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痕墙钩,其中无痕墙钩又称无痕墙钉。
背景技术
无痕墙钩由一位德国工程师设计,是挂画的专用墙钉。目前在家居软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相框、相框墙、照片墙、工艺品、无框画、国画、十字绣等的安装大量使用无痕墙钩,其安装方便、对墙面损伤小。
如图1-3所示,为已知的无痕墙钩的主要部件和使用状态图,其包括一个座钩和用于将座钩紧定在例如墙面上的钢针5。其中图1为座钩的结构示意图,该座钩通常具有一个皿型的圆壳2,通常在方位上,该圆壳2有底的一面为正面,无底的一面为背面,其中背面为贴墙面。
图2为无痕墙钩的初始状态,钢针5与定位孔4过盈配合,钢针5的针尖露出定位孔4或者针尖的尖端与圆壳2的背面同面。使用时,在选定的位置将圆壳2的背面与墙面贴合,然后从圆壳2的正面砸钢针5,直至钢针的尾部完全进入定位孔4,从而形成如图3所示的结构,钢针5从圆壳2背面露出的部分被砸入墙体。
如图3所示,在无痕墙钩技术领域,钢针5与定位孔4都采用过盈配合,且公知的,钢针5不同于钢钉,也可以理解为钢针5是无头的钢钉,那么圆壳2对钢针5的约束仅仅靠定位孔4与钢针5的摩擦力。当需要将无痕墙钩从例如墙面上取下时,如果钢针5与墙面接合过于紧密,往往只能是先取下圆壳2才能够取下钢针5。
更为重要的是,圆壳2的直径通常为15mm,一枚圆壳2一般配有三个或者四个定位孔4,如图1所示,为三个定位孔4的情形,上二下一,呈正三角型分布。钢针2之间的距离非常小,三枚钢针2在砸入墙面的过程中往往已经对墙面产生了破坏,且三个砸入点相互影响可能会产生墙面裂纹,从而如整体取下无痕墙钩时,往往会带下一块墙皮。
此外,公知地,无痕墙钩的背面与例如墙面紧密贴合,若想从墙面上将无痕墙钩取下,通常是通过先轻轻晃动钩部1,使钢针2与墙面上的针孔产生配合间隙,然后捏持住圆壳2而整体取下。然而晃动钩部1对钢针2与针孔的配合影响较小,若晃动过大,则会使墙皮脱落。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使用阔口的虎钳夹持住圆壳2,轻轻晃动后取下,在取下的过程中需要施加圆壳2轴向的拉拽力,掌握起来比较困难,这种方式如果手法不正确,非常容易损伤墙皮。
综上所述,无论是先取下圆壳2再取下钢针5,还是整体一同取下,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使的无痕墙钩一旦安装,就很难再进行移位。然而,由于圆壳2如图1所示,形成的是一个腔体结构,对其进行定位非常困难,而钩部1与例如无框画背面的钩孔配合在左右方向上非常紧密,从而要求例如两个无痕墙钩的安装间距比较精确。但无痕墙钩在安装时往往不具有良好的位置定位基准,很多时候不能一次安装到位,在调整无痕墙钩安装位置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墙面的损坏。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取下,且在取下过程中对安装目标物表面损伤比较小的无痕墙钩。
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痕墙钩,包括:
圆壳,为圆筒形的壳体,该圆壳轴向的一端为正面,另一端为背面,该圆壳开有3或4个作为钉孔的轴向孔;
支撑台面,内接于所述圆壳内并与圆壳的轴线垂直,而在圆壳正面形成沉孔,且该支撑台面设有中心孔;
支撑件,容置在所述沉孔内,具有中心过孔并配有多个钳嘴,其中钳嘴的个数与钉孔的个数和分布相同,且钳嘴为两台阶槽口,其中位于正面侧的台阶槽口为沉槽,另一台阶槽口为与相应钉孔同轴线的过钉槽孔;
钉,与钉孔的个数相同,并具有与钉孔、过钉槽孔轴孔配合的钉杆和能够容置在沉槽内且直径大于钉孔直径的钉头;以及
钩部,设置在圆壳的侧面。
上述无痕墙钩,所述圆壳内形成有用于设置所述钉孔的钉孔座,所述支撑台面则连接于钉孔座上。
上述无痕墙钩,所述支撑台面为支撑环。
上述无痕墙钩,所述沉孔的壁开有与钳嘴数目相同的让槽,该让槽的槽底与支撑台面的正面同面,以形成起钉空间。
上述无痕墙钩,所述让槽设有导引面。
上述无痕墙钩,所述过钉槽孔的圆心角为120度~300度。
上述无痕墙钩,所述过钉槽孔的圆心角为150度到200度。
上述无痕墙钩,所述支撑件的主体为一弹性圈,圈内构成所述中心过孔。
上述无痕墙钩,所述中心过孔内设有连接于弹性圈上的标尺,用于标示圆壳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
上述无痕墙钩,所述钉杆与钉孔间为间隙配合。
基于本发明一方面使用钉取代针,另一方面改造圆壳结构适应钉的使用,当需要取下无痕墙钩时,先操作支撑件使其钳嘴从钉尾部脱开,从而钉头与支撑台面之间形成起钉间隙,利用起钉工具将钉逐一起除,圆壳自然脱开。由于基于该结构不必整体将无痕墙钩拆除,对墙面的破坏力大大下降,从而会大幅度的减少例如对墙面的损坏,并且在起钉的过程中不必左右晃动以降低钉与墙面上钉孔的摩擦,从而不会产生墙面裂纹。此外,由于圆壳以及支撑台面、支撑件不会产生对圆壳中心的遮挡,有利于保证多个无痕墙钩共同使用时中心距的保证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已知的一种座钩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已知的一种无痕墙钩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已知的一种无痕墙钩使用状态(钢针探出到位)示意图。
图4为一种钢钉结构示意图。
图5为依据本发明的一种座钩结构示意图。
图6为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支撑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无痕墙钩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依据本发明的一种无痕墙钩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钩部,2.圆壳,3.腔,4.定位孔,5.钢针。
6.钢钉,61.钉头,62.钉杆,63.钉尖。
7.围堰,8.钉孔座,9.过孔,10.支撑环,11.钉孔,12.让槽。
13.弹性圈孔,14.弹性圈,15.钳头,16.钳嘴,17.过钉槽孔,18.台面,19.沉槽。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背景技术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无痕墙钩的正面和背面是确定的,通常背面用于与目标物形成面对面贴服,而正面则朝向用户。
此外,本发明是对拆卸结构的改进,对于钩部1及其在无痕墙钩中的构造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可以预见的是,圆壳2的侧面结构并没有发生改变,而钩部1通常设置在圆壳2的侧面,而本发明中圆壳2侧面并没有实质的改变,因而,钩部1与圆壳2的结构配合没有发生改变,图5中,钩部1位于圆壳2的上侧,显而易见的是,钩部1也可以位于圆壳2的下侧。
图2所示为无痕墙钩的初始状态,本发明中的无痕墙钩也采用相类似的配置,即处于一种钉位于钉孔11内而在背面露出钉尖63或者顶尖63的尖端与背面同面的结构状态,也可以成为总成状态,使用时,从正面将钉依据钉孔11的导向钉入例如墙面。
参见说明书附图4-8所示的一种无痕墙钩,其基本结构应当包括一个圆壳2,一个支撑台面、一个支撑件、若干钉和一个钩部1。
关于圆壳2,图5具体示出了其基本结构,图5图示的结构为座钩,下部外围即为圆壳2,图中可见的,圆壳2是一个圆筒形的壳体,双端都不封接,换言之,与已知的圆壳2是皿型或者说圆桶型结构具有不同,在于圆筒具有轴向通透结构,有利于其中心定位,或者说有利于在例如墙面上定准其中心,从而有利于无痕墙钩的定位。
公知的,尽管无痕墙钩可以单独使用,但在绝大多数的应用中,无痕墙钉都是配对使用的,需要保证无痕墙钉的中心距与被挂物品上预设的挂孔中心距一致或者基本一致,才能够保证被挂物品被准确的挂上。
加以对比的,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是一种皿型结构的圆壳2,该类圆壳2的轴向不通透,使得两个无痕墙钩的中心距难以定准。
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该圆壳2轴向的一端为正面,即图5中朝向阅读者的一面,另一端为背面,图5中不可见,透过图中的过孔9可以观察到例如墙面状况,有利于定准无痕墙钩的位置。
图5中,该圆壳2开有3轴向孔,记为钉孔11。钉孔还可以设置为4个,这都属于常规配置,在此不再赘述。
关于钉孔11的分布,图中为圆周分布,也属于常规的配置。
此外,关于钉孔11的分布,在不同的描述中会有不同的描述方式,例如图5中三个钉孔11,也可以理解为是正三角形分布。
而对于四个钉孔11的应用,既可以满足圆周分布的技术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四边形分布的技术要求。
关于支撑台面,应理解为一个部件,最好与圆壳2一体成型,塑料材质。
作为一个部件,支撑台面可以理解为支撑台面部,而台面则是指该支撑台面的上表面,或者支撑台面的正面。
图5中,支撑台面是一个支撑环10,内含过孔9,过孔9与圆壳2同轴线。
应当理解,固定连接中的内接不是几何学中的内接,而是连接于圆壳2内部的意思。
应当理解,进一步地,支撑台面与圆壳2的轴线垂直,图5中可见,支撑环10的轴线与圆壳2的轴线同轴线,即圆壳2的轴线垂直于支撑环10的支撑面,即前述的台面。
图5中所示的结构,是一种等效的沉孔结构,即使被定位的结构部分或者全部容纳在沉孔内,从而结构更加紧凑,典型地,在机械领域通常使用沉孔用于容纳螺栓头,沉孔的轴线与螺栓孔的轴线同轴。
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可见于图8,圆壳2上的沉孔用于容纳支撑件,以有利于对钢钉6的操作。
关于支撑件,其一种结构可见于图6,而在图7中则显示出其装配结构,即该支撑件容置在所述沉孔内,也就是圆壳正面形成的沉孔内。
在图6中,支撑件具有一个弹性圈孔13,从而匹配过孔9,使得圆壳2的中心的背面暴露出来,因而在无痕墙钩在装订过程中,能够观察到墙面预先标记的中心点,有利于保证例如两个无痕墙钩的中心距。
如图6所示,弹性圈14的圆周上分布有三个钳嘴16,图中为钳头15所限定。图7和图8则显示其中钳嘴16的个数与钉孔11的个数并具有相同的分布,从而能够对位,实现图8所示的装配结构。
其中,图6中可见,钳嘴16为两台阶槽口结构,钳头15的两个钳臂是台阶型的。其中位于正面侧的台阶槽口为沉槽19,类同于沉孔,沉槽19的台面18用于支撑钉头61,另一台阶槽口为与相应钉孔11同轴线的过钉槽孔17,换言之,钳嘴16的结构与沉孔结构非常类似,也可以理解为不完全沉孔,或者侧面开有开口的沉孔。
图4中所示的钉是钢钉6结构,钢钉6是目前应用最多的钉子,在一些应用中,钢钉6可以镀锌,即形成镀锌钢钉,除了钢钉6外,依据本发明的无痕墙钩的其他部分全部使用塑料,与现有的无痕墙钉完全相同,应知,其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
使用时,钢钉6与钉孔11的个数相同,显而易见的是,刻意的减少或者增加所配钢钉6的数目并没有使其装配结构发生改变,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钢钉6与针的区别可以理解为多了一个钉头61,其基本结构还包括钉杆62和钉尖63,如图4所示。
支撑件与圆壳2对位配合后,将钢钉6逐一放入相对位的孔中,如图7所示,其中钉杆62与钉孔11、过钉槽孔17轴孔配合,基于过钉槽孔17的分布,即便是钳嘴16所对应的包角或者说圆心角比较小,也会形成一个平衡力,而将支撑件定位在三枚钢钉6所限定的结构中。
由于借鉴了沉孔的结构,因此,机械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沉槽19和过钉槽孔17的作用,以及尺寸上的关联。
从而,如图8所示,沉槽19的尺寸应当能够容纳钉头61,因而,其本质上属于机械领域常规的沉孔结构。
所不同的是,支撑件提供容纳钉头61,钉头61也用于通过压在图6中所示的台面18上压住支撑件。
由于无痕墙钉所受到的力基本上是竖直方向的剪切力,对钢钉6所产生的轴向拉力非常小,因此,如图8所示的状态,钉头61对支撑件的台面18的压力比较小,从而利用塑料件的弹性,牵拉如图6所示的弹性圈14,以及钳嘴16的导引变形就可以使钳嘴16对钢钉尾部的约束,可以先拆除掉支撑件,那么钉头61与支撑环10的上表面直接就具有了比较大的起钉间隙,利用小型的钉起子进行钢钉6的逐一起除。
由于钢钉6是逐一起除的,在起除一枚钢钉6的时候对其他钢钉6的影响比较小,因而不会产生钳夹一块墙皮的现象,从而对例如墙皮的损伤比较小。
在图5所示的结构中,所述圆壳2内形成有用于设置所述钉孔11的钉孔座8,所述支撑台面则连接于钉孔座8上,可以使圆壳2的壁相对比较轻薄,从而结构更加紧凑,且用料较少。
进一步,为了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所述支撑台面为支撑环10,且环状的结构制造比较容易,尤其是在注塑工艺中。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沉孔的壁开有与钳嘴16数目相同的让槽12,该让槽12的槽底与支撑台面的正面同面,以形成起钉空间,更加有利于起钉操作。
图5中,一定深度的圆筒被部分剖开,形成图中的三段围堰7,围堰7即为圆弧结构。
相邻围堰7之间即为所述让槽12,如此一来,起钉空间就会比较充裕,并且三段围堰7能够形成良好的限位作用,满足支撑件的装配。
优选地,如图6所示,所述让槽12两边或者说围堰7的两端,设有导引面,从而能够有效减少起钉时的干涉。
在前文中已经说明,所述过钉槽孔17既能够形成限位,有需要满足有利于钉杆62脱开的技术要求,由于如图7所示,三枚钢钉6相互间能够形成平衡合力,从而在过钉槽孔17圆心角比较小的情况下,也能够满足限位要求。
在直接的作用中,影响最大的是对钉头61的支撑作用,即台面18的支撑面积大小,因而过钉槽孔17的圆心角最好不低于120度,从而能够保证钉头61具有足够大的支撑面积。
而过钉槽孔17最大最好不要超过300度,以降低过钉槽孔17与顶杆62脱开的难度。
可以理解的,过钉槽孔17与沉槽19属于几何学上的相似结构。
优选地,所述过钉槽孔17的圆心角为150度到200度。
为了所述中心过孔内设有连接于弹性圈14上的标尺,一般可以制作为一个从中心过孔内壁向上悬伸或者向下悬伸的结构,用于标示圆壳2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心。
由于带有钉头61,圆壳2与钢钉6的接合主要依靠钉头61的正压力,因而对顶杆62与钉孔11之间的摩擦力要求降低,在此条件下,为了使钢钉6能够顺畅的从钉孔11中插入或者拔出,所述钉杆62与钉孔11间为间隙配合。
应当理解,此处所述的间隙配合属于机械意义上由公差限定的公差带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