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820191139.2 (22)申请日 2018.02.02 (73)专利权人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地址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柳营100 号 (72)发明人 胡志超 吴峰 顾峰玮 陈有庆 王伯凯 徐弘博 (74)专利代理机构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 限公司 31227 代理人 王一琦 (51)Int.Cl. A01B 49/06(2006.01) A01D 43/1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
2、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 免耕播种机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 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包括牵引动力机 构、 粉碎装置、 横向输送装置、 后抛装置、 播种装 置; 粉碎装置包括粉碎转轴, 粉碎转轴上相隔一 定间距设置有若干组粉碎刀具, 每组粉碎刀具与 田间的各播种种带一一对应; 横向输送装置为搅 龙结构, 与粉碎装置平行相邻, 接受粉碎装置粉 碎后抛的秸秆; 后抛装置设在横向输送装置的末 端, 包括叶片式提升装置和向后的曲线形风道; 播种装置设在粉碎装置的后方, 并位于曲线形风 道出口的下方, 其横向方向上具有与各粉碎刀具 位置一一对应的播种单元。 本。
3、实用新型简化了粉 碎装置, 减轻了阻力和功耗, 整机轻便省功降耗; 给种子和苗提供微环境保护, 极大地提高了出苗 率。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CN 208016271 U 2018.10.30 CN 208016271 U 1.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其特征在于: 包括牵引动力机构、 粉碎装置(5)、 横向输送装置(6)、 后抛装置(2)、 播种装置(4); 所述粉碎装置(5)包括粉碎转轴, 粉碎转轴上相隔固定间距设置有若干组粉碎刀具, 每 组粉碎刀具与田间的各种带一一对应; 所述横向输送装置(6)为搅龙结构, 与粉碎装置(5)平行相邻, 接受粉碎装置。
4、(5)粉碎后 的秸秆; 所述后抛装置(2)设在横向输送装置(6)的末端, 包括叶片提升装置和向后的曲线形风 道; 所述播种装置(4)设在粉碎装置(5)的后方, 并位于曲线形风道出口的下方, 其横向方 向上具有与各粉碎刀具位置一一对应的播种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牵引动力机构设置在最前部的拖拉机。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其特征 在于: 每组粉碎刀具包括固定在粉碎转轴上的多个刀具单元, 各刀具单元呈Y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
5、种机, 其特征 在于: 所述曲线形风道呈抛物线状, 其末端出口具有使抛撒物分散开的导向结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牵引动力机构为独立的装配单元, 所述粉碎装置(5)、 横向输送装置(6)、 后抛装 置(2)、 播种装置(4)为整体的装配单元, 所述装配单元下方具有滚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其特征 在于: 所述粉碎装置(5)、 横向输送装置(6)、 播种装置(4)自前向后依次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其特征在 于: 还包。
6、括施肥装置(3), 所述施肥装置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播种装置(4)与横向输送装置(6) 之间。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208016271 U 2 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具体来说, 是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 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属于播种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的播种机和秸秆粉碎机一般分开进行工作, 现有秸秆粉碎机, 将前茬 秸秆切割粉碎, 清理, 然后播种机再对秸秆清理干净后的土地进行播种、 施肥。 秸秆粉碎机 在工作的时候, 需要对待播种土地的秸秆进行全面的粉碎和清理。
7、, 因此秸秆粉碎机的工作 量很大, 秸秆粉碎机自身的重量一般也较大, 工作阻力较大, 能耗较高; 碎秸播种的效率也 较低; 此外, 播种后的土地, 较易受到鸟虫及恶劣自然环境的伤害, 导致出苗率和苗的后期 生长受到一定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一次完成粉碎清理种带区域内秸秆, 播种、 碎秸秆抛撒等工作; 粉碎装置只对种带区域内的 秸秆进行粉碎清理, 简化粉碎环节, 极大减轻阻力和功耗, 减轻整机重量, 使整机轻便省功 耗; 给种子和苗提供环境保护, 提升出苗率和利于苗齐苗壮。 0004 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
8、0005 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包括粉碎装置 5、 横向输 送装置6、 后抛装置2、 播种装置4; 所述粉碎装置5包括粉碎转轴, 粉碎转轴上相隔一定间距 设置有若干组粉碎刀具, 各组粉碎刀具与田间的各种带相对应; 所述横向输送装置6为搅龙 结构, 与粉碎装置5平行相邻, 接受粉碎装置5粉碎后的秸秆; 所述后抛装置2设在横向输送 装置6的末端, 包括叶片提升装置和向后的曲线形风道; 所述播种装置4设在粉碎装置5的后 方, 并位于曲线形风道出口的下方, 其机具前进方向上具有与各粉碎刀具位置一一对应的 播种单元。 0006 在田间播种时, 相邻种带之间一般都留有一定间距,。
9、 如将田间的所有秸秆都粉碎 清理, 造成能耗的浪费, 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粉碎装置上的刀具进行间隔设计, 并将播种装置 的播种位置与其一一对应, 简化了粉碎环节, 极大减轻阻力和功耗, 减轻整机重量, 使整机 轻便省功耗; 同时, 向后抛撒的少量粉碎秸秆均匀地覆盖在播后的区域, 种带两侧的未粉碎 秸秆分布在种带区域两侧, 这样给种子和苗提供微小的环境保护, 减轻鸟虫以及恶劣自然 环境对种子和苗的伤害, 大大提高了出苗率和利于苗齐苗壮。 0007 进一步的, 所述牵引动力机构是设置在最前部的拖拉机。 0008 进一步的, 每组粉碎刀具包括固定在粉碎转轴上的多个刀具单元, 各刀具单元呈Y 形结构。 0。
10、009 进一步的, 所述曲线形风道呈抛物线状, 其末端出口具有使抛撒物分散开的导向 结构。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208016271 U 3 0010 进一步的, 所述牵引动力机构为独立的装配单元, 所述粉碎装置5、 横向输送装置 6、 后抛装置2、 播种装置4为整体的装配单元, 所述装配单元下方具有滚轮。 0011 更进一步的, 所述粉碎装置5、 横向输送装置6、 播种装置4自前向后依次设置。 0012 更进一步的, 还包括施肥装置3, 所述施肥装置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播种装置4与横 向输送装置6之间。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4 1)一次完成粉碎种带幅宽内秸秆, 。
11、通过粉碎装置将种带上的秸秆粉碎抛送至输送 搅龙, 后抛装置将碎秸均匀抛撒于播后地表, 播种施肥, 提高工作效率; 0015 2)减阻降耗: 减少了粉碎环节, 极大减轻了阻力和功耗, 优化横向输送装置及提升 抛撒装置, 整机重量大大减轻, 整机轻便省功降耗; 0016 3)护苗: 给种子和苗提供微环境保护, 大大提高了出苗率, 利于苗齐苗壮。 附图说明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的结构示 意图。 0018 图2是粉碎装置、 横向输送装置、 后抛装置、 播种装置集成为一体的示意图。 0019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0020 图4是播种位置与秸秆位置的示。
12、意图。 0021 图中1.拖拉机, 2.后抛装置, 3.施肥装置, 4.播种装置, 5.粉碎装置, 6.横向输送 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3 参见图1-图4, 一种种带碎秸后抛式宽行作物全量秸秆地免耕播种机, 包括牵引动 力机构、 粉碎装置5、 横向输送装置6、 后抛装置2、 播种装置4; 所述粉碎装置5包括粉碎转轴, 粉碎转轴上相隔一定间距设置有若干组粉碎刀具, 各粉碎刀具与田间的各种带一一对应; 所述横向输送装置6为搅龙结构, 与粉碎装置5平行相邻, 接受粉碎装置5粉碎后的秸秆; 所 述后抛装置2 设在横向输送装置6的末端, 。
13、包括叶片提升装置和向后的曲线形风道; 所述播 种装置4设在粉碎装置5的后方, 并位于曲线形风道出口的前方, 其横向方向上具有与各粉 碎刀具位置一一对应的播种单元。 0024 在此实施例中, 参见图1, 所述牵引动力机构设置在最前部的拖拉机。 0025 在此实施例中, 参见图2, 根据农作物行距, 设计为4组粉碎刀具, 每组粉碎刀具周 向均布, 并且每组位置与种带位置对应, 作业时, 每组粉碎刀具只粉碎种带区域秸秆, 这样 简化了粉碎环节, 大大降低功耗和阻力, 此外, 每组粉碎刀具包括固定在粉碎转轴上的多个 刀具单元, 各刀具单元呈Y形结构。 0026 在此实施例中, 参见图1, 所述曲线形风。
14、道呈抛物线状, 其末端出口具有使抛撒物 分散开的导向结构。 0027 在此实施例中, 参见图2, 所述牵引动力机构为独立的装配单元, 所述粉碎装置5、 横向输送装置6、 后抛装置2、 播种装置4为整体的装配单元, 所述装配单元下方具有滚轮。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208016271 U 4 0028 在此实施例中, 参见图2, 所述粉碎装置5、 横向输送装置6、 播种装置 4自前向后依 次设置。 0029 在此实施例中, 参见图2, 还包括施肥装置3, 所述施肥装置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播种 装置4与横向输送装置6之间。 0030 在田间播种时, 相邻种带之间都留有一定间距, 如将田间的。
15、所有秸秆都粉碎清理, 功耗和作业成本很大, 而且也造成能耗的浪费, 本技术方案通过对粉碎装置上的刀具进行 间隔设计, 并将播种装置的播种位置与其一一对应, 简化了粉碎环节, 极大减轻阻力和功 耗, 减轻整机重量, 使整机轻便省功耗; 同时, 向后抛撒在播种之后的秸秆, 覆盖在种带地面 上, 形成极低量的秸秆区域, 种带两侧边缘位置的秸秆未粉碎, 这样给种子和苗提供微小的 环境保护, 减轻鸟虫以及恶劣自然环境对种子和苗的伤害, 大大提高了出苗率, 利于苗齐苗 壮。 0031 参见图4, 播下的种子在AB间(即两侧未粉碎秸秆间, 也就是种带区域) 被后抛的 低量粉碎秸秆覆盖, 两侧有未粉碎秸秆, 这样给种子和苗提供微小的环境保护, 减轻鸟虫以 及恶劣自然环境对种子和苗的伤害, 大大提高了出苗率, 利于苗齐苗壮。 0032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 种变换或改进, 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基础上, 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 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208016271 U 5 图1 图2 说 明 书 附 图 1/2 页 6 CN 208016271 U 6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2/2 页 7 CN 208016271 U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