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构和座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构和座椅.pdf(8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284167.4 (22)申请日 2017.03.22 (73)专利权人 吴耀全 地址 中国台湾嘉义县民雄乡大崎村内埔仔 一之一号 (72)发明人 吴耀全 (74)专利代理机构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 44329 代理人 杨晓松 (51)Int.Cl. A47C 7/40(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 结构和座椅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体型 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构, 背腰支撑结构包括可 适应人体背。
2、部曲线而弹性形变的条状弯曲条, 弯 曲条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从上而下间隔设有用 于支撑人体背部的支撑条。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 一种座椅, 座椅含有背腰支撑结构、 用于承托用 户后背腰部的腰部支撑板、 以及在座椅靠背框架 上部两侧均设有可避让人体手臂摆动的空档。 相 对于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的背腰支撑结构和座 椅, 能够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舒适性。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2页 CN 207285695 U 2018.05.01 CN 207285695 U 1.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背腰支撑结构包 括可适应人体背部曲线而弹性形变的条状弯曲条, 所。
3、述弯曲条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从上而 下间隔设有用于支撑人体背部的支撑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腰支撑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弯曲条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和 远离人体背部的侧面均间隔设置有凹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腰支撑结构, 其特征在于, 设置于所述弯曲条朝向人体背部侧 面的内凹槽和设置于远离人体背部侧面的外凹槽沿着所述弯曲条长度方向错开一定间距。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腰支撑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凹槽和所述外凹槽内部均填 充有相配的垫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腰支撑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凹槽和所述外凹槽为横截面 呈T型的T形凹槽, 所述T形凹槽的开口端朝向所述弯曲条的。
4、外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腰支撑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条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均 设有弧形凹槽面。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背腰支撑结构, 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条的弧形凹槽面覆盖有海 绵层。 8.一种座椅, 其特征在于, 含有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背腰支撑结构, 所述腰部支撑 结构的所述弯曲条顶部与座椅靠背框架上部铰接相连, 所述弯曲条的底部与所述座椅靠背 框架底部相连, 且所述弯曲条底部可上下调整固定高度。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座椅, 其特征在于, 座椅坐垫顶面靠近座椅靠背的端部枢转设有 可贴合人体背后腰部曲面的腰部支撑板, 所述腰部支撑板可枢转摆动并搭靠于所述座椅靠 背朝向人。
5、体背部的侧面, 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上部两侧均设有可避让人体手臂摆动的空档。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285695 U 2 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构和座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设计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 腰支撑结构和座椅。 背景技术 0002 市面上的座椅一般包括座椅支撑脚、 座椅坐垫以及座椅靠背, 用户通常坐于座椅 坐垫之上, 并将背部倚靠于座椅靠背进行休息,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座椅靠背通常为一整块 板体结构, 并且不能根据不同体型用户进行变形, 因此座椅靠背对于用户背部的承托效果 较差, 不太符合人体工程力学的。
6、设计理念, 也不能很好地为用户提供一个舒服休息体验。 0003 另外, 座椅靠背和座椅坐垫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镂空位置, 对于长时间坐于座椅 坐垫和倚靠座椅靠背进行休息的用户, 不仅会影响用户的使用舒适性, 同时对用户的身体 健康构成一定危害。 同时, 座椅靠背框架上部和下部通常为平齐, 因此用户将手臂向外舒展 时, 容易被座椅靠背的上部所干涉, 这样也会影响到用户使用座椅的舒适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构和 一种座椅, 旨在提高座椅使用的舒适性。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
7、 构, 所述背腰支撑结构包括可适应人体背部曲线而弹性形变的条状弯曲条, 所述弯曲条朝 向人体背部的侧面从上而下间隔设有用于支撑人体背部的支撑条。 0006 优选地, 所述弯曲条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和远离人体背部的侧面均间隔设置有凹 槽。 0007 优选地, 设置于所述弯曲条朝向人体背部侧面的内凹槽和设置于远离人体背部侧 面的外凹槽沿着所述弯曲条长度方向错开一定间距。 0008 优选地, 所述内凹槽和所述外凹槽内部均填充有相配的垫块。 0009 优选地, 所述内凹槽和所述外凹槽为横截面呈T型的T形凹槽, 所述T形凹槽的开口 端朝向所述弯曲条的外部。 0010 优选地, 所述支撑条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
8、均设有弧形凹槽面。 0011 优选地, 所述支撑条的弧形凹槽面覆盖有海绵层。 001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座椅, 含有所述背腰支撑结构, 所述腰部支撑结构的所述 弯曲条顶部与座椅靠背框架上部铰接相连, 所述弯曲条的底部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底部相 连, 且所述弯曲条底部可上下调整固定高度。 0013 优选地, 座椅坐垫顶面靠近座椅靠背的端部枢转设有可贴合人体背后腰部曲面的 腰部支撑板, 所述腰部支撑板可枢转摆动并搭靠于所述座椅靠背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 所 述座椅靠背框架上部两侧均设有可避让人体手臂摆动的空档。 0014 本实用新型的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构通过设置自动捕捉人体 说 明。
9、 书 1/4 页 3 CN 207285695 U 3 背部曲线而弹性形变且适合不同体形用户的条状弯曲条, 并且弯曲条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 从上而下间隔设置有用于支撑人体背部的支撑条。 通过弯曲条的弹性弯曲变形以及支撑条 共同作用对于人体背后起到良好的承托, 从而为用户休息提供舒适的支撑结构。 0015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 在支撑条内外侧面设置有隔开一定间距的内凹槽和外凹 槽, 并且内凹槽和外凹槽内部均填充有相配的垫块, 这样既可提高弯曲条的弹性变形强度 也防止弯曲条发生塑性变形。 同时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将支撑条设置为弓形状, 可使得支 撑条在扩展和收缩过程中对用户起到一定按摩作用, 而在支。
10、撑条朝向人体的侧面设置海绵 层, 可避免支撑条直接压迫人体后背, 可提高背腰支撑结构的使用舒适性。 0016 另外,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座椅, 该座椅采用了上述的背腰支撑结构以及在座 椅坐垫与座椅靠背之间镂空位置处设置腰部支撑板, 可对用户后背腰部产生良好的承托。 同时, 在带有弹性网面的座椅靠背框架上部两侧均设有可避让人体手臂摆动的空档, 进一 步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性。 附图说明 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 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显而易见地, 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对于本领域普通技。
11、术人员来讲, 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背腰支撑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有背腰支撑结构的座椅结构示意图。 0020 附图标号说明: 0021 标号名称标号名称 1座椅靠背42垫块 11座椅靠背框架5支撑板 2座椅坐垫6腰部支撑板 3座椅支撑脚7空档 4弯曲条8弹性网面 41凹槽 002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 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 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 完整地描述, 显然, 。
12、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 而不是全部 的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 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 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4 需要说明, 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 下、 左、 右、 前、 后),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 运动情况等, 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 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7285695 U 4 0025 另外, 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 “第一” 、“第二” 等的描。
13、述, 则该 “第一” 、“第 二” 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 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 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由此, 限定有 “第一” 、“第二” 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 个该特征。 另外, 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 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 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 案的结合不存在, 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 参见图1和图2,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根据不同人体自动变化的背腰支撑结构。 002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背腰支撑结构包括可适应人体脊椎曲线而弹性变形的条状。
14、 弯曲条4, 弯曲条4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从上而下间隔设有用于支撑人体背部的支撑条5。 通 过将本实施例的背腰支撑结构安装于座椅靠背1的中部, 这样当用户坐于座椅坐垫2后, 然 后背部向后并倚靠于座椅靠背1时, 人体背部则向弯曲条4施以压力, 使得弯曲条4则会随着 人体背部的曲线进行相应的弹性弯曲变形, 同时安装于弯曲条4表面的支撑条5则可对人体 背部产生支承作用。 0028 本实施例的背腰支撑结构的弯曲条4和支撑条5共同配合, 使得支撑条5贴合于人 体背部表面, 使得人体背部与支撑条5表面接触面积增大, 从而使得用户感觉到良好的承托 效果和明显的舒适性。 相对于现有技术, 本实施例的弯曲条4可。
15、相应地根据不同不用体形用 户的背部形状作出弹性变形, 因此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力学设计的理念。 002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弯曲条4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和远离人体背部的侧面均间 隔设置有凹槽41, 设置于弯曲条4朝向人体背部侧面的内凹槽和设置于弯曲条远离人体背 部侧面的外凹槽沿着弯曲长度方向错开一定间距。 本实施例的内凹槽和外凹槽均为横截面 为T型的T形凹槽, 相应地, 内凹槽和外凹槽内部均填充设有相配的垫块42。 0030 通过在弯曲条4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设置有内凹槽和远离人体背部的侧面设置有 外凹槽, 并且内凹槽和外凹槽沿着弯曲条的长度方向错开一定间距, 使得当用户背部倚靠 于背腰支撑结构时。
16、, 弯曲条4则会随着不同体型的人体表面作出相应形变, 相应地, 部分外 凹槽和内凹槽被压压缩或扩张, 从而使得弯曲条4更好地随着人体外形进行相应变形。 同 时, 本实施例中在外凹槽和内凹槽设置有与凹槽内部相配的垫块42, 其中垫块42可选用富 有弹性的橡胶垫块, 可使得弯曲条4在整体上提高弯曲强度并且防止因为用户体型过大而 造成弯曲条4由弹性变形而变成塑性变形, 而影响弯曲条4的使用寿命。 同时, 在凹槽内部设 置垫块42, 可使得弯曲条4在不受到用户压迫时, 能尽快恢复成原状。 003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间隔安装于弯曲条4的支撑条5朝向人体背部的侧面均设有 弧形凹槽面, 从而使得呈弓形。
17、的支撑条5在用户倚靠时, 支撑条5中部会向两端进行扩展, 这 样支撑条5支托人体背部表面的面积相应地提高, 并且支撑条5扩张和收缩时, 可对于用户 背部起到一定的按摩效果, 从而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 另外, 支撑条5朝向于人体背部的 表面覆盖有海绵层, 这样用户倚靠背腰支撑结构时, 也不会被支撑条5直接压迫用户后背, 进一步提高使用舒适性。 0032 参见图2,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座椅, 该座椅含有座椅支撑脚3、 座椅坐垫2以 及座椅靠背1, 同时座椅还含有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背腰支撑结构, 腰部支撑结构的弯曲条4 顶部与座椅靠背1的框架上部铰接相连, 而弯曲条4的底部与座椅靠背框架11底部。
18、相连, 且 弯曲条4的底部可调整相应的安装固定高度。 通过调整弯曲条4底部安装高度, 使得弯曲条4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7285695 U 5 安装后内部产生一定的内应力, 弯曲条4在外观上表现一定的弯曲度, 这样可以满足不同用 户对于背腰支撑结构的硬度调整需求。 0033 另外, 座椅的座椅坐垫2顶面靠近座椅靠背1的端部枢转设有可贴合人体背后腰部 曲面的腰部支撑板6, 腰部支撑板6可枢转摆动并搭靠于座椅靠背1朝向于人体背部的侧面。 本实施例的座椅设有该腰部支撑板6, 可对用户的后背腰部承托, 避免用户在倚靠座椅靠背 1时, 座椅靠背1与座椅坐垫之间存在镂空而使得人体脊椎长期。
19、弯曲过大受压而诱发脊椎疾 病, 从而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性。 0034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 设有弹性网面8的座椅靠背框架11上部两侧均设有可避让 人体手臂摆动的空档7。 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中, 可将座椅靠背框架11的上部宽度设 置得比中部宽度小, 从而使得座椅靠背框架11上部两侧设置成空档7。 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另 一些实施例中, 将座椅靠背框架11两侧的边框高度设置得比座椅靠背框架11中部高度低, 这样也可实现座椅靠背框架11上部两侧均设置有空档7。 通过在座椅靠背框架11顶部设置 有可避让人体手臂摆动的空档7, 使得用户向侧边提取物品以及手臂向侧边舒张时, 也不会 受到座椅靠背框架11的干涉, 从而提高座椅的使用舒适性。 003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 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 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 或 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7285695 U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7 CN 207285695 U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8 CN 207285695 U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