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烟,尤其涉及一种环保节能的电子烟雾化器。
背景技术
电子烟又名电子雾化装置,主要用于降低对吸食传统香烟者的危害。 一般的电子烟主要是通过将烟油加热雾化得出烟雾供用户抽吸。市面上的 多数电子烟采用纤维绳或复合棉来实现导油。当烟油用尽时,用户若不留 意便会出现干烧情况。干烧的时候,纤维绳和复合棉被发热丝直接加热而 散发出烧焦的浓烟,这种浓烟既难闻又对身体有害,并且纤维绳或复合棉 被干烧之后雾化芯基本就已经被破坏了,雾化芯后续使用时不能再得出同 样浓度和口感的烟雾,影响使用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环保节能的电 子烟雾化器,以降低干烧对雾化器产生的影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环保节能的电子烟雾化器,包括油管、雾化芯和出气管组件,雾 化芯插入油管的下方,出气管组件贯穿油管并与雾化芯连通,出气管组件 与油管之间设有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液腔;雾化芯包括圆筒状的带有微孔的 软性陶瓷的导油体以及用于将烟油加热雾化的发热丝,发热丝设在导油体 中孔内并与中孔内壁紧贴,雾化芯外壁设有进油孔,储液腔内的烟油通过 进油孔渗入导油体中。
进一步地,雾化芯还包括上套筒,导油体固定在上套筒内,上套筒插 入油管下部,上套筒的顶端插入出气管组件的下部。
进一步地,上套筒包括上筒部和下筒部,导油体的上部插入上筒部内, 导油体的下部插入下筒部中并紧贴下筒部内壁,进油孔设在上套筒的上筒 部的筒壁上。
进一步地,雾化器还包括圆筒形外壳,雾化芯还包括下套筒,下套筒 与外壳内壁下部螺纹连接,上套筒的下筒部外壁与下套筒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下筒部与油管内壁之间夹有密封圈。
进一步地,出气管组件包括出气小管和出气大管,出气大管设在油管 内且储液腔设在出气大管外壁与油管内壁之间,出气大管顶端为吸嘴;出 气小管设在出气大管内,出气小管固定在雾化芯上方并与雾化芯连通。
进一步地,出气小管的管壁上设有用于补充气流的导气孔。
进一步地,出气小管底端插入雾化芯上端,出气大管底部套在雾化芯 上端外面,出气小管与出气大管之间夹有密封环。
进一步地,油管的管壁上部设有注油孔,油管的管壁上套设有用于封 住注油孔的密封条。
进一步地,油管的外壁在对应注油孔的位置上设有用于固定密封条的 环状凹槽。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采用软性陶瓷作为导油体,能够承受干烧,不会因为干烧而受 损,更不会因为干烧而产生有害难闻的气体,干烧后的雾化器再次使用时 所产生的烟雾可以保持与干烧前产生烟雾一致的口感,因此干烧的工况对 雾化器的影响得到有效降低,提高了雾化器的耐用性。采用软性陶瓷作为 导油体还有另一个优点是:软性陶瓷的吸油效果好,吸油速度快,即使雾 化器内的烟油浓度较低,但也能够雾化出同样浓郁的口感。
附图说明
图1为雾化器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雾化器立体图;
图4为雾化器爆炸图;
图5为雾化器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 技术方案作进一步介绍和说明。
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如图1至图5所示。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烟雾化器包括圆筒形外壳11、油管 21、雾化芯40和出气管组件30。油管21、雾化芯40和出气管组件30均设在 外壳11内,出气管组件30部分外露于外壳11之外。外壳11下方固定装饰圈 12,装饰圈12上设有进气口121。
如图1至图5所示,出气管组件30贯穿油管21并与雾化芯40连通。出气 管组件30与油管21之间设有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液腔212。具体地,出气管组 件30包括出气小管32和出气大管31,出气大管31设在油管21内且储液腔212 设在出气大管31外壁与油管21内壁之间。出气大管31顶端贯穿油管21并外 露于外壳11之外,出气大管31顶端为吸嘴。出气小管32设在出气大管31内, 出气小管32固定在雾化芯40上方并与雾化芯40连通。出气小管32底端插入 雾化芯40上端,出气大管31底部套在雾化芯40上端外面,出气小管32与出 气大管31之间夹有密封环33。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出气小管32内径为2mm,而出气大管 31内径为7mm。雾化芯40产生的烟雾经过出气小管32到达出气大管31最后 到达外界。烟雾在出气小管32时因为体积小因此气压较高,而烟雾在出气 大管31时因为体积大因此气压相对于在出气小管32时要低,因此烟雾在这 个传输过程中由高压变成低压,烟雾中的雾滴会因为气压的变化而再次碎 化成更细小的颗粒,因此烟雾量会变大,并且烟雾口感会变得更加细腻。
此外,本实施例中,出气小管32的管壁上设有用于补充气流的导气孔 321。当用户大口抽吸时,出气小管32内的气流量不足,因此设置导气孔321 来补充气流、加速导气。
此外,本实施例中,出气大管31外壁与油管21顶端内壁之间夹有两条 密封条23。
此外,油管21的管壁上部设有注油孔211,油管21的管壁上套设有用于 封住注油孔211的密封条22。油管21的外壁在对应注油孔211的位置上设有 用于固定密封条22的环状凹槽213。在向油管21注油时,将密封条22往下剥 离凹槽213;而在注油结束之后,再将密封条22拨至凹槽213中以将注油孔 211密封住。
如图1至图5所示,雾化芯40包括上套筒41、下套筒42、圆筒状的带有 微孔的软性陶瓷的导油体43以及用于将烟油加热雾化的发热丝44。导油体 43的中孔轴线竖直,空气气流直接由下往上直接从中孔通过。雾化芯40外 壁设有进油孔413,储液腔212内的烟油通过进油孔413渗入导油体43中。具 体地,导油体43固定在上套筒41内,上套筒41包括上筒部411和下筒部412, 导油体43的上部插入上筒部411内,导油体412的下部插入下筒部412中并紧 贴下筒部412内壁,进油孔413设在上套筒41的上筒部411的筒壁上。下套筒 42与外壳11内壁下部螺纹连接,上套筒41的下筒部412外壁与下套筒42螺纹 连接。在导油体43发生干烧情况时,导油体43内的热量通过上套筒41、下 套筒42传到外壳11上,最终散发至外界,这便可以减少导油体43热量集中, 增强了导油体43耐干烧特性。
本实施例中,雾化芯40插入油管21的下方。具体地,上套筒41的上筒 部411以及部分下筒部412插入油管21下部,下筒部412与油管21内壁之间夹 有密封圈45。上套筒41的顶端插入出气管组件30的下部。具体地,出气小 管32底端夹在导油体43与上筒部411内壁之间,而出气大管31则套设在上筒 部411外壁外面。
本实施例中,发热丝44为圆筒螺旋状,发热丝44设在导油体43中孔内 并与中孔内壁紧贴。这样的结构使得导油体43中孔内壁一侧上因受热而弹 出的大颗粒烟油会弹到另一侧的内壁上继续加热雾化,避免了烟油的浪费, 同时也增大了烟雾量。
本实施例中,雾化芯40采用低电阻(1.8欧姆)的发热丝44,可以节省 电能,但烟雾量会因此降低。但雾化器设置有上述出气管组件30的气压变 化结构以及雾化芯40自身的结构,可以很好地弥补了烟雾量,真正做到了 兼顾节能与浓郁口感。
以上陈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 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发明所做的技 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发明的保护。