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护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组合式护膝.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720850198.1 (22)申请日 2017.07.13 (73)专利权人 张小兵 地址 225000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小纪镇 富民富昌路5号 (72)发明人 张小兵 (51)Int.Cl. A41D 13/06(2006.01)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组合式护膝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运动护具领域内的一种 组合式护膝, 包括薄护膝本体、 内护膝孔; 其中薄 护膝本体包括固定在薄护膝本体外侧的毛面粘 扣带; 该护膝还包括一个可拆卸地加装在内护膝 孔上的、 。
2、起防护膝盖作用的护甲, 还包括一个可 拆卸地加装在薄护膝本体上的、 起重度制动作用 的厚护膝本体; 其中护甲包括用于捆绑固定护甲 的细粘扣带, 还包括沿护甲内侧边缘分布的勾面 环形粘扣带; 其中厚护膝本体包括用于捆绑固定 厚护膝本体的粗粘扣带, 还包括位于厚护膝本体 中部的外护膝孔, 还包括固定在厚护膝本体内侧 的勾面粘扣带。 组合方式多, 主要解决了常见护 膝适用范围窄的问题。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3页 CN 207084204 U 2018.03.13 CN 207084204 U 1.一种组合式护膝, 包括由弹力面料制成的、 套装在膝盖处的薄护膝本体 (1) , 还包括 位于。
3、薄护膝本体 (1) 中部的内护膝孔 (2) ; 当薄护膝本体 (1) 套装在膝盖处时, 膝盖透过所述 内护膝孔 (2) 露出; 其特征在于: 所述薄护膝本体 (1) 包括固定在薄护膝本体 (1) 外侧上部 的、 下部的以及内护膝孔 (2) 周围的毛面粘扣带 (3) ; 该护膝还包括一个由塑料制成的、 成碗 状结构的、 可拆卸地加装在内护膝孔 (2) 上的、 起防护膝盖作用的护甲 (4) , 还包括一个由防 护材料制成的、 可拆卸地加装在薄护膝本体 (1) 上的、 起重度制动作用的厚护膝本体 (7) ; 所 述护甲 (4) 包括对称并排固定在护甲 (4) 外侧的、 用于捆绑固定护甲 (4) 的细。
4、粘扣带 (5) , 还 包括沿护甲 (4) 内侧边缘分布的勾面环形粘扣带 (6) ; 所述勾面环形粘扣带 (6) 的位置与内 护膝孔 (2) 周围的毛面粘扣带 (3) 的位置相对应; 所述厚护膝本体 (7) 包括对称并排固定在 厚护膝本体 (7) 上的、 用于捆绑固定厚护膝本体 (7) 的粗粘扣带 (8) , 还包括位于厚护膝本体 (7) 中部的、 与内护膝孔 (2) 大小、 形状相同的外护膝孔 (9) , 还包括固定在厚护膝本体 (7) 内 侧上部的、 下部的以及外护膝孔 (9) 周围的勾面粘扣带 (10) ; 所述勾面粘扣带 (10) 的位置与 薄护膝本体 (1) 上的毛面粘扣带 (3) 。
5、位置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护膝, 其特征在于: 该护膝有三种组合方式, 第一种是 单独使用薄护膝本体 (1) ; 第二种是护甲 (4) 加装在薄护膝本体 (1) 上; 第三种是厚护膝本体 (7) 加装在薄护膝本体 (1) 上。 3.根据权利要求1至2中任一项所述的组合式护膝, 其特征在于: 当厚护膝本体 (7) 加装 在薄护膝本体 (1) 上时, 所述内护膝孔 (2) 与外护膝孔 (9) 重合在一起。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7084204 U 2 一种组合式护膝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动护具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护膝。 背景技术 00。
6、02 护膝的作用包括制动、 保温、 保健, 其中制动又分为轻度制动和重度制动, 膝盖未 受伤时, 将膝盖上的髌骨固定在相对稳定位置上, 以保证其不轻易受伤, 属于轻度制动作 用; 膝盖受伤时, 维持大腿到小腿在一条直线上, 减少膝关节的弯曲, 从而保护膝关节不在 加重病情, 属于重度制动作用。 0003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护膝包括两种, 一种薄护膝, 包括由弹力面料制成的护膝本体, 还包括位于护膝本体中部的护膝孔; 一种厚护膝, 包括由防护材料制成的、 弹性相对较弱 的、 较厚实的护膝本体, 还包括位于护膝本体中部的护膝孔, 还包括固定在护膝本体上的、 用于捆绑固定护膝本体的粘扣带。 这两种护膝。
7、功能都比较单一, 适用范围较窄。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范围更广的技术方案。 0005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组合式护膝, 包括由弹力面料制成的、 套装 在膝盖处的薄护膝本体, 还包括位于薄护膝本体中部的内护膝孔; 当薄护膝本体套装在膝 盖处时, 膝盖透过所述内护膝孔露出; 其中薄护膝本体包括固定在薄护膝本体外侧上部的、 下部的以及内护膝孔周围的毛面粘扣带; 该护膝还包括一个由塑料制成的、 成碗状结构的、 可拆卸地加装在内护膝孔上的、 起防护膝盖作用的护甲, 还包括一个由防护材料制成的、 可 拆卸地加装在薄护膝本体上的、 起重度制动作用的厚护膝本体。
8、; 其中护甲包括对称并排固 定在护甲外侧的、 用于捆绑固定护甲的细粘扣带, 还包括沿护甲内侧边缘分布的勾面环形 粘扣带; 勾面环形粘扣带的位置与内护膝孔周围的毛面粘扣带的位置相对应; 其中厚护膝 本体包括对称并排固定在厚护膝本体上的、 用于捆绑固定厚护膝本体的粗粘扣带, 还包括 位于厚护膝本体中部的、 与内护膝孔大小、 形状相同的外护膝孔, 还包括固定在厚护膝本体 内侧上部的、 下部的以及外护膝孔周围的勾面粘扣带; 勾面粘扣带的位置与薄护膝本体上 的毛面粘扣带位置相对应。 0006 该护膝有三种组合方式, 第一种是单独使用薄护膝本体; 第二种是护甲加装在薄 护膝本体上; 第三种是厚护膝本体加装。
9、在薄护膝本体上。 0007 当厚护膝本体加装在薄护膝本体上时, 上述内护膝孔与外护膝孔重合在一起。 0008 与现有技术相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拥有三种组合方式, 因此适用范围 更广。 例如: 平时运动健身时, 可以单独选用薄护膝本体, 来实现膝盖处的保温和轻度制动 作用; 一些更加剧烈的户外运动比如轮滑, 需要对膝盖处进行防护, 此时可选择在薄护膝本 体上加装护甲这样的组合; 在穿着薄护膝本体的状态下膝盖仍有受伤的可能, 一旦受伤, 此 时可选择在薄护膝本体上加装厚护膝本体这样的组合, 无需拆下薄护膝本体, 避免二次损 伤, 直接加装厚护膝本体, 起到重度制动的作用等等。 说 明。
10、 书 1/2 页 3 CN 207084204 U 3 附图说明 0009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护膝本体的主视图。 0010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护甲的结构示意图。 0011 图3为本实用新型薄护膝本体与护甲组合的主视图。 0012 图4为本实用新型厚护膝本体后视图。 0013 图5为本实用新型薄护膝本体与厚护膝本体组合的主视图。 0014 其中, 1薄护膝本体, 2内护膝孔, 3毛面粘扣带, 4护甲, 5细粘扣带, 6勾面环形粘扣 带, 7厚护膝本体, 8粗粘扣带, 9外护膝孔, 10勾面粘扣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如图1-5所示组合式护膝, 包括由弹力面料制成的、 套装在膝盖处的薄护膝本体。
11、1, 还包括位于薄护膝本体1中部的内护膝孔2; 当薄护膝本体1套装在膝盖处时, 膝盖透过所述 内护膝孔2露出; 其中薄护膝本体1包括固定在薄护膝本体1外侧上部的、 下部的以及内护膝 孔2周围的毛面粘扣带3; 该护膝还包括一个由塑料制成的、 成碗状结构的、 可拆卸地加装在 内护膝孔2上的、 起防护膝盖作用的护甲4, 还包括一个由防护材料制成的、 可拆卸地加装在 薄护膝本体1上的、 起重度制动作用的厚护膝本体7; 其中护甲4包括对称并排固定在护甲4 外侧的、 用于捆绑固定护甲4的细粘扣带5, 还包括沿护甲4内侧边缘分布的勾面环形粘扣带 6; 勾面环形粘扣带6的位置与内护膝孔2周围的毛面粘扣带3的位。
12、置相对应; 其中厚护膝本 体7包括对称并排固定在厚护膝本体7上的、 用于捆绑固定厚护膝本体7的粗粘扣带8, 还包 括位于厚护膝本体7中部的、 与内护膝孔2大小、 形状相同的外护膝孔9, 还包括固定在厚护 膝本体7内侧上部的、 下部的以及外护膝孔9周围的勾面粘扣带10; 勾面粘扣带10的位置与 薄护膝本体1上的毛面粘扣带3位置相对应。 0016 该护膝有三种组合方式, 第一种是单独使用薄护膝本体1; 第二种是护甲4加装在 薄护膝本体1上; 第三种是厚护膝本体7加装在薄护膝本体1上。 0017 当厚护膝本体7加装在薄护膝本体1上时, 上述内护膝孔2与外护膝孔9重合在一 起。 0018 该护膝有三种。
13、组合方式, 使用第一种时, 从薄护膝本体1较粗一端开始, 将薄护膝 本体1套装在膝盖处, 保证膝盖透过内护膝孔2露出; 使用第二种时, 在第一种的基础上, 将 护甲4的勾面环形粘扣带6对准内护膝孔2周围的毛面粘扣带3粘牢, 然后用细粘扣带5捆绑 固定; 使用第三种时, 在第一种的基础上, 将厚护膝本体7上的勾面粘扣带10对准薄护膝本 体1上的毛面粘扣带粘牢3, 然后用粗粘扣带8捆绑固定。 0019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 本 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 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 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7084204 U 4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3 页 5 CN 207084204 U 5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3 页 6 CN 207084204 U 6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3/3 页 7 CN 207084204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