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泡茶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泡茶壶.pdf(5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20368716.1 (22)申请日 2016.04.27 (73)专利权人 肖孟 地址 537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平南 县同和镇平美村平上屯31号 (72)发明人 肖孟 (51)Int.Cl. A47G 19/1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泡茶壶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制造领域, 具体涉 及一种泡茶壶, 包括底座 (1) 、 壶体 (2) 、 电加热板 (3) 、 置于壶体 (2) 上。
2、部的滤壶 (4) 及置于壶体 (2) 的壶口处的壶盖 (5)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加热板 (3) 位于壶体 (2) 内的底部, 并突出于底座 (1) 的 上端面, 所述壶体 (2) 内设有一罩设在电加热板 (3) 上的聚能罩 (6) , 聚能罩 (6) 的顶部与电加热 板 (3) 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聚能罩 (6) 的 顶部连通一管道 (7) 向上延伸至滤壶 (4) 的上部, 所述聚能罩 (6) 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补水口 (8) 。 采用该结构的泡茶壶, 可提供循环水流, 控制冲 泡时间, 从而实现冲泡浓度的控制。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2页 附图1页 CN 206102267 U。
3、 2017.04.19 CN 206102267 U 1.一种泡茶壶, 包括底座 (1) 、 壶体 (2) 、 电加热板 (3) 、 置于壶体 (2) 上部的滤壶 (4) 及置 于壶体 (2) 的壶口处的壶盖 (5)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加热板 (3) 位于壶体 (2) 内的底部, 并突 出于底座 (1) 的上端面, 所述壶体 (2) 内设有一罩设在电加热板 (3) 上的聚能罩 (6) , 聚能罩 (6) 的顶部与电加热板 (3) 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聚能罩 (6) 的顶部连通一管道 (7) 向 上延伸至滤壶 (4) 的上部, 所述聚能罩 (6) 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补水口 (8) 。
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聚能罩 (6) 的侧壁向内冲压有固定 用弹性体 (9) , 弹性体 (9) 与侧壁之间冲压形成的缝隙为补水口 (8) 。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管道 (7) 顶部设有一伞状导流面 (10) 。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泡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伞状导流面 (10) 通过一螺旋弹簧 (11) 固定在管道 (7) 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泡茶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滤壶 (4) 通过一设于壶口处的环形 连接座 (12) 固定, 所述壶盖 (5) 与环形连接座 (12) 可转动地绞接。 权 利 要 求 。
5、书 1/1 页 2 CN 206102267 U 2 一种泡茶壶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家用电器制造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泡茶壶。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的泡茶壶, 通常滤网设置在壶体的上方, 泡茶时, 将水从滤壶口处倒, 使热水 淋泡茶叶后流到壶体底部, 由于水流时间短, 一次过水, 此结构的泡茶壶通常不适合泡浓 茶, 特别是泡一些药茶之类, 难以满足用户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 提供一种具有循环水流的泡茶壶。 0004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泡茶壶, 包括底座 (1) 、 壶体 (2) 、 电加热板 (3) 、 置于。
6、壶体 (2) 上部的滤壶 (4) 及置于壶体 (2) 的壶口处的壶盖 (5) , 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 加热板 (3) 位于壶体 (2) 内的底部, 并突出于底座 (1) 的上端面, 所述壶体 (2) 内设有一罩设 在电加热板 (3) 上的聚能罩 (6) , 聚能罩 (6) 的顶部与电加热板 (3) 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聚能罩 (6) 的顶部连通一管道 (7) 向上延伸至滤壶 (4) 的上部, 所述聚能罩 (6) 的侧壁上 开设有若干补水口 (8) 。 0005 所述聚能罩 (6) 的侧壁向内冲压有固定用弹性体 (9) , 弹性体 (9) 与侧壁之间冲压 形成的缝隙为补水口 (8) 。。
7、 0006 所述管道 (7) 顶部设有一伞状导流面 (10) 。 0007 所述伞状导流面 (10) 通过一螺旋弹簧 (11) 固定在管道 (7) 的顶部。 0008 所述滤壶 (4) 通过一设于壶口处的环形连接座 (12) 固定, 所述壶盖 (5) 与环形连接 座 (12) 可转动地绞接。 0009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罩设在电加热板上的聚能罩顶部连通一管道向上延 伸至滤壶的上部, 电加热板工作时, 通过管道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往滤壶内提供高温热水, 对 茶叶或药材进行研究冲泡, 控制冲泡时间, 从而实现冲泡浓度的控制。 附图说明 0010 图1为泡茶壶结构示意图; 0011 图2为图1。
8、的A部放大图; 0012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所述泡茶壶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 如图1、 图2、 图3所示, 本实施例的泡茶壶, 主要由底座1、 壶体2、 电加热板3、 置于壶 体2上部的滤壶4及置于壶体2的壶口处的壶盖5组成, 电加热板3位于壶体2内的底部, 并突 出于底座1的上端面, 壶体2内设有一罩设在电加热板3上的聚能罩6, 聚能罩6的顶部与电加 说 明 书 1/2 页 3 CN 206102267 U 3 热板3的上表面之间具有间隙, 聚能罩6的顶部连通一管道7向上延伸至滤壶4的上部, 聚能 罩6的侧壁上开设有若。
9、干补水口8。 本实施例的补水口为聚能罩6的侧壁向内冲压形成固定 用弹性体9时, 冲压形成的弹性体9与侧壁之间的缝隙。 壶体2内水通过补水口进入电加热板 3及聚能罩6的空隙, 水受热时沿管道7进入滤壶4, 从而形成水流的循环。 为了扩大水流冲泡 面积, 管道7顶部设有一伞状导流面10。 伞状导流面10可以通过一螺旋弹簧11固定在管道7 的顶部。 另外, 为了方便取出滤壶4, 滤壶4通过一设于壶口处的环形连接座12固定, 壶盖5与 环形连接座12可转动地绞接。 说 明 书 2/2 页 4 CN 206102267 U 4 图1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5 CN 206102267 U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