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一种新型止滑鞋底.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7568099
  • 上传时间:2019-10-17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369.75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638193.8

    申请日:

    20160624

    公开号:

    CN205728358U

    公开日:

    20161130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3B13/22

    主分类号:

    A43B13/22

    申请人:

    陈巧莹

    发明人:

    陈巧莹

    地址:

    362314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金淘镇后坑埔

    优先权:

    CN201620638193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提供一种具有优异止滑抓地性能的新型止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止滑层,所述止滑层由多列止滑凸起列排布而成,所述止滑凸起列由多个X型止滑凸起排列构成,所述X型止滑凸起由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构成,所述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呈镜面对称结构;所述右止滑凸起的截面呈现为由前掌向后跟方向弯曲倾斜的钩壁结构,所述钩壁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端部与鞋底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部卷曲为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二弯曲部的那一侧面设为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大于第二弯曲部。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新型止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止滑层,所述止滑层由多列止滑凸起列排布而成,所述止滑凸起列由多个X型止滑凸起排列构成,所述X型止滑凸起由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构成,所述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呈镜面对称结构;所述右止滑凸起的截面呈现为由前掌向后跟方向弯曲倾斜的钩壁结构,所述钩壁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端部与鞋底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部卷曲为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二弯曲部的那一侧面设为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大于第二弯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止滑鞋底,其特征在于:相邻止滑凸起列之间相互错位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止滑鞋底,其特征在于:相邻X型止滑凸起的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之间形成弧形槽;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设于大底上方的中底,所述止滑层设于所述大底的底面,所述大底的上表面对应于弧形槽的位置设有圆形凹槽;所述中底的底面上设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填充设于所述大底的圆形凹槽中,所述圆形凸起大于圆形凹槽的槽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止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和中底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止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止滑层设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脚部和后跟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止滑鞋底。

    背景技术

    如今,人们购买鞋子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单单考虑鞋子的美观度,同时还着重考虑鞋子的安全性,尤其是防滑性能尤为重要。当地面有水等液体介质的时候,通常会在鞋底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液体介质膜,该液体介质膜降低了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可以说摩擦力几乎为零,此时,人很容易滑倒发生意外,尤其是老人和小孩,安全隐患大,尤其在下雨天、冰雪天的时候,地面的湿滑度极其高,安全隐患很大,因此,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现有技术在鞋底上设置凸起结构,凸起结构之间会形成间隙,在湿滑地面上时,通过间隙为液体提供排水空间,避免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液膜形成,提高防滑性能,在干燥地面上时,凸起结构具有轮廓分明的边缘结构,通过边缘结构的边缘作用能够提高鞋底与干燥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以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但是,通常边缘结构的结构强度不高,在长期穿着使用后,边缘结构易被干燥地面消磨,边缘效应消失,防滑性能下降,防滑实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优异止滑抓地性能的新型止滑鞋底。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一种新型止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止滑层,所述止滑层由多列止滑凸起列排布而成,所述止滑凸起列由多个X型止滑凸起排列构成,所述X型止滑凸起由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构成,所述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呈镜面对称结构;所述右止滑凸起的截面呈现为由前掌向后跟方向弯曲倾斜的钩壁结构,所述钩壁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端部与鞋底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部卷曲为第二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二弯曲部的那一侧面设为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三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大于第二弯曲部。

    进一步的是:相邻止滑凸起列之间相互错位分布。

    进一步的是:相邻X型止滑凸起的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之间形成弧形槽;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设于大底上方的中底,所述止滑层设于所述大底的底面,所述大底的上表面对应于弧形槽的位置设有圆形凹槽;所述中底的底面上设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填充设于所述大底的圆形凹槽中,所述圆形凸起大于圆形凹槽的槽深。

    进一步的是:所述大底和中底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是:所述止滑层设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脚部和后跟部。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如上所述设计的新型止滑鞋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

    1、所述新型止滑鞋底的设有X型止滑凸起,各X型止滑凸起为鞋底本体提供了轮廓分明的边缘结构,为鞋底本体提供了优异的边缘效应,提高鞋底本体的止滑性;构成X型止滑凸起的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之间呈镜面对称结构,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之间能够相互补偿反方向上的边缘作用,强化边缘结构的多向性,提高鞋底本体在各个方向上的边缘结构,进而提高鞋底本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止滑性能。

    2、所述X型止滑凸起的右止滑凸起的截面为由前掌向后跟方向弯曲倾斜的钩壁结构,所述钩壁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第三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大于第二弯曲部;则所述右止滑凸起呈现为由外向内、由后向前的内卷结构,右止滑凸起的外侧(第一弯曲部)的形变能力大于内侧(第三弯曲部)的形变能力,右止滑凸起的内侧(第三弯曲部)的形变能力大于端部(第二弯曲部)的形变能力,则在行走过程中,在脚体的踩踏力作用下所述右止滑凸起会产生由外向内、由后向前的收缩形变趋势,右止滑凸起对地面产生抓地效果,因此,所述新型止滑鞋底通过不同位置上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差造成的形变差,使得右止滑凸起形成抓地的收缩形变趋势,进一步的提高了止滑抓地性能;同理,与右止滑凸起呈镜面对称结构的左止滑凸起会产生由外向内、由前向后的收缩形变趋势,左止滑凸起也对地面产生抓地效果,进一步的提高了所述新型止滑鞋底的止滑抓地性能;而左右止滑凸起之间的抓地方向不同,使得所述新型止滑鞋底具有多方向抓地效果,提高了所述新型止滑鞋底的抓地稳定性,止滑抓地效果优异。

    3、第一弯曲部、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存在的曲率半径差使得三者之间也存在有结构强度差,其中作为所述右止滑凸起的端部的第二弯曲部的结构强度最好,结构强度差能够突显第二弯曲部,进而突显出第二弯曲部的边缘结构,进而提高边缘效应,因此,所述新型止滑鞋底是通过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差造成的结构强度差,进一步达到边缘作用,即采用圆弧前端部结构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有效的边缘效应,使得右止滑凸起在干燥地面上具有优异的止滑性能的同时,还有效的避免了干燥地面对右止滑凸起的边缘效应的磨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轮廓分明的直角边缘结构进行止滑而存在的易磨损、止滑效力低、时效短的技术问题。

    4、所述右止滑凸起的截面为钩壁结构,曲率半径最小的第二弯曲部构成钩壁结构的倒钩,右止滑凸起能够和地面嵌合,提升抓地稳定性,止滑优异,适用于各种地势形态和环境状态,实用性高。

    5、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中底,大底上对应弧形槽的位置设置圆形凹槽,中底上对应圆形凹槽设置圆形凸起,圆形凸起大于圆形凹槽槽深,则脚体踩踏于中底上的压力能够通过圆形凸起、圆形凹槽有效的分散作用于弧形槽的位置,即作用于构成弧形槽的左右止滑凸起,提高左右止滑凸起的受力均匀性和有效性,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X型止滑凸起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是,一种新型止滑鞋底,包括鞋底本体1,所述鞋底本体1上设有止滑层,所述止滑层由多列止滑凸起列排布而成,所述止滑凸起列由多个X型止滑凸起2排列构成,所述X型止滑凸起2由左止滑凸起21和右止滑凸起22构成,所述左止滑凸起21和右止滑凸起22呈镜面对称结构;所述右止滑凸起22的截面呈现为由前掌向后跟方向弯曲倾斜的钩壁结构,所述钩壁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23,所述第一弯曲部23的一端部与鞋底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另一端部卷曲为第二弯曲部24,所述第二弯曲部24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23;所述第一弯曲部23靠近第二弯曲部24的那一侧面设为第三弯曲部25,所述第三弯曲部25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23,大于第二弯曲部24;相邻止滑凸起列之间相互错位分布,相邻X型止滑凸起2的左止滑凸起21和右止滑凸起22之间形成弧形槽26。

    所述鞋底本体1包括大底和设于大底上方的中底,所述止滑层设于所述大底的底面,所述大底的上表面对应于弧形槽26的位置设有圆形凹槽;所述中底的底面上设有圆形凸起,所述圆形凸起填充设于所述大底的圆形凹槽中,所述圆形凸起大于圆形凹槽的槽深,所述大底和中底一体成型。

    对所述新型止滑鞋底进行防滑测试,止滑测试方法A按照ISO 13287:2012测试,止滑测试方法B按照TM144:2011测试,止滑测试方法C按照F1677:2005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止滑测试结果表

    综上所述设计的新型止滑鞋底,具有优异止滑抓地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由表1的对比数据结果可知,所述新型止滑鞋底相对于设置条形止滑凸起的防滑鞋底,无论是干燥环境还是湿滑地面均具有优异的防滑性能,防滑效果显著,实用性高。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关 键  词:
    一种 新型 鞋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新型止滑鞋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56809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