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高效型水暖毯.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节能高效型水暖毯.pdf(10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611033260.4 (22)申请日 2016.11.15 (65)同一申请的已公布的文献号 申请公布号 CN 106820815 A (43)申请公布日 2017.06.13 (73)专利权人 宁波朗慕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 315412 浙江省余姚市三七市镇祝家 渡村祝西 (72)发明人 胡宏芳 (51)Int.Cl. A47G 9/02(2006.01) A47G 9/06(2006.01) 审查员 解鸿国 (54)发明名称 一种节能高效型水暖毯 (57)摘要 本发明的。
2、一种节能高效型水暖毯, 其特征在 于: 包括毯体、 水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毯体 包括左区和右区;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大水箱、 左水箱、 右水箱、 左区水管、 右区水管、 左一阀门、 右一阀门、 左二阀门、 右二阀门、 左三阀门、 右三 阀门、 加热管和水泵;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左区运 行按钮、 右区运行按钮、 左区水位传感器和右区 水位传感器; 本发明具有加热效率高, 能耗低的 优点。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5页 CN 106820815 B 2018.01.09 CN 106820815 B 1.一种节能高效型水暖毯, 其特征在于: 包括毯体、 水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 所述毯体。
3、包括左区和右区;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大水箱、 左水箱、 右水箱、 左区水管、 右区水管、 左一阀门、 右一阀 门、 左二阀门、 右二阀门、 左三阀门、 右三阀门、 加热管和水泵; 所述大水箱通过所述左一阀 门连接所述左水箱, 所述大水箱通过所述右一阀门连接所述右水箱, 所述左水箱的出水口 通过所述左二阀门连接所述水泵, 所述右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右二阀门连接所述水泵, 所述水泵连通所述加热管, 所述加热管通过所述左三阀门连接所述左区水管的进水口, 所 述加热管通过所述右三阀门连接所述右区水管的进水口, 所述左区水管遍布所述左区, 所 述右区水管遍布所述右区, 所述左区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左水箱。
4、的进水口, 所述右区水 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右水箱的进水口;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左区运行按钮、 右区运行按钮、 左区水位传感器和右区水位传感器; 所述左区运行按钮控制所述左二阀门和所述左三阀门的开合, 所述右区运行按钮控制所述 右二阀门和所述右三阀门的开合, 所述左区水位传感器控制所述左一阀门的开合, 所述右 区水位传感器控制所述右一阀门的开合; 按下所述左区运行按钮为左区模式, 此时所述左二阀门和所述左三阀门开启, 所述右 二阀门和所述右三阀门关闭, 水从所述左水箱流出, 依次流经所述左二阀门、 所述水泵、 所 述加热管、 所述左三阀门、 所述左区水管, 再流回所述左水箱, 完成水循环; 按下所。
5、述右区运行按钮为右区模式, 此时所述右二阀门和所述右三阀门开启, 所述左 二阀门和所述左三阀门关闭, 水从所述右水箱流出, 依次流经所述右二阀门、 所述水泵、 所 述加热管、 所述右三阀门、 所述右区水管, 再流回所述右水箱, 完成水循环; 同时按下所述左区运行按钮和所述右区运行按钮为双区模式, 此时所述左二阀门、 所 述左三阀门、 所述右二阀门和所述右三阀门均开启, 形成两个水回路, 一个回路的水从所述 左水箱流出, 依次流经所述左二阀门、 所述水泵、 所述加热管、 所述左三阀门、 所述左区水 管, 再流回所述左水箱, 另一个回路的水从所述右水箱流出, 依次流经所述右二阀门、 所述 水泵、 。
6、所述加热管、 所述右三阀门、 所述右区水管, 再流回所述右水箱, 完成水循环; 所述左区水位传感器检测所述左水箱的水位, 当所述左水箱水位到达最小极限值, 则 触发所述左一阀门, 所述左一阀门开启, 此时所述左水箱连通所述大水箱, 所述左水箱得到 自动补水; 所述右区水位传感器检测所述右水箱的水位, 当所述右水箱水位到达最小极限值, 则 触发所述右一阀门, 所述右一阀门开启, 此时所述右水箱连通所述大水箱, 所述右水箱得到 自动补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高效型水暖毯, 其特征在于: 所述大水箱替换成水龙头, 所述水龙头通过所述左一阀门连接所述左水箱, 所述水龙头通过所述右一阀门连接所。
7、述右 水箱。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6820815 B 2 一种节能高效型水暖毯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取暖用品技术领域, 尤其涉及一种水暖毯。 背景技术 0002 传统的电热毯, 因其安全性问题和电磁辐射问题, 逐渐开始退出市场。 水暖毯因其 安全、 恒温、 无电磁辐射、 无感应电压、 温度可以随意调节等诸多优点, 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 寻常百姓家, 但是现在的水暖毯普遍采用的是整体加热的模式, 很少能够实现分区加热, 有 的即使有采用分区加热的模式, 但使用的是单水箱供水的模式。 单水箱供水, 若使用的时候 只需要进行局部区域的加热, 这样会带来严重的能源浪费。
8、, 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加热效率。 如 此浪费能源、 效率低下的水暖毯控制系统, 尤其指双人用水暖毯, 急需作出改善。 0003 因此, 如何对现有的水暖毯进行改进, 使其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 解决的一个问题。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高效型水暖毯, 能提高加热效率, 降低能源消耗。 0005 为达到以上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节能高效型水暖毯, 其特征在 于: 包括毯体、 水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 0006 所述毯体包括左区和右区; 0007 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大水箱、 左水箱、 右水箱、 左区水管、 右区水管、 左一阀门、 右 一阀门、 左二阀门。
9、、 右二阀门、 左三阀门、 右三阀门、 加热管和水泵; 所述大水箱通过所述左 一阀门连接所述左水箱, 所述大水箱通过所述右一阀门连接所述右水箱, 所述左水箱的出 水口通过所述左二阀门连接所述水泵, 所述右水箱的出水口通过所述右二阀门连接所述水 泵, 所述水泵连通所述加热管, 所述加热管通过所述左三阀门连接所述左区水管的进水口, 所述加热管通过所述右三阀门连接所述右区水管的进水口, 所述左区水管遍布所述左区, 所述右区水管遍布所述右区, 所述左区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左水箱的进水口, 所述右区 水管的出水口连通所述右水箱的进水口; 0008 所述控制系统包括左区运行按钮、 右区运行按钮、 左区水位。
10、传感器和右区水位传 感器; 所述左区运行按钮控制所述左二阀门和所述左三阀门的开合, 所述右区运行按钮控 制所述右二阀门和所述右三阀门的开合, 所述左区水位传感器控制所述左一阀门的开合, 所述右区水位传感器控制所述右一阀门的开合; 0009 按下所述左区运行按钮为左区模式, 此时所述左二阀门和所述左三阀门开启, 所 述右二阀门和所述右三阀门关闭, 水从所述左水箱流出, 依次流经所述左二阀门、 所述水 泵、 所述加热管、 所述左三阀门、 所述左区水管, 再流回所述左水箱, 完成水循环; 0010 按下所述右区运行按钮为右区模式, 此时所述右二阀门和所述右三阀门开启, 所 述左二阀门和所述左三阀门关。
11、闭, 水从所述右水箱流出, 依次流经所述右二阀门、 所述水 泵、 所述加热管、 所述右三阀门、 所述右区水管, 再流回所述右水箱, 完成水循环;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6820815 B 3 0011 同时按下所述左区运行按钮和所述右区运行按钮为双区模式, 此时所述左二阀 门、 所述左三阀门、 所述右二阀门和所述右三阀门均开启, 形成两个水回路, 一个回路的水 从所述左水箱流出, 依次流经所述左二阀门、 所述水泵、 所述加热管、 所述左三阀门、 所述左 区水管, 再流回所述左水箱, 另一个回路的水从所述右水箱流出, 依次流经所述右二阀门、 所述水泵、 所述加热管、 所述右三阀门。
12、、 所述右区水管, 再流回所述右水箱, 完成水循环; 0012 所述左区水位传感器检测所述左水箱的水位, 当所述左水箱水位到达最小极限 值, 则触发所述左一阀门, 所述左一阀门开启, 此时所述左水箱连通所述大水箱, 所述左水 箱得到自动补水; 0013 所述右区水位传感器检测所述右水箱的水位, 当所述右水箱水位到达最小极限 值, 则触发所述右一阀门, 所述右一阀门开启, 此时所述右水箱连通所述大水箱, 所述右水 箱得到自动补水。 0014 作为另一个技术方案, 所述大水箱替换成水龙头, 所述水龙头通过所述左一阀门 连接所述左水箱, 所述水龙头通过所述右一阀门连接所述右水箱。 0015 与现有技。
13、术相比,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一方面, 本发明采用两个水箱的模式, 即左 水箱对应覆盖左区, 右水箱对应覆盖右区。 这样要达到双人毯单人用的目的, 本发明所需要 加热的水量只是普通双人用水暖毯的一半。 加热水量的减少, 意味着加热效率的提高, 意味 着加热所消耗的能量的减少。 所以, 采用本发明的水暖毯控制系统, 可以大大节能提效。 0016 另一方面, 为了最大化提高水暖毯高效节能的目的, 左水箱的容水量在满足左区 正常运行的情况下, 尽量往下限走, 右水箱同理。 所以这种小水箱加热, 大水箱补水的模式, 一方面进一步起到了节能提效的目的, 同时也实现了自动加水的目的。 0017 再有, 把。
14、管路直接连接水龙头的方式, 是针对水暖毯长期使用的情况, 彻底解决水 暖毯加水麻烦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不包括控制系统); 0019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水循环系统的分解状态示意图; 0020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控制系统的工作简图; 0021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水循环示意图; 0022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大水箱连接示意图; 0023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优选实施例的水龙头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 以下描。
15、述中的优 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0025 如图15所示,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包括毯体、 水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 具体如 下: 0026 毯体100, 包括左区101和右区102。 0027 水循环系统200, 包括大水箱201、 左水箱202、 右水箱203、 左区水管204、 右区水管 205、 左一阀门206、 右一阀门207、 左二阀门208、 右二阀门209、 左三阀门210、 右三阀门211、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6820815 B 4 加热管212和水泵213; 大水箱201通过左一阀门206连接左水箱202, 大水箱2。
16、01通过右一阀 门207连接右水箱203, 左水箱202的出水口通过左二阀门208连接水泵213, 右水箱203的出 水口通过右二阀门209连接水泵213, 水泵213连通加热管212, 加热管212通过左三阀门210 连接左区水管204的进水口, 加热管212通过右三阀门211连接右区水管205的进水口, 左区 水管204遍布左区101, 右区水管205遍布右区102, 左区水管204的出水口连通左水箱202的 进水口, 右区水管205的出水口连通右水箱203的进水口。 0028 控制系统300, 包括左区运行按钮301、 右区运行按钮302、 左区水位传感器303和右 区水位传感器304;。
17、 左区运行按钮301控制左二阀门208和左三阀门210的开合, 右区运行按 钮302控制右二阀门209和右三阀门211的开合, 左区水位传感器303控制左一阀门206的开 合, 右区水位传感器304控制右一阀门207的开合。 0029 按下左区运行按钮301为左区模式, 此时左二阀门208和左三阀门210开启, 右二阀 门209和右三阀门211关闭, 水从左水箱202流出, 依次流经左二阀门208、 水泵213、 加热管 212、 左三阀门210、 左区水管204, 再流回左水箱202, 完成水循环。 0030 按下右区运行按钮302为右区模式, 此时右二阀门209和右三阀门211开启, 左二。
18、阀 门208和左三阀门210关闭, 水从右水箱203流出, 依次流经右二阀门209、 水泵203、 加热管 212、 右三阀门211、 右区水管205, 再流回右水箱203, 完成水循环。 0031 同时按下左区运行按钮301和右区运行按钮302为双区模式, 此时左二阀门208、 左 三阀门210、 右二阀门209和右三阀门211均开启, 形成两个水回路, 一个回路的水从左水箱 202流出, 依次流经左二阀门208、 水泵213、 加热管212、 左三阀门210、 左区水管204, 再流回 左水箱202, 另一个回路的水从右水箱203流出, 依次流经右二阀门209、 水泵213、 加热管 21。
19、2、 右三阀门211、 右区水管205, 再流回右水箱203, 完成水循环。 0032 左区水位传感器303检测左水箱202的水位, 当左水箱202水位到达最小极限值, 则 触发左一阀门206, 左一阀门206开启, 此时左水箱202连通大水箱201, 左水箱202得到自动 补水。 0033 右区水位传感器304检测右水箱203的水位, 当右水箱203水位到达最小极限值, 则 触发右一阀门207, 右一阀门207开启, 此时右水箱203连通大水箱201, 右水箱201得到自动 补水。 0034 如图6所示,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 大水箱201替换成水龙头201 , 水龙头201 通过左 一阀门2。
20、06连接左水箱202, 水龙头201 通过右一阀门207连接右水箱203。 0035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 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 本行业的技术 人员应该了解, 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 的原理, 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 这些变化和 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 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 等同物界定。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6820815 B 5 图1 说 明 书 附 图 1/5 页 6 CN 106820815 B 6 图2 图3 说 明 书 附 图 2/5 页 7 CN 106820815 B 7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3/5 页 8 CN 106820815 B 8 图5 说 明 书 附 图 4/5 页 9 CN 106820815 B 9 图6 说 明 书 附 图 5/5 页 10 CN 106820815 B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