1 页 2 1. 一种自重力控压节能电饭煲, 包括中空的煲体 (1)、 设置在煲体底部的加热盘 (13)、 放置于煲体内的内胆 (2) 以及加热控制电路 ; 设有内盖 (7) 和上盖 (6), 在内盖的中部设置 由具有 T 型排气通道的阀体和在阀体排气通道内的阀片 (12) 组成的排气阀 (9), 排气阀的 阀体与内盖之间设置密封圈(10), 排气阀上端与设置在上盖(6)的提升拉杆(8)活动连接, 在上盖与内盖之间于上盖上向着中心均匀分布设置U型控制杆(4)及支架(5), 支架的一端 固定在上盖上, 支架的另一端与 U 型控制杆之间通过。
5、转动轴活动连接, 在煲体上设有与煮 饭开关串联的限位开关 (14),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内盖 (7) 由圆形刚性板和设置于刚性板边 缘的弹性软胶(3)组成, 弹性软胶(3)与上盖的内腔边沿的凸边紧贴在一起 ; 内胆上端外侧 边有开槽, 在煲体上端有凸面与之配合 ; 排气阀下端穿过内盖 (7) 中心孔后用螺母 (11) 定 位 ; 上盖 (6) 与内胆 (2) 之间设有锁紧机构 ; U 型控制杆的一端抵住内盖, 另一端抵住煲体 上端面。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224999 B 2 1/3 页 3 自重力控压节能电饭煲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电产品, 具体地涉及一种自重力。
6、控压节能电饭煲。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电饭锅按其锅内压力分普通电饭锅和电压力饭锅。普通电饭煲结构简单, 加 工成本低, 煲煮饭时, 水完全沸腾后, 还要继续加热, 浪费能源, 而且煮稀饭时, 还溢出汤水。 电压力饭锅采用高压高温煮饭, 米饭松软, 口感好, 无溢出, 比普通电饭煲节能, 其工作压力 控制主要是采用内胆内部压力达到某值后内胆发生位移断开加热电源, 但其位移很小, 容 易造成开关未动作, 而且在断电后, 锅内的压力还会继续上升, 质量好的电压力锅冲量最多 35KPA, 而有些产品可达 70 80KPA, 使锅内压力大大超过额定工作压力, 因此只能通过安 全阀及上盖密封圈不断泄压。
7、来控制工作压力, 从而进行间歇加热、 不断泄压的循环, 导致热 能利用率低, 与以前煤气压力锅没有多大的区别, 虽然采用多道安全措施, 同样存在安全隐 患, 况且在使用过程中, 若用户没有按照说明书要求操作或操作不规范, 就可能发生电压力 锅 “炸” 开现象, 国内媒体曾经报导过此事故。 0003 申请人于 2006 年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 ( 专利号 ZL200620156982.4), 是采用电饭 煲自重力通过 U 型控制杆作用于内盖上来控制内胆工作压力, 当内胆压力大于电饭煲自重 ( 微压 ) 时内盖就能把电饭煲提高 ( 除底盘、 支撑杆外 ), 断开加热电源。其提升距离较大, 有效确保限。
8、位开关正常工作, 此时内胆处于完全密封状态, 热能利用率很好。 该实用新型采 用电饭煲自重力 ( 微压 ) 来控制内胆工作压力的节能电饭煲, 突破传统电压力饭锅的间歇 加热, 不断泄压, 存在安全隐患瓶颈, 达到节能、 安全的效果, 但该专利还存在电压力饭锅断 电以后, 锅内的压力还会继续上升通病, 制备工艺及结构存在复杂。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重力控压节能电饭煲, 采用电 饭煲自重力(微压)来控制内胆工作压力, 突破传统电压力饭锅的间歇加热、 不断泄压的模 式, 达到节能、 安全的效果, 具有结构简单、 工作压力低、 安全性能好、 能耗低等特点。 。
9、0005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 0006 一种自重力控压节能电饭煲, 包括中空的煲体、 设置在煲体底部的加热盘、 放置于 煲体内的内胆以及加热控制电路, 其特征是内胆上端外侧边有开槽, 在煲体上端有凸面与 之配合, 使内胆放入煲体后不能随意转动 ; 设有内盖和上盖, 内盖可以盖在内胆上, 内盖由 圆形刚性板和设置于刚性板边缘的弹性软胶组成, 在内盖的中部设置由具有 T 型排气通道 的阀体和在阀体排气通道内的阀片组成的排气阀, 排气阀中间大, 两端小, 下端穿过内盖中 心孔后用螺母定位, 该排气阀也同时具有安全阀的功能, 排气阀的阀体与内盖之间设置密 封圈, 利用排气阀自身重量压迫密封圈使。
10、排气阀与内盖之间呈密封状态, 排气阀上端与设 置在上盖的提升拉杆活动连接, 即内盖和上盖之间通过排气阀及提升拉杆活动连接, 内盖 的弹性软胶与上盖的内腔边沿的凸边紧贴在一起, 上盖与内胆之间设有锁紧机构, 当上盖 说 明 书 CN 102224999 B 3 2/3 页 4 与内胆旋转锁紧时上盖的凸边将内盖的弹性软胶压在内胆边上, 起着密封作用, 使内盖与 内胆组成一个密封体, 此时上盖与内胆构成一个整体 ; 在上盖与内盖之间于上盖上向着中 心均匀分布设置U型控制杆及支架, 支架的一端固定在上盖上, 支架的另一端与U型控制杆 之间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 可以使 U 型控制杆绕着转动轴转动, 当上。
11、盖与内胆旋转锁紧后 U 型控制杆的一端能抵住内盖, 另一端抵住煲体上端面 ; 在煲体上设有与煮饭开关串联的限 位开关, 该限位开关可以在内胆上移时将加热电源断开, 在内胆回位时接通加热电源。 0007 煮饭时, 将上盖与内胆旋转锁紧, 接通加热电源, 内胆温度升高, 压力升高, 热空气 把排气阀的阀片向上推, 热空气顺着阀片与阀体之间的间隙排出 ; 内胆内的水完全沸腾时, 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当水蒸气通过阀片与阀体的间隙无法完全排出, 阀片继续向上推, 最 后, 阀片把阀体出口封住, 随着胆内压力升高, 整个内盖所受向上的力也升高, 内盖向上提 升顶起 U 型控制杆的一端, 而 U 型控制杆。
12、的另一端则抵住煲体上端面, 此时由上盖、 内盖、 内胆 ( 含内胆食物 ) 所构成的整体的重量 ( 力 ) 通过 U 型控制杆作用于内盖上。由于转动 轴位于 U 型控制杆的中心, 故当内盖所受向上的力大于该整体的重量时, 内盖往上推移, 把 上盖往上提高, 故内胆也同时提高 ( 内胆提高距离小于内盖提高距离 ), 限位开关将加热电 源断开, 此时内胆与加热盘之间产生间隙, 加热盘的余热只通过辐射传递给内胆, 避免了断 电以后, 内胆的压力还会继续超压上升的现象, 内胆进入保压状态。由于内胆此时处于完 全密封状态, 故加热盘余热使电饭煲胆内温度长时间保持 100以上。若内胆压力下降到 小于由上盖。
13、、 内盖、 内胆 ( 含内胆食物 ) 所构成的整体的重量 ( 力 ) 时, 该整体的重量通过 U 型控制杆把内盖往下压, 上盖及内胆往下降, 恢复原来位置, 限位开关将加热电源接通, 电 饭煲加热, 这个循环过程具有间歇通电功能。当达到设定的烹饪时间后电饭煲进入保温状 态。 如果限位开关失控, 当内胆的气压过高即排气阀所受的力超过自重量时, 排气阀稍微向 上提升, 使排气阀与内盖之间处于不密封状态而进行放气减压, 起到安全保护作用。 0008 本发明采用电饭煲自重力 ( 微压 ) 来控制内胆工作压力, 突破传统电压力饭锅的 间歇加热, 不断泄压, 存在安全隐患瓶颈, 达到节能、 安全的效果。 。
14、其结构简单, 工作压力低, 安全性能好, 具有间歇通电功能, 能大大节省能耗, 并且还保留普通电饭煲的煮饭按钮及低 温保温结构, 制作加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09 图 1 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剖视图。 0010 图中 : 1、 煲体 ; 2、 内胆 ; 3、 弹性软胶 ; 4、 U 型控制杆 ; 5、 支架 ; 6、 上盖 ; 7、 内盖 ; 8、 提 升拉杆 ; 9、 排气阀 ; 10、 密封圈 ; 11、 螺母 ; 12、 阀片 ; 13、 加热盘 ; 14、 限位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11 在图中所示的结构中, 本发明包括中空的煲体 1、 设置在煲体底部的加热盘 13、 放 置于煲。
15、体内的内胆 2 以及加热控制电路, 内胆上端外侧边有开槽, 在煲体上端有凸面与之 配合, 使内胆放入煲体后不能随意转动 ; 内盖 7 由圆形刚性板和设置于刚性板边缘的弹性 软胶 3 组成, 在内盖的中部设置由具有 T 型排气通道的阀体和在阀体排气通道内的阀片 12 组成的排气阀9, 排气阀中间大, 两端小, 下端穿过内盖7中心孔后用螺母11定位, 该排气阀 也同时具有安全阀的功能, 排气阀的阀体与内盖之间设置密封圈 10, 利用排气阀 9 自身重 说 明 书 CN 102224999 B 4 3/3 页 5 量压迫密封圈10使排气阀与内盖之间呈密封状态, 排气阀上端与设置在上盖6的提升拉杆 8。
16、 活动连接, 内盖的弹性软胶 3 与上盖的内腔边沿的凸边紧贴在一起, 上盖 6 与内胆 2 之间 设有锁紧机构, 当上盖与内胆旋转锁紧时上盖的凸边将内盖的弹性软胶压在内胆边上, 起 着密封作用, 使内盖与内胆组成一个密封体, 此时上盖与内胆构成一个整体 ; 在上盖与内盖 之间于上盖上向着中心均匀分布设置 U 型控制杆 4 及支架 5, 支架的一端固定在上盖上, 支 架的另一端与U型控制杆之间通过转动轴活动连接, 可以使U型控制杆绕着转动轴转动, 当 上盖与内胆旋转锁紧后 U 型控制杆的一端能抵住内盖, 另一端抵住煲体上端面, 内胆内的 热空气把排气阀的阀片向上推, 热空气顺着阀片与阀体之间的间。
17、隙排出, 当内胆内的水完 全沸腾时, 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 水蒸气通过阀片与阀体的间隙无法完全排出, 阀片继续向 上推, 最后, 阀片把阀体出口封住, 随着胆内压力升高, 整个内盖所受向上的力也升高, 内盖 向上提升顶起 U 型控制杆的一端, 而 U 型控制杆的另一端则抵住煲体上端面, 此时由上盖、 内盖、 内胆 ( 含内胆食物 ) 所构成的整体的重量 ( 力 ) 通过 U 型控制杆作用于内盖上, 由于 转动轴位于 U 型控制杆的中心, 故当内盖所受向上的力大于该整体的重量时, 内盖往上推 移, 把上盖往上提高, 故内胆也同时提高 ( 内胆提高距离小于内盖提高距离 ), 此时内胆与 加热盘之间产生间隙 ; 在煲体上设有与煮饭开关串联的限位开关 14, 该限位开关可以在内 胆上移时将加热电源断开, 在内胆回位时接通加热电源。 说 明 书 CN 102224999 B 5 1/1 页 6 图 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2224999 B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