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签 分享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15

雾化器及其电子烟.pdf

  • 上传人:62****3
  • 文档编号:7490395
  • 上传时间:2019-10-12
  • 格式:PDF
  • 页数:15
  • 大小:671.23KB
  • 摘要
    申请专利号:

    CN201621369143.0

    申请日:

    20161213

    公开号:

    CN206251937U

    公开日:

    20170616

    当前法律状态:

    有效性:

    有效

    法律详情:

    IPC分类号:

    A24F47/00

    主分类号:

    A24F47/00

    申请人:

    常州市派腾电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发明人:

    不公告发明人

    地址:

    213022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府琛花园2幢512室

    优先权:

    CN201621369143U

    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代理人:

    曹军

    PDF完整版下载: PDF下载
    内容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雾化器,其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一端的烟嘴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另一端的底座,所述烟嘴上开设有上通气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下通气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进气孔,当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烟嘴连接时,能够使得所述进气孔与所述上通气部连通,当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时,能够使得所述进气孔与所述下通气部连通。本实用新型的雾化器通过改变进气方式,避免了更换零部件带来的浪费。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雾化器的电子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100)包括外壳(10)、设于所述外壳(10)一端的烟嘴(20)以及设于所述外壳(10)另一端的底座(34),所述烟嘴(20)上开设有上通气部(22),所述底座(34)上开设有下通气部(31),所述外壳(10)上开设有进气孔(11),当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进气孔(11)的一端与所述烟嘴(20)连接时,能够使得所述进气孔(11)与所述上通气部(22)连通,当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进气孔(1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4)连接时,能够使得所述进气孔(11)与所述下通气部(31)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进气孔(11)的一端与所述烟嘴(20)转动连接,转动所述烟嘴(20)或所述外壳(10),能够使得所述上通气部(22)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并且能够控制所述上通气部(22)与所述进气孔(11)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上进气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进气孔(1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4)转动连接,转动所述底座(34)或所述外壳(10),能够使得所述下通气部(31)与所述进气孔(11)连通,并且能够控制所述下通气部(31)与所述进气孔(11)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下进气量。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进气孔(11)的一端与所述烟嘴(20)连接时,所述下通气部(31)被所述外壳(10)封闭,当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进气孔(1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4)连接时,所述上通气部(22)被所述外壳(10)封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所述烟嘴(20)和所述底座(34)上均设置有卡合凸起,当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进气孔(11)的一端与所述烟嘴(20)卡接时,所述上通气部(22)与所述进气孔(11)对准连通,当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进气孔(11)的一端与所述底座(34)卡接时,所述下通气部(31)与所述进气孔(11)对准连通。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靠近所述进气孔(1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标记,所述烟嘴(20)和所述底座(34)上均设置有对位标记,当所述烟嘴(20)的对位标记与所述外壳(10)的定位标记对准时,将所述烟嘴(20)插入所述外壳(10)内,使得所述上通气部(22)与所述进气孔(11)对准连通,当所述底座(34)的对位标记与所述外壳(10)的定位标记对准时,将所述底座(34)插入所述外壳(10)内,使得所述下通气部(31)与所述进气孔(11)对准连通。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10)内的雾化组件,所述底座(34)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柱(35)和第二连接柱(36),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加热装置(43),所述加热装置(4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35)与所述第二连接柱(36)之间。 8.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9.一种雾化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器(100)包括外壳(10)、转动设于所述外壳(10)一端的烟嘴(20)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外壳(10)另一端的底座(34),所述烟嘴(20)上开设有上通气部(22),所述底座(34)上开设有下通气部(31),所述外壳(10)上对应所述上通气部(22)设置有上进气孔(111),所述外壳(10)上对应所述下通气部(31)设置有下进气孔(112),转动所述烟嘴(20)或所述外壳(10)能够使得所述上通气部(22)与所述上进气孔(111)连通或错开,转动所述底座(34)或所述外壳(10)能够使得所述下通气部(31)与所述下进气孔(112)连通或错开。 10.一种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烟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雾化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模拟吸烟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雾化器及其电子烟。

    背景技术

    现有电子烟的雾化器通常只包括上进气或下进气中的一种进气方式,即通过烟嘴进气或底座进气。雾化器加工完成后,其进气方式便不可改变,一旦进气处出现磨损或密封度下降等故障时,往往需要更换整个烟嘴或底座等相关零部件,从而降低了零部件的利用率,造成了零部件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改变进气方式的雾化器及其电子烟,以避免更换零部件带来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要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外壳、设于所述外壳一端的烟嘴以及设于所述外壳另一端的底座,所述烟嘴上开设有上通气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下通气部,所述外壳上开设有进气孔,当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烟嘴连接时,能够使得所述进气孔与所述上通气部连通,当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时,能够使得所述进气孔与所述下通气部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烟嘴转动连接,转动所述烟嘴或所述外壳,能够使得所述上通气部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并且能够控制所述上通气部与所述进气孔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上进气量。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转动所述底座或所述外壳,能够使得所述下通气部与所述进气孔连通,并且能够控制所述下通气部与所述进气孔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下进气量。

    进一步地,当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烟嘴连接时,所述下通气部被所述外壳封闭,当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时,所述上通气部被所述外壳封闭。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所述烟嘴和所述底座上均设置有卡合凸起,当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烟嘴卡接时,所述上通气部与所述进气孔对准连通,当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与所述底座卡接时,所述下通气部与所述进气孔对准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进气孔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标记,所述烟嘴和所述底座上均设置有对位标记,当所述烟嘴的对位标记与所述外壳的定位标记对准时,将所述烟嘴插入所述外壳内,使得所述上通气部与所述进气孔对准连通,当所述底座的对位标记与所述外壳的定位标记对准时,将所述底座插入所述外壳内,使得所述下通气部与所述进气孔对准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器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外壳内的雾化组件,所述底座上安装有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柱与所述第二连接柱之间。

    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前述任意一项所述的雾化器。

    一种雾化器,所述雾化器包括外壳、转动设于所述外壳一端的烟嘴以及转动设于所述外壳另一端的底座,所述烟嘴上开设有上通气部,所述底座上开设有下通气部,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上通气部设置有上进气孔,所述外壳上对应所述下通气部设置有下进气孔,转动所述烟嘴或所述外壳能够使得所述上通气部与所述上进气孔连通或错开,转动所述底座或所述外壳能够使得所述下通气部与所述下进气孔连通或错开。

    一种电子烟,所述电子烟包括前述所述的雾化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雾化器或电子烟,通过改变进气方式,避免了更换零部件带来的浪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器上进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雾化器中烟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雾化器中底座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雾化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5是图1所示雾化器中A-A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雾化器下进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所述雾化器的结构分解图;

    图8是图6所示雾化器中B-B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雾化器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10a是图9所示雾化器上进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b是图9所示雾化器上进气状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图9所示雾化器下进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图9所示雾化器下进气状态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中零部件名称及其编号分别为:

    雾化器100 外壳10 烟嘴20

    底座组件30 底座34 进气孔11

    雾化腔12 出气通道21 上通气部22

    下通气部31 连接管32 电极33

    第一连接柱35 第二连接柱36 加热装置43

    上进气孔111 下进气孔112 发热元件431

    雾化器200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此图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电子烟,该电子烟包括雾化器100以及与雾化器100连接的电池组件(图未示出),电池组件用于电驱动雾化器100,以使得雾化器100雾化烟液。

    雾化器100包括外壳10、可转动地安装于外壳10一端的烟嘴20、可转动地安装于外壳10另一端的底座组件30以及收容于外壳10内的雾化组件(图未标)。

    请同时参阅图4和图5,外壳10呈两端具有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外壳10的内部空间形成雾化腔12,外壳10上靠近外壳10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雾化腔12连通的进气孔11。

    请同时参阅图2、图4和图5,烟嘴20大致呈盘状结构且烟嘴20的下端与外壳10转动连接,烟嘴20的两端相连通以形成与雾化腔12连通的出气通道21,烟嘴20下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雾化腔12连通的上通气部22。当外壳10上靠近进气孔11的一端与烟嘴20的下端连接时,转动烟嘴20或外壳10,上通气部22能够与进气孔11相连通。

    请同时参阅图3和图5,底座组件30包括底座34、安装于底座34上端的第一连接柱35和第二连接柱36以及安装于底座34内的电极33。

    底座34大致呈圆盘状结构且底座34的上端与外壳10转动连接,底座34上端的侧壁上开设有与雾化腔12连通的下通气部31。请同时参阅图7和图8,当外壳10上靠近进气孔11的一端与底座34的上端连接时,转动底座34或外壳10,下通气部31能够与进气孔11相连通。

    底座34的下端沿底座34的轴向向下延伸形成连通底座34内腔的连接管32,电极33安装在连接管32内,电极33的下端与电池组件连接。

    第一连接柱35与电极33的上端电性连接,第二连接柱36相对第一连接柱35设置,且第二连接柱36与底座35电性连接,电极33与底座34之间以及第一连接柱35与底座3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绝缘件(图未标)。当电池组件通过螺纹与底座34的连接管32连接时,第一连接柱35通过电极33与电池组件的正极电性连接,第二连接柱36通过底座34与电池组件的负极电性连接。

    为了提升外壳10与烟嘴20和底座34之间的气密性,外壳10与烟嘴20之间以及外壳10与底座34之间均还设置有密封件(图未标)。

    请参阅图4,雾化组件包括固定设置在第一连接柱35与第二连接柱36之间的加热装置43。

    加热装置43包括相互缠绕的发热元件431和吸液元件(图未示)。本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431为螺旋形的加热丝,发热元件431的一端钩挂在第一连接柱35上,发热元件431的另一端钩挂在第二连接柱36上,以使得发热元件431与第一连接柱35和第二连接柱36电性连接。可以理解地,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发热元件431还可以是加热板,此时发热元件431的两端可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在第一连接柱35和第二连接柱36上。

    使用时,当外壳10上靠近进气孔11的一端与烟嘴20的下端连接时,通过转动烟嘴20或外壳10使得上通气部22能够与进气孔11相连通,且能够控制上通气部22与进气孔11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上进气量的大小,同时下通气部31被外壳10封闭,此时为上进气方式,参阅图5;更换进气方式时,只需拆卸外壳10并使外壳10的上下端对调后安装即可,即,当外壳10上靠近进气孔11的一端与底座34的上端连接时,通过转动底座34或外壳10使得下通气部31能够与进气孔11相连通,且能够控制下通气部31与进气孔11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下进气量的大小,同时上通气部22被外壳10封闭,此时为下进气方式,参阅图6-图8。

    基于以上可知,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切换至对应的进气方式。另一方面,当烟嘴20的上通气部22处发生故障时,可调整外壳10的安装方向,使下通气部31与进气孔11连通,此时,以下进气的方式将外部空气导入雾化器100内;相反地,当底座30的下通气部31处发生故障时,可调整外壳10的安装方向,使上通气部22与进气孔11连通,此时,以上进气的方式将外部空气导入至雾化器100内。

    吸食时,不论是上进气还是下进气的进气方式,外部气流均由进气孔11进入至雾化腔12,随后将被雾化的烟雾带出经由出气通道21达到至用户口中。滴液时,可以将烟嘴20与外壳10分离进行滴液,也可以通过出气通道21进行滴液。

    可以理解地,上通气部22和下通气部31均可以是通孔或通槽。

    可以理解地,在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0的两端均设置有卡槽,烟嘴20和底座34上均设置有卡合凸起,外壳10的两端分别与烟嘴20和底座34卡接。当外壳10靠近进气孔11的一端与烟嘴20卡接时,基于外壳10的卡槽与烟嘴20的卡合凸起之间的对位功能,可以使得上通气部22正好与进气孔11对准连通,如此,可以不用转动调节外壳10或烟嘴20的位置。同样的,当外壳10靠近进气孔11的一端与底座34卡接时,基于外壳10的卡槽与烟嘴20的卡合凸起之间的对位功能,可以使得下通气部31正好与进气孔11对准连通,如此,可以不用转动调节外壳10或底座34的位置。

    可以理解地,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外壳10靠近进气孔11的一端设置有定位标记,烟嘴20和底座34上均设置有对位标记。当烟嘴20的对位标记与定位标记对准时,将烟嘴20插入外壳10内,可以使得上通气部22正好与进气孔11对准连通,如此,可以不用转动调节外壳10或烟嘴20的位置。同样的,当底座34的对位标记与定位标记对准时,将底座34插入外壳内,可以使得下通气部31正好与进气孔11对准连通,如此,可以不用转动调节外壳10或底座34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雾化器100,通过调换外壳10的安装方向,能够使得进气孔11与上通气部22或与下通气部31相连通,实现上进气或下进气,从而通过改变雾化器100的进气方式,避免了更换零部件带来的浪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子烟,因该电子烟具有上述雾化器100的全部技术特征,故其具有与雾化器100相同的技术效果。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雾化器200与实施例一的雾化器100的区别在于,进气孔11包括上进气孔111与下进气孔112,上进气孔111对应上通气部22设置在外壳10上靠近外壳10上端的侧壁上,下进气孔112对应下通气部31设置在外壳10上靠近外壳10下端的侧壁上。

    安装时,烟嘴20转动安装在外壳10的上端,底座34转动安装在外壳10的下端,进气方式会出现以下三种形式:

    形式一、当转动烟嘴20或外壳10至上进气孔111与烟嘴20的上通气部22连通的同时,下进气孔112与底座34的下通气部31完全错开不连通时,此时为上进气方式,同样的,通过控制上进气孔111与上通气部22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上进气量,参阅图10a和图10b;

    形式二、当转动底座34或外壳10至下进气孔112与底座34的下通气部31连通的同时,上进气孔111与烟嘴20的上通气部22完全错开不连通时,此时为下进气方式,同样的,通过控制下进气孔112与下通气部31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下进气量,参阅图11a和图11b;

    形式三、当转动烟嘴20或底座34或外壳10至上进气孔111与烟嘴20的上通气部22连通的同时,下进气孔112与底座34的下通气部31相连通,此时上进气方式与下进气方式并存,同样的,通过控制上进气孔111与上通气部22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上进气量,通过控制下进气孔112与下通气部31的连通面积从而改变下进气量(图未示出)。

    可以理解地,上进气孔111与下进气孔112可以在外壳10的侧壁上上下错开设置,如本实施例二中,上进气孔111与下进气孔112错开90°设置。可以理解地,在未示出的其他实施例中,上进气孔111与下进气孔112还可以是在外壳10的侧壁上上下对齐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雾化器200与实施例一提供的雾化器100相比,能够在不拆卸外壳10的前提下,只通过旋转外壳10或烟嘴20或底座34便能够改变雾化器200的进气方式,操作更加便捷。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的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关 键  词:
    雾化器 及其 电子
      专利查询网所有文档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0条评论

    还可以输入200字符

    暂无评论,赶快抢占沙发吧。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雾化器及其电子烟.pdf
    链接地址:https://www.zhuanlichaxun.net/p-7490395.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17-2018 zhuanlichaxun.net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6878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