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衣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种折叠衣架.pdf(6页完整版)》请在专利查询网上搜索。
1、(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610660835.9 (22)申请日 2016.08.13 (71)申请人 颜茹玉 地址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营城子 街道后桑林村绿谷众创 (72)发明人 颜茹玉 (51)Int.Cl. A47G 25/40(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折叠衣架 (57)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衣架, 包括上衣架、 下 衣架, 其中, 上衣架包括衣架钩、 衣撑、 连接块, 衣 架钩位于衣撑上方, 连接块位于衣撑的两端; 下 衣架包括撑架、 连接孔, 撑架的长度大于。
2、宽度, 连 接孔位于所述撑架两端, 与衣撑上的连接块相对 应。 连接块和连接孔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下衣 架可转动。 撑架可为六边形, 其中一组对边的长 度较小, 其他两组对边的长度相同, 连接孔位于 最小对边的中部。 本发明提供的折叠衣架结构简 单、 容易制造、 成本低。 在晾晒衣服时, 只需要把 下衣架转动到同上衣架垂直的位置, 可以当立体 衣架, 使衣服更容易干燥; 在收纳衣服时, 只需要 把下衣架转动到同上衣架平行的位置即可方便 收纳衣服, 不多占空间。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1页 CN 107713662 A 2018.02.23 CN 107713662 A 1.一种折叠。
3、衣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上衣架、 下衣架, 其中, 所述上衣架包括衣架钩、 衣 撑、 连接块, 所述衣架钩位于所述衣撑上方, 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衣撑的两端; 所述下衣 架包括撑架、 连接孔, 所述撑架的长度大于宽度, 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撑架两端, 与所 述衣 撑上的连接块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衣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块和连接孔可转动地连接在 一起, 所述下衣架可转动, 当下衣架转动到与上衣架平行时, 上衣架和下衣架就在同一平 面, 整个衣架相当于一个平面衣架; 当下衣架转动到同上衣架垂直时, 整个衣架就是一个立 体衣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叠衣架, 其特征在。
4、于, 所述衣撑形状呈C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衣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块截面形状为圆形, 左右两 侧和上下两侧均各有一个小凸起部位。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叠衣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块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衣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架为六边形, 其中一 组对边的长度较小, 其他两组对边的长度相同, 各相邻边连接处圆滑过渡, 所述连接孔位于 最小对边的中部。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衣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架为长方形, 其中一 组对边的长度小于另一组对边的长度, 各相邻边连接处圆滑过渡, 所述连接孔位于较小对 边。
5、的中部。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折叠衣架, 其特征在于, 所述撑架为椭圆形, 其长轴 尺寸与衣撑两端部的距离相等, 所述连接孔位于椭圆形撑架长轴端点。 权 利 要 求 书 1/1 页 2 CN 107713662 A 2 一种折叠衣架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日用品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使衣物晾得快并节省空间的折叠衣架。 背景技术 0002 众所周知, 普通衣架, 可以简单的分为两种, 一种是平面衣架, 以普通铁丝或塑料 条衣架为代表, 这种衣架的优点是结构简单, 成本低廉, 由于是平面结构, 在收纳衣服时, 可 以节省更多空间, 缺点是衣服紧贴在一起, 通风不好, 衣服不容易。
6、干燥; 另一种是立体衣架, 以西装宽撑衣架为代表, 这种衣架的优点是把衣服有效撑开, 通风好, 晾晒衣服时, 衣服容 易干燥, 衣服不容易走形, 缺点是收纳衣服所占空间大, 一个衣柜放不了几件衣服。 但目前 的晾衣架中没有即节省空间又能使衣物晾得快干得快的衣架。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晾晒衣服快, 通风 好, 又方便收纳、 节省空间的折叠衣架。 0004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折叠衣架, 其特征在 于, 包括: 上衣架、 下衣架, 其中, 所述上衣架包括衣架钩、 衣撑、 连接块, 所述衣架钩位于所 述衣撑上。
7、方, 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衣撑的两端; 所述下衣架包括撑架、 连接孔, 所述撑架的 长度大于宽度, 所述连接孔位于所述撑架两端, 与所述衣撑上的连接块相对应。 0005 进一步地, 在上述折叠衣架中, 所述连接块和连接孔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下 衣架可转动, 当下衣架转动到与上衣架平行时, 上衣架和下衣架就在同一平面, 整个衣架相 当于一个平面衣架; 当下衣架转动到同上衣架垂直时, 整个衣架就是一个立体衣架。 0006 进一步地, 在上述折叠衣架中, 所述衣撑形状呈C型。 0007 进一步地, 在上述折叠衣架中, 所述连接块截面形状优选为圆形, 左右两侧和上下 两侧均各有一个小凸起部位。 0。
8、008 作为另一优选技术方案, 在上述折叠衣架中, 所述连接块截面形状优选为正六边 形。 0009 进一步地, 在上述折叠衣架中, 所述撑架优选设计为六边形, 其中一组对边的长度 较小, 其他两组对边的长度相同, 各相邻边连接处圆滑过渡, 所述连接孔位于最小对边的中 部。 0010 作为另一优选技术方案, 在上述折叠衣架中, 所述撑架为长方形, 其中一组对边的 长度小于另一组对边的长度, 各相邻边连接处圆滑过渡, 所述连接孔位于较小对边的中部。 0011 作为另一优选技术方案, 在上述折叠衣架中, 所述撑架为椭圆形, 其长轴尺寸与衣 撑两端部的距离相等, 所述连接孔位于椭圆形撑架长轴端点。 0。
9、012 本发明提供的折叠衣架结构简单、 容易制造、 成本低。 在晾晒衣服时, 只需要把下 衣架转动到同上衣架垂直的位置, 可以当立体衣架, 使衣服更容易干燥; 在收纳衣服时, 只 需要把下衣架转动到同上衣架平行的位置即可方便收纳衣服, 不多占空间。 说 明 书 1/3 页 3 CN 107713662 A 3 附图说明 0013 图1为上衣架与下衣架分解示意图; 图2为撑架与衣撑垂直时的立体衣架示意图; 图3为撑架与衣撑平行时的平面衣架示意图; 图4为撑架与衣撑平行时的平面衣架截面示意 图。 0014 其中, 1、 上衣架; 11、 衣架钩; 12、 衣撑; 13、 连接块; 2、 下衣架; 。
10、21、 撑架; 22、 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5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 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 对 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 并不 用于限定本发明。 0016 本发明的技术要点在于: 把传统平面衣架分割成上衣架和下衣架两部分。 上衣架 为 C形, 包括衣架钩、 衣撑和连接块等, 下衣架包括撑架、 连接孔等; 上衣架的连接块与下衣 架的连接孔可以连接在一起, 通过这种连接, 上衣架和下衣架可以相互转动, 当下衣架 转动 到同上衣架平行时, 上衣架和下衣架就在同一平面, 整个衣架就在一个平面上, 相当于 。
11、一个 平面衣架, 方便对衣服的收纳。 当下衣架转动到同上衣架垂直时, 整个衣架就是一个立 体衣 架, 可以把晾晒中的衣服充分撑开,这样衣服就更容易晾干。 0017 实施例一种折叠衣架, 其特征在于, 包括: 上衣架1、 下衣架2, 其中, 所述上衣架包 括衣架钩11、 衣撑12、 连接块13, 所述衣架钩11位于所述衣撑12上方, 所述连接块13位于所 述衣撑12的两端; 所述下衣架2包括撑架21、 连接孔22, 所述撑架21的长度大于宽度, 所述连 接孔22位于所述撑架21两端, 与所述衣撑12上的连接块13相对应。 所述连接块13和连接孔 22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0018 如图2所示, 。
12、当下衣架转动到同上衣架垂直时, 整个衣架就是一个立体衣架。 0019 如图3所示, 当下衣架转动到与上衣架平行时, 上衣架和下衣架就在同一平面, 整 个衣架相当于一个平面衣架。 0020 在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衣架中, 所述衣撑12的形状可优选设计为C形。 0021 作为上述实施例中对连接块的的优选方案, 所述连接块截面形状为圆形, 左右两 侧和上下两侧均各有一个小凸起部位。 0022 作为上述实施例中对连接块的另一优选方案, 所述连接块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 0023 作为上述实施例中对撑架的优选方案, 所述撑架设计为六边形, 其中一组对边的 长度较小, 其他两组对边的长度相同, 各相邻边连接。
13、处圆滑过渡, 所述连接孔位于最小对边 的中部。 0024 作为上述实施例中对撑架的另一优选方案, 所述撑架设计为长方形, 其中一组对 边的长度小于另一组对边的长度, 各相邻边连接处圆滑过渡, 所述连接孔位于较小对边的 中部。 0025 作为上述实施例中对撑架的另一优选方案, 所述撑架设计为椭圆形, 其长轴尺寸 说 明 书 2/3 页 4 CN 107713662 A 4 与衣撑两端部的距离相等, 所述连接孔位于椭圆形撑架长轴端点。 0026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衣架结构简单、 容易制造、 成本低。 在晾晒衣服时, 只需要 把下衣架转动到同上衣架垂直的位置, 可以当立体衣架, 使衣服更容易干燥; 在收纳衣服 时, 只需要把下衣架转动到同上衣架平行的位置即可方便收纳衣服, 不多占空间。 0027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 并非用来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 如果不脱离本 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 均应涵盖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当中。 说 明 书 3/3 页 5 CN 107713662 A 5 图1 图2 图3 图4 说 明 书 附 图 1/1 页 6 CN 107713662 A 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