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7

蒸煮锅.pdf

  • 上传人:zhu****_FC
  • 文档编号:7554682
  • 上传时间:2019-10-16
  • 格式:PDF
  • 页数:7
  • 大小:571.31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520998270.6

    申请日:

    20151203

    公开号:

    CN205234254U

    公开日:

    20160518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7J27/00,A47J36/06,A47J27/06,A47J36/20

    主分类号:

    A47J27/00,A47J36/06,A47J27/06,A47J36/20

    申请人:

    浙江施强制药有限公司

    发明人:

    虞陆平

    地址: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庐经济开发区兴宁西路88号

    优先权:

    CN201520998270U

    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王梨华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公开了一种微压蒸煮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其特征在于:锅体(1)顶部外翻形成环状承托面(3),环状承托面(3)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竖直限位面(4),竖直限位面(4)顶部内翻形成水平限位面(5),环状承托面(3)、竖直限位面(4)和水平限位面(5)形成环状盖沿空间(6),锅盖(2)底部外翻形成与锅体(1)顶部环状承托面(3)相吻合的环状盖沿(7),环状盖沿(7)上至少设有一个凸状挂扣(8),水平限位面(5)上至少设有一个能使凸状挂扣(8)嵌入盖沿空间(6)的凹状开口(9)。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传统锅具能耗与营养流失之间的矛盾,有助于实现少油少盐无烟的健康饮食目标。

    权利要求书

    1.蒸煮锅,包括锅体(1)和锅盖(2),其特征在于:锅体(1)顶部外翻形成环状承托面(3),环状承托面(3)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竖直限位面(4),竖直限位面(4)顶部内翻形成水平限位面(5),环状承托面(3)、竖直限位面(4)和水平限位面(5)形成环状盖沿空间(6),锅盖(2)底部外翻形成与锅体(1)顶部环状承托面(3)相吻合的环状盖沿(7),环状盖沿(7)上至少设有一个凸状挂扣(8),水平限位面(5)上至少设有一个能使凸状挂扣(8)嵌入盖沿空间(6)的凹状开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锅盖(2)为圆锥形,其高与内缘半径之比为(1~2):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锅盖(2)的环状盖沿(7)的外缘半径小于锅体(1)的竖直限位面(4)半径,且大于水平限位面(5)内缘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其特征在于:锅体(1)还设有蒸架(10),包括蒸架托盘(101)和支撑架(102),蒸架(10)高度小于锅体(1)深度的一半,且大于锅体(1)深度的三分之一,蒸架托盘(101)上设有透气孔(103)。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尤其涉及了一种微压蒸煮锅。

    背景技术

    普通的蒸煮锅烹饪时间长,能源消耗量大;高压锅具有独特的耐压密封结构, 能够提供较高的温度和压力,极大的缩短了烹饪时间,节约能源,广泛用于家 庭烹饪。但是,由于高压锅工作压力大,对食物营养造成的破坏也较大,营养 流失严重,影响食物口感。

    高压灭菌锅也是采用相同的原理进行灭菌作业的。也同样存在着过高的温度 破坏待灭菌物质的结构的问题。如微生物培养基的灭菌中,葡萄糖会焦化变色。

    同时,高压锅使用不当会带来危险,高压锅爆炸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因此, 需要一种既能保有一定的压力,能够缩短烹饪时间,又不至于压力过大,破坏 营养成分结构和产生危险的锅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锅具在使用中存在能耗与营养流失之间的矛盾, 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有一定的压力,烹饪时间短,又不至于压力过大,导致营养 流失和产生危险的蒸煮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蒸煮锅,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顶部外翻形成环状承托面,环状承托面竖直 向上延伸,形成竖直限位面,竖直限位面顶部内翻形成水平限位面,环状承托 面、竖直限位面和水平限位面形成环状盖沿空间,锅盖底部外翻形成与锅体顶 部环状承托面相吻合的环状盖沿,环状盖沿上至少设有一个凸状挂扣,水平限 位面上至少设有一个能使凸状挂扣嵌入盖沿空间的凹状开口。锅盖为全封闭结 构,锅盖上没有设置透气孔,锅体顶部的环状承托面、竖直限位面和水平限位 面形成环状盖沿空间,锅盖卡扣进环状的盖沿空间后,锅体和锅盖形成密封, 加热时,水蒸气顶起锅盖,锅盖被水平限位面和竖直限位面卡限,不能移动放 气,锅内气压增大,水沸点增高,食物熟得更快;当气压过大时,水平限位面 上的凹状开口具有一定的泄压放气作用,能保证锅内压力不至于过大,避免破 坏营养成分和产生危险。

    作为优选,锅盖为圆锥形,其高与内缘半径之比为(1~2):1。锅盖为圆锥 形,内表面光滑,其高度大于锅盖内缘半径,水蒸气上升到锅盖顶部,冷凝后, 不是沿着锅盖流下,而是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滴落入锅中,避免了水分和营养成 分的流失,烹饪中只需要加入极少量的水,能最大程度保持食物的营养和原来 的风味。

    作为优选,锅盖的环状盖沿的外缘半径小于锅体的竖直限位面半径,且大于 水平限位面内缘半径。即环状水平限位面的内边缘半径小于锅盖的环状外边缘 的半径,锅盖的环状外边缘的半径小于锅体的环状竖直限位面的内边缘的半径。 锅盖恰好被限定在环状的盖沿空间内,不能左右移动,有利于保持锅内压力, 避免水蒸气溢出。

    作为优选,锅体还设有蒸架,包括蒸架托盘和支撑架,蒸架高度小于锅体深 度的一半,且大于锅体深度的三分之一,蒸架托盘上设有透气孔。蒸架的设置 使得蒸煮锅能用于蒸制食材,可以将食材直接置于蒸架托盘,不同于炖制食材, 能够达到少油少盐无烟的烹制效果。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很好的解决了传统锅具在使用中存在 能耗与营养流失之间的矛盾,既能保有一定的压力,烹饪时间短,又不至于压 力过大,导致营养流失和产生危险,有助于实现少油少盐无烟的健康饮食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锅盖和锅体闭合状态下的俯视图;

    图4是图1中蒸架的俯视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锅体、2—锅盖、3—环状承 托面、4—竖直限位面、5—水平限位面、6—盖沿空间、7—环状盖沿、8—凸状 挂扣、9—凹状开口、10—蒸架、101—蒸架托盘、102—支撑架、13—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蒸煮锅,如图1所示,包括锅体1和锅盖2,锅体1顶部外翻形成环状承托 面3,环状承托面3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竖直限位面4,竖直限位面4顶部内翻 形成水平限位面5,环状承托面3、竖直限位面4和水平限位面5形成环状盖沿 空间6,锅盖2底部外翻形成与锅体1顶部环状承托面3相吻合的环状盖沿7, 环状盖沿7上设有四个凸状挂扣8,水平限位面5上设有四个能使凸状挂扣8嵌 入盖沿空间6的凹状开口9。

    锅盖2为圆锥形,其高与内缘半径之比为1.5:1。

    锅盖2的环状盖沿7的外缘半径小于锅体1的竖直限位面4半径,且大于水 平限位面5内缘半径。

    使用时,如图2和图3所示,向锅内加入少量的水,将食材逐层码放在锅体 1内,然后,将锅盖2的凸状挂扣8嵌入凹状开口9,使环状盖沿7的一部分和 凸状挂扣8进入到锅体1的盖沿空间6内,转动锅盖2一定角度,使得锅体1 的水平限位面5限制锅盖2的凸状挂扣8向竖直方向活动,使得锅体1和锅体2 存在一定的密封。

    加热时,水蒸气上升,穿透食材,推动锅盖2向上运动,由于水平限位面5 限制锅盖2的凸状挂扣8向竖直方向活动,锅内的水蒸气不能溢出,锅内的气 压增大,水沸点增高,冷凝后直接滴落在食材上,避免食材营养成分随水蒸气 流失;同时由于锅内保有一定压力,温度略高于传统蒸锅,食物熟得较快,节 约了能源。

    实施例2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锅盖2为圆锥形,其高与内缘半径 之比为1:1。如图4所示,环状盖沿7上设有两个凸状挂扣8,水平限位面5 上设有两个能使凸状挂扣8嵌入盖沿空间6的凹状开口9锅体1还设有蒸架10, 包括蒸架托盘101和支撑架102,蒸架10高度为锅体1深度的一半,蒸架托盘 101上设有透气孔103。

    实施例3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锅盖2为圆锥形,其高与内缘半径 之比为2:1。环状盖沿7上设有一个凸状挂扣8,水平限位面5上设有一个能 使凸状挂扣8嵌入盖沿空间6的凹状开口9锅体1还设有蒸架10,包括蒸架托 盘101和支撑架102,蒸架10高度为锅体1深度的三分之一,蒸架托盘101上 设有透气孔103。

    实施例4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同,不同之处在于锅盖2为圆锥形,其高与内缘半径 之比为1.7:1。锅体1还设有蒸架10,包括蒸架托盘101和支撑架102,蒸架 10高度为锅体1深度之比为2:5,蒸架10固定设在锅体1内,且支撑架102与 锅体1底部密封连接,蒸架托盘101仅在圆心处设有一个透气孔103。

    使用时,向锅体1内加水,水沿着蒸盘托架101中心的透气孔103进入蒸架 10支撑架102与锅体1之间的空间,加热时,水沸腾,蒸汽从中心的透气孔103 穿透加热食材,加热集中;其它区域的食材,通过热的蒸盘托架10加热变熟, 实现低温烹饪,最大限度的保持食物的营养,烹饪前不需要添加油,有利于实 现少油的健康生活目标。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 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关 键  词:
    蒸煮锅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蒸煮锅.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554682.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