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煮锅.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蒸煮锅.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520998270.6 (22)申请日 2015.12.03 A47J 27/00(2006.01) A47J 36/06(2006.01) A47J 27/06(2006.01) A47J 36/20(2006.01) (73)专利权人 浙江施强制药有限公司 地址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桐庐经济 开发区兴宁西路 88 号 (72)发明人 虞陆平 (74)专利代理机构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代理人 王梨华 (54) 实用新型名称 蒸煮锅 (57) 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 公开了一种微压蒸煮锅, 包括锅体 (1)。
2、 和锅盖 (2), 其特征在于 : 锅体 (1) 顶部外翻形成环状承托面 (3), 环状承托面 (3) 竖直向上延伸, 形成竖直限位面 (4), 竖直限位面 (4) 顶部内翻形成水平限位面 (5), 环状承托面 (3)、 竖直限位面 (4) 和水平限位面 (5) 形成环状 盖沿空间 (6), 锅盖 (2) 底部外翻形成与锅体 (1) 顶部环状承托面(3)相吻合的环状盖沿(7), 环状 盖沿(7)上至少设有一个凸状挂扣(8), 水平限位 面 (5) 上至少设有一个能使凸状挂扣 (8) 嵌入盖 沿空间 (6) 的凹状开口 (9)。本实用新型解决了 传统锅具能耗与营养流失之间的矛盾, 有助于实 现少。
3、油少盐无烟的健康饮食目标。 (51)Int.Cl.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5234254 U 2016.05.18 CN 205234254 U 1.蒸煮锅, 包括锅体(1)和锅盖(2), 其特征在于: 锅体(1)顶部外翻形成环状承托面 (3), 环状承托面(3)竖直向上延伸, 形成竖直限位面(4), 竖直限位面(4)顶部内翻形成水平 限位面(5), 环状承托面(3)、 竖直限位面(4)和水平限位面(5)形成环状盖沿空间(6), 锅盖 (2)底部外翻形成与锅体(1)顶部环状承托面(3)相吻合的环状盖沿(7),。
4、 环状盖沿(7)上至 少设有一个凸状挂扣(8), 水平限位面(5)上至少设有一个能使凸状挂扣(8)嵌入盖沿空间 (6)的凹状开口(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 其特征在于: 锅盖(2)为圆锥形, 其高与内缘半径之比 为(12): 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 其特征在于: 锅盖(2)的环状盖沿(7)的外缘半径小于 锅体(1)的竖直限位面(4)半径, 且大于水平限位面(5)内缘半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煮锅, 其特征在于: 锅体(1)还设有蒸架(10), 包括蒸架托盘 (101)和支撑架(102), 蒸架(10)高度小于锅体(1)深度的一半, 且大于锅体(1)深度的。
5、三分 之一, 蒸架托盘(101)上设有透气孔(103)。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5234254 U 2 蒸煮锅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 尤其涉及了一种微压蒸煮锅。 背景技术 0002 普通的蒸煮锅烹饪时间长, 能源消耗量大; 高压锅具有独特的耐压密封结构, 能够 提供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极大的缩短了烹饪时间, 节约能源, 广泛用于家庭烹饪。 但是, 由于 高压锅工作压力大, 对食物营养造成的破坏也较大, 营养流失严重, 影响食物口感。 0003 高压灭菌锅也是采用相同的原理进行灭菌作业的。 也同样存在着过高的温度破坏 待灭菌物质的结构的问题。 如微生物培。
6、养基的灭菌中, 葡萄糖会焦化变色。 0004 同时, 高压锅使用不当会带来危险, 高压锅爆炸的消息时常见诸报端。 因此, 需要 一种既能保有一定的压力, 能够缩短烹饪时间, 又不至于压力过大, 破坏营养成分结构和产 生危险的锅具。 发明内容 0005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锅具在使用中存在能耗与营养流失之间的矛盾, 提供 了一种既能保有一定的压力, 烹饪时间短, 又不至于压力过大, 导致营养流失和产生危险的 蒸煮锅。 0006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0007 蒸煮锅, 包括锅体和锅盖, 锅体顶部外翻形成环状承托面, 环状承托面竖直向上延 伸, 形成竖直。
7、限位面, 竖直限位面顶部内翻形成水平限位面, 环状承托面、 竖直限位面和水 平限位面形成环状盖沿空间, 锅盖底部外翻形成与锅体顶部环状承托面相吻合的环状盖 沿, 环状盖沿上至少设有一个凸状挂扣, 水平限位面上至少设有一个能使凸状挂扣嵌入盖 沿空间的凹状开口。 锅盖为全封闭结构, 锅盖上没有设置透气孔, 锅体顶部的环状承托面、 竖直限位面和水平限位面形成环状盖沿空间, 锅盖卡扣进环状的盖沿空间后, 锅体和锅盖 形成密封, 加热时, 水蒸气顶起锅盖, 锅盖被水平限位面和竖直限位面卡限, 不能移动放气, 锅内气压增大, 水沸点增高, 食物熟得更快; 当气压过大时, 水平限位面上的凹状开口具有 一定的。
8、泄压放气作用, 能保证锅内压力不至于过大, 避免破坏营养成分和产生危险。 0008 作为优选, 锅盖为圆锥形, 其高与内缘半径之比为(12): 1。 锅盖为圆锥形, 内表 面光滑, 其高度大于锅盖内缘半径, 水蒸气上升到锅盖顶部, 冷凝后, 不是沿着锅盖流下, 而 是在重力作用下直接滴落入锅中, 避免了水分和营养成分的流失, 烹饪中只需要加入极少 量的水, 能最大程度保持食物的营养和原来的风味。 0009 作为优选, 锅盖的环状盖沿的外缘半径小于锅体的竖直限位面半径, 且大于水平 限位面内缘半径。 即环状水平限位面的内边缘半径小于锅盖的环状外边缘的半径, 锅盖的 环状外边缘的半径小于锅体的环状。
9、竖直限位面的内边缘的半径。 锅盖恰好被限定在环状的 盖沿空间内, 不能左右移动, 有利于保持锅内压力, 避免水蒸气溢出。 0010 作为优选, 锅体还设有蒸架, 包括蒸架托盘和支撑架, 蒸架高度小于锅体深度的一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5234254 U 3 半, 且大于锅体深度的三分之一, 蒸架托盘上设有透气孔。 蒸架的设置使得蒸煮锅能用于蒸 制食材, 可以将食材直接置于蒸架托盘, 不同于炖制食材, 能够达到少油少盐无烟的烹制效 果。 0011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 很好的解决了传统锅具在使用中存在能耗 与营养流失之间的矛盾, 既能保有一定的压力, 烹饪时间短, 。
10、又不至于压力过大, 导致营养 流失和产生危险, 有助于实现少油少盐无烟的健康饮食目标。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3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14 图3是图2的锅盖和锅体闭合状态下的俯视图; 0015 图4是图1中蒸架的俯视图。 0016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 1锅体、 2锅盖、 3环状承托面、 4竖直限位面、 5水平限位面、 6盖沿空间、 7环状盖沿、 8凸状挂扣、 9凹状开口、 10蒸架、 101蒸架托盘、 102支撑架、 13透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7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8 实施例。
11、1 0019 蒸煮锅, 如图1所示, 包括锅体1和锅盖2, 锅体1顶部外翻形成环状承托面3, 环状承 托面3竖直向上延伸, 形成竖直限位面4, 竖直限位面4顶部内翻形成水平限位面5, 环状承托 面3、 竖直限位面4和水平限位面5形成环状盖沿空间6, 锅盖2底部外翻形成与锅体1顶部环 状承托面3相吻合的环状盖沿7, 环状盖沿7上设有四个凸状挂扣8, 水平限位面5上设有四个 能使凸状挂扣8嵌入盖沿空间6的凹状开口9。 0020 锅盖2为圆锥形, 其高与内缘半径之比为1.5: 1。 0021 锅盖2的环状盖沿7的外缘半径小于锅体1的竖直限位面4半径, 且大于水平限位面 5内缘半径。 0022 使用时。
12、, 如图2和图3所示, 向锅内加入少量的水, 将食材逐层码放在锅体1内, 然 后, 将锅盖2的凸状挂扣8嵌入凹状开口9, 使环状盖沿7的一部分和凸状挂扣8进入到锅体1 的盖沿空间6内, 转动锅盖2一定角度, 使得锅体1的水平限位面5限制锅盖2的凸状挂扣8向 竖直方向活动, 使得锅体1和锅体2存在一定的密封。 0023 加热时, 水蒸气上升, 穿透食材, 推动锅盖2向上运动, 由于水平限位面5限制锅盖2 的凸状挂扣8向竖直方向活动, 锅内的水蒸气不能溢出, 锅内的气压增大, 水沸点增高, 冷凝 后直接滴落在食材上, 避免食材营养成分随水蒸气流失; 同时由于锅内保有一定压力, 温度 略高于传统蒸锅。
13、, 食物熟得较快, 节约了能源。 0024 实施例2 0025 实施例2与实施例1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锅盖2为圆锥形, 其高与内缘半径之比为1: 1。 如图4所示, 环状盖沿7上设有两个凸状挂扣8, 水平限位面5上设有两个能使凸状挂扣8嵌 入盖沿空间6的凹状开口9锅体1还设有蒸架10, 包括蒸架托盘101和支撑架102, 蒸架10高度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5234254 U 4 为锅体1深度的一半, 蒸架托盘101上设有透气孔103。 0026 实施例3 0027 实施例3与实施例1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锅盖2为圆锥形, 其高与内缘半径之比为2: 1。 环状盖沿7上设有一个凸状。
14、挂扣8, 水平限位面5上设有一个能使凸状挂扣8嵌入盖沿空间 6的凹状开口9锅体1还设有蒸架10, 包括蒸架托盘101和支撑架102, 蒸架10高度为锅体1深 度的三分之一, 蒸架托盘101上设有透气孔103。 0028 实施例4 0029 实施例4与实施例1相同, 不同之处在于锅盖2为圆锥形, 其高与内缘半径之比为 1.7: 1。 锅体1还设有蒸架10, 包括蒸架托盘101和支撑架102, 蒸架10高度为锅体1深度之比 为2:5, 蒸架10固定设在锅体1内, 且支撑架102与锅体1底部密封连接, 蒸架托盘101仅在圆 心处设有一个透气孔103。 0030 使用时, 向锅体1内加水, 水沿着蒸盘。
15、托架101中心的透气孔103进入蒸架10支撑架 102与锅体1之间的空间, 加热时, 水沸腾, 蒸汽从中心的透气孔103穿透加热食材, 加热集 中; 其它区域的食材, 通过热的蒸盘托架10加热变熟, 实现低温烹饪, 最大限度的保持食物 的营养, 烹饪前不需要添加油, 有利于实现少油的健康生活目标。 0031 总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 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 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 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5234254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5234254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5234254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