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支撑功能鞋垫及用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支撑功能鞋垫及用途.pdf(11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790230.0 (22)申请日 2018.07.18 (71)申请人 宋祺鹏 地址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机电城 小区7号楼3单元102号 (72)发明人 宋祺鹏 张翠 孙威 (51)Int.Cl. A43B 17/14(2006.01) A61B 5/103(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支撑功能鞋垫及用途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竞走运动员的支 撑功能鞋垫及用途。 支撑功能鞋垫包括鞋垫主 体; 鞋垫主体由上至下包括用于支撑跖骨的鞋。
2、垫 跖骨头支撑部位, 用于支撑足弓部的鞋垫足弓支 撑部位, 用于支撑足跟的鞋垫足跟支撑部位。 本 发明的支撑功能鞋垫通过设计起支撑作用的凸 起, 增加足弓部位的受力, 减小跖骨头和足跟的 压强峰值和冲量, 降低这两个过劳性损伤常见部 位发生应力性骨折的风险; 功能鞋垫能够降低跖 骨及足跟部位落地时竖直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 从而降低足部和腿过劳性性损伤风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4页 附图5页 CN 108936962 A 2018.12.07 CN 108936962 A 1.一种支撑功能鞋垫, 其特征在于, 包括鞋垫主体 (1) ; 鞋垫主体 (1) 由上至下包括用于 支撑跖骨的鞋垫跖骨头。
3、支撑部位 (2) , 用于支撑足弓部的鞋垫足弓支撑部位 (3) , 用于支撑 足跟的鞋垫足跟支撑部位 (4) ; 所述鞋垫足弓支撑部位 (3) 处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凸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功能鞋垫, 其特征在于, 所述鞋垫足弓支撑部位 (3) 处设 有能更好的与人体足弓相贴合的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功能鞋垫, 其特征在于, 鞋垫主体 (1) 采用橡胶材质。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支撑功能鞋垫在竞走运动中的应用。 5.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支撑功能鞋垫的足底压力检测方法, 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1) 实验方案: 每名受试者按平时的训练方案。
4、进行热身活动; 然后, 每名受试者分别以 两种实验条件穿竞走运动鞋进行竞走; 实验条件一: 双脚穿功能鞋垫; 实验条件二: 双脚不 穿功能鞋垫; 受试者进行两种测试的顺序是随机的; 采集每名受试者每400米最后100米的 连续10步的足底压力数据进行分析; (2) 数据收集: 使用足底压力鞋垫收集足底压力数据; 当2个以上传感器感应到超过5N 的压力时, 开始记录数据; (3) 数据整理: 测试中计算10个足底压力分区的压强峰值和整只脚的地面反作用力; 每 个分区的压力由每个分区所有传感器测得的压力的和得出; 每个分区的平均压强由每个分 区的总压力除以每个分区的面积得出; 每只脚的地面反作用力。
5、由每只鞋垫上所有传感器测 得的压力的和得出; (4) 数据分析: 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来确定每只脚10个不同分区和两个测试条件之间 的差异; 如果足底不同分区的压力与两个条件之间无显著的交互作用, 但足的不同分区之 间有显著差异性, 使用独立t检验来确定足底不同分区之间压力的差异性; 如果足底不同分 区的压力与两个条件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使用重复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来确定每只脚同 一分区不同条件下的差异和每个条件下每只脚不同分区之间的差异; 当P0.05时, 差异具 有显著性。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8936962 A 2 一种支撑功能鞋垫及用途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
6、明涉及一种应用于竞走项目的功能性鞋垫, 具体是一种支撑功能鞋垫及用 途。 背景技术 0002 竞走运动, 尤其是5公里和10公里项目, 在近年来越来越流行, 正在快速成为热门 休闲健身运动项目。 造成这种流行性趋势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人们认为竞走是一项能够提供 足够的健身效果, 而且对人体伤害非常小的运动。 然而研究者们却认为竞走是一项高损伤 率的运动。 Francis等人做了682名竞走运动员参与的调查问卷, 发现有近3/2的竞走运动员 在职业生涯中发生过一次或者多次伤病。 竞走运动员中90%的人在比赛中有疼痛感, 剩余 10%的人疼痛感贯穿整个比赛。 有研究对31名竞走运动员做了统计, 发现足。
7、跟、 跖骨头处的 水泡, 跟腱损伤和膝关节中部的疼痛是竞走运动员的常发病。 竞走是耐力性运动项目, 其要 求运动员要行走20至50公里。 50公里竞走项目是最长的田径项目, 比马拉松还要长约7.8公 里。 一名67公斤的人独立行走50公里每只脚要承担2016吨的重量。 因此竞走运动员极易造 成水泡、 跖痛、 应力性骨折和膝关节疼痛等下肢末端的损伤。 竞走过程中运动员的足底要反 复有力踏地1到4小时, 在这段时间内跖骨头和足跟等分区要承受很高的压强和压力, 易发 生过度使用性损伤。 足底反复的踏地动作会导致足跖骨头尤其是第二跖骨头和第三跖骨头 的应力性骨折, 竞走过程中踏地时足跟压力的增高会引起。
8、胫骨前肌肌群的拉伤, 可能会促 使一些部位产生常见的下肢损伤, 竞走过程中地面反作用力的峰值要大于正常走路时地面 反作用力的峰值, 容易造成胫骨中部肌肉骨骼结构的扭伤; 当肌肉骨骼系统过度负荷时, 过 度使用性损伤就会发生。 0003 功能鞋垫现在被广泛运用于糖尿病的治疗, 矫正鞋垫和减压鞋能够降糖尿病患者 落地时足底的压力。 类似的, 竞走运动员过度使用性损伤发生的高几率也与足底压力有关。 本发明使用支撑功能鞋垫来减小竞走过程中踏地时足底的压力。 这种鞋垫增加了足弓位置 的高度, 并且加强了足跟位置的缓冲。 足跟和跖骨头的压力被转移到足弓部位以减小足跟 和跖骨头的压强峰值和地面反作用力, 从。
9、而达到降低足跟和跖骨头部位过度使用性损伤的 风险。 且本发明通过测量竞走过程中足底压力的分布来确定功能鞋垫的减压效果。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功能鞋垫及用途, 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 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支撑功能鞋垫, 包括鞋垫主体; 鞋垫主体由上至下包括用于支撑跖骨的鞋垫跖骨 头支撑部位, 用于支撑足弓部的鞋垫足弓支撑部位, 用于支撑足跟的鞋垫足跟支撑部位; 所 述鞋垫足弓支撑部位处设有起支撑作用的凸起。 0006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所述鞋垫足弓支撑部位处设有能更好的与人体足弓相 说 明 书 1/4 页 3 。
10、CN 108936962 A 3 贴合的凸起, 从而增加足弓位置的受力, 达到降低跖骨头和足跟的压强和冲量的目的, 降低 竞走运动员长距离运动的足底应力性骨折风险。 0007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 鞋垫主体采用橡胶材质。 0008 一种支撑功能鞋垫用于竞走运动中减小足底压力以及降低跖骨头和足跟过度使 用性损伤概率。 0009 一种支撑功能鞋垫的足底压力检测方法, 包括以下步骤: (1) 实验方案: 每名受试者按平时的训练方案进行热身活动; 然后, 每名受试者分别以 两种实验条件穿竞走运动鞋进行竞走; 实验条件一: 双脚穿功能鞋垫; 实验条件二: 双脚不 穿功能鞋垫; 受试者进行两种测试的顺。
11、序是随机的; 采集每名受试者每400米最后100米的 连续10步的足底压力数据进行分析; (2) 数据收集: 使用足底压力鞋垫收集足底压力数据; 当2个以上传感器感应到超过5N 的压力时, 开始记录数据; (3) 数据整理: 测试中计算10个足底压力分区的压强峰值和整只脚的地面反作用力; 每 个分区的压力由每个分区所有传感器测得的压力的和得出; 每个分区的平均压强由每个分 区的总压力除以每个分区的面积得出; 每只脚的地面反作用力由每只鞋垫上所有传感器测 得的压力的和得出; (4) 数据分析: 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来确定每只脚10个不同分区和两个测试条件之间 的差异; 如果足底不同分区的压力与两个。
12、条件之间无显著的交互作用, 但足的不同分区之 间有显著差异性, 使用独立t检验来确定足底不同分区之间压力的差异性; 如果足底不同分 区的压力与两个条件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使用重复性单因素方差分析来确定每只脚同 一分区不同条件下的差异和每个条件下每只脚不同分区之间的差异; 当P0.05时, 差异具 有显著性。 0010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支撑功能鞋垫能够通过减小跖骨头和足跟的压强峰值和冲量, 降低这些部位 发生过度使用性损伤的风险; 功能鞋垫能够降低足跟落地时竖直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 从 而降低足部和腿过度使用性损伤。 附图说明 0011 图1为支撑功能鞋垫及用。
13、途的主视图。 0012 图2为支撑功能鞋垫及用途的侧视图。 0013 图3为10个足底压力分区示意图。 : 穿功能鞋垫与不穿功能鞋垫存在显著性差 异。 0014 图4为两种不同条件下足底不同分区的压强比较示意图。 : 穿功能鞋垫与不穿功 能鞋垫存在显著性差异。 0015 图5为两种不同条件下足底不同分区的冲量比较示意图。 : 穿功能鞋垫与不穿功 能鞋垫存在显著性差异。 0016 图6为两种不同条件下地面反作用力的比较示意图。 : 穿功能鞋垫与不穿功能鞋 垫存在显著性差异。 0017 其中: 1-鞋垫主体; 2-鞋垫跖骨头支撑部位; 3-鞋垫足弓支撑部位; 4-鞋垫足跟支 说 明 书 2/4 页。
14、 4 CN 108936962 A 4 撑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9 请参阅图1-2, 一种支撑功能鞋垫, 包括鞋垫主体1; 鞋垫主体1由上至下包括用于 支撑跖骨的鞋垫跖骨头支撑部位2, 用于支撑足弓部的鞋垫足弓支撑部位3, 用于支撑足跟 的鞋垫足跟支撑部位4; 所述鞋垫足弓支撑部位3处设有能更好的与人体足弓相贴合、 起支 撑作用的凸起。 优选的, 鞋垫主体1采用橡胶材质。 0020 本发明通过实验研究结果: 竞走过程中使用该支撑功能鞋垫能够通过减小跖骨头 和足跟的压强峰值和冲量, 降低这些部位发生过度使用性损伤的风险。。
15、 地面反作用力第一 峰值的减小, 表明功能鞋垫能够降低足跟落地时竖直方向的地面反作用力, 从而降低足部 和腿过度使用性损伤。 具体的实验研究过程如下: 研究对象: 山东省竞走运动队男性运动员20名, 年龄20.192.66岁; 身高178.85 14.07厘米。 竞走训练史5年以上 (包括5年) 。 运动员在测试前6个月到测试开始时无任何腿 部疼痛或疾病。 所有受试者测试前均签署了实验告知书。 0021 实验方案: 每名受试者按平时的训练方案进行30分钟的热身活动。 然后, 每名受试 者分别以两种实验条件穿他们自己的竞走运动鞋以最快竞走速度的80%进行400米竞走。 实 验条件一: 双脚穿功能。
16、鞋垫; 实验条件二: 双脚不穿功能鞋垫。 受试者进行两种测试的顺序 是随机的。 采集每名受试者每400米最后100米的连续10步的足底压力数据进行分析。 0022 数据收集: 使用足底压力鞋垫(Rs-scan International,Olen,Belgium)来收集足 底压力数据, 每只压力鞋垫有99个电阻式传感器, 每平方厘米2个传感器。 传感器的精度为 0.5N, 每个传感器的最大测力为127N。 当2个以上传感器感应到超过5N的压力时, 开始记录 数据。 使用8bitA/D转换板将模拟信号转换为计算机能够识别的数字信号。 压力数据的采样 频率为126Hz。 0023 数据整理: 测试。
17、中计算10个足底压力分区的压强峰值和整只脚的地面反作用力。 10个足底压力分区分别为 (图3) : 足跟内侧(Hm), 足跟外侧(HI), 足弓内侧(Vm), 足弓外侧 (Vl), 1-5跖骨头(M1,M2,M3,M4,M5)和大拇趾(T1)。 每个分区的压力由每个分区所有传感器 测得的压力的和得出。 每个分区的平均压强由每个分区的总压力除以每个分区的面积得 出。 每只脚的地面反作用力由每只鞋垫上所有传感器测得的压力的和得出。 地面反作用力 和每只脚的分区受力都以受试者的自身体重做标准化。 0024 数据分析: 使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wo way ANOVA)来确定每只脚10个不同分区和 两个。
18、测试条件之间的差异。 测试条件为重复变量, 每只脚的不同分区为独立变量。 如果足底 不同分区的压力与两个条件之间无显著的交互作用, 但足的不同分区之间有显著差异性, 使用独立t检验(Independent t-tests)来确定足底不同分区之间压力的差异性。 如果足底 不同分区的压力与两个条件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 使用重复性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with repeated measures)来确定每只脚同一分区不同条件下的差异和每个条件下 每只脚不同分区之间的差异。 当P0.05时, 差异具有显著性。 0025 结果: 通过数据分析, 足的不同分区的压强和测试条件之间无。
19、显著交互作用。 穿正 常鞋垫时足底的最高压强出现在跖骨头和足跟分区。 使用功能鞋垫能够显著降低这些分区 说 明 书 3/4 页 5 CN 108936962 A 5 的压强, 并增加足弓内侧的压强。 与正常鞋垫相比功能鞋垫能够降低T1(p=0.012), Hm(p= 0.000 N/cm2), Hl(p=0.000 N/cm2), M1-4(p=0.005 N/cm2,0.000 N/cm2,0.002 N/cm2,0.031 N/cm2)的压强(图4), 增加Vm(p=0.000 N/cm2)的压强, 不改变M5(p=0.159 N/cm2)和Vl(p= 0.173 N/cm2)的压强。 0。
20、026 功能鞋垫同样能够影响足底冲量 (压强-时间积分) 。 与正常鞋垫相比, 功能鞋垫能 够减低T1(p=0.000 N*s/cm2), M1-4(p=0.001 N*s/cm2,0.000 N*s/cm2,0.012 N*s/cm2, 0.013 N*s/cm2), Vl(p=0.006), Hm(p=0.000 N*s/cm2), Hl(p=0.000 N*s/cm2)的冲量(图5), 增加Vm(p=0.034 N*s/cm2)的冲量, 不改变M5(p=0.159 N*s/cm2)的冲量。 0027 竞走时地面反作用力显示为正常的双峰曲线。 使用功能鞋垫能够使第一峰值下降 (p=0.03。
21、4)但对第二峰值无影响(p=0.078)(图6)。 0028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 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 式, 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 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 作出各种变化。 说 明 书 4/4 页 6 CN 108936962 A 6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7 CN 108936962 A 7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8 CN 108936962 A 8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9 CN 108936962 A 9 图4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10 CN 108936962 A 10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1 CN 108936962 A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