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带钥匙锁的带扣,详细地讲是涉及促进带钥匙锁的带扣 的薄型化和改良带钥匙锁的带扣的操作性。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一种在中央打开型的带扣上设有钥匙锁结构的带扣。在这 种带扣中,在插座上设有用于解除该插座与插塞之间的卡合状态的按压解除 片,作为偏心凸轮发挥功能的转动体以转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该按压解除片 上。此外,上锁罩以覆盖按压解除片和转动体且滑动自如的方式安装在插座 上。因而,该带扣由插塞、插座、转动体、上锁罩、以及用于使转动体转动 的钥匙这5个部件构成(例如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带扣中,上锁罩根据转动体的转动量相应地滑动, 被定位在能够与按压解除片一同被按压的位置或者与按压解除片一同不能 被按压的位置。而且,采用该带扣,在使插塞和插座卡合了的状态下,在将 钥匙穿过上锁罩的钥匙孔插入到转动体中并用钥匙使转动体转动时,转动体 作为偏心凸轮发挥功能,由此,上锁罩覆盖着按压解除片地滑动到不能进行 按压的位置。因此,按压解除片也因被上锁罩覆盖而无法按压,因此,无法 解除插座和插塞之间的卡合,带扣成为钥匙锁状态。
相反,在使插入到转动体中的钥匙进一步转动、或者向与前述相反的方 向转动而返回时,上锁罩滑动到能够被按压的位置,从而能够解除带扣的钥 匙锁。之后,通过对上锁罩连同按压解除片一起进行按压,从而能够解除插 塞和插座之间的卡合,能够将插塞从插座中拔出。
此外,作为带锁的带扣,公知有一种用锁止转臂(locking tumbler)来 替代前述的转动体和上锁罩这两者的功能的带扣。因而,该带扣由插塞、插 座、转臂、以及用于使转臂转动的钥匙这4个部件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在专利文献2的带扣中,通过按压设于插塞的、插塞与插座之间的卡合 部,从而解除插塞与插座之间的卡合。而且,在插塞和插座卡合了的状态下, 在使用钥匙而使转臂转动、从而使设于转臂的锁止臂位于插塞的卡合部和插 座的内壁面之间时,插塞的卡合部被锁止臂妨碍而不能按压,无法解除插塞 和插座之间的卡合,带扣成为钥匙锁状态。
另一方面,通过使钥匙进一步转动或朝向相反方向返回,锁止臂移动到 与插塞的卡合部错开的位置,卡合部成为能够进行按压操作的状态而能够解 除钥匙锁,从而能够通过按压插塞的卡合部来解除插塞和插座之间的卡合并 拔出插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7-4616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4930324号说明书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带扣中,由于构成部件较多,因此,带 扣整体的薄型化受限。此外,由于专利文献2的转臂是以锁芯方式单元化了 的部件,因此,部件的大小也较大,与专利文献1的带扣相比,虽然部件数 量较少,但存在带扣整体大型化的问题。
此外,采用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带扣,为了锁止带扣,在将插塞插入 插座并与插座卡合之后,需要使用钥匙进行钥匙操作。在反过来将插塞从插 座中拔出的情况下,必须在用钥匙暂时解除钥匙锁之后进行插塞和插座之间 的卡合解除操作。这样,若包含钥匙锁时的钥匙操作和解除钥匙锁时的钥匙 操作,则存在插入/拔出插塞和插座事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能够实现薄型化、且能够使操作性良好的带钥 匙锁的带扣。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带钥匙锁的带扣的特征在于,该带钥匙锁的带扣由插塞、插座 和钥匙构成,其中,插塞和插座以插入/拔出自如的方式设置,钥匙相对于 所述插塞和所述插座二者独立,在所述插塞和所述插座中的任一者上设有能 弹性变形的弹性卡合片,在所述插塞和所述插座中的另一者上设有用于与所 述弹性卡合片卡合的卡合部,在所述钥匙上设有能插入到设于所述插座的钥 匙孔中的钥匙侧按压部,在所述弹性卡合片上设有仅被所述钥匙侧按压部按 压的卡合片侧按压部,利用由于所述卡合片侧按压部受到按压而使所述弹性 卡合片产生弹性变形,来解除所述弹性卡合片和所述卡合部之间的卡合。
采用本发明,由于带扣的构成部件是插塞、插座、以及钥匙这3个部件, 因此,能够省去以往那样的转动体、上锁罩、或者转臂这样的部件,能够促 进薄型化。
此外,插塞和插座利用按压卡合片和卡合部之间的卡合而成为卡合状 态,但只能使用钥匙来解除该卡合状态,无法利用除钥匙之外的外部操作等 来解除卡合状态。即,将插塞插入到插座而进行的卡合操作直接成为钥匙锁 操作,能够省去钥匙锁时的钥匙操作。此外,由于利用钥匙进行的锁止解除 直接成为解除卡合的操作,因此,不必在锁止解除之后再次进行用于解除卡 合的操作。由此,能够显著提高带扣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带钥匙锁的带扣的特征在于,所述钥匙是具备能插入到所述钥 匙孔中的插入部的转动式钥匙,所述插入部包括设有转动中心的轴部和自所 述轴部的外周朝向径向的两侧突出的所述钥匙侧按压部,所述卡合片侧按压 部设有随着所述钥匙的转动而供所述钥匙侧按压部爬上的按压面,在所述钥 匙侧按压部设有在爬上所述按压面时与所述卡合片侧按压部的端缘相接触 的倾斜面。
采用本发明,不仅是将钥匙插入到钥匙孔,还要使钥匙转动才能够开始 解除锁止和解除卡合,因此,即使想要将除钥匙之外的物品插入到钥匙孔来 解除锁止和解除卡合也难以解除,能够使安全性良好。
并且,在利用钥匙操作进行解除时,虽然是使钥匙转动以将钥匙侧按压 部爬上卡合片侧按压部的按压面,但由于钥匙侧按压部设有倾斜面,且该倾 斜面与卡合片侧按压部的端缘相接触,因此,能够顺利地将钥匙侧按压部随 着钥匙的转动而爬上按压面,能够提高钥匙的操作性。
本发明的带钥匙锁的带扣的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面以随着所述钥匙的转 动而与所述钥匙侧按压部接触的方式,从所述弹性卡合片的顶端侧朝向基端 侧倾斜。
采用本发明,在将弹性卡合片设于插塞侧的情况下,通过使卡合片侧按 压部的按压面倾斜,从而钥匙侧按压部随着钥匙的转动不仅是按压按压面按 压而使弹性卡合片变形,也将按压面朝向插塞的拔出方向按压,因此,在插 塞的锁止解除和卡合解除的基础上,还能够将插塞相对于插座推出预定量, 能够使之后的插塞拔出操作容易。
本发明的带钥匙锁的带扣的特征在于,所述钥匙的所述转动中心相对于 所述插塞和所述插座二者的宽度方向中心线偏向该宽度方向的一侧,所述钥 匙侧按压部的所述倾斜面在相对于所述钥匙的转动中心偏向所述宽度方向 的另一侧的位置与所述卡合片侧按压部接触。
钥匙侧按压部相对于作为转动中心的轴部沿径向突出,以与旋转中心错 开的方式设置。因此,在插塞和插座二者的宽度方向的中心与钥匙的转动中 心一致时,钥匙侧按压部和弹性卡合片的接触位置相对于宽度方向的中心偏 离,有可能无法使弹性卡合片均匀地弹性变形。
因此,在本发明中,使钥匙的转动中心与宽度方向的中心错开,使钥匙 侧按压部在靠近宽度方向的中心的位置与弹性卡合片接触,由此,能够防止 弹性卡合片的偏斜变形,能够更可靠地解除弹性卡合片和卡合部之间的卡 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的带扣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表示构成带扣的插塞和插座卡合之前的状态的剖视图,是从图1中 的箭头II-II看到的向视图。
图3是表示处于插塞卡合于插座状态的带扣的局部剖切的俯视图。
图4是表示插塞卡合于插座状态的带扣的剖视图,是从图3中的箭头 IV-IV看到的向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由锁止解除时的钥匙操作引起的插塞运动的第1图。
图6是用于说明由锁止解除时的钥匙操作引起的插塞运动的第2图。
图7是表示钥匙操作结束、锁止被解除了的状态的带扣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
在图1、图2中,带扣1是具有锁止机构的中央打开型,由均为合成树脂 制的彼此自如地卡合/分离的插塞2和插座3、以及插入到插座3中的钥匙4这 3个部件形成。也就是说,带扣1虽然包含钥匙4,但没有使用以往那样的转 动体、上锁罩、或者转臂这样的部件,削减部件数量,能够谋求进一步的薄 型化。
插塞2包括具有平坦的正面21A和平坦的反面21B的把持部21。在把持部 21上设有贯通正面21A和反面21B这二者的开口部22A,在开口部22A内沿着 插塞2的宽度方向设有绕带杆22B。由该开口部22A和绕带杆22B形成带安装 部22。在把持部21的宽度方向两侧设有朝向用于进行插入/拔出操作的插座 3侧伸出的一对引导片23、23。此外,自把持部21延伸设有位于一对引导片 23、23之间的弹性卡合片24。引导片23和弹性卡合片24之间形成狭缝25。
在引导片23的反面23A上设有沿着引导片23的伸出方向(与相对于插座3 的插入/拔出方向相同)连续的槽部26。槽部26与设于插座3的突条部54(参 照图3)卡合,防止插塞2正反颠倒地插入到插座3。
另一方面,在弹性卡合片24的正面24A上设有俯视观察呈矩形的卡合凹 部27。卡合凹部27包括以随着朝向插入方向的顶端侧去而凹状部分的深度变 深的方式倾斜的倾斜面27A、和使倾斜面27A的端缘与正面24A连续的卡合部 27B。
此外,弹性卡合片24的顶端侧成为朝向反面24B侧稍稍弯曲的卡合片侧 按压部28。在卡合片侧按压部28上设有从其顶端边缘到基端侧以扇状凹入的 按压面28A。因而,对于弹性卡合片24的顶端侧的厚度,在按压面28A部分 的厚度较薄,后述的钥匙侧按压部45容易爬上。按压面28A顺着卡合片侧按 压部28的弯曲形状而倾斜,以随着钥匙4的转动与钥匙侧按压部45间的接触 阻力变大的方式从弹性卡合片24的顶端侧朝向基端侧倾斜。
插座3构成为空心部件,包括在正反方向上空开间隔地设置的正面壁31 和反面壁32、以及用于包覆该正面壁31和反面壁32二者外周的侧壁33。在插 座3中的供插塞2插入/拔出这一侧设有用于进行该插入/拔出的开口34。在 插座3的与开口34的相反侧设有矩形的缺口状开口35A,在缺口状开口35A内 沿着插座3的宽度方向设有绕带杆35B。由该缺口状开口35A和绕带杆35B形 成插座3侧的带安装部35。
在正面壁31上设有贯通正面31A和反面31B这二者的钥匙孔36。钥匙孔 36的形状可以根据钥匙4的形状相应地适当确定,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钥匙 孔36包括圆孔部36A和设于其径向两侧的方孔部36B。在此,在带扣1中,除 了进行钥匙操作之外无法解除插塞2和插座3之间的卡合。因此,在插座3的 正面壁31上,除了钥匙孔36之外没有开口,没有设置能够从外部对处于卡合 状态的插座3的弹性卡合片24进行按压的开口等。
并且,在正面壁31的反面31B设有朝向下方突出的作为卡合部的卡合凸 部37。卡合凸部37设为能够容纳在插塞2的卡合凹部27内的外形形状,其包 括以与卡合凹部27的倾斜面27A相同的倾斜方向倾斜的倾斜面37A、和插座3 侧的用于使倾斜面37A的端缘与反面31B这二者连续的卡合部37B。
钥匙4包括环状的抓取部41、与抓取部41设为一体且能插入到插座3的钥 匙孔36中的插入部42、以及与该抓取部41设为一体且在将插入部42插入到钥 匙孔36中时抵接于正面壁31的抵接部43。钥匙4的插入部42包括:圆柱状的 轴部44,其能插入到钥匙孔36的圆孔部36A中;以及一对钥匙侧按压部45, 它们自轴部44的外周朝向径向两侧突出,且能插入到方孔部36B中。插入到 钥匙孔36中的钥匙4能够以轴部44的轴心线为转动中心O1(参照图4)顺时针 转动。但是,钥匙4的形状并不限定于此,只要能够通过转动钥匙4而对插塞 2的按压面28A进行按压即可,能够采用任意的形状。
在各个钥匙侧按压部45上设有在周向上朝向相同方向倾斜的倾斜面45A (同时参照图4)。具体地讲,倾斜面45A以随着朝向插入方向的前端而使钥 匙侧按压部45的顶端变细的朝向倾斜,钥匙侧按压部45整体在俯视观察时为 以转动中心O1(参照图5、图6)为对象中心的对称的形状。通过该倾斜,倾 斜面45A以在按压面28A侧与卡合片侧按压部28的端缘成锐角的方式与该卡 合片侧按压部28的端缘接触。
根据图3、图4详细说明在插座3中插入有插塞2的状态。
在插座3中,在正面壁31和反面壁32之间设有与插塞2的插入/拔出方向 平行的2条引导肋51。引导肋51在插塞2插入时进入到狭缝25内。引导肋51和 在宽度方向上与该引导肋51相对的侧壁33之间的空间成为供插塞2的引导片 23进入的引导片容纳部52。而且,一对引导肋51之间的空间成为供弹性卡合 片24进入的卡合片容纳部53。
在引导片容纳部52内,在反面壁32的内表面32A上设有沿着插入/拔出 方向连续的突条部54,像前述那样,突条部54和插塞2的设置在引导片23上 的槽部26卡合。此外,在卡合片容纳部53中,由插塞2的卡合凹部27容纳插 座3的卡合凸部37,卡合凹部27的卡合部27B与卡合凸部37的37B相互卡合。
在此,在插塞2和插座3处于卡合状态时,两者之间在插入/拔出方向上 产生微小的间隙(松动)。在插塞2插进最深而无松动的情况下,插塞2的弹 性卡合片24的顶端与相对的卡合片容纳部53内的抵接部53A抵接(图3的状 态)。相对于此,在插塞2位于拔出最大侧而无松动的情况下,卡合部27B、 37B相互卡合,维持插塞2不自插座3拔出(图4的状态)。
在插座3的内部,在钥匙孔36周围的、与钥匙孔36各自的方孔部36B相对 应的位置设有抵接部55。抵接部55位于与所插入的钥匙4的倾斜面45A相反 侧,在误将钥匙4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的情况下,该抵接部55与钥匙侧按压部 45抵接而阻止钥匙4转动。
此时,抵接部55的靠近插塞2的弹性卡合片24侧的反面侧(弹性卡合片 24侧)成为供弹性卡合片24抵接的抵接部53A的一部分。因此,抵接部53A、 55因供插塞2、钥匙4抵接而要求更大的强度。因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 将弹性卡合片24顶端的外形形状设为设有倾斜边缘24C的左右非对称的不规 则形状,将抵接部53A、55之间的厚度设为与该不规则形状相对应的足够的 大小,从而确保抵接部53A、55之间的强度。
随着钥匙4向顺时针方向转动,钥匙孔36的方孔部36B与钥匙侧按压部45 所经过的转动轨迹上的经过空间连通。插塞2的设于卡合片侧按压部28的按 压面28A位于其中一个经过空间内,钥匙4一开始转动,一个钥匙侧按压部45 的倾斜面45A与卡合片侧按压部28的顶端缘接触,之后搭在按压面28A上而 按压弹性卡合片24使其变形。另一个空间的内壁的一部分成为供钥匙4的另 一个钥匙侧按压部45抵接的抵接部56,将钥匙4的转动角度限定为90°。
在钥匙孔36中,钥匙孔36的中心位置O2成为与钥匙4的转动中心O1相对 应的同轴,中心位置O2以插塞2和插座3共同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1为基准 而偏向图3中的右侧。利用该结构,在与卡合侧按压部28接触的钥匙侧按压 部45相对于各中心O1、O2而言设在图3中的左侧的本实施方式中,在使钥匙 4转动时,能够在接近中心线C1的位置使钥匙侧按压部45和卡合片侧按压部 28开始接触。因此,在利用钥匙侧按压部45按压弹性卡合片24时,自钥匙侧 按压部45传递来的按压力作用于弹性卡合片24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1附近, 能够防止弹性卡合片24在相对于中心线C1偏离较大的状态下被按压,能够可 靠地进行卡合状态的解除和插塞的推出动作。
但实际上,钥匙侧按压部45和弹性卡合片24之间的接触位置相对于中心 线C1一定程度地偏向图3中的左侧。因而,在钥匙4开始转动而由钥匙侧按压 部45来按压弹性卡合片24的本实施方式中,弹性卡合片24的变形状态有可能 产生偏斜。也就是说,可以认为,在隔着中心线C1与各中心O1、O2相反侧 处,弹性变形大一些。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插塞2的卡合凹部27和插座3的卡合凸部37以二 者宽度方向的中心C2相对于整体的中心线C1偏向左侧的方式设置,即使在 弹性卡合片24偏斜地弹性变形的情况下,也能够更可靠地解除卡合凹部287 和卡合突部37的卡合状态。
以下,根据图4~图7说明带扣1的动作。
首先,如图4所示,在向插座3中插入插塞2时,随着插入的进行,插塞2 的弹性卡合片24与插座3的卡合凸部37接触,弹性卡合片24在被向图中下方 按压的同时经过卡合凸部37。在设于弹性卡合片24的卡合凹部27的卡合部 27B经过卡合凸部37的卡合部37B的时刻,弹性卡合片24的弹性变形恢复, 卡合部27B、37B互相卡合。该状态是插塞2和插座3卡合了的状态。
在该卡合状态下,由于无法从外部利用手动操作等按压弹性卡合片24, 因此,无法解除插塞2和插座3之间的卡合,无法自插座3拔出插塞2。也就是 说,在插塞2和插座3成为卡合状态的时刻,插塞2被钥匙锁于插座3,不需要 在卡合之后进行使用钥匙4的钥匙锁操作。
接着,在解除锁止、解除卡合而将插塞2从插座3中拔出的情况下,如图 4所示,将钥匙4插入钥匙孔36中,如图5所示,顺时针转动钥匙4。于是,在 开始转动时,设于钥匙侧按压部45的倾斜面45A与卡合片侧按压部28的顶端 缘接触,搭在按压面28A上而将弹性卡合片24向下方按压。被按压的弹性卡 合片24弹性变形,在钥匙4的转动操作的初始阶段,卡合凹部27自卡合凸部 37脱离,彼此之间的卡合被解除。
进而,如图6所示,在钥匙4的转动操作进行至预定角度时,在到达该预 定角度为止的期间内,弹性卡合片24抵接于插座3的反面壁32,其弹性变形 被阻止(图7)。另一方面,随着钥匙4的转动,钥匙侧按压部45和插塞2的倾 斜的按压面28A仍然互相摩擦,因此,如图中空心箭头所示,按压面28A受 到朝向将插塞2推出的方向的按压力。
其结果,如图7所示,插塞2被推出到易于把持的预定位置。之后能够将 插塞2拔出。如上所述,通过插入钥匙4并使其转动,不仅能够解除插塞2和 插座3之间的锁止状态,还能够解除二者互相卡合的状态,并且能够进行将 插塞2推出预定量的动作。
采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能够获得以下的效果。
即,带扣1由插塞2、插座3、以及钥匙4这3个部件形成,因此,能够省 去以往那样的转动体、上锁罩、或者转臂这样的部件,能够促进薄型化。
在带扣1中,由于将插塞2插入到插座3而进行的卡合操作直接成为锁止 操作,因此,能够省去锁止时的钥匙操作。此外,由于使用钥匙4进行的锁 止解除直接成为卡合解除的操作,因此,不必在锁止解除之后再次进行用于 解除卡合的操作。由此,能够显著提高带扣1的操作性。
在带扣1中,由于不仅是将钥匙4插入到钥匙孔36,还是在使该钥匙4转 动才能够进行锁止解除和卡合解除,因此,即使将非专用钥匙的部件插入到 钥匙孔来进行解除也难以解除,能够使安全性良好。
并且,虽然在利用钥匙操作进行解除时需要使钥匙4的钥匙侧按压部45 爬上卡合片侧按压部28,但由于钥匙侧按压部45设有倾斜面45A,该倾斜面 45A与卡合片侧按压部28的端缘接触,因此,能够顺利地使钥匙侧按压部45 随着钥匙4的转动而爬上按压面28A,能够提高钥匙4的操作性。
在带扣1中,通过使卡合片侧按压部28的按压面28A倾斜,从而钥匙侧按 压部45随着钥匙4的转动不仅只按压按压面28A以使弹性卡合片24变形,也将 按压面28A朝向插塞2的拔出方向按压而使弹性卡合片24变形,因此,在插塞 2的锁止解除和卡合解除的基础上,还能够将插塞2相对于插座3推出预定量, 能够使之后的插塞2的拔出操作容易。
在带扣1中,由于钥匙4的转动中心O1与插塞2和插座3二者的宽度方向的 中心线C1错开,钥匙侧按压部45在靠近中心线C1的位置与弹性卡合片24接 触,因此,能够防止弹性卡合片24的偏斜的变形,能够更可靠地解除插塞2 侧的卡合凹部27和插座3侧的卡合凸部37之间的卡合。
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达到本发明目的的范围内 的变形例均包含在本发明中。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钥匙4是转动式的,但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 具备一对钥匙侧按压部45的插入式。在这种情况下,钥匙侧按压部45设有在 被插入的状态下朝向插塞2侧的倾斜面45A。作为插座3侧的结构,由一对方 孔部36B形成钥匙孔36,钥匙侧按压部45被插入在这些方孔部36B中。在插 塞2侧,弹性卡合片24被分割为左右两个的第1卡合片241和第2卡合片242, 卡合凹部27被分割为左右两个的第1凹部271和第2凹部272,按压面28A被分 割为第1按压面281A和第2按压面282A。但是,插座3的卡合凸部37、插塞2 的按压面28A以对应于与弹性卡合片24的整个宽度方向的方式设置。其他结 构与上述实施方式大致相同。
在这样的变形例中,通过插入钥匙4而以该钥匙4的倾斜面45A按压第1 卡合片241、第2卡合片242,解除第1凹部271、第2凹部272二者与卡合凸部 37之间的卡合状态,并且,在第1按压面281A、第2按压面282A二者和倾斜 的倾斜面45A之间的作用下,插塞2向拔出侧移动预定量。而且,在本变形例 中,通过具有第1卡合片241、第2卡合片242,只有同时按压第1卡合片241、 第2卡合片242这二者才能够解除卡合状态,而将笔等的前端插入来仅按压其 中一个卡合片无法解除卡合,因此安全性高。此外,由于方孔部36B的开口 面积能够减小到仅能够将钥匙侧按压部45插入的程度,因此,能够使上述的 笔的插入本身就很难。另外,也可以将弹性卡合片24分割为3个部分以上, 并设为若不对全部弹性卡合片同时进行按压则无法解除卡合,从而进一步提 高安全性。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弹性卡合片24被设在插塞侧,但如图9所示,也可 以将这样的弹性卡合片137设在插座3侧,并将与弹性卡合片137卡合的卡合 部127设在插塞2侧。在这种结构中,具有卡合部127的插塞2侧的卡合片124 并列设有一对(在图9中仅图示一个),钥匙被插入一对卡合片124之间。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其构成为,通过转动钥匙4能够解除插塞2和插座3 之间的钥匙锁、卡合,进而将插塞2推出预定量,但也可以构成为,通过设 定插塞2的按压面28A的倾斜角度而仅是解除锁止和解除卡合状态。例如,在 上述实施方式中,按压面28A是倾斜的,但也可以构成为,不设置这样的倾 斜或者变更倾斜的方向以不将插塞2推出,另外,在图8所示的变形例的结构 中,不设置钥匙侧按压部45的倾斜面45A和插塞2的按压面28A这样的倾斜以 不将插塞2推出。在这种结构中,从一开始就通过手动操作将解除钥匙锁和 解除卡合后的插塞2拔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钥匙4的转动角度被限定为90°,但钥匙4能够旋转 例如360°这样的结构也包含在本发明中。将转动角度限定为多少度可以本发 明的实施中任意决定。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适合用作在使用带和带扣来封闭用于容纳物品的包装用箱体的 开口盖或袋体的开口盖等的情况下使其开口盖不容易被打开的带扣。
附图标记说明
1、带扣;2、插塞;3、插座;4、钥匙;24、137、弹性卡合片;28、 卡合片侧按压部;36、钥匙孔;37、作为卡合部的卡合凸部;42、插入部; 44、轴部;45、钥匙侧按压部;45A、倾斜面;28A、按压面;127、卡合部; C1、中心线;O1、转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