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光电自控窗帘,属于日常生活用品。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窗帘,有的是手动的,有的是卷帘式的电动窗帘,有遥控式电动窗帘,其定时部分都是机械式的,如遥控式电动窗帘是用三片铜片作限位开关,用铜片做开关很不安全,窗帘布是从一侧拉到另一侧,也不美观,而卷帘式电动窗帘,其限位开关也是机械的,加工困难,造价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光电自动控制窗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设计的:它是由光电转换触发器、延迟电路Ⅰ、延迟电路Ⅱ构成的光电自控装置与电机、窗帘框、导轮、窗帘挂线、小拉簧组成。
当光线照射到光电转换触发器的光敏电阻时,内阻变小,继电器释放,把延迟电路Ⅰ的电源自动接上,把延迟电路Ⅱ的电源自动断开。延迟电路Ⅰ控制电机正向旋转,窗帘拉开。当延迟到所需的一定时间后,电机停止转动,窗帘这时正好拉到两侧,达到自动开启的目的。
当光电转换触发器的光敏电阻不受光照射或光照极微弱时,内阻增大,继电器吸合,把延迟电路Ⅱ电源接上,把延迟电路Ⅰ电源自动断开,延迟电路Ⅱ控制电机反向旋转,窗帘开始关闭,延迟到所需要的时间后,电机停止转动,窗帘正好完全闭合。
光电自控装置上还设有手动按钮开关,当白天不需要开窗帘时或晚 上不需要关窗帘时,可按手动按钮来控制窗帘关闭或拉开。
本实用新型因采用集成片,体积小,灵敏度高,可靠性能好,并具有自动、手动多种功能,制作容易,成本低,使用方便,美观大方。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工作情况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的窗帘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它是由光电自控装置,电机1、窗帘框2、导轮5、6、7、8、窗帘挂线4、小拉簧3组成。
其光电自控装置采用了三片555型集成片,分别组成光电转换触发器,延迟电路Ⅰ,延迟电路Ⅱ。其具体连接方式参见图1。光电转换触发器是由光敏电阻R、集成片555①、电容C1、三极管BG1、保护二极管D1、电阻R2、电位器W1、继电器J1组成。其中由电阻R2、电容C1组成抗干扰电路,由电位器W1控制光电转换触发器的灵敏度。延迟电路Ⅰ是由集成片555③、电位器W3、三极管BG3、保护二极管D5、继电器J3等元件组成。延迟电路Ⅱ是由集成片555②、电位器W2、三极管BG2、保护二极管D3、继电器J2等元件组成。
当光电转换触发器的光敏电阻受到光线照射时,其内阻变小,此时,集成片555①的2、6脚电位较高,使电路翻转,输出端3脚为低电位,继电器J1释放。把延迟电路Ⅰ的电源自动接上,把延迟电路Ⅱ的电源断开,其目的是防止两延迟电路互相干扰。同时,通过继电器J1把延迟电路Ⅰ输入端对地短路,等于给延迟电路Ⅰ集成片555③通过C5输入一个触发信号,使延迟电路Ⅰ的集成片555③翻转,此时,555③的输出3脚是一个高电位,经BG3放大后,使继电器J3吸合,带动电机旋转把窗帘拉开。当延迟到所需的时间后,延迟电路Ⅰ的集成片555③的3脚会自动跳到低电位,使继电器J3释放,电机停止转动,窗帘正好拉到两侧,达到自动开启的目的。这段延迟时间的长短,(即窗帘行程所需的时间),用调节W3来实现。反之,当光电转换触发器的光敏电阻R不受光照射或光照微弱时,内阻增大,使集成片555①的2、6脚电位变低,输出端3脚开始输出高电位,继电器J1吸合,把延迟电路Ⅱ的电源接上,把延迟电路Ⅰ的电源断开,同时,把延迟电路Ⅱ的集成片555②输入端对地短路,使延迟电路Ⅱ的集成片555②通过C2输入一个触发信号,使之翻转,延迟电路Ⅱ的集成片555②的3脚输出一个高电位,经BG2放大后,使继电器J2吸合,带动电机反转,延迟到所需时间后,集成片555②输出端3脚会自动跳到低电位。使继电器J2释放,电机停止转动,窗帘正好完全闭合。
R是光敏电阻,型号为MG45-32。光照射时,其内阻小于5KΩ当无光照射时,内阻大于1MΩ,W1是调整灵敏度的电位器,调整W1,可以达到所需要的灵敏度(即光照的强弱),R2、C1是防止各种干扰光的(如闪电等)照射时,有效的防止光电转换触发器的集成片555①的2、6脚电位突然升高,避免继电器J1的误动作。必须使光照时间超过事先人为规定的时间后,才能使电路翻转,继电器J1动作。这段时间的长短,可以调节C1来实现。(如闪电光只有1~2秒的光射时间),所以它不能使光电转换触发器误动作。W2、W3是调整延迟电路时间长短的,也就是窗帘行程所需要的时间。V1是电路的电源,V2、V3是电机电源。D6、D7是整流桥,C8是电源滤波电容,K1、K2是手动按钮开关,当白天不需要开窗帘或晚上不需要关窗帘时,可按K1、K2达到开启或关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