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1

一种叶片式减震装置及鞋底.pdf

  • 上传人:r5
  • 文档编号:7533880
  • 上传时间:2019-10-15
  • 格式:PDF
  • 页数:11
  • 大小:712.74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0365986.7

    申请日:

    20160427

    公开号:

    CN205795019U

    公开日:

    20161214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失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43B13/18

    主分类号:

    A43B13/18

    申请人:

    特步(中国)有限公司

    发明人:

    郭联敏,张德文,林张健,叶东晓,马成

    地址:

    362000 福建省泉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清濛园区7号街坊9(C)

    优先权:

    CN201620365986U

    专利代理机构: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陈云川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片式减震装置,包括拼设在一起的多个减震单元,每个减震单元包括叠设在一起的多个减震环,减震环上形成交替设置的波峰和波谷,下一个减震环上的波峰与上一个减震环的波谷连接,上一个减震环上的波谷与下一个减震环的波峰连接,相邻减震环的波峰与波谷之间形成减震空间。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易、制作方便的特点,采用多个减震单元,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点,充分地分散减震装置所受到的压力,具有抗压能力强、减震效果好的优点。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采用叶片式减震装置的鞋子,该鞋底通过在中底与大底之间设置叶片式减震装置,使得鞋底具有较好的减震缓冲效果,同时该鞋底结构简易、制作方便。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叶片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拼设在一起的多个减震单元,每个减震单元包括叠设在一起的多个减震环,减震环上形成交替设置的波峰和波谷,下一个减震环上的波峰与上一个减震环的波谷连接,上一个减震环上的波谷与下一个减震环的波峰连接,相邻减震环的波峰与波谷之间形成减震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环为尼龙12减震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叶片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波峰上设有第一平整部,在所述波谷上对应第一平整部设有第二平整部,相邻所述减震环的第一平整部与对应的所述减震环的第二平整部连接在一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叶片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环上的所述波峰和所述波谷各位三个,所述波峰和所述波谷均匀交替布设,依次设为第一波峰、第一波谷、第二波峰、第二波谷、第三波峰以及第三波谷,所述减震环的环宽大于环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叶片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平衡架,平衡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波谷,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减震环的中心,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波谷,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减震环的中心,第三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波谷,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减震环的中心,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三者一体成型。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叶片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二端汇集在一起形成第三平整部,第三平整部与所述第一平整部处于同一高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叶片式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环与所述平衡架二者一体成型。 8.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中底和大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中底与大底之间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采用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叶片式减震装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以所述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前掌部位的方位为前,以所述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后跟部位的方位为后,所述减震单元设置在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所述减震单元的个数为三个,分别设为第一减震单元、第二减震单元以及第三减震单元,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分设在后跟部位的左右两侧,第三减震单元设置于第一减震单元与第二减震单元之间,且第三减震单元比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更加靠近所述鞋底本体的前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底的上表面设有限位槽座,限位槽座包括对应第一减震单元设置的第一槽座、对应第二减震单元设置的第二槽座以及对应第三减震单元设置的第三槽座。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叶片式减震装置,还涉及一种采用该叶片式减震装置的鞋底。

    背景技术

    随着体育相关技术的发展,不断有新的体育用品在问世。在这些体育用品中,用得最多的当属鞋。以运动鞋为代表的体育用鞋,具备一些保护装置,以保护穿着者的脊椎、下肢关节、肌肉在各种激烈的活动中免受伤害。此类装置主要置于鞋的外底部分,用来减震及将穿着者的力量充分传递到地面。

    典型的保护装置有减震气垫、弹簧等缓冲件。气垫或弹簧等缓冲件被安装在穿着者的脚与鞋外底之间,防止穿着者踏地产生的冲击力传递到其肌骨关节系统,避免穿着者受伤。但是,传统的缓冲件的缺点是难以兼顾合理减震与长期使用。例如,气垫是将空气注入弹性树脂气囊而成的。如果气囊受到的力超过其弹性,气囊就会破裂,失去其缓冲垫功能。此外,对恶劣环境,即冷、热、湿的耐受性差,冬季频繁发生气囊硬化开裂的问题。又如,使用弹簧缓冲件时,与气垫相比,与穿着者脚底的接触面积小,不能充分起到作为缓冲件的作用,或者穿着者有异物感,降低了产品的舒适性。另一方面,缓冲用弹簧主要使用单向绕制的螺旋弹簧。该螺旋弹簧虽然造价低、易控制成形尺寸,但存在提供弹性所需的空间占有率高、长期使用时弹性下降等问题。此外,对垂直于绕制方向的横向力的抗性差,易变形。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授权公告号CN 102132980 B,名称为“波型弹簧垫减震功能鞋”的中国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波型弹簧垫减震功能鞋,其设有中底和外底,中底覆盖于上底上;所述的外底内设有内置槽的槽底,所述的内置槽内设有由扁钢丝绕制而成的减震弹簧;所述弹簧的丝宽大于丝厚,采用扁钢丝单向绕制而成的多层一体式弹簧垫;上述扁钢丝峰谷交错,上述任何一层扁钢丝上的峰与上一层扁钢丝上的谷接触,上述任何一层扁钢丝上的谷与下一层扁钢丝上的峰接触;上述峰和谷中任何一个在上述扁钢丝被绕一次的区段内至少重复二次以上;在外底的前脚掌支撑和后脚掌支撑的内置槽内设有上支撑件,在上支撑件与下支撑件之间安装有波型弹簧。

    上述专利中的减震功能鞋,将波形(或正弦波形)曲折的板型扁钢丝单向绕制而成的弹簧垫,减少了缓冲外力所需的空间,因此可降低产品的尺寸,同时可承受更多的荷载、缓冲更多的外力。然而,其还存在着下面问题:1、波型弹簧采用扁钢丝,其与制作鞋子的材料相差较大,鞋子如果直接与波型弹簧接触,鞋子容易受到磨损,需要设置上下支撑件来作为波型弹簧安装的载体,其整体结构较为复杂;2、板型扁钢丝经单向绕制呈螺旋状,从而形成多层弹簧垫,此类波形弹簧垫因其螺旋绕制的形状,如果只有圆周一侧受力,将向受力一侧弯曲,难以分散受力,为此,在该专利中,在相邻层的扁钢丝之间插入了加固件,加固件的加入一者使得整个波型弹簧的加工制造更为复杂,另一方面加固件的加入限位了波型弹簧的弹性形变,使得整个鞋子的减震效果变差;3、采用扁钢丝制成的波型弹簧,波型弹簧的安装固定较为麻烦。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易、制造方便、减震效果较佳的叶片式减震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鞋底,该鞋底具有结构简易、制造方便、减震效果较佳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叶片式减震装置,包括拼设在一起的多个减震单元,每个减震单元包括叠设在一起的多个减震环,减震环上形成交替设置的波峰和波谷,下一个减震环上的波峰与上一个减震环的波谷连接,上一个减震环上的波谷与下一个减震环的波峰连接,相邻减震环的波峰与波谷之间形成减震空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环为尼龙12减震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所述波峰上设有第一平整部,在所述波谷上对应第一平整部设有第二平整部,相邻所述减震环的第一平整部与对应的所述减震环的第二平整部连接在一起。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环上的所述波峰和所述波谷各位三个,所述波峰和所述波谷均匀交替布设,依次设为第一波峰、第一波谷、第二波峰、第二波谷、第三波峰以及第三波谷,所述减震环的环宽大于环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平衡架,平衡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波谷,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减震环的中心,第二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波谷,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减震环的中心,第三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波谷,第二端延伸至所述减震环的中心,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以及第三连接部三者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部的第二端汇集在一起形成第三平整部,第三平整部与所述第一平整部处于同一高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环与所述平衡架二者一体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鞋底,包括鞋底本体,鞋底本体包括中底和大底,还包括设置在中底与大底之间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上述的叶片式减震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以所述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前掌部位的方位为前,以所述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后跟部位的方位为后,所述减震单元设置在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所述减震单元的个数为三个,分别设为第一减震单元、第二减震单元以及第三减震单元,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分设在后跟部位的左右两侧,第三减震单元设置于第一减震单元与第二减震单元之间,且第三减震单元比第一减震单元和第二减震单元更加靠近所述鞋底本体的前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大底的上表面设有限位槽座,限位槽座包括对应第一减震单元设置的第一槽座、对应第二减震单元设置的第二槽座以及对应第三减震单元设置的第三槽座。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该减震装置为拼设在一起的多个减震单元,减震单元包括叠设在一起的多个减震环,相邻减震环的波峰与波谷之间形成减震空间,在减震装置受力时,该减震空间能够很好的分散受力,起到减震缓冲效果,由于各减震环通过波峰与波谷相互牵制,当减震环一侧受力时,减震环的另一侧受到其它减震环的拉扯,能够充分分散受力,保持减震环平稳变形,相比于单向绕制的弹簧垫,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易、制作方便的特点,在优选方式中,减震环外轮廓呈叶片状,本实用新型采用多个减震单元,能够提供更多的接触点,充分地分散减震装置所受到的压力,具有抗压能力强、减震效果好的优点。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鞋底,通过在中底与大底之间设置叶片式减震装置,使得鞋底具有较好的减震缓冲效果,同时该鞋底结构简易、制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叶片式减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减震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减震单元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鞋底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叶片式震装置 100-第一减震单元

    200-第二减震单元 300-第三减震单元

    11-第一减震环 12-第二减震环

    111-第一波峰 112-第一波谷

    113-第二波峰 114-第二波谷

    115-第三波峰 116-第三波谷

    117-减震空间 2-中底

    21-支撑块 3-大底

    31-限位槽座 311-第一槽座

    312-第二槽座 313-第三槽座

    32-围壁 33-支撑座

    41-第一连接部 42-第二连接部

    43-第三连接部 44-第三平整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4,一种叶片式减震装置,以叶片式减震装置正常放置时来描述方位,本实用新型包括拼设在一起的多个减震单元,每个减震单元包括叠设在一起的多个减震环,在实施例中该叶片式减震装置包括至上而下依次叠设在一起的两个减震环,依次设为第一减震环11和第二减震环12。减震环上形成交替设置的波峰和波谷,第二减震环12上的波峰与第一减震环11的波谷连接,第一减震环11上的波谷与第二减震环12的波峰连接,第一减震环11的波峰与第二减震环12的波谷之间形成减震空间117。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采用两个减震环,也可以采用三个或者更多的减震环。

    本实用新型的减震环优选采用非金属材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环采用尼龙12材质,尼龙12的柔软性、流动性、耐磨性均较好,成型加工容易,本实用新型的叶片式减震装置由尼龙12注塑成型,当叶片式减震装置用在鞋底上,由于尼龙12的自身的特点,其可以很容易与鞋底结合,例如可以直接采用粘合方式结合到鞋底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在减震环的波峰上设有第一平整部,在所述波谷上对应第一平整部设有第二平整部,相邻所述减震环的第一平整部与对应的所述减震环的第二平整部连接在一起,在实施例中第一减震环的第一平整部与第二减震环的第二平整部连接在一起。采用这种结构,一者可以使得相邻的减震环之间能够稳固地连接,保证减震装置整体的平衡性,再者通过平整部的设置,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能够很好与鞋底进行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不是像授权公告号CN 102132980 B,名称为“波型弹簧垫减震功能鞋”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波型弹簧采用单圈绕制的方式形成,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装置用在鞋底上时无需另外设置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其具有结构更加简易的特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环上的所述波峰和所述波谷各为三个,所述波峰和所述波谷均匀交替布设,以第一减震环11上的波峰和波谷为例,依次设为第一波峰111、第一波谷112、第二波峰113、第二波谷114、第三波峰115以及第三波谷116。第一波峰111、第二波峰113以及第三波峰115高度相同,第一波谷112、第二波谷114以及第三波谷116三者高度相同。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减震环的环宽大于环厚,减震环为闭合环体,减震环的外轮廓呈两端尖凸的叶片状。当然本实用新型中,每个减震环上波峰和波谷并不限于三个,其可以采用四个或者更多。

    参照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平衡架,在图3中,仅在第一减震环11显示出平衡架,第二减震单元12的平衡架未示出,平衡架包括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以及第三连接部43,第一连接部41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波谷112,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减震环11的中心,第二连接部42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波谷114,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减震环11的中心,第三连接部43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三波谷116,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减震环11的中心,第一连接部41、第二连接部42以及第三连接部43三者一体成型。采用这种结构,各波谷之间相互牵扯,波谷、波峰以及平衡架相互联动,平衡架使得减震环的整体平衡性和整体强度均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第一连接部41的第二端、所述第二连接部42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三连接部43的第二端汇集在一起形成第三平整部44,第三平整部44与所述第一平整部处于同一高度。采用这种结构,本实用新型每个减震单元至少具有四个支撑点,即两个第一平整部和一个第三平整部44,其能够提供足够大的支撑面积,充分地分散受力,起到更好的减震缓冲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减震环与所述平衡架二者一体成型,两者均采用尼龙12材质,通过注塑成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鞋子,还包括设置在中底2与大底3之间的减震装置,减震装置采用上述的叶片式减震装置1。

    以所述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脚前掌部位的方位为前,以所述鞋底本体对应人体的后跟部位的方位为后,所述减震单元设置在所述鞋底本体的后跟部位,所述减震单元的个数为三个,分别设为第一减震单元100、第二减震单元200以及第三减震单元300,第一减震单元100和第二减震单元200分设在后跟部位的左右两侧,第三减震单元300设置于第一减震单元100与第二减震单元200之间,且第三减震单元300比第一减震单元100和第二减震单元200更加靠近所述鞋底本体的前端。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大底3的后跟部位设有围壁32,在围壁32内设有限位槽座31,限位槽座31与叶片式减震装置1的大小相匹配,限位槽座31包括对应第一减震单元100设置的第一槽座311、对应第二减震单元200设置的第二槽座312以及对应第三减震单元300设置的第三槽座313,在围壁32的侧壁上形成有支撑座33,在中底2上形成有与支撑座33配合的支撑块21,当大底3与中底2连接在一起后,支撑块21抵靠在支撑座33上,叶片式减震装置1则分别抵顶在中底2的下表面与大底3的上表面之间。本实用新型的鞋底具有结构简易、部件少的特点,能够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多个减震单元能够提供更多的支撑点,充分分散受力,保证鞋底的稳定性和减震缓冲效果,同时三个减震单元的合理排布充分考虑鞋底后跟部的受力状况,能够有效地分散人体压力。

    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关 键  词:
    一种 叶片 减震 装置 鞋底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一种叶片式减震装置及鞋底.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533880.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