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及装置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铁路以及城市轨道车辆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但轨道列车的车门控制仍然
采用的是按键式的控制方式。
如图1所示,目前的控制装置包括:按钮单元,车门控制单元和列车门。当用
户根据不同的控制需求,按下按钮单元的相应按键时,车门控制单元接收该按键对
应的控制指令,控制列车门的开关状态。
一般来说,上述按钮单元设置在列车的操作台上,用户需要走到该操作台旁进
行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操作,操作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列车门开关控
制操作不便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包括:
采集用户通过非接触方式发出的车门控制信息;
确定所述车门控制信息是否有效;
若所述车门控制信息有效,根据所述车门控制信息控制对应车门的开关。
本发明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包括:采集
模块,确定模块,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通过非接触方式发出的车门控制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确定所述车门控制信息是否有效;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确定若所述车门控制信息有效,根据所述车门控制信息控
制对应车门的开关。
本发明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及装置,通过采集用户通过非接
触方式发出的车门控制信息,继而对该车门控制信息进行有效性判断,当信
息有效时,根据该车门控制信息控制车门的开关。用户通过使用非接触方式
控制列车门的开关,不必受限于固定的操作台,提高了用户对车门的开关操
作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轨道列车的车门控制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
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如图2所示,该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01、采集用户通过非接触方式发出的车门控制信息。
本实施例中,用于采集上述车门控制信息的采集装置可以设置在列车控
制室的任何位置,只要能采集到用户通过非接触方式发送的车门控制信息即
可;为了使用方便,可将采集装置设置在操作人员座椅的附近。其中,非接
触方式包括:手势方式或语音方式。相应的,采集装置可以包括摄像头、录
音器。从而对应的,如果用户通过手势发出的车门控制信息,则该车门控制
信息表现为采集到的包含用户操作手势的图像;如果用户通过语音发出的车
门控制信息,则该车门控制信息表现为录取到的用户语音。
102、确定车门控制信息是否有效,若车门控制信息有效,则执行步骤
103。
若车门控制信息无效,则结束处理。
确定车门控制信息是否有效,可以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是确定发出
车门控制信息的用户是否为授权用户,即是否为能够对列车进行控制的用户;
其二是该用户发出的车门控制信息是否为正确的。
对应于上述举例的两种方式触发的车门控制信息,可以对采集到的图像
进行图像分析以确定车门控制信息是否有效;或者,可以对采集到的用户语
音进行语音分析以确定车门控制信息是否有效。
103、根据车门控制信息控制对应车门的开关。
当接收到的车门控制信息有效时,列车主控制器可以根据该车门控制信
息生成对应的车门控制信号,以发送至车门控制器,使得车门控制器根据该
车门控制信号来控制对应车门的开关。
列车有左侧车门和右侧车门,对车门的一般有开和关两种控制,因此,
一般来说,车门控制信号包括:开左门控制信号,开右门控制信号,关左门
控制信号和关右门控制信号;与车门控制信号所对应车门的开关操作包括:
开左门,开右门,关左门,关右门。
使用非接触方式控制列车门的开关,不受限于固定操作台的操作位置,
提高了用户对车门的开关操作的便利性。另外,用户通过使用非接触方式控制
列车门的开关,采集装置的设置不局限于列车操作台上,这样在列车操作台
上就减少了按钮单元的位置,从而节约了列车操作台的面积。
实施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步骤101之前,还可以包
括如下步骤:
201、采集用户通过非接触方式发出的车门控制模式选择信息。
为了实现用户可以基于非接触方式实现对列车车门的开关控制,在列车
上提供了多种不同的非接触车门控制模式时,用户可以在列车上电待机时,
选择其想要开启的车门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用户对于采用哪种车门控制模式,也可以通过非接触方式
来进行选择。从而,采集装置可以采集用户通过非接触方式发出的车门控制
模式选择信息,比如通过手势或语音方式发出的车门控制模式选择信息。相
应的,车门控制模式比如包括手势车门控制模式和语音车门控制模式。
202、识别车门控制模式选择信息所对应的车门控制模式,并进入识别出
的车门控制模式。
如前所述,车门控制模式选择信息是为了选择开启哪种车门控制模式的,
因此,如果用户是通过发出开机手势而触发的车门控制模式选择信息,则对
采集到的包含开机手势的图像进行手势特征识别,如果识别到用户的开机手
势与预设的开机手势匹配,则确定用户选择了手势车门控制模式。
同理,如果用户是通过语音而触发的车门控制模式选择信息,则对采集
到的用户语音进行比如关键字识别,如果识别到用户发出了比如“开启语音
模式”的关键字,则确定用户选择了语音车门控制模式。
可以理解的是,当进入手势车门控制模式就不再采集语音信息,即语音
车门控制模式不会被启动;当进入语音车门控制模式就不再采集手势操作信
息,即手势车门控制模式不会被启动。
本实施例通过对车门控制模式的选择,有效的避免了由于手势方式和语音方
式同时控制车门而导致的操作混乱,保证了车门控制的准确性。
实施例三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本实施例以用户选择了手势车门控制模式为例,对用户如何通过手势操
作对列车车门进行开关控制进行说明。如图4所示,该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301、拍摄采集用户发出的车门控制图像信息,车门控制图像信息中包含
用户的人脸图像和手势图像。
302、若用户的人脸图像存在于有效人脸图像集合中,且手势图像匹配于
标准车门控制手势,则确定车门控制图像信息有效。
实际应用中,触发上述车门控制图像信息的拍摄的时机,比如可以是当
列车进站停稳后,或者列车驶出站台前,列车主控器都会接收到相应的提示
信号,从而控制拍摄装置拍摄获得用户发出的上述车门控制图像信息。该车
门控制图像信息可以是对拍得的一定时间内的视频进行图像帧分解后获得
的,也可以是拍摄装置以一定的很小时间间隔连续拍得的。该车门控制图像
信息中可以包含多帧图像。
本实施例中,确定车门控制图像信息是否有效,主要包括确定发出该车
门控制图像信息的用户是否为有效用户或者说是授权用户,以及确定该用户
发出的操作手势是否匹配于标准的车门控制手势。
因此,可以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效人脸图像集合,其中包含有所有被
授权能够对列车车门进行开关控制的用户的人脸图像。通过人脸图像特征比
对,如果采集到的用户人脸图像存在于该有效人脸图像集合中,则确定该用
户为授权用户。
而且,数据库中也预先存储有对车门控制所对应的几种标准控制手势,
比如开左门、关左门,开右门,关右门的标准手势,同样的,通过手势特征
比对,如果采集到的授权用户发出的手势匹配于一种标注控制手势,则确定
该授权用户发出的手势操作有效。
相反的,如果确定用户为未被授权的用户,或者,该用户的手势操作没
有匹配到某种标准车门控制手势,则可以忽略用户触发的车门控制图像信息,
或者发出错误提示。
303、生成与手势图像对应的车门控制信号。
当用户发出的车门控制图像信息有效时,生成与手势图像相对应的车门
控制信号。其中,车门控制信号包括:开左门控制信号,开右门控制信号,
关左门控制信号和关右门控制信号
304、将车门控制信号发送至车门控制器,以控制车门的开关。
本实施例是通过手势操作控制车门的开关,与现有技术中的在固定操作
台的操作位置操作车门的相比,具有很高的便利性。
实施例四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四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
图。本实施例以用户选择了语音车门控制模式为例,对用户如何通过手势操
作对列车车门进行开关控制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该列车门的开关控制方
法包括如下步骤:
401、录取用户发出的车门控制语音信息。
402、对车门控制语音信息进行音频特征和车门控制关键字识别。
403、若用户的音频特征存在于有效音频特征集合中,且识别的关键字匹
配于数据库中的标准关键字,则确定车门控制语音信息有效。
实际应用中,触发上述车门控制语音信息的录取时机,比如可以是当列
车进站停稳后,或者列车驶出站台前,列车主控器都会接收到相应的提示信
号,从而控制录音装置录取获得用户发出的上述车门控制语音信息。
本实施例中,对车门控制语音信息音频特征识别,包括:将录取的车门
控制语音信息根据音调、响度、色泽等因素生成相应的频率、振幅和相位的
信息;对车门控制关键字识别包括:将对录取的车门控制语音信息的关键字
进行提取。
相应的,确定车门控制语音信息有效,主要包括根据音频特征确定发出
该车门控制语音信息的用户是否为有效用户或者说是授权用户,以及根据提
取的关键字确定该用户发出的语音是否匹配于数据库中的标准关键字。
因此,可以在数据库中预先存储有效音频特征集合,其中包含有所有被
授权能够对列车车门进行开关控制的用户的音频特征。通过人音频特征比对,
如果采集到的用户音频特征存在于该有效音频特征集合中,则确定该用户为
授权用户。
而且,数据库中也预先存储有对车门控制所对应的多个标准关键字,比
如开左门、关左门,开右门,关右门的标准关键字,同样的,通过对关键字
的比对,如果采集到的授权用户发出的控制语音信息中的关键字匹配于一组
标准关键字,则确定该授权用户发出的语音信息有效。
相反的,如果确定用户为未被授权的用户,或者,该用户的语音信息提
取的关键字没有匹配到任一组标准关键字,则可以忽略用户触发的车门控制
语音信息,或者发出错误提示。
404、生成与车门控制关键字对应的车门控制信号。
当用户发出的车门控制语音信息有效时,生成与车门控制关键字相对应
的车门控制信号。其中,车门控制信号包括:开左门控制信号,开右门控制
信号,关左门控制信号和关右门控制信号
405、将车门控制信号发送至车门控制器,以控制车门的开关。
本实施例是通过语音方式控制车门的开关,与现有技术中的在固定操作
台的操作位置操作车门的相比,具有很高的便利性。
实施例五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五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如图6所示,该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包括:采集模块11,确定模块12
和控制模块13,其中,
采集模块11,用于采集用户通过非接触方式发出的车门控制信息。
其中,非接触方式包括手势方式或语音方式。
确定模块12,用于确定车门控制信息是否有效,若车门控制信息有,则
调用控制模块13。
控制模块13,用于确定若车门控制信息有效,根据车门控制信息控制对
应车门的开关。
本实施例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2所示方法实施
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六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六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是在实施例五的基
础上,还包括:识别模块14,其中,
采集模块11,用于采集用户通过非接触方式发出的车门控制模式选择信
息。
其中,非接触方式包括:手势方式或语音方式。
识别模块14,用于识别车门控制模式选择信息所对应的车门控制模式,
并进入识别出的车门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3所示方法实施
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七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七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如图8所示,采集模块11包括:第一采集子模块111,确定模块12包
括:第一确定子模块121和控制模块13。
第一采集子模块111,用于拍摄采集用户发出的车门控制图像信息,车
门控制图像信息中包含用户的人脸图像和手势图像。
第一确定子模块121,用于确定若用户的人脸图像存在于有效人脸图像
集合中,且手势图像匹配于标准车门控制手势,则确定车门控制图像信息有
效。
控制模块13、用于生成与手势图像对应的车门控制信号,将车门控制信
号发送至车门控制器,以控制车门的开关。
本实施例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4所示方法实施
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八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八提供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
图,如图9所示,采集模块11包括:第二采集子模块112,确定模块12包
括:第二确定子模块122、控制模块13和识别子模块141。
第二采集子模块112,用于录取用户发出的车门控制语音信息。
识别子模块141,用于对车门控制语音信息进行音频特征和车门控制关键
字识别。
第二确定子模块122,用于确定若用户的音频特征存在于有效音频特征
集合中,且识别的关键字匹配于数据库中的标准关键字,则确定车门控制语
音信息有效。
控制模块13,还用于生成与车门控制关键字对应的车门控制信号,将车
门控制信号发送至车门控制器,以控制车门的开关。
本实施例的轨道列车门的开关控制装置可以用于执行图5所示方法实施
例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和技术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
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
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
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
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