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8

尾矿处理新工艺.pdf

  • 上传人:b***
  • 文档编号:752748
  • 上传时间:2018-03-08
  • 格式:PDF
  • 页数:8
  • 大小:298.52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96115223.0

    申请日:

    1996.04.12

    公开号:

    CN1162505A

    公开日:

    1997.10.22

    当前法律状态:

    撤回

    有效性:

    无权

    法律详情:

    专利申请的视为撤回公告日:1997.10.22|||公开|||

    IPC分类号:

    B03B9/06

    主分类号:

    B03B9/06

    申请人:

    崔正洙;

    发明人:

    崔正洙

    地址:

    110003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14纬路14号

    优先权:

    专利代理机构:

    辽宁利泰专利事务所

    代理人:

    刘忠达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尾矿处理新工艺是按尾砂粒径大小,分级处理,分级利用,即水力漩流器分级的粗尾砂(约占40%)充填井下采空区和尾砂胶结充填间柱,高效离心过滤机过滤的中、细干砂堆放在选厂附近山坡上,且覆土造田。在沉淀池、污水处理池中进行二级污水处理的70~80%尾矿水送回选厂重新使用。本发明用沉淀池和污水处理池的小型溢流坝代替传统的尾矿坝、溢流井、溢流管道。本发明充分利用尾矿砂和尾矿水,节省尾矿处理的投资、成本、能源、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

    权利要求书

    1: 尾矿处理新工艺其特征是: A、按尾砂粒径大小,分级处理,分级利用,即水力漩 流器分级的粗尾砂(约占40%)充填井下采空区和尾砂胶结充填 间柱,高效离心过滤机离心过滤的中、细干砂和围揽带中沉淀 的细砂堆放在选厂附近山坡上,且覆土造田; B、高效离心过滤水和尾矿浆池溢流水在沉淀池中沉淀细 砂,在沉淀池、污水处理池中进行二级污水处理的70%~80%尾 矿水送回选厂重新使用。

    说明书


    尾矿处理新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矿山的尾矿处理技术。

        传统的尾矿处理工艺是选矿厂的尾矿浆送入一级砂泵站后,用渣浆泵或马尔斯泵压力输送尾矿浆,尾矿浆经尾矿输送管路送至二级砂泵站,以此类推尾矿浆直至送入尾矿库为止。

        尾矿库一般选择在库容大,尾矿坝小的口袋形山谷地形。尾矿库内修建溢流井和溢流管道,尾矿坝外修建集水井。来自选厂的尾矿浆在尾矿坝顶部向尾矿库内排放,随着尾矿砂的标高增高,用沉淀的干砂堆积加高尾矿坝的高度。尾矿浆在尾矿库内沉砂后,溢流水经溢流井、溢流管道流至尾矿坝外集水井,再用水泵和回水管线把尾矿水送至选厂球磨机和粗选之中。

        传统的尾矿处理工艺存在如下缺点:当选厂附近找不到合适的尾矿库库扯时,尾矿库一般选择在离选矿厂较远的库容大、口子小的口袋形地形,因此造成尾矿输送管线长,砂泵站增多,相应地尾砂输送环节多,管理复杂,耗能多,投资大,成本高的缺点。并且尾矿库占有山谷中面积较大的良田。因为全尾砂排放在尾矿库,输送尾矿库的尾砂量多,相应地增加输送尾矿的成本,浪费能源,增加尾矿坝、溢流井、溢流管道的投资,增加环境污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尾矿处理新工艺。为了尽量利用矿山的有害废弃物—尾矿砂和尾矿水、降低处理尾矿的投资和成本、节省能源和水资源、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尾矿处理新工艺采用了按尾砂粒径大小,分级处理,分级利用的方法。

        选矿工艺由碎矿工艺A、磨矿及浮选工艺B、精矿脱水工艺C所组成。

        尾矿处理新工艺是由砂泵站D、坑口尾砂充填车间E、尾矿库F所组成。见图1中D、E、F。

        下面以生产规模为1000吨/日、日排放尾砂量为992.34吨/日,每秒排放尾砂量为0.0115吨/秒,为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尾矿的特性参数如下:尾矿真密度2.9t/m3,尾矿堆积密度1.7t/m3,尾矿浆密度1.36t/m3,尾矿重量浓度40%,尾矿液固比为1.5,尾矿稠度6.7%,尾矿输送量Qmax=0.0255m3/s,Qmin=0.0191m3/s。

        尾矿的粒级组成如下:粒度级别(mm)        产    率(%)  单个粒级   累计+0.147    5.00 0.104~0.147    8.75   13.75 0.074(200目)~0.104    14.25   28.00 0.053(270目)~0.074    14.6   42.6 0.043(325目)~0.053    10.55   53.55 0.037(400目)~0.043    8.5   61.65 -0.037    38.35   100.00加权平均粒径dcp=0.0558mm

        一级砂泵站D:由浮选工艺B排放的尾矿浆和精矿脱水工艺C排放地溢流水流入尾矿贮浆池1后,用渣浆泵2和尾矿输送管道3把尾矿浆打入坑口充填车间E中的水力漩流器4。

        坑口尾砂充填车间E:来自一级砂泵站D的尾矿浆经水力漩流器4分级,+270目的沉砂(约占全尾砂的40%)流入贮砂池5,贮砂池5的底流借助螺旋给料机6把浓度60%粗尾砂浆送给搅拌槽9进行搅拌后,送入充填用授料漏斗10,再经衬聚胺酯耐磨材料的充填主管11和支管,把粗尾砂浆和废石一起充填采空区。

        如果用尾砂胶结充填法回采间柱时,贮砂池5的粗尾砂底流和水泥仓7中的水泥分别用螺旋给料机6和8送给搅拌槽9中搅拌后,把5%~10%尾砂水泥浆送入授料漏斗10,再经充填主管11和支管,把尾砂水泥浆充填至间柱部位。

        +270目的粗尾砂充填采空区或尾砂胶结充填时,不仅粗尾砂的沉降速度快,脱水性能好,而且充填废石之间的间隙,使得充填体较密实。粗尾砂的材料来源丰富,价格便宜,是一个极好的充填材料。

        约40%尾砂充填采空区和尾砂胶结充填间柱,不仅用有害物质—尾砂来处理采空区,保护地表生态环境,而且减少进入尾矿库的尾砂量,减少生产成本,减少尾矿坝等设施的投资。

        水力漩流器4的溢流矿浆和贮砂池5中溢流矿浆流入二级砂泵站的贮浆池12后,借助渣浆泵13和尾矿输送管道14把-270目的中细砂尾矿浆送入尾矿库F的贮浆池15中。

        尾矿库F:见图1的F和尾矿库形象示意图2。来自坑口充填车间E中二级砂泵站渣浆泵13的-270目中细尾砂浆送入尾矿库F的贮浆池15后,贮浆池15的底流借助螺旋给料机16送入高效离心过滤机17,尾矿浆经高效离心过滤机过滤水分后,约占全尾砂的30%~40%的+400目干尾砂滤饼排放至其下部的贮砂仓18,再经贮砂仓的漏斗19和矿车20沿窄轨铁路把中、细干尾砂排放至尾矿库F的山坡21上。我们把山坡挖成阶梯形,防止尾砂堆场的滑坡。

        高效离心过滤机17是利用矿浆的离心作用把水分排至转动滤带的外侧,而转动滤带内侧接住固体颗粒,形成滤带上的滤饼,且连续给料和连续排料、排水;离心脱水力量可达2个大气压以上,因此尾矿脱水效果好,耗能少,生产能力大。经实验,高效离心过滤机过滤的中细尾砂滤饼水分可达10~15%,生产能力可达10~20吨/小时,满足尾矿处理的要求。

        因为中、细尾砂对雨水的渗透性差,所以中细尾砂堆放平整后,覆盖0.5米厚的粘土和腐殖土,能使尾砂堆场变成良田和植树造林区。

        贮浆池15的溢流水和高效离心过滤机17的过滤水自流流入围揽带22(用强力胶把尼龙布粘贴在混凝土立柱),接住10~20%细尾砂后,过滤水流入沉淀池23,沉淀约10%的细砂,沉淀池23中进行一级尾矿污水处理,被处理的尾矿溢流水经溢流坝24流入污水处理池25进行二级污水处理,二级处理的污水经溢流坝26流入集水井27后,70~80%已处理的水借助回水水泵28和回水管路30送回球磨机和浮选中粗选流程中。集水井27中20~30%的已处理的污水可以排放在地表29。

        尾矿库新模型完全摆脱了选择传统尾矿库的模式(山谷中库容大、口子小的口袋形地形),在选厂附近山坡上堆积中细粒干尾砂,大幅度增加尾砂堆积容量,且尾砂堆放平整后覆盖0.5米的粘土和腐殖土,可以把它变成良田和植树造林区,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尤其是选厂附近找不到合适的尾矿库地址时,选用尾矿库新模型,在选厂附近山坡上堆积尾砂,可以节省尾矿输送管道和砂泵站的投资,简化尾矿输送环节,降低尾矿输送成本,节约能源,且不占有山谷中面积较大的良田。

        尾矿库新模型是用规模较小的沉淀池溢流坝24和污水处理池溢流坝26来代替传统的尾矿坝、溢流井、溢流管道,且70~80%已处理的尾矿水送回选厂重新使用,在地表只排放20~30%已处理的污水。

        这样不仅节省了尾矿库的投资,节约水资源和能源,而且减少尾矿水环境污染。

    关 键  词:
    尾矿 处理 新工艺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尾矿处理新工艺.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52748.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