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pdf(1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1766364 B (45)授权公告日 2011.08.31 CN 101766364 B *CN101766364B* (21)申请号 200910000303.2 (22)申请日 2009.01.04 A43B 13/14(2006.01) (73)专利权人 李上辉 地址 325011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中国制笔之 都纬三路温州奥古斯都鞋业有限公司 (72)发明人 施凯 李上辉 华学兵 张三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瑞成兴业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 ( 普通合伙 ) 11288 代理人 李慧 US 5983524 A,1999.11.16, 全文 . CN 201。
2、101173 Y,2008.08.20, 全文 . CN 201234603 Y,2009.05.13,说明书具体实 施方式第 1 段, 图 1-4. (54) 发明名称 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57) 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 构组合鞋底, 用于休闲鞋、 旅游鞋、 运动鞋、 皮鞋等 鞋子。 其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鞋外底、 防水换气组 件和具有透气性能的鞋中底, 所述的鞋外底至少 在对应人体脚掌和 / 或脚跟位置设有换气区 ; 换 气区内的鞋外底形成有多数个朝向鞋外底的上表 面突出的弯折段, 所述的多数个弯折段相互平行 并且间隔设置, 每两个相邻的弯折段之间以。
3、一个 平面部相互连接 ; 所述弯折段将鞋外底隔成与鞋 外底下表面相通的下储气空间和与所述的防水换 气组件相通的上储气空间, 且所述弯折段上设有 将所述的下储气空间和上储气空间相互连通换气 通孔。换气通孔平行于鞋外底表面, 可防滑缓震, 有效防止防水换气组件被异物刺透。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刘伟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 2 页 说明书 5 页 附图 7 页 CN 101766364 B1/2 页 2 1. 一种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鞋外底、 防水 换气组件和具有透气性能的鞋中底, 其特征。
4、在于 : 所述的鞋外底至少在对应人体脚掌和 / 或脚跟位置设有换气区 ; 鞋外底的换气区内形成有多数个朝向鞋外底的上表面突出的弯折段, 所述的多数个弯 折段相互平行并且间隔设置, 每两个相邻的弯折段之间以一个平面部相互连接 ; 所述弯折 段将鞋外底隔成与鞋外底下表面相通的下储气空间和与所述的防水换气组件相通的上储 气空间, 且所述弯折段的侧壁上设有将所述的下储气空间和上储气空间相互连通的换气通 孔。 2.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弯折段包括两个侧壁和一个连接壁, 所述的连接壁将所述的两个侧壁的一边相互连 接, 所述的两个侧壁的另一。
5、边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平面部连接 ; 每个所述的弯折段的两个侧 壁之间形成所述的下储气空间, 每两个相邻的弯折段的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的上储气空间。 3. 根据权利要求 2 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弯折段的侧壁呈平面状, 且所述的侧壁与所述的平面部垂直相交 ; 或者, 所述的弯折段的侧壁呈平面状, 且所述的侧壁与所述的平面部相交成一个钝 角 ; 或者, 所述的弯折段的侧壁呈弧面状。 4. 根据权利要求 3 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弯折段的连接壁呈平面状或者呈弧面状。 5.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
6、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鞋外底是一体成型结构。 6.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防水换气组件包括有一层防水透气膜, 所述的防水透气膜的上表面和 / 或下表面点粘 接有一层保护膜。 7. 根据权利要求 6 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防水透气膜或保护膜的外面还设有一层支承层, 所述的支承层是具有中空孔的网格 状, 注塑成型或者粘接于所述的防水透气膜或保护膜之上。 8. 根据权利要求 1-7 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 特征在于 : 所述。
7、的防水换气组件四周通过密封胶与鞋外底的外沿内四周密封粘接, 形成环 状密封带。 9.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 述的鞋中底上设置有便于气流进出的小孔。 10. 根据权利要求 1 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特征在于 : 在 所述的鞋中底的上表面贴设有功能鞋垫组件 ; 所述功能鞋垫组件的下面设有与鞋中底上表 面相通的通气槽, 且设置通向所述通气槽的、 贯通功能鞋垫组件上表面的通孔。 11. 根据权利要求 10 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功能鞋垫组件由下至上由构架层、 柔软层和 /。
8、 或抗菌层组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 11 所述的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构架层由塑料或橡塑或纺织材料制成 ; 所述柔软层由软塑料或软橡塑或纺织材料织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766364 B2/2 页 3 成 ; 所述抗菌层为渗透有纳米银离子的塑料或橡塑或纺织材料制成。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1766364 B1/5 页 4 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但不限于休闲鞋、 旅游鞋、 运动鞋、 皮鞋等鞋子的可防水换气 的鞋底。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对鞋子舒适性方面的要求越。
9、来越高。鞋的舒适度与鞋内由 于排汗而产生的水蒸气能否适当地向外渗透有很大的关系, 当然, 这种水蒸气渗透不能影 响鞋的防水性。 0003 现有的鞋底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由透气的天然皮革材料制成的鞋底。该类鞋底制 成的鞋子由于其渗透性, 在雨天或恶劣天气下无法确保良好的防水性, 很容易吸收水分 ; 另 外一种是由橡胶材料制成的鞋底。该类鞋底透气性差, 鞋内水蒸气无法渗透到外部环境。 0004 因此, 人们已经对防水透气鞋底进行了一些研究。 0005 申请号为 CN200620081872.6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防水透气鞋, 其特点是在鞋内里 的外面复加一层热可塑性膜, 热可塑性膜夹在皮质鞋帮和鞋。
10、内里之间, 热可塑性膜起到既 可防水又能透气的作用, 各部件的连接采用太空服缝合技术并使用防水线, 确保表面针眼 不透水, 在鞋各内里部件的连接处固定热封胶带。 0006 申请号为 CN200520063803.8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一体成型防水透气鞋, 包括鞋底 和鞋面, 所述鞋底和鞋面是一种 EVA 一体化成型构件, 所述鞋底脚掌处的底面开有一浅槽, 且开有多个通向鞋底上表面的小通气孔, 浅槽中设有至少一层防水透气网布, 防水透气网 布的另一面贴有一层发泡 TPU 贴片, 贴片上开有多个小通气孔。 0007 申请号为 CN200720169972.9 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缓震防水透气鞋底, 其特。
11、征是 : 该 鞋底内侧、 鞋底前掌与鞋底后跟部位分别设置有凹槽, 鞋底前掌部位的凹槽内设置多个贯 通鞋底的通孔, 鞋底前掌部位的凹槽内设置有与之形状完全吻合的扣件装置 ; 该扣件装置 包括有一面板, 面板下设有多个与通孔位置对应、 形状相同的凸柱, 每个凸柱中心设有贯通 的透气孔, 凸柱与通孔镶嵌连接, 扣件装置的面板上设置一透气防水纤维隔垫 ; 鞋底后跟的 凹槽内设置有弹性缓冲垫。 0008 这些具有防水透气的多孔鞋底对之前的鞋底无疑具有显著的创新。但是, 仍然存 在结构比较复杂, 工艺繁多, 成本费高, 不易实现等问题。 更重要的是, 这些鞋底的通气孔一 般暴露于鞋底面, 很容易被地面上的。
12、尖锐物体扎到而使鞋底甚至防水透气膜受损 ; 另一方 面, 这些鞋底的通气孔的设置还减小了鞋底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降低了鞋底的结构强度, 缩 短了鞋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0009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 : 提供一种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 结构组合鞋底, 在不减少鞋底防水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扩大防水透气层的有效利用面积, 进而增加透气性 ; 同时利用鞋外底的换气通孔结构, 脚步抬起和着地时造成孔的张开和闭 说 明 书 CN 101766364 B2/5 页 5 合, 实现主动换气功能。 0010 为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 0011 一种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
13、多层结构组合鞋底, 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鞋外底、 防 水换气组件和具有透气性能的鞋中底, 其特征在于 : 所述的鞋外底至少在对应人体脚掌和 / 或脚跟位置设有换气区 ; 换气区内的鞋外底形成有多数个朝向鞋外底的上表面突出的弯 折段, 所述的多数个弯折段相互平行并且间隔设置, 每两个相邻的弯折段之间以一个平面 部相互连接 ; 所述弯折段将鞋外底隔成与鞋外底下表面相通的下储气空间和与所述的防水 换气组件相通的上储气空间, 且所述弯折段的侧壁上设有将所述的下储气空间和上储气空 间相互连通的换气通孔。 0012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 所述的弯折段包括两个侧壁和一个连接壁, 所述的连接壁将 所述的两个侧壁。
14、的一边相互连接, 所述的两个侧壁的另一边分别与两个所述的平面部连 接 ; 每个所述的弯折段的两个侧壁之间形成所述的下储气空间, 每两个相邻的弯折段的侧 壁之间形成所述的上储气空间。 0013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 所述的弯折段的侧壁呈平面状, 且所述的侧壁与所述的平面 部垂直相交 ; 或者, 所述的弯折段的侧壁呈平面状, 且所述的侧壁与所述的平面部相交成一 个钝角 ; 或者, 所述的弯折段的侧壁呈弧面状。 0014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 所述的弯折段的连接壁呈平面状或者呈弧面状。 0015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 所述的鞋外底是一体成型结构。 0016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 所述的防水换气组件包。
15、括有一层防水透气膜, 所述的防水透 气膜的上表面和 / 或下表面点粘接有一层保护膜。 0017 其中, 所述的防水透气膜或保护膜的外面还设有一层支承层, 所述的支承层是具 有中空孔的网格状, 注塑成型或者粘接于所述的防水透气膜或保护膜之上。 0018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 所述的防水换气组件四周通过密封胶与鞋外底的外沿内四周 密封粘接, 形成环状密封带。 0019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 所述的鞋中底上设置有便于气流进出的小孔。 0020 较佳的技术方案中 : 在所述的鞋中底的上表面贴设有功能鞋垫组件 ; 所述功能鞋 垫组件的下面设有与鞋中底上表面相通的通气槽, 且设置通向所述通气槽的、 贯通功。
16、能鞋 垫组件上表面的通孔。 0021 其中, 所述功能鞋垫组件由下至上由构架层、 柔软层和 / 或抗菌层组成。 0022 其中, 所述的构架层由塑料或橡塑或纺织材料制成 ; 所述柔软层由软塑料或软橡 塑或纺织材料织成 ; 所述抗菌层为渗透有纳米银离子的塑料或橡塑或纺织材料制成。 0023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在于 : 这样的结构形 式, 使得换气通孔的位置非常隐蔽, 不容易被地面上的尖锐物体扎入换气通孔中, 造成换气 通孔的破坏和堵塞, 并且, 鞋外底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均呈平面状, 能够有效地提高鞋外底的 结构强度, 延长鞋子的使用寿命。 此外, 弯折段的设计,。
17、 使得鞋外底更富有弹性, 额外地增加 了减震功能。最重要的是, 在行走过程中, 下储气空间和上储气空间随着步伐有规律的收 缩、 扩张, 形成自然的换气效果。而且, 由于本发明的鞋外底上储气空间位于连接于两弯折 段之间的平面部上面, 其与防水换气组件接触面积大, 扩大了防水透气层的有效利用面积, 进而增加透气性。 说 明 书 CN 101766364 B3/5 页 6 附图说明 0024 图 1 是本发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 0025 图 2 是本发明的纵向剖视图 ; 0026 图 3 是本发明的鞋外底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27 图 4 是本发明鞋外底的下表面的平面示意图 ; 0028 图 。
18、5 是本发明的鞋外底的换气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 0029 图 6 是本发明的 “门” 字形结构弯折段的剖视图 ; 0030 图 7 是本发明的梯形结构弯折段的剖视图 ; 0031 图 8 是本发明的弧形弯折段的剖视图 ; 0032 图 9 是本发明的功能鞋垫组件的底面立体示意图 ; 0033 图 10 是本发明的功能鞋垫组件的剖视图。 0034 附图标记说明 : 鞋外底 10 ; 平面部 11 ; 下储气空间 12 ; 上储气空间 13 ; 弯折段 20 ; 侧壁 21 ; 连接壁 22 ; 换气通孔 23 ; 换气组件 30 ; 防水透气膜 31 ; 上保护膜 32 ; 下保护膜 33 ;。
19、 支承层 34 ; 鞋中底 40 ; 小孔 41 ; 功能鞋垫组件 50 ; 通孔 51 ; 通气槽 52 ; 构架层 53 ; 柔软层 54 ; 抗菌层 55 ; 矩形凸出部 56。 具体实施方式 0035 如图 1、 图 2 所示, 是本发明一种可防水换气防滑缓震的多层结构组合鞋底的分解 示意图与纵向剖视图, 由图可知, 所述的鞋底包括从下至上设置的鞋外底 10、 防水换气组件 30、 鞋中底 40 和功能鞋垫组件 50, 其中 : 0036 所述的鞋外底10的材质可以是塑料、 橡胶或者塑胶, 与带有鞋中底40的帮面缝制 或胶合为一体。在鞋外底 10 对应人体脚掌和脚跟位置均设有换气区 A。
20、、 B, 换气区 A、 B 的具 体结构将配合图示在后予以详细描述 ; 0037 所述的防水换气组件 30 位于鞋中底 40 和鞋外底 10 之间, 四周通过密封胶与鞋外 底10外沿内四周密封粘接, 形成环状密封带。 防水换气组件30包括有一层防水透气膜31, 所述的防水透气膜 31 的上表面贴设有一层上保护膜 32, 所述的防水透气膜 31 的下表面贴 设有一层下保护膜 33, 所述的下保护膜 33 的下面还贴设有一层支承层 34, 支承层 34 也可 以设在上保护膜 32 的上面 ; 其中 : 所述的防水透气膜 31 为 PTU( 即高分子聚合物热塑性聚 氨酯)薄膜, 可供水蒸气通过, 同。
21、时能够隔绝液态水分子通过, 所述的上保护膜32和下保护 膜33均为透气性良好、 耐水解的材料制成网状薄片, 例如 : 上、 下保护膜32、 33为竹炭、 负离 子无纺织物层, 用于吸湿、 防臭抗菌。所述上保护膜 32、 防水透气膜 31 和下保护膜 33 三层 之间是通过胶水点粘结为一体。而所述的支承层 34 为具有中空孔的网格状 ( 骨架状 ), 采 用橡塑类材料, 其与下面的三层粘接在一起的膜之间用注塑工艺结合为一体, 用于支撑、 保 护透气防水膜层 3, 能够起到紧固防水透气膜 31 的作用, 防止人体运动时前后拉伸或压缩 而揉皱防水透气膜 31, 同时能够避免脚底和防水透气膜 31 过。
22、分接触而影响透气性能 ; 0038 所述的鞋中底 40 的材料可以是布料、 无纺涤纶纤维织物、 纸板或皮革 ( 如猪皮 ), 且所述的鞋中底 40 上设置有便于气流进出的小孔 41 ; 0039 参见图 2、 图 9、 10, 所述功能鞋垫组件 50 的下面设有与鞋中底 40 上表面相通的通 说 明 书 CN 101766364 B4/5 页 7 气槽 52, 且设置通向所述通气槽 52 的、 贯通功能鞋垫组件上表面的通孔 51。本实施例中, 所述功能鞋垫组件 50 的下表面设有数个间隔的矩形凸出部 56, 在矩形凸出部 56 的间隔处 形成了与鞋中底 40 上表面相通的通气槽 52, 当然也。
23、可以通过在功能鞋垫组件 50 的下面开 有通气槽 52。通气槽 52 彼此之间可以横向相通也可以不相通。所述功能鞋垫组件 50 是由 下至上由构架层 53、 柔软层 54 和抗菌层 55 组成, 其中, 所述的构架层由塑料或橡塑或纺织 材料制成 ; 所述柔软层由软塑料或软橡塑或纺织材料织成 ; 所述抗菌层为渗透有纳米银离 子的塑料或椽塑或纺织材料制成。 如果各层采用不同的材料, 各层之间点粘接在一起, 如果 采用相同的塑料或橡塑材料, 可以通过工艺一次成型。 功能鞋垫组件50, 也可以根据需要仅 有两层构成 : 构架层和柔软层, 或者构架层和抗菌层。 0040 至于所述的鞋外底 10 上设置的。
24、换气区 A、 B, 请结合图 3、 图 4 所示, 所述的换气区 A、 B 内的鞋外底 10 形成有多数个朝向鞋外底 10 的上表面突出的弯折段 20, 所述的多数个 弯折段 20 相互平行并且间隔设置, 每两个相邻的弯折段 20 之间以一个平面部 11 相互连 接。另参阅图 5、 图 6 所示, 所述的弯折段 20 包括两个侧壁 21 和一个连接壁 22, 所述的连 接壁 22 将所述的两个侧壁 21 的一边相互连接, 所述的两个侧壁 21 的另一边分别与两个所 述的平面部 11 连接。如此一来, 每个所述的弯折段 20 的两个侧壁 21 之间形成一个与鞋外 底10下表面相通的下储气空间12。
25、, 每两个相邻的弯折段20的侧壁21之间形成一个与所述 的防水换气组件相通的上储气空间 13。从图 5、 图 6 中还可以看到, 所述的侧壁 21 的壁厚 方向上开设有多数个换气通孔 23, 所述的换气通孔 23 能够将所述的下储气空间 12 和上储 气空间 13 相互连通, 使鞋外底 10 的换气区 A、 B 具有透气的功能。 0041 在上述实施例中, 所述的弯折段 20 的侧壁 21 呈平面状, 并与所述的平面部 11 垂 直相交, 且所述的弯折段 20 的连接壁 22 也呈平面状, 并与所述的侧壁 21 垂直相交, 以此形 成一个 “门” 字形的弯折段 20。这样的结构形式, 使得换气。
26、通孔 23 的位置非常隐蔽, 不容易 被地面上的尖锐物体扎入换气通孔 23 中, 造成换气通孔 23 的破坏和堵塞, 并且, 鞋外底 10 与地面接触的部位均呈平面状, 能够有效地提高鞋外底 10 的结构强度, 延长鞋子的使用寿 命。此外, 弯折段 20 的设计, 使得鞋外底 10 更富有弹性, 额外地增加了减震功能。最重要 的是, 在行走过程中, 下储气空间12和上储气空间13随着步伐有规律的收缩、 扩张, 形成自 然的换气效果。 0042 当然, 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对所述的弯折段 20 的形状稍加改变, 并达到同样的 技术效果。例如 : 0043 如图 7 所示, 是梯形结构弯折段 20。
27、 的剖视图, 所述的弯折段 20 的侧壁 21 呈平面 状, 且所述的侧壁 21 与所述的平面部 11 相交成一个钝角, 而所述的弯折段 20 的连接壁 22 也呈平面状, 并与所述的侧壁 21 相交形成一个同样角度的钝角。这样的结构形式, 可以防 止直角连接所造成的过大的应力集中, 延长其使用寿命。 0044 而如图 8 所示, 是弧形结构弯折段 20 的剖视图, 所述的弯折段 20 的侧壁 21 呈弧 面状, 而且, 所述的弯折段 20 的连接壁 22 也呈弧面状, 更进一步地减小了应力集中产生的 可能。 0045 此外, 在上述采用 “门” 字形或者梯形结构的弯折段 20 的情况下, 还。
28、可以将弯折段 20 的连接壁 22 由平面状改为弧面状 ; 同样的, 在上述采用弧形结构弯折段 20 的情况下, 也 可以将弯折段 20 的连接壁 22 由弧面状改为平面状。由于可以采用的方式非常多, 在此不 说 明 书 CN 101766364 B5/5 页 8 以图示一一赘述了。 0046 此外, 换气区 A、 B 也可以延伸到整个鞋底, 或者仅在对应人体脚掌或脚跟的位置。 0047 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 而非限制性的,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 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 可作出许多修改、 变化或等效, 但都将落 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CN 101766364 B1/7 页 9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766364 B2/7 页 10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766364 B3/7 页 11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766364 B4/7 页 12 图 5 图 6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766364 B5/7 页 13 图 7 图 8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766364 B6/7 页 14 说 明 书 附 图 CN 101766364 B7/7 页 15 说 明 书 附 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