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低白肋烟中有害成分的调制工艺.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降低白肋烟中有害成分的调制工艺.pdf(7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15632 B (45)授权公告日 2014.09.17 CN 102715632 B (21)申请号 201210204390.5 (22)申请日 2012.06.20 A24B 3/04(2006.01) A24B 3/10(2006.01) (73)专利权人 湖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地址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金山大 道 1355 号 (72)发明人 王昊 熊斌 司辉 张耀华 程炳发 陈一 程华 谢豪 (74)专利代理机构 武汉楚天专利事务所 42113 代理人 孔敏 US 3927682 A,1975.12.23, MX PA020025。
2、69 A,2002.10.23, 李宗平等 . 晾制条件对白肋烟生物碱含量和 烟碱转化的影响研究 .中国烟草学会 2009 年年 会论文集 .2009, 李进平等 . 湿度对白肋烟晾制的影响 .烟 草科技 .2005,( 第 07 期 ), 柴家荣等 . 白肋烟 TN86 晾制期 PPO、 POD 活 性及总酚、 类黄酮含量动态研究 .中国烟草科 学 .2003,( 第 01 期 ), 廖晓玲等 . 白肋烟香气物质的积累与调制条 件的关系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5,( 第 02 期 ), 李章海等 . 白肋烟晾制期间晾房昼夜温湿度 变化测定 .烟草科技 .2001,( 第 10 期 ),。
3、 李宗平等 . 晾制温湿度对白肋烟生物碱 含量和烟碱转化的影响研究 .中国烟草学 报 .2009,( 第 04 期 ), 胡建斌等 . 主要晾晒烟调制理论和技术研究 进展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第 35 期 ), 高林 . 白肋烟成熟及调制期间生理生化指标 的动变化及其与品质关系的研究 .中国优秀博 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 硕士 ) .2006,( 第 3 期 ), (54) 发明名称 一种降低白肋烟中有害成分的调制工艺 (57) 摘要 一种降低白肋烟中有害成分的调制工艺, 包 括如下步骤 : A、 成熟的白肋烟在采摘斩叶后立即 分离主脉送入晾房进行调制 ; B、 凋萎与变黄期 。
4、: 在晾房内 14 16 天, 期间保持晾房内 24 小时的 温度均控制在1624的范围内, 平均相对湿度 调节至 70 80 ; C、 在变黄期末段和变褐期初 期, 待烟叶的水分下降到 50左右时, 将烟叶转 移至无烟烤房中烘烤, 温度控制在 70, 根据需 要持续时间 6 小时到 2 天不等 ; D、 之后继续晾制, 变褐期控制平均相对湿度6555, 该阶段持续 8 10 天 ; 干筋期持续 18 20 天, 控制平均相对 湿度 45 50。本发明采用晾制和烤制相结合, 无需复杂工艺即可有效的降低调制后白肋烟中的 TSNA 含量。 (51)Int.Cl. (56)对比文件 审查员 李敏 权。
5、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5 页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10)授权公告号 CN 102715632 B CN 102715632 B 1/1 页 2 1. 一种降低白肋烟中有害成分的调制工艺, 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 A、 成熟的白肋烟在采摘斩叶后立即分离主脉送入晾房进行调制 ; B、 凋萎与变黄期 : 在晾房内 14 16 天, 期间保持晾房内 24 小时的温度均控制在 16 24的范围内, 平均相对湿度调节至 70 80 ; C、 在变黄期末段和变褐期初期, 早中晚各一次测量烟叶的水分含量, 待烟叶的水分下 降到50左右时。
6、, 将烟叶转移至无烟烤房中烘烤, 温度控制在70, 根据需要持续时间6小 时到 2 天不等 ; D、 之后继续晾制, 变褐期控制平均相对湿度 65 55, 该阶段持续 8 10 天 ; 干筋期 持续 18 20 天, 控制平均相对湿度 45 50。 权 利 要 求 书 CN 102715632 B 2 1/5 页 3 一种降低白肋烟中有害成分的调制工艺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烟草加工技术领域, 具体是一种降低白肋烟中 N- 亚硝胺 (TSNA) 含量 的调制工艺。 背景技术 0002 白肋烟由马里兰深色晒烟品种突变而来, 茎和叶脉呈乳白色, 有别于其它烟草。 其 栽培方法近似烤烟, 成。
7、熟采摘后挂在晾棚或晾房内晾干。白肋烟的烟碱和总氮含量比烤烟 高, 含糖量低, 叶片较薄, 弹性强, 填充力高, 阴燃保火力强, 并有良好的吸收能力, 容易吸收 料液, 现已成为混合型卷烟和雪茄烟的重要原料。 0003 由于白肋烟烟碱和总氮含量较高, 因此燃烧产生的 N- 亚硝胺 (TSNA) 物质相对较 多。 TSNA是一组仅发现于烟草及其制品的致癌物质, 主要包括N-亚硝基去甲基烟碱(NNN)、 4-(N- 甲基 - 亚硝基 )-1-(3- 吡啶基 )-1- 丁酮 (NNK)、 N- 亚硝基新烟草碱 (NAT) 和 N- 亚 硝基假木贼碱 (NAB) 等 4 种成分, 其中 NNN 和 NN。
8、K 具有显著的致癌作用。TSNA 的主要前体 物质是生物碱和硝酸盐、 亚硝酸盐。研究证明卷烟烟气中有 25 45的 TSNA 来自烟叶, 其余的产生于热解合成反应。可见降低烟叶的 TSNA 含量及选用低 TSNA 烟叶作为卷烟原料 是降低卷烟烟气有害成分的有效途径。 0004 在收获前的绿色烟叶中没有 TSNA 存在, 它们产生于收获后的调制和发酵过程。研 究 ( 中国烟草学报, 2008, 增刊 : 41-46) 表明随着烟叶调制过程的进行, 烟叶含水量降低, 细 胞外渗物增加, 微生物数量和亚硝酸含量也同步增加。在烟叶调制过程中, 凡是有利于促 进烟叶失水, 有利于抑制微生物活动, 有利于。
9、清除亚硝酸的措施都可降低 TSNA 的形成和积 累, 如盛培秀 ( 中国烟草学报, 2007, 4 : 45-49) 采用具有较强硝酸盐及亚硝酸还原能力的菌 株 WB5 对晾制阶段的白肋烟处理, 可有效地降低烟叶的 TSNA 含量, 中国专利 CN1580237 和 CN1579260 采用具有同样功能的微生物处理调制阶段的白肋烟, 显著降低了烟叶中 TSNA 的 含量。采用特殊工艺在调制阶段对烟叶进行处理, 同样可以降低烟叶中 TSNA 的含量, 如专 利 CN1438843 公开了一种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介质在提高的温度和压力下选择性地去除 亚硝胺的方法, 可降低所有类型烟草的亚硝胺含量。中。
10、国专利 CN1272768 和 CN1994163 都 介绍了在调制熟化阶段采用微波或高频辐射处理烟叶, 降低了 TSNA 的含量。 0005 但是上述工艺实现起来较为复杂, 有的需要引进新的调制设备, 有些需要使用生 物试剂, 操作起来需要严格的条件控制, 均限制了方法的推广和应用。 发明内容 0006 本发明提供一种降低白肋烟中有害成分的调制工艺, 可以有效的降低调制后白肋 烟中的 TSNA 含量, 从而有助于生产低危害卷烟。 0007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 一种降低白肋烟中有害成分的调制工艺, 包括如下 步骤 : 0008 A、 成熟的白肋烟在采摘斩叶后立即分离主脉送入晾房进行调。
11、制 ; 说 明 书 CN 102715632 B 3 2/5 页 4 0009 B、 凋萎与变黄期 : 在晾房内 14 16 天, 期间保持晾房内 24 小时的温度均控制在 16 24的范围内, 平均相对湿度调节至 70 80 ; 0010 C、 在变黄期末段和变褐期初期, 早中晚各一次测量烟叶的水分含量, 待烟叶的水 分下降到 50左右时, 将烟叶转移至无烟烤房中烘烤, 温度控制在 70, 根据需要持续时 间 6 小时到 2 天不等 ; 0011 D、 之后继续晾制, 变褐期控制平均相对湿度 65 55, 该阶段持续 8 10 天 ; 干 筋期持续 18 20 天, 控制平均相对湿度 45 。
12、50。 0012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 0013 1. 采摘斩叶后立即分离主脉, 可以避免主脉中过高的水分和 TSNA 前体物在调制 过程中, 促进或增加叶片的 TSNA 的形成和累计。当水分达到 50左右时, 采取烘烤方式可 以较快的降低水分, 降低微生物和酶的反应活性, 抑制 TSNA 的形成。调制后的白肋烟中的 TSNA 含量与传统调制方法相比有显著降低, 同时可缩短调制时间。 0014 2. 调制过程采用传统晾制和烤制相结合, 工艺较容易实现, 不需要对现有调制设 备进行改造。 0015 3. 采用本工艺调制的白肋烟应用于卷烟配方, 在保持卷烟风格的前提下, 可以有 效降低烟气中 。
13、TSNA 含量。 0016 4. 通过在调制过程中测量烟叶水分, 可针对不同的白肋烟品种进行个性化调制。 0017 5. 通过控制调制过程中烤制的时间, 可赋予白肋烟一定的烤烟风格, 降低白肋烟 的烟碱含量, 使不同化学物质的含量相互协调, 提高白肋烟的可用性。 调制醇化后的白肋烟 可应用于混合型卷烟配方中, 起到圆润烟气, 降低刺激的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18 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 完整地描述。需要说明 的是, 以下实施例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而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0019 实施例 1 : 0020 将新收获的湖北中部三级白肋烟, 去除主脉后送入。
14、晾房开始调制 ; 0021 凋萎与变黄期 : 在晾房内 15 天, 期间保持晾房内 24 小时的温度均控制在 16 24的范围内, 平均相对湿度调节至 70 80 ; 0022 在变黄期末段和变褐期初期, 早中晚各一次测量烟叶的水分含量, 第 15 天, 测量 烟叶水分到达 50时, 将烟叶转移至无烟烤房, 控制温度在 70, 烤制 10h ; 0023 之后送回晾房继续进行晾制, 变褐期控制平均相对湿度 65 55, 该阶段持续 9 天 ; 干筋期持续 18 天, 控制平均相对湿度 45 50。27 天后, 整个调制过程结束 ( 变褐期 和干筋期共 27 天 )。 0024 本发明实施例 1。
15、 调制生产的白肋烟与传统方法晾制的白肋烟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 0025 表 1 不同方法外观质量对比 0026 说 明 书 CN 102715632 B 4 3/5 页 5 0027 按照 GBT 8966-2005 白肋烟 进行外观质量评价, 对比结果如表 1, 本发明实施例 1 所调制的烟叶质量与传统调制方法获得的烟叶外观质量一致, 没有明显差别。 0028 将上述调制成熟的白肋烟感官质量进行评价, 评价小组由 7 名省级评吸师组 成, 评吸样品采用如下方法制备 : 分别取传统调制方法和本发明实施例 1 获得烟叶 200g, 在温度为 20, 湿度 60的环境条件下切丝, 平衡 2h 后进。
16、行手工卷制, 控制烟支重量为 0.850.05g。评吸结果如表 2 : 0029 表 2 不同调制方法白肋烟感官质量对比 0030 0031 通过比较可知本发明方法调制得到的烟叶的感官质量评价与传统调制方法获得 的烟叶一致, 没有明显区别。 0032 采用热能检测器 (TEA)- 气相色谱 (GC) 联用方法对两种方法获得的烟叶中 TSNA 含量进行分析, 本发明方法调制获得烟叶的 TSNA 含量平均为 1.95g/g, 较传统方法 2.83g/g, 降低了 31.1, 取得了较为显著的降低 TSNA 含量的效果。 0033 以上结果表明, 采用本发明方法调制白肋烟, 在保证烟叶品质的前提下,。
17、 可显著降 低其 TSNA 含量。 0034 另外, 取实施例 1 中获得白肋烟烟丝 5g, 加入 95g 某混合型卷烟配方叶组中, 混合 均匀, 进行加料处理, 密封, 在 50条件下放置 1h 后, 调节烟丝水分在 13左右, 再添加香 精料。上述烟丝密封放置 24h, 进行人工卷制, 控制烟支重量。 0035 感官评吸结果表明, 该卷烟具有明显混合型卷烟风格, 烟气饱满顺畅, 香气醇正, 余味较好。 0036 按照 GB/T 23228-2008 标准方法, 测定上述卷烟主流烟气中的 TSNA 含量, 对照组 为添加传统方法调制的白肋烟烟丝的卷烟。结果表明 TSNA 含量平均降低 12.。
18、6 20.9, 具有明显降害效果。 0037 实施例 2 : 说 明 书 CN 102715632 B 5 4/5 页 6 0038 将新收获的湖北上部二级白肋烟, 去除主脉后送入晾房开始调制。 0039 凋萎与变黄期 : 控制晾房的温湿度, 温度均控制在 16 24的范围内, 平均相对 湿度调节至 70 80 ; 0040 在变黄期末段和变褐期初期, 早中晚各一次测量烟叶的水分含量。在 13 天后, 烟 叶的水分下降到 50左右时, 将烟叶转移至无烟烤房中烘烤, 温度控制在 70, 增大空气 流通, 迅速降低烟叶水分, 烤制 24h。 0041 之后继续晾制, 变褐期控制平均相对湿度 65 。
19、55, 该阶段持续 8 天 ; 干筋期持 续 17 天, 控制平均相对湿度 45 50。25 天后, 整个调制过程结束 ( 变褐期和干筋期共 25 天 )。 0042 本发明实施例 2 调制生产的白肋烟与传统方法晾制的白肋烟进行对比结果如下 : 0043 表 3 不同方法外观质量对比 0044 0045 由表 3 结果可知, 本发明方法所调制的烟叶质量与传统调制方法获得的烟叶外观 质量一致, 没有明显差别。 0046 将上述调制成熟的白肋烟感官质量进行评价, 评吸结果如表 4 : 0047 表 4 不同调制方法白肋烟感官质量对比 0048 0049 通过比较可知本发明方法调制得到的烟叶的感官质。
20、量较好, 烟气细腻, 劲头适中, 整体较为协调, 优于传统调制方法获得的烟叶。 0050 对烟叶中 TSNA 含量进行分析, 本发明方法调制获得烟叶的 TSNA 含量平均为 1.28g/g, 较传统方法 3.23g/g, 降低了 60.4, 取得明显的降 TSNA 的效果。 0051 以上结果表明, 采用本发明方法调制上部白肋烟, 可显著降低 TSNA 含量, 并提升 白肋烟的使用价值, 增加工业可用性。 0052 另外, 取实施例2中获得白肋烟烟丝3g, 加入100g某烤烟卷烟配方叶组中, 混合均 匀, 进行加料处理, 密封, 在 50条件下放置 1h 后, 调节烟丝水分在 13左右, 再添加香精 料。上述烟丝密封放置 24h, 进行人工卷制, 控制烟支重量。 0053 感官评吸结果表明, 添加上述烟丝, 可增大劲头, 修饰烟气, 赋予卷烟丰富的烟香。 说 明 书 CN 102715632 B 6 5/5 页 7 0054 以上所述, 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 属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 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 都应 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因此,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说 明 书 CN 102715632 B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