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pdf

  • 上传人:e2
  • 文档编号:7533881
  • 上传时间:2019-10-15
  • 格式:PDF
  • 页数:9
  • 大小:344.29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820236940.4

    申请日:

    20180210

    公开号:

    CN207897623U

    公开日:

    20180925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01H4/00

    主分类号:

    A01H4/00

    申请人: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

    发明人:

    许凤,曹桦,张艺萍,张宝琼,杨秀梅,张丽芳,苏艳,王丽花,吴旻

    地址:

    650201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北京路延长线2238号

    优先权:

    CN201820236940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李政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所述的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包括通气管道、气泵、控制器和至少一个生物反应器。本实用新型一方面利用气体动力学原理,在气泵的带动下,气体通入营养槽内,提高了营养液的含氧量,避免液体环境缺氧而导致植物死亡,通过气压提升营养液面高度,使得营养液进入生物托盘,从而进行有效的组织培养,解决了固体玻璃瓶在培养过程中空气不流通,湿度大的问题,有利于植物更好的进行气体交换,适应外界环境,另一方面利用过滤灭菌器,能方便快捷的通过第二孔洞加入新鲜无菌的营养液,省去重复灭菌的繁琐,操作简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包括通气管道、气泵、控制器和至少一个生物反应器,所述的通气管道与气泵出气口连接,气泵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生物反应器包括箱体、营养液槽、连通管、底板槽、生物托盘、顶盖,所述的营养液槽倒扣设置在箱体内,连通管通过螺纹连接在营养液槽的顶部,箱体内腔中部设有一卡槽,底板槽通过底部正中的孔洞套装在连通管上,并位于营养液槽上方,且底板槽顶部边缘卡接在箱体中部的卡槽上,底板槽底部均匀开设有圆形小孔,所述的生物托盘套装在连通管上,且处于底板槽内,所述的顶盖与箱体通过螺纹连接,顶盖上设有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第一孔洞位置与营养液槽顶部的连通管相对应,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上分别连接有进气管I和进气管II,进气管I与通气管道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通管与第一孔洞连接处、进气管I与第一孔洞连接处、进气管II与第二孔洞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物托盘由孔径0.05cm的滤网和十字型的塑料支架连接而成,滤网正中开设有供连通管穿过的通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管道与进气管I连通处、进气管II外端均设置有过滤灭菌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

    背景技术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这个理论,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无性繁殖的新技术。植物的组织指从植物体分离出符合需要的组织、器官或细胞,原生质体等,通过无菌操作,在无菌条件下接种在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及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获得再生的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植物组培技术也在不断成熟,研究者发现植物组培生产上液体培养方式比固体培养具有营养元素利用率更高,少残留,污染率更小,植物增殖迅速,生长快、健壮等优势,是未来植物组培生产的方向。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固体玻璃瓶等器具进行植物组织培养,但是,固体玻璃瓶在培养过程中空气不流通,湿度大,不利于植物进行气体交换和适应外界环境,而且,往往由于液体环境缺氧而造成组培植株死亡,现有技术中,还采用浅层震荡培养或摇床带动培养瓶使组培植株间隙性浸没培养方式,但是,此类装置成本较高,而且操作。此外,在现有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培养基进行重复灭菌,操作起来极为繁琐,无疑又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植物组织培养装置进行改进,使其结构完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简单便捷的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对植物进行潮汐式液体培养。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按如下技术方案实施的:

    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包括通气管道、气泵、控制器和至少一个生物反应器,所述的通气管道与气泵出气口连接,气泵与控制器连接,所述的生物反应器包括箱体、营养液槽、连通管、底板槽、生物托盘、顶盖,所述的营养液槽倒扣设置在箱体内,连通管通过螺纹连接在营养液槽的顶部,箱体内腔中部设有一卡槽,底板槽通过底部正中的孔洞套装在连通管上,并位于营养液槽上方,且底板槽顶部边缘卡接在箱体中部的卡槽上,底板槽底部均匀开设有圆形小孔,所述的生物托盘套装在连通管上,且处于底板槽内,所述的顶盖与箱体通过螺纹连接,顶盖上设有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第一孔洞位置与营养液槽顶部的连通管相对应,第一孔洞和第二孔洞上分别连接有进气管I和进气管II,进气管I与通气管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的连通管与第一孔洞连接处、进气管I与第一孔洞连接处、进气管II与第二孔洞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的生物托盘由孔径0.05cm的滤网和十字型的塑料支架连接而成,滤网正中开设有供连通管穿过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通气管道与进气管I连通处、进气管II外端均设置有过滤灭菌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装置简单,操作方便。一方面利用气体动力学原理,在气泵的带动下,气体通入营养槽内,提高了营养液的含氧量,避免液体环境缺氧而导致植物死亡,通过气压提升营养液面高度,使得营养液进入生物托盘,从而进行有效的组织培养,解决了固体玻璃瓶在培养过程中空气不流通,湿度大的问题,有利于植物更好的进行气体交换,适应外界环境,另一方面利用过滤灭菌器,能方便快捷的通过第二孔洞加入新鲜无菌的营养液,省去重复灭菌的繁琐,操作简便。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操作简单,移动方便,可以进行多个反应器的联合培养,十分便利,而且,每一个生物反应器为独立个体,通过顶部的进气管道直接与气泵上的通气管道相连,转接培养物时可直接取下不影响其他生物反应器的运行,降低污染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通管和营养液槽结构连接图;

    图3为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连通管与营养液槽示意图;

    图5底板槽示意图;

    图6为新型生物托盘结构示意图;

    图7为顶盖及第一孔洞、第二孔洞示意图。

    图1中,1-通气管道、2-气泵、3-控制器、4-生物反应器

    图2中,5-箱体、6-营养液槽、7-连通管、8-底板槽、9-生物托盘、10-顶盖、11-进气管I、12-进气管II、13-过滤灭菌器

    图3中,15-卡槽

    图4中,14-密封圈

    图5中,16-圆形小孔

    图6中,17-滤网、18-塑料支架

    图7中,19-第一孔洞、20-第二孔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方便技术人员理解。

    如图1-7所示,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包括通气管道1、气泵2、控制器3和至少一个生物反应器4,所述的通气管道1与气泵2出气口连连接,气泵2与控制器3连接,整个培养系统只需一台气泵2就组成一组完整的生物反应系统,节约空间。所述的生物反应器4包括箱体5、营养液槽6、连通管7、底板槽8、生物托盘9、顶盖10,所述的营养液槽6倒扣设置在箱体5内,连通管7通过螺纹连接在营养液槽6的顶部,箱体5内腔中部设有一卡槽15,底板槽8通过底部正中的孔洞套装在连通管7上,并位于营养液槽6上方,且底板槽8顶部边缘卡接在箱体5中部的卡槽15上,底板槽8底部均匀开设有孔径为0.5cm的圆形小孔16,保证营养液能够通过圆形小孔16进入到底板槽8内与植物组织接触。所述的生物托盘9由孔径0.05cm的滤网17和十字型的塑料支架18连接而成,通过滤网17正中的孔洞套装在连通管7上,并处于底板槽8内,生物托盘9用于放置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营养液可透过生物托盘9的滤网17与植物组织接触,所述的顶盖10与箱体5通过螺纹连接,顶盖10上设有第一孔洞19和第二孔洞20,第一孔洞19位置与营养液槽6顶部的连通管7相对应,第一孔洞19和第二孔洞20上分别连接有进气管I11和进气管II12,进气管I11与通气管道1连通,连通管7与第一孔洞19连接处、进气管I11与第一孔洞19连接处、进气管II12与第二孔洞20连接处均设置有密封圈14,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漏气现象而导致装置无法使用。本实用新型利用气体动力学原理,在气泵2的带动下,气体通入营养液槽6内,提高了营养液的含氧量,避免液体环境缺氧而导致植物死亡,通过气压提升营养液面高度,使得营养液进入生物托盘9,从而进行有效的组织培养,解决了固体玻璃瓶在培养过程中空气不流通,湿度大的问题,有利于植物更好的进行气体交换,适应外界环境。而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4及系统培养装置,操作简单,移动方便,每一个生物反应器4为独立个体,每次转接培养物可在不影响其他生物反应器4的情况下取下,可以进行多个反应器的联合培养,操作方便,十分便利。

    运行时,首先对生物反应器4进行高温消毒灭菌,然后在生物反应器4内的营养液槽6中放入营养液(不超过200ml)。当气泵2开始工作时,在气泵2的不断作用下,空气通过进气管I11不断进入生物反应器4,生物反应器4内部压力增加,营养液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营养液槽6和箱体5之间的空隙,营养液面不断上升,并通过底板槽8底部的孔上升至生物托盘9,植株接触营养液,从而进行组织培养;当气泵2停止工作时,空气通过进气管12进入生物反应器4,营养液面下降,植株不接处营养液;通过控制器3对气泵2的工作时间的设定,可使得营养液面达到潮汐变化的趋势,从而有利于组织培养。

    优选地,所述的通气管道1与进气管11连通处、进气管12外端均设置有过滤灭菌器13,通过过滤灭菌器13对进入生物反应器4内部的空气进行灭菌过滤,避免营养液受污染。而且,当营养液槽6中的营养液因为蒸发原因容量下降时,可通过进气管II12直接向生物反应器4内添加营养液,营养液先经过过滤灭菌器13过滤后再进入生物反应器4内,从而省去了对整个生物反应器4重复灭菌的麻烦,降低了成本,节省了时间。

    优选地,所述的连通管7长8cm,内径为0.5cm,连通管7与第一孔洞19连接的一端设置有一直径为2.2cm的圆盘,圆盘上开设有一内径1.2cm,外径1.7cm的圆环形凹槽,凹槽内置橡胶密封圈14,橡胶密封圈14用于密封连接管与第一孔洞19连接处,避免出现漏气而影响装置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的营养液槽6与连通管7连接处设有一高0.3cm,直径4.2cm的空心圆柱状突起,凸起内壁设置有橡胶密封圈14,避免连通管7与营养液槽6之间漏气而影响生物反应器4的使用。

    优选地,所述的箱体5、营养液槽6、底板槽8、生物托盘9、顶盖10采用透明耐高温高压PC材料制成,以便于观察装置内部的植物组织生长情况以及营养液剩余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

    运行时,首先对生物反应器4进行高温消毒灭菌,然后在生物反应器4内的营养液槽6中放入营养液(不超过200ml)。当气泵2开始工作时,在气泵2的不断作用下,空气通过进气管11不断进入生物反应器4,生物反应器4内部压力增加,营养液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营养液槽6和箱体5之间的空隙,营养液面不断上升,并通过底板槽8底部的圆形小孔16上升至生物托盘9,植株接触营养液,从而进行组织培养;当气泵2停止工作时,空气通过进气管12进入生物反应器4,营养液面下降,植株不接触营养液,通过控制器3对气泵2的工作时间的设定,使得营养液面达到潮汐变化的趋势,从而进行组织培养。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关 键  词:
    一种 潮汐 植物 组织 培养 生物反应器 系统 装置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潮汐式植物组织培养生物反应器及系统培养装置.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533881.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