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2

一种温室喷灌装置.pdf

  • 上传人:111****11
  • 文档编号:7555218
  • 上传时间:2019-10-16
  • 格式:PDF
  • 页数:12
  • 大小:530.1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721262998.8

    申请日:

    20170928

    公开号:

    CN207491673U

    公开日:

    2018061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G9/24

    主分类号:

    A01G9/24

    申请人:

    罗梦舒影

    发明人:

    罗梦舒影

    地址: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二七路工电巷39号104室

    优先权:

    CN201721262998U

    专利代理机构:

    代理人: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包括喷灌小车、位于温室顶部且呈相互平行的若干组运行轨道、位于运行轨道上方的补水装置,喷灌小车可沿运行轨道滚动,补水装置包含有补水软管、用于容纳补水软管的补水软管容纳箱、用于收放补水软管的转轴,转轴连接有第一电机,上述补水软管和喷灌小车相连,当喷灌小车沿运行轨道运动时,第一电机带动转轴转动同步释放或者收回补水软管,补水软管和水源相连,且补水软管和喷灌小车之间连接有转接头,当需要进行变轨操作的时候,拆掉转接头,第一电机带动转轴收回补水软管即可,该温室喷灌装置在换轨时不需要重新架设补水软管,提高了换轨操作的简易性,劳动强度底。 1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包括有喷灌小车(2)以及位于温室大棚顶部且相互平行设置的若干组运行轨道(1),喷灌小车(2)可沿运行轨道(1)滚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行轨道(1)上方设置有补水装置(3),补水装置(3)包含有用于为喷灌小车(2)补水的补水软管(352)、用于容纳补水软管(352)的容纳箱(35),所述容纳箱(35)内设置有转轴(351),转轴(351)和容纳箱(35)转动配合,所述补水软管(352)螺旋缠绕在转轴(351)上,容纳箱(35)朝向地面一侧开设有出水孔(353),补水软管(352)穿出出水孔(35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喷灌小车(2)上,补水软管(352)另一端和水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灌小车(2)包括有用于存水的第二蓄水箱(22),第二蓄水箱(22)上开设有和所述补水软管(352)相连的第一接口(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口(221)和补水软管(352)之间设置有转接头(4),转接头(4)一端和第一接口(221)螺纹连接,转接头(4)另一端和补水软管(352)螺纹连接,两端螺纹旋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灌小车(2)包括有与运行轨道(1)滚动配合的运行平台(21),所述运行平台(21)向下延伸有支杆(212)且支杆(212)端部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喷淋管(24),所述喷淋管(24)上连通有若干喷头(2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箱(35)为一圆柱形腔体,圆柱形腔体的两个平面垂直于地面,转轴(351)轴线和圆柱形腔体轴线共线,所述出水孔(353)开设在圆柱形腔体的曲面上,出水孔(353)朝向地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51)连接有用于带动转轴(351)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36),所述第一动力组件(36)包括有带动所述转轴(351)转动的第一电机(361),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有键并通过其驱动转轴(351)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室喷灌装置包含有固定杆(31),沿固定杆(31)长度方向固接有第一进水管(32),固定杆(31)长度方向垂直于运行轨道(1),第一进水管(32)上设有若干支管(321),第一进水管(32)和水源相连,支管(321)和补水装置(3)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装置(3)包含有第一蓄水箱(33),所述支管(321)和第一蓄水箱(33)相连,第一蓄水箱(33)和补水软管(352)之间连通有第二进水管(34),第二进水管(34)穿设在所述转轴(351)内,第二进水管(34)和第一蓄水箱(33)转动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装置(3)包含有用于固定容纳箱(35)的支撑架(311),支撑架(311)固接在固定杆(31)上,支撑架(311)和所述转轴(351)之间转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装置(3)设置在运行轨道(1)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方。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温室养护培育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温室喷灌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温室大棚中对农作物进行喷水和施药时,主要是通过喷灌装置在温室大棚上空的轨道上运动来完成。自身带有蓄水设备的喷灌装置的蓄水量较小,若加大蓄水量会导致整个系统负载过大,不利于整个喷灌装置的架设,因此在占地面积较大的温室大棚中,经常采用的是外部供水的方式为喷灌装置补水。

    现有公告号为CN204482587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变轨式自动喷灌系统,包括若干条横向工作轨道、一条纵向转移轨道和自动喷灌主机,工作轨道和转移轨道通过吊杆吊装于温室屋顶架上,工作轨道的一端位于所述转移轨道的上部,位于转移轨道上部的工作轨道与上述工作轨道的另一部分通过接插杆可拆卸的连接在一起,转移轨道上设有转移架,转移架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转移轨道上,自动喷灌主机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工作轨道上。自动喷灌主机一侧的工作轨道上设有若干个进水管滑车,进水管滑车与工作轨道滑动配合,滑车的下端设有进水管挂钩,进水管挂在所述进水管挂钩上。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使用者通过将进水管挂设在进水管挂钩上,进水管挂钩通过进水管滑车沿工作轨道滑动,实现当自动喷灌主机运动时,进水管随自动喷灌主机同步运动的目的,但是当需要进行变轨操作时,需要将进水管从进水管挂钩上拆卸掉并重新挂设在所需工作轨道上,操作复杂,劳动强度大,现有技术存在改进之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室喷灌装置,该喷灌装置通过设置在运行轨道上方设置用来为喷灌车供水的供水组件,且供水管与喷灌小车可拆卸连接,架设安装方式简单,有利于减少劳动强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包括有喷灌小车以及位于温室大棚顶部且相互平行设置的若干组运行轨道,喷灌小车可沿运行轨道滚动,所述运行轨道上方设置有补水装置,补水装置包含有用于为喷灌小车补水的补水软管、用于容纳补水软管的容纳箱,所述容纳箱内设置有转轴,转轴和容纳箱转动配合,所述补水软管螺旋缠绕在转轴上,容纳箱朝向地面一侧开设有出水孔,补水软管穿出出水孔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喷灌小车上,补水软管另一端和水源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灌小车沿运行轨道往复运动时,螺旋缠绕在转轴上的供水管从容纳箱中伸出或缩回持续为喷灌小车供水,当喷灌小车变轨到另外一个运行轨道上时,拆掉连接在喷灌小车上的补水软管即可进行变轨操作;且只需对喷灌小车进行变轨作业,并使喷灌小车与另一条运行轨道上方的补水装置相连通即可,操作简单,有利于减少使用者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灌小车包括有用于存水的第二蓄水箱,第二蓄水箱上开设有和所述补水软管相连的第一接口、和喷淋管相连的第二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灌小车进行喷管作业时,补水软管要随喷灌小车往复运动,供水管和水箱连通与补水软管直接连通喷淋管相比,减少了补水软管的拉伸距离和拉伸角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接口和补水软管之间设置有转接头,转接头一端和第一接口螺纹连接,转接头另一端和补水软管螺纹连接,两端螺纹旋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转接管连接第一接口和补水软管,便于在换轨操作时断开补水软管和喷灌小车之间的连接,补水软管、第一接口均和转接管螺纹连接,连接方式简单,易于实施;两端螺纹旋转方向相反,达到了单独旋转转接头即可连接补水软管和第一接口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灌小车包括有与运行轨道滚动配合的运行平台,所述运行平台向下延伸有支杆且支杆端部连接有呈水平设置的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连通有若干喷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个喷淋的结构均位于运行平台的下方,即位于运行轨道的下方,能够避免换轨时喷淋管以及进水管与上方的轨道之间发生干涉,有利于提高换轨的顺畅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箱为一圆柱形腔体,圆柱形腔体的两个平面垂直于地面,转轴轴线和圆柱形腔体轴线共线,所述出水孔开设在圆柱形腔体的曲面上,出水孔朝向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水管容纳箱采用圆柱形腔体的结构设计,补水软管可以螺旋盘绕在供水管容纳箱内,有利于收容补水软管的同时利于补水软管随喷灌车往复运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轴连接有用于带动转轴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所述第一动力组件包括有带动所述转轴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有键并通过其驱动转轴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通过键带动转轴转动,实施方案简单易行,自驱性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温室喷灌装置包含有固定杆,沿第二固定杆长度方向固接有第一进水管,固定杆长度方向垂直于运行轨道,第一进水管上设有若干支管,第一进水管和水源相连,支管和补水装置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进水管上分设有若干支管,各支管和补水装置相连通,各补水装置由第一进水管集中供水,整体性强,经济效益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水装置包含有第一蓄水箱,所述支管和第一蓄水箱相连,第一蓄水箱和补水软管之间连通有第二进水管,第二进水管穿设在所述转轴内,第二进水管和第一蓄水箱转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管和第一蓄水箱相连,第二进水管和第一蓄水箱转动配合,避免转轴转动时,第二进水管和第一蓄水箱互相干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水装置包含有用于固定容纳箱的支撑架,支撑架固接在固定杆上,支撑架和所述转轴之间转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架和转轴转动配合,简单易行,支撑架和转轴之间避免干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补水装置设置在运行轨道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灌小车在运行轨道上往复运动时,补水软管随喷灌小车左右运动,将补水组件设置在运行轨道的中间位置,补水软管向运行轨道左端和向运行轨道右端拉伸的长度相等,补水软管长度即为支持喷灌小车行走半程的所需长度;若补水组件位于运行轨道上方其他位置时,补水软管所需长度均大于补水组件位于运行轨道中间位置时的补水软管所需长度,节省了补水软管长度,提高了经济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该温室喷灌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可满足往复作业的需求,可在温室内架设多组,以满足整个温室的浇灌作业;

    其二:该温室喷灌装置在换轨时不需要重新架设供水管,提高了换轨操作的简易性,劳动强度底。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温室喷灌装置的整体示意图且此时喷灌小车位于运行轨道的端部位置;

    图2是供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供水装置的侧视图;

    图4是喷灌小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喷灌小车位于运行轨道中间位置时的示意图;

    图中,1、运行轨道;2、喷灌小车;21、运行平台;211、滚轮;212、支杆;22、第二蓄水箱;221、第一接口;222、第二接口;23、第二动力组件;231、第二电机;232、皮带轮组;24、喷淋杆;241、喷头;3、补水装置;31、固定杆;311、支撑架;32、第一进水管;321、支管;33、第一蓄水箱;34、第二进水管;35、容纳箱;351、转轴;352、补水软管;353、出水孔;36、第一动力组件;361、第一电机;362、连接板;37、第一轴承;38、第二轴承;39、第三轴承;4、转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温室喷灌装置,包括位于温室顶部的若干组运行轨道1,运行轨道1之间相互平行,运行轨道1固定在温室侧壁上,在运行轨道1上滚动配合有一喷灌小车2,喷灌小车2可以沿着运行轨道来回滚动实现对温室内植物的喷灌。

    如图2所示,在上述运行轨道1的上方设置有补水装置3,补水装置3包含有固定杆31,固定杆31两端固定连接于温室大棚侧壁上,固定杆31沿垂直于运行轨道1的方向设置,且固定杆31设置在运行轨道1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沿上述固定杆31下表面固接有第一进水管32,结合图2和图3所示,第一进水管32上均匀分布有若干支管321,支管321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向下延伸。补水装置3位于运行轨道1的上方、第一进水管32的下方,补水装置3包含有第一蓄水箱33,上述支管321和第一蓄水箱33相连通,补水装置3还包含有补水软管352,补水软管352与喷灌小车2相连通。当喷灌小车2沿运行轨道1往复运动时,补水装置352为喷灌小车2持续补水。

    结合图2和图3所示,补水装置3包含有用于容纳上述补水软管352的容纳箱35,上述容纳箱35为圆柱形腔体,圆柱形腔体的两个平面垂直于地面,圆柱形腔体的圆柱面上开设有一出水孔353,出水孔353朝向地面开设,上述补水软管352通过出水孔353穿出并和喷灌小车2相连通;容纳箱35两平面间穿设有转轴351,转轴351的轴线和圆柱形腔体的轴线共线,转轴351和容纳箱35之间转动配合;上述第一蓄水箱33和容纳箱35内的补水软管352之间连接有第二进水管34,第二进水管34的走向为:由第一蓄水箱33出发,从转轴351端面穿设进入转轴351内部,再从转轴351轴面穿出进入容纳箱35内,和容纳箱35内的补水软管352相连通。容纳箱35内的补水软管352缠绕在上述转轴351上,此处需指出圆柱形腔体内的补水软管352的缠绕方式:容纳箱35为径向长、轴向短的扁平状圆柱形腔体,其轴向长度和上述补水软管352的管径大小相等,补水软管352和圆柱形腔体的两平面相抵接,即补水软管352螺旋缠绕在转轴35上,补水软管352出水端从上述出水孔353穿出;

    上述转轴351和容纳箱35之间设置有第一轴承37,转轴351和容纳箱35通过第一轴承37实现转动配合,上述第二进水管34和第一蓄水箱33之间设置有第二轴承38,第二进水管34和第一蓄水箱33通过第二轴承38实现转动配合。补水装置3还包含有用于支撑补水装置3的支撑架311,支撑架311固接在固定杆31上并向下延伸设置,补水装置3通过转轴351架设连接于支撑架311上,转轴351延伸出容纳箱35的两端和支撑架311之间设置有第三轴承39,转轴351通过第三轴承39实现和支撑架311的转动配合。上述补水装置3还设置有用于带动转轴351转动的第一动力组件36,第一动力组件36和上述第一蓄水箱33分设在容纳箱35相对两侧,第一动力组件36包括有用于驱动转轴351转动的第一电机361和用于固定第一电机361的转接板362,上述转接板362水平连接在支撑架311上,第一电机361通过螺栓连接在转接板362朝向地面的一面上,第一电机361通过键连接带动转轴351转动。喷灌小车2在运行轨道1上往复运动,补水软管352可以在喷灌小车2运动的同时从容纳箱35内伸出或收回。

    结合图4和图5所示,喷灌小车2包括运行平台21,运行平台21包括两组滚轮211,滚轮211与运行轨道1滚动配合。在运行平台21上设置有第二动力组件23,第二动力组件23包括固定在运行平台21上的第二电机231,在第二电机231与任意一组滚轮211的轮轴之间设置有皮带轮组232,皮带轮组232包括分别与电机转动轴、轮轴固定连接的两皮带轮,在皮带轮上绕有传送皮带,第二电机231带动皮带轮组232传动,进而驱动运行平台21在运行轨道1上滚动;运行平台21向下竖直延伸有两支杆212,在支杆212的端部连接喷淋管24,喷淋管24呈水平设置,喷淋管24与运行轨道1相垂直,在喷淋管24上均匀分布有若干喷头241,在运行平台21上还连接有第二蓄水箱22,上述第二蓄水箱22相对两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接口221和第二接口222,第二蓄水箱22的第二接口222与喷淋管24相连通,第一接口221和上述补水软管352之间设置有转接管4,第一接口221和补水软管352通过转接管4相连通,转接管4两端均通过螺纹与第一接口221、补水软管352相连接且螺纹的旋向相反,喷灌小车2实现往复运动且喷灌小车2和补水软管352之间的连接或拆卸简易化。

    下面结合具体动作阐述本实用新型的作用:

    初始状态,如图1所示,喷灌小车2位于运行轨道1任意一端时,容纳在容纳箱35内的补水软管352处于被拉拽出来的状态,当第二电机231转动带动喷灌小车2向运行轨道1另一端运动,此时第一电机361转动,带动转轴351运动,收回被拉拽出的补水软管352;当喷灌小车2运行到补水装置3正下方时,如图5所示,补水软管352被拉拽出来部分的长度为喷灌小车2全程运行过程中的最小值;当喷灌小车2继续运动时,第一电机361反转,释放补水软管352,补水软管352由喷灌小车2带动拉伸,直至喷灌小车2运动到运行轨道1另一端,第二电机231和第一电机361均停止工作,完成对温室大棚内植物的一次喷灌,重复上述动作流程,喷灌小车2实现往复动作,完成对植物的多次喷灌作业,当需要对喷灌小车2进行变轨操作时,将转接头4拆卸下来,第二电机231带动转轴351转动收回补水软管352,当喷灌小车2需要转移到另外一条运行轨道1上的时候,再将补水软管352和喷灌小车2通过转接头4连接起来,重复上述操作,完成对整个温室大棚内植物的全面喷灌作业。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关 键  词:
    一种 温室 喷灌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温室喷灌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55521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