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止滑鞋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新型止滑鞋底.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638193.8 (22)申请日 2016.06.24 (73)专利权人 陈巧莹 地址 362314 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金淘镇 后坑埔 (72)发明人 陈巧莹 (51)Int.Cl. A43B 13/22(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新型止滑鞋底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 提供一种具有优 异止滑抓地性能的新型止滑鞋底, 包括鞋底本 体, 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止滑层, 所述止滑层由 多列止滑凸起列排。
2、布而成, 所述止滑凸起列由多 个X型止滑凸起排列构成, 所述X型止滑凸起由左 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构成, 所述左止滑凸起和 右止滑凸起呈镜面对称结构; 所述右止滑凸起的 截面呈现为由前掌向后跟方向弯曲倾斜的钩壁 结构, 所述钩壁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 所述第一 弯曲部的一端部与鞋底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另 一端部卷曲为第二弯曲部,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 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 二弯曲部的那一侧面设为第三弯曲部, 所述第三 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 大于第二弯 曲部。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1页 CN 205728358 U 2016.11.30 CN 205。
3、728358 U 1.一种新型止滑鞋底, 包括鞋底本体, 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止滑层, 所述 止滑层由多列止滑凸起列排布而成, 所述止滑凸起列由多个X型止滑凸起排列构成, 所述X 型止滑凸起由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构成, 所述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呈镜面对称结 构; 所述右止滑凸起的截面呈现为由前掌向后跟方向弯曲倾斜的钩壁结构, 所述钩壁结构 包括第一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端部与鞋底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另一端部卷曲为 第二弯曲部,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二弯曲 部的那一侧面设为第三弯曲部, 所述第三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 大。
4、于第二弯 曲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止滑鞋底, 其特征在于: 相邻止滑凸起列之间相互错位分 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止滑鞋底, 其特征在于: 相邻X型止滑凸起的左止滑凸起 和右止滑凸起之间形成弧形槽; 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设于大底上方的中底, 所述止滑 层设于所述大底的底面, 所述大底的上表面对应于弧形槽的位置设有圆形凹槽; 所述中底 的底面上设有圆形凸起, 所述圆形凸起填充设于所述大底的圆形凹槽中, 所述圆形凸起大 于圆形凹槽的槽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止滑鞋底,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底和中底一体成型。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止滑鞋底, 其特征在于: 所。
5、述止滑层设于所述鞋底本体的 前脚部和后跟部。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728358 U 2 一种新型止滑鞋底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止滑鞋底。 背景技术 0002 如今, 人们购买鞋子的时候已经不再是单单考虑鞋子的美观度, 同时还着重考虑 鞋子的安全性, 尤其是防滑性能尤为重要。 当地面有水等液体介质的时候, 通常会在鞋底与 地面之间形成一个液体介质膜, 该液体介质膜降低了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可以说摩 擦力几乎为零, 此时, 人很容易滑倒发生意外, 尤其是老人和小孩, 安全隐患大, 尤其在下雨 天、 冰雪天的时候, 地面的湿。
6、滑度极其高, 安全隐患很大, 因此, 为了解决前述的问题, 现有 技术在鞋底上设置凸起结构, 凸起结构之间会形成间隙, 在湿滑地面上时, 通过间隙为液体 提供排水空间, 避免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液膜形成, 提高防滑性能, 在干燥地面上时, 凸起结 构具有轮廓分明的边缘结构, 通过边缘结构的边缘作用能够提高鞋底与干燥地面之间的摩 擦力, 以提高鞋底的防滑性能, 但是, 通常边缘结构的结构强度不高, 在长期穿着使用后, 边 缘结构易被干燥地面消磨, 边缘效应消失, 防滑性能下降, 防滑实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因此, 针对上述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具有优异止滑抓地性能的新型止滑 鞋底。。
7、 0004 为实现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新型止滑鞋底, 包括鞋 底本体, 所述鞋底本体上设有止滑层, 所述止滑层由多列止滑凸起列排布而成, 所述止滑凸 起列由多个X型止滑凸起排列构成, 所述X型止滑凸起由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构成, 所 述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呈镜面对称结构; 所述右止滑凸起的截面呈现为由前掌向后跟 方向弯曲倾斜的钩壁结构, 所述钩壁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的一端部与鞋 底本体的底面固定连接, 另一端部卷曲为第二弯曲部,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 一弯曲部; 所述第一弯曲部靠近第二弯曲部的那一侧面设为第三弯曲部, 所述第三弯曲部 。
8、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 大于第二弯曲部。 0005 进一步的是: 相邻止滑凸起列之间相互错位分布。 0006 进一步的是: 相邻X型止滑凸起的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之间形成弧形槽; 所述 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设于大底上方的中底, 所述止滑层设于所述大底的底面, 所述大底的 上表面对应于弧形槽的位置设有圆形凹槽; 所述中底的底面上设有圆形凸起, 所述圆形凸 起填充设于所述大底的圆形凹槽中, 所述圆形凸起大于圆形凹槽的槽深。 0007 进一步的是: 所述大底和中底一体成型。 0008 进一步的是: 所述止滑层设于所述鞋底本体的前脚部和后跟部。 0009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
9、果是: 如上所述设计的新型止滑鞋 底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如下优势: 0010 1、 所述新型止滑鞋底的设有X型止滑凸起, 各X型止滑凸起为鞋底本体提供了轮廓 说 明 书 1/4 页 3 CN 205728358 U 3 分明的边缘结构, 为鞋底本体提供了优异的边缘效应, 提高鞋底本体的止滑性; 构成X型止 滑凸起的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之间呈镜面对称结构, 左止滑凸起和右止滑凸起之间能 够相互补偿反方向上的边缘作用, 强化边缘结构的多向性, 提高鞋底本体在各个方向上的 边缘结构, 进而提高鞋底本体在各个方向上的止滑性能。 0011 2、 所述X型止滑凸起的右止滑凸起的截面为由前掌向后跟方向弯。
10、曲倾斜的钩壁结 构, 所述钩壁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 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 所述第二弯曲部的曲率半径 小于第一弯曲部; 第三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 大于第二弯曲部; 则所述右止滑 凸起呈现为由外向内、 由后向前的内卷结构, 右止滑凸起的外侧 (第一弯曲部) 的形变能力 大于内侧 (第三弯曲部) 的形变能力, 右止滑凸起的内侧 (第三弯曲部) 的形变能力大于端部 (第二弯曲部) 的形变能力, 则在行走过程中, 在脚体的踩踏力作用下所述右止滑凸起会产 生由外向内、 由后向前的收缩形变趋势, 右止滑凸起对地面产生抓地效果, 因此, 所述新型 止滑鞋底通过不同位置上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差造成的。
11、形变差, 使得右止滑凸起形成抓地的 收缩形变趋势, 进一步的提高了止滑抓地性能; 同理, 与右止滑凸起呈镜面对称结构的左止 滑凸起会产生由外向内、 由前向后的收缩形变趋势, 左止滑凸起也对地面产生抓地效果, 进 一步的提高了所述新型止滑鞋底的止滑抓地性能; 而左右止滑凸起之间的抓地方向不同, 使得所述新型止滑鞋底具有多方向抓地效果, 提高了所述新型止滑鞋底的抓地稳定性, 止 滑抓地效果优异。 0012 3、 第一弯曲部、 第二弯曲部和第三弯曲部之间存在的曲率半径差使得三者之间也 存在有结构强度差, 其中作为所述右止滑凸起的端部的第二弯曲部的结构强度最好, 结构 强度差能够突显第二弯曲部, 进而。
12、突显出第二弯曲部的边缘结构, 进而提高边缘效应, 因 此, 所述新型止滑鞋底是通过弯曲部的曲率半径差造成的结构强度差, 进一步达到边缘作 用, 即采用圆弧前端部结构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有效的边缘效应, 使得右止滑凸起在干 燥地面上具有优异的止滑性能的同时, 还有效的避免了干燥地面对右止滑凸起的边缘效应 的磨损, 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采用轮廓分明的直角边缘结构进行止滑而存在的易磨损、 止滑 效力低、 时效短的技术问题。 0013 4、 所述右止滑凸起的截面为钩壁结构, 曲率半径最小的第二弯曲部构成钩壁结构 的倒钩, 右止滑凸起能够和地面嵌合, 提升抓地稳定性, 止滑优异, 适用于各种地势形态和 环境。
13、状态, 实用性高。 0014 5、 所述鞋底本体包括大底和中底, 大底上对应弧形槽的位置设置圆形凹槽, 中底 上对应圆形凹槽设置圆形凸起, 圆形凸起大于圆形凹槽槽深, 则脚体踩踏于中底上的压力 能够通过圆形凸起、 圆形凹槽有效的分散作用于弧形槽的位置, 即作用于构成弧形槽的左 右止滑凸起, 提高左右止滑凸起的受力均匀性和有效性, 实用性高。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X型止滑凸起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说 明 书 2/4 页 4 CN 205728358 U 4 00。
14、18 参考图1至图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揭示的是, 一种新型止滑鞋底, 包括鞋底本体1, 所述鞋底本体1上设有止滑层, 所述止滑层由多列止滑凸起列排布而成, 所述止滑凸起列由 多个X型止滑凸起2排列构成, 所述X型止滑凸起2由左止滑凸起21和右止滑凸起22构成, 所 述左止滑凸起21和右止滑凸起22呈镜面对称结构; 所述右止滑凸起22的截面呈现为由前掌 向后跟方向弯曲倾斜的钩壁结构, 所述钩壁结构包括第一弯曲部23, 所述第一弯曲部23的 一端部与鞋底本体1的底面固定连接, 另一端部卷曲为第二弯曲部24, 所述第二弯曲部24的 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23; 所述第一弯曲部23靠近第二弯曲部24。
15、的那一侧面设为第三弯 曲部25, 所述第三弯曲部25的曲率半径小于第一弯曲部23, 大于第二弯曲部24; 相邻止滑凸 起列之间相互错位分布, 相邻X型止滑凸起2的左止滑凸起21和右止滑凸起22之间形成弧形 槽26。 0019 所述鞋底本体1包括大底和设于大底上方的中底, 所述止滑层设于所述大底的底 面, 所述大底的上表面对应于弧形槽26的位置设有圆形凹槽; 所述中底的底面上设有圆形 凸起, 所述圆形凸起填充设于所述大底的圆形凹槽中, 所述圆形凸起大于圆形凹槽的槽深, 所述大底和中底一体成型。 0020 对所述新型止滑鞋底进行防滑测试, 止滑测试方法A按照ISO 13287: 2012测试, 止。
16、 滑测试方法B按照TM144: 2011测试, 止滑测试方法C按照F1677: 2005测试, 测试结果如表1所 示: 0021 0022 表1、 止滑测试结果表 0023 综上所述设计的新型止滑鞋底, 具有优异止滑抓地性能和结构稳定性; 由表1的对 比数据结果可知, 所述新型止滑鞋底相对于设置条形止滑凸起的防滑鞋底, 无论是干燥环 境还是湿滑地面均具有优异的防滑性能, 防滑效果显著, 实用性高。 0024 以上所记载, 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 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205728358 U 5 作所做的修饰、 变化, 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 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205728358 U 6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7 CN 205728358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