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家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和具有它的食品处理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食品处理机一般采用在杯体的底部/外壁设置发热元件,将发热元件传导的杯体中,由于发热元件对应杯体的部分热量较高,而杯体的其它地方的热量较低,这样容易导致热量过于集中,从而造成杯体各处的热量不均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可以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食品处理机,所述食品处理机上设有上述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包括:杯体组件,所述杯体组件内形成有加热腔,所述导热腔位于所述加热腔下部的外侧,所述导热腔内填充有导热介质,且所述导热介质与所述加热腔的腔壁接触并至少覆盖所述导热腔底壁的一部分,且所述导热介质与所述加热腔的腔壁的接触面积在6885平方毫米到73100平方毫米的范围内;发热元件,所述发热元件设在所述杯体组件上用于加热所述导热介质,且所述发热元件与所述加热腔的腔壁间隔开。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腔的外壁上设有注入口,且所述导热腔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封闭所述注入口的封闭件。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件包括螺杆和盖板,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所述盖板相连,所述螺杆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注入口内并与所述导热腔的外壁螺纹连接,所述盖板与所述导热腔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所述第二密封垫与所述导热腔的外壁贴合并套在与所述螺杆的外周面上。
有利地,所述导热腔设置成包覆所述加热腔的底部,且所述导热腔内的导热介质的液位高度不高于所述加热腔深度的50%。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杯体组件包括:杯体,所述杯体内限定出所述加热腔;包络层,所述包络层设在所述杯体的下部并位于所述杯体外侧,所述包络层呈上面敞开的盒体形状,所述包络层的上周沿与所述杯体的外表面相连以在所述包络层与所述杯体之间限定出封闭的所述导热腔。
进一步地,所述包络层的上周沿与所述杯体底壁的下表面相连,且所述导热介质注满所述导热腔;或所述包络层包覆所述杯体的下部,且所述包络层的上周沿与所述杯体下部的周壁相连,所述包络层与所述杯体下部的周壁和底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导热腔,且所述导热腔包覆所述加热腔的下部,所述导热介质的液位不低于所述加热腔底面或充满所述导热腔;或所述包络层包覆所述杯体的下部,所述包络层呈环形,所述包络层的上周沿与所述杯体周壁相连,所述包络层的下周沿与所述杯体底壁的周缘相连,所述包络层与所述杯体下部的周壁之间限定出所述导热腔。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元件设在所述导热腔内或所述导热腔的外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发热元件设在所述导热腔内,所述导热介质包覆所述发热元件的至少一部分,所述发热元件具有接线柱,所述接线柱与所述导热腔的外壁相连并穿出所述导热腔的外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发热元件设在所述导热腔的外壁上,且所述导热腔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导热介质内外相对的导热板,所述发热元件安装在所述导热板上。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包括:外壳;加热容器,所述加热容器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加热容器为上述所述的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机头,所述机头可打开地盖在所述加热容器上用于封闭或打开所述加热腔,所述机头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伸入所述加热腔内。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另一个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包括:外壳;加热容器,所述加热容器设在所述外壳内,所述加热容器为上述所述的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机座,所述加热容器搁置在所述机座上,所述机座上设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伸入所述加热腔内。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加热容器底部的中间设有下端敞开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贯通所述导热腔,且所述安装孔与所述导热腔隔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的示意图。
图1a至图1e是本发明几个不同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圈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的示意图,其中,导热腔内未注入导热介质。
图5是图4中圈C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至图9是本发明中几个不同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食品处理机100,
加热容器1,加热腔101,导热腔102,导热介质103,注入口104,封闭件105,螺杆1051,盖板1052,第二密封垫1053,翻边部1054,安装孔106,杯体组件11,杯体111,包络层112,发热元件12,接线柱121,凸缘1211,螺母1212,第一密封垫1213,导热板1214,
外壳2,
搅拌装置3,刀片31,连杆32,电机组件33,连接器34,上连接器341,下连接器342,第三密封垫35,轴承36,
机头4,
机座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食品处理机一般采用在杯体的底部/外壁设置发热元件,将发热元件传导的杯体中,尽管在此结构上在在杯体与发热元件之间增加导热比较快的金属元件(铝),从而增大导热面积,避免热量过于集中,但是此方法只能改善热量过于集中,无法根本解决热量集中,传导不均的问题。在另外一种方案中,采用电磁加热,需要控制元件,电磁线盘结构复杂,因而成本较高。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食品处理机及其加热容器。以避免或减小热量集中的问题。
结合图1至图9,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1,包括:杯体组件11和发热元件12。
具体而言,杯体组件11内形成有加热腔101,待加热的物质(例如豆浆液、牛奶等)可以置于加热腔101内。加热腔101的外侧形成有导热腔102,导热腔102覆盖加热腔101的腔壁的至少一部分,导热腔102内填充有导热介质103,且导热介质103与加热腔101的腔壁接触。发热元件12设在杯体组件11上用于加热导热介质103,而且发热元件12与杯体组件11的加热腔101的腔壁间隔开,避免发热元件12直接对加热腔101的腔壁直接加热导致加热不均匀。
其中,参照图1至图1e,导热腔102位于加热腔101下部的外侧,导热腔102内填充有导热介质103,且导热介质103与加热腔101的腔壁接触并至少覆盖导热腔102底壁的一部分,且导热介质103与加热腔101的腔壁的接触面积在6885平方毫米到73100平方毫米的范围内。由此,可以使得热量更多地传递到导热介质103,从而能够在提高热量的利用率的同时,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具体而言,结合图1a至图1e,豆浆机加热腔101杯体直径为D,导热介质103的最高液面到加热腔101底部的高度为H,导热介质103与加热腔101的接触面积为S,则有:S=3.14*D*D/4+3.14*D*H=3.14*D*D/4+4*V*1000000/D=0.85*D*D+4000000*V/D;又因常规豆浆机加热腔101杯体直径D=90mm~160mm的范围内,常规豆浆机的容量V=0.4L~1.7L的范围内,则
1、当H=0,D=90mm时,Smin=0.85*90*90=6885平方毫米;
2、当V=1.7L,D=160mm时,Smax=0.85*160*160+4000000*1.7/160=73100平方毫米;
3、导热介质103与加热腔101接触面积S大于73100平方毫米,导热介质103的液面高度就会超过常规豆浆机最大容量时的最高的高度,就会构成无效的导热面积S’,此部分无效的导热面积S’无法将导热介质103中的热量有效的传到加热腔101内的物料,导致热量流失,传导效率降低。同时会增加导热介质103的体积、质量,导致杯体重量增加同时成本增加;
4、导热介质103与加热腔101的接触面积S小于6885平方毫米时,导热介质103与加热腔101的接触面积太小,此时导热介质103中的热量无法快速有效的传到加热腔101内的物料,导热介质103的温度会很高,不利于整个加热装置,同时会导致整个加热的时间加长,工作周期也会相应的加长。
在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热腔102设置成包覆加热腔101的底部,且导热腔102内的导热介质103的液位高度不高于加热腔101深度的50%。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充分地将热量通过导热介质103传递到加热腔101,提高加热的均匀性,还可减少导热介质103的使用、降低成本,并减轻加热容器1的重量。
优选地,在实际食品处理机的使用过程中,加热腔101内物料的液位高度与加热腔101深度的比值一般不大于2.7,也就是说,物料的液面高度一般不高于加热腔101深度的37.04%,基于此,可以将导热介质103的液位高度设置成不高于加热腔101的深度的40%(例如设置成加热腔101深度的37.4%)。
进一步优选地,在导热腔102包覆加热腔101下部时导热腔102环绕加热腔101部分的环宽在5毫米到20毫米的范围内。
在食品处理机的使用过程中,发热元件12通电后产生热量,发热元件12产生的热量将会传导至导热介质103,从而通过发热元件12对导热介质103进行加热,同时导热介质103也将热量传导至加热腔101内,从而对加热腔101内待加热的物质进行加热。
由于发热元件12没有直接对加热腔101进行加热,而是选择了采用导热介质103进行导热,导热介质103各处的温度差异比较小,因此,导热介质103将发热元件12产生的比较集中的热量进行分散,从而避免或减小了杯体组件11各处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使得杯体组件11各处均匀加热,最终避免了杯体组件11内局部区域糊地而其它位置加热还没达到要求的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的加热容器1,由于设置了导热腔102,并在导热腔102内设置了导热介质103,因此,可以通过导热介质103传导热量,方便对热量的分散,从而方便均匀加热。
参照图1-图6以及图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发热元件12的至少一部分设在导热腔102内,且导热介质103包覆发热元件12的至少一部分。也就是说发热元件12设置在导热腔102内直接对导热介质103进行加热,由于导热介质103包覆了发热元件12的至少一部分,使得发热元件12的热量可以快速地传导至导热介质103,而且还可以避免热量的损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将导热介质103完全包覆发热元件12,也可以选择采用导热介质103包覆发热元件12的一部分,只需要导热介质103可以将发热元件12产生的热量分散并传到至加热腔101内即可。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2,由于将发热元件12设置在了导热腔102的内部,因此,需要将电能引导至发热元件12上,使得发热元件12通电并发热。例如,本发明中的发热元件12具有接线柱121,接线柱121可以用于发热元件12的通电,而且可以将接线柱121与导热腔102的外壁相连,使得接线柱121的位置稳定,从而提高了发热元件12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另外,为了方便接线柱121连接电源,可以将接线柱121设置成穿出导热腔102的外壁。
本发明中接线柱121的固定方式可以包括多种,例如,将接线柱121接线焊在导热腔102的外壁上,或者将接线柱121与导热腔102的外壁一体成型(例如采用二次注塑工艺)。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通过螺母固定接线柱121的方案。
如图2所示,接线柱121上设有向外凸出的凸缘1211,且凸缘1211抵在导热腔102的外壁的内表面上,接线柱121的穿出导热腔102的部分连接有螺母1212,螺母1212与接线柱121螺纹连接,且螺母1212抵在导热腔102的外壁上。也就是说,凸缘1211抵在导热腔102的外壁的内表面上,而螺母1212与接线柱121螺纹连接并抵在导热腔102的外壁的外表面上,因此,通过凸缘1211和螺母1212的配合将接线柱121固定在导热腔102的外壁上,从而将接线柱121稳定地安装在导热腔102的外壁上。另外,由于采用了螺母1212固定接线柱121的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接线柱121的固定方式,提高加热容器1的装配和制作效率。
另外,由于导热腔102内注入了导热介质103(例如液态、气态、固态等),在一些情况下,需要提高导热腔102的密封性能,然而,由于发热元件12设在导热腔102内,而接线柱121伸出导热腔102用于接线,因此,需要在接线柱121的固定位置设置密封结构(当然也可以采用焊接或二次注塑等方式进行密封)。例如,可以采用如图2所示的第一密封垫1213对接线柱121的安装位置进行密封,具体而言,螺母1212与导热腔102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垫1213,第一密封垫1213与导热腔102的外壁的外表面贴合并套在接线柱121的外周面上。通过螺母1212的锁紧作用,将第一密封垫1213贴合在接线柱121的外周面和导热腔102的外壁的外表面上,实现了接线柱121安装位置的有效密封,提高了导热腔102的密封效果,并可以有效地提高加热容器1的制作效率。
优选地,发热元件12为发热管,发热管的两端(参照图1中发热元件12的左右两端)形成接线柱121。使发热管的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另外,在固定了接线柱121后,发热管也稳定地固定在导热腔102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发热元件12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另外,本发明的发热元件12还可以设置在杯体组件11的其它位置,例如,将发热元件12设置在导热腔102的外壁的外表面上。优选地,可以在导热腔102的外壁上设置与导热介质103内外相对的导热板1214,发热元件12安装在导热板1214上。发热元件12对导热板1214加热,导热板1214上各处的温度较为均匀,然后导热板1214的热量传导至导热腔102,并通过导热腔102内的导热介质103传导至加热腔101,温度的两次均匀,进一步地减小了加热腔101局部温度过高的问题,加热腔101各处温度的均匀性。
优选地,导热板1214设在加热腔101的底部。具体而言,导热腔102覆盖加热腔101的底部,且导热板1214设置在导热腔102的底部。以方便发热元件12连接电源,便于走线和其它元件(例如控制板)的安装和布置。
结合图1至图5,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热腔102的外壁上设有注入口104,且导热腔102的外壁上设有用于封闭注入口104的封闭件105。通过注入口104可以向导热腔102内注入导热介质103,提高杯体组件11的制作效率,另外,在导热介质103注入完成后,可以通过封闭件105封闭注入口104。
还可以在制作杯体组件11的同时,将导热介质103注入到导热腔102内。
另外,封闭件105可以通过焊接、卡接、螺纹连接等方式固定在导热腔102的外壁上。
例如,在如图3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封闭件105包括螺杆1051和盖板1052,螺杆1051的一端(参照图3中螺杆1051的下端)与盖板1052相连,螺杆1051的另一端(参照图3中螺杆1051的上端)伸入注入口104内并与导热腔102的外壁螺纹连接,盖板1052与导热腔102的外壁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垫1053,第二密封垫1053与导热腔102的外壁贴合并套在与螺杆1051的外周面上。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向可以使封闭件105稳定且快速地安装到导热腔102的外壁上,另外,在盖板1052和导热腔102的外壁之间设置第二密封垫,可以通过密封件封闭住注入口104,提高导热腔102的密封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结合图3和图5,注入口104的周沿设有朝导热腔102内延伸的翻边部1054,封闭件105与翻边部1054螺纹连接。通过设置翻边部1054,可以使封闭件105稳定地安装在杯体组件11上,从而提高了封闭件105安装的稳定性,且进一步地提高对注入口104的密封性能。
为了在杯体组件11上形成的加热腔101和导热腔102,可以在杯体组件11的周壁和底壁中的至少一个中设置出导热腔102。本发明提出了解决方案。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杯体组件11包括:杯体111和包络层112。其中,杯体111内限定出加热腔101,包络层112设在杯体111的下部并位于杯体111外侧,包络层112呈上面敞开的盒体形状,包络层112的上周沿与杯体111的外表面相连以在包络层112与杯体111之间限定出封闭的导热腔102。包络层112与杯体111之间限定出导热腔102。形成导热腔102的方式简单,简化了杯体组件11的制作工艺,并降低成本。
其中,参照图1,包络层112的上周沿与杯体111底壁的下表面相连,且导热介质103注满导热腔102。这样可以使得热量能够更加充分且均匀地传递到杯体111,从而能够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当然,本发明不限于此。结合图1a至图1e,也可以是包络层112包覆杯体111的下部,且包络层112的上周沿与杯体111下部的周壁相连,包络层112与杯体111下部的周壁和底壁之间限定出导热腔102,且导热腔102包覆加热腔101的下部,导热介质103的液位不低于加热腔101底面或充满导热腔102。这样能够提高热量的利用率,更好地实现均匀加热。
还可以是包络层13包覆杯体12的下部,包络层13呈环形,包络层13的上周沿与杯体12周壁相连,包络层13的下周沿与杯体12底壁的周缘相连,包络层13与杯体12下部的周壁之间限定出导热腔3,从而能够提高加热的均匀性。
另外,将包络层112包覆在杯体111的外侧,可以提高杯体组件11的稳定性,相对于将包络层112设置在杯体111内侧而言,避免了由于包络层112与杯体111之间密封不良导致导热介质103泄露等安全问题,提高了加热容器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4所示,包络层112包覆杯体111的下部,包络层112与杯体111周壁的下部以及底壁间隔开以限定出导热腔102。在食品处理机工作时,发热元件12对导热腔102加热,使得导热腔102内的导热介质103具有较为均一,然后通过导热腔102可以将热量传导至加热腔101的侧壁和底壁上,使得侧壁和底壁同时加热,从而提高加热的均一性。
如图1和图4所示,为了方便杯体111与包络层112的配合,提高杯体组件11的制作和装配效率,杯体111下部的径向尺寸小于上部的径向尺寸,且包络层112的周壁与杯体111周壁的上部大体齐平。杯体组件11的外形美观,而且便于杯体组件11的装配与制作。
另外,如图6,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包络层112的上周沿与杯体111的底壁相连,且包络层112的底壁与杯体111的底壁间隔开以限定出导热腔102。从而在杯体111的底部限定出导热腔102。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包络层112的上周沿与杯体111环焊连接。从而提高了包络层112与杯体111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密封性,避免导热介质103漏出,或待加热的物品流入导热腔102。
结合图1至图9,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介质103顶部的高度不低于加热腔101底部的高度。使得导热介质103可以与加热腔101接触,以方便通过导热介质103发热元件12的热量传导至加热腔101,并使杯体111内各处的温度较为一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介质103充满导热腔102。使得导热效果好。
优选地,导热介质103为液态导热介质。方便将导热介质103注入到导热腔102内,方便加热容器1的使用和维护。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热介质103为导热油,导热油的沸点不低于100℃且膨胀系数不高于0.0005。使得导热介质103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而且还避免了导热油膨胀损坏导热腔102的技术问题。
可以在包络层112底部/侧壁上设置注入口104,并在注入口104处设有与之配合的帽(即封闭件105)。导热介质103满过杯体111底部。发热元件12置于导热腔102内,也可以将发热元件12设置导热腔102外,例如发热元件12置于包络层112底部(或者侧壁)。
包络层112设置在杯体111侧壁,与杯体111形成底部,侧部的均有间隙的密闭空间。
另外,可以在包络层112底部向上凸起形成隔离隔绝导热液体介质的空间。
本发明在杯体111的底部或和外壁上设置一密闭的腔体(即导热腔102),在密闭的腔体里注入高沸点低膨胀,传导系数高的液体(即导热介质103)。发热元件12置于密闭腔体中,发热元件12发热将热量传导密闭的腔体里液体,由于液体传导均匀,因而密闭的腔体里液体温度均匀,与杯体111接触的各处温度一致,从而热量均匀传导到杯体111里。
从而避免热量过于集中,造成的热惯性大引起的溢出,或者糊底,另外可以不用考虑发热元件12的功率过大,引起的局部热负荷过大造成烧管,从而可以适当增加发热元件12的功率来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
另外,本发明中的导热油可以具有:①常压下有较高的沸点;②较低的凝固点;③在工作状态,运动粘度低;④热传导性好;⑤无腐蚀性,无毒,无味;⑥化学性能稳定;⑦不易燃烧;⑧对环境无污染;⑨价格低廉。对此,表1列举了部分导热油的技术参数供参考。
表1导热油的技术参数(部分)
导热油技术参数
如图6至图9,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食品处理机100,包括:外壳2、加热容器1和搅拌装置3。
具体而言,加热容器1设在外壳2内,加热容器1为根据本发明前述任一个实施例或几个实施例的组合的食品处理机100的加热容器1。搅拌装置3伸入加热腔101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食品处理机100,由于采用了本发明前述的加热容器1,可以起到均匀加热的目的,提高了加热的均匀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食品处理机100还包括机头4,机头4可打开地盖在加热容器1上用于封闭或打开加热腔101,搅拌装置3设在机头4上并伸入加热腔101内的下部。
当然,本发明中的食品处理机100也可以为搅拌装置3下置的食品处理机100,具体而言,食品处理机100还包括机座5,加热容器1搁置在机座5上,搅拌装置3设在机座5上并伸入加热腔101内。
参照图9,进一步地,外壳2可拆卸地支撑在机座5上,搅拌装置3包括:刀片31、连杆32、电机组件33和连接器34。
具体而言,刀片31设在加热腔101内;连杆32可转动地设在加热容器1的底部,且连杆32的上端与刀片31相连;电机组件33设在机座5上;连接器34包括上连接器341和与下连接器342可分离地相连的下连接器342,上连接器341与连杆32相连并相对固定,下连接器342可旋转地安装在机座5上并与电机组件33相连。
将通过设置上连接器341和下连接器342,使得壳体和加热容器1配合形成的组件与底座可分离的连接,可以方便食品处理机100的使用,以及方便食品处理机100的使用、清理和维护,而且还降低了维护的成本。
进一步地,如图9,加热容器1的底部设有下端敞开的安装孔106,安装孔106内设有第三密封垫35和轴承36,第三密封垫35和轴承36中任一个嵌套设置在安装孔106内并套设在连杆32上。使得连杆32可以稳定运行,提高了食品处理机100的稳定性。
结合图1和图9,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杯体组件11包括:杯体111和包络层112。其中,杯体111内限定出加热腔101,包络层112设在杯体111的下部并位于杯体111外侧,包络层112与杯体111之间限定出导热腔102。形成导热腔102的方式简单,简化了杯体组件11的制作工艺,并降低成本。
另外,将包络层112包覆在杯体111的外侧,可以提高杯体组件11的稳定性,相对于将包络层112设置在杯体111内侧而言,避免了由于包络层112与杯体111之间密封不良导致导热介质103泄露等安全问题,提高了加热容器1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优选地,加热容器1底部的中间设有下端敞开的安装孔106,安装孔106贯通导热腔102,且安装孔106与导热腔102隔开。所述包络层112底部上凹形成所述安装孔106。对杯体111的结构影响小,避免由于杯体111结构复杂导致杯体111密封困难等问题。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